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惨烈,自然引起了一些原本默认新政执行的人摇摆。

    中国人还是很讲伦理道德的,眼见别人家遭了大灾,也不由心软,更何况剥夺功名,连坐后人。

    在他们看来,这么严厉的惩处,完全没有必要。

    就连王氏也听闻了宫外的动静,跟朱见济做了一些燃脂运动后,趴在丈夫身上忍不住提了一下,问他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朱见济对此做出解释,“如今天下太平,朕有能力做这种事,自然要快点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拖再拖,只会如蔡桓公之疾,深入骨髓,扁鹊难医。”

    “没有什么操之过急的。”

    “朕之所以手段如此强硬,也是为了后来的学子、官绅好!”

    面对妻子和手下的担忧,皇帝满脸仁慈的说道。

    我要做明世祖

 第287章 泰西使团在等待皇帝召见

    “庙堂众卿都知道朕要以公平治天下的决心,所以并未多言。可底下的人还不够了解!”

    朱见济提了提腰带,眼神锐利说道,“正是因为他们不够懂,才会有频繁的抗税之事发生,乃至于眼下的罢考!”

    “朕继位之初,便革新太学,广设郡县蒙学,每年耗费资源无数,却一点都不心疼,其原因便在于学子为国家未来栋梁,不可不优待关照。”

    “可此时此刻,某些人却是为了蝇头小利,要把朕的苦心扔在地上踩!”

    他愤怒的扯了扯嘴角,“恩将仇报,目光短浅,如此学子,朕用不起他们!”

    “为了防止后面再有人被他们古惑带坏,朕也只能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告诉底下人,他们该做什么了。”

    只有先把人杀怕了,后面才会乖乖配合。

    而且新政策颁布下去,开头总是最难的,这难就难在如何让人听从指令上。

    有的人装聋作哑,就需要用刀枪棍棒给他们贯通七窍,“喜迎王师”才行。

    拔掉塞子,池子里的水就捅了。

    李继业那边发来了最新消息,说在南直隶雷厉风行的抓了一批人,当街处决了好几位勋贵官员后,本来就遭受过查公田、均田赋事件的东南土豪们已经彻底死心了。

    他们从以前“朝廷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幻梦里清醒过来,面对上门查水表的官吏,都是客客气气的,丝毫不敢隐瞒,亲眼看着官吏把他们家田土登记成新的黄册,然后按照面积,上交了应有的税银。

    官吏们办事也轻松了很多。

    毕竟配合总比反抗来的好。

    不然总掏枪出来打人,他们手也挺麻的。

    当然,这还只是一些政令推行较快地方的情况变化,像中西部那边,由于交通问题,可能才刚刚开始。

    而且按照大明的治下面积,真要把“官绅一体纳粮”彻底普及,那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好在朱见济撑得住。

    “现在让他们知道怕,后面就不会有人去引火烧身了。”

    朱见济让商辂退下去,不用再提这事。

    一些学子罢考,他根本不在乎。

    反正哭的又不会是自己。

    “唉,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这么倔强,明明对官绅而言,田税又不是很多。”

    傍晚时分,固怀跑过来跟哥哥嫂嫂一块用饭,听王氏说大哥近来因为让地方豪强不愿依法缴税的事忙活的不行,不由得捧着脸叹气。

    她今年还是没有成功的嫁出去。

    一个是因为固怀没她姐那么活泼,会主动出击。

    固怀更喜欢宅着听人说书,或者和佐安公主天天把臂同游,所以自己就没看上过合眼的男人。

    二来,今年开始,朱见济的事情就很多了,先是弄了个银行发行新的钱币,再是去嘉峪关督军,又是搞眼下这事的……一直在忙,从未停过。

    皇帝那边没空,公主的婚事自然也得拖一拖。

    没人敢背着朱见济,偷偷把他妹妹嫁出去。

    因此固怀完全有空,时不时跑来兄嫂这边交流感情。

    她读过书,也会算账,知道官绅家里一般都有积蓄。

    所以这些人宁可全家被流放处死也不缴税的行为,让固怀非常疑惑。

    王氏也弄不懂。

    有很多人托关系找上了她父亲那边,企图走国丈皇后的门路,让皇帝网开一面。

    虽然王镇闭门谢客,一直不愿意见这群人,但总有风声会传到王氏的耳朵里。

    要不然运动完了,她怎么会和朱见济提起“操之过急”的话呢?

    朱见济吃完了饭,才得空笑着说道,“他们看重的不全是钱,人家看中的是体面。”

    对于有身份地位的官绅来说,钱财还真是小事。

    但面子很重要!

    官绅不纳粮缴税,除了涉及经济利益外,更特别的一点,便是把“官绅”和“平民”划分成了两个阶级。

    后者苦哈哈的要负担国家施加下来的各种压力,前者则是作壁上观,不染凡尘。

    这么一对比,不就显得老子高高在上了吗?

    官绅享受这种特殊带给他们的快感,并且不愿意放手。

    他们要钱要权,也要名!

    按照田亩纳税那是小事,可要打破这个界限,把官绅老爷放到和平民一样的位置上对待,就让他们被刺激的跟疯狗一样。

    而朱见济仗着手里有兵权,此时大明的国家机器还在高效运转着,也不跟他们客气。

    你要体面,朕就给你体面!

    要说起来,即便是在原历史轨迹上,大明中期也没到一定要推行“官绅缴税”的地步,毕竟人口还没有因为高产农作物的流入迎来大爆发,人地矛盾还没变得很尖锐。

    小冰河的威力还得等到一百年后才彻底显露,此时的天灾程度,在朱见济重视防疫和水利修建下,总是控制住了点的,国家财政也顶得住,甚至可以留出很多钱去办其他事。

    朱见济不需要这么莽上去,跟官绅们开战。

    可有些事情,总得要人来做的。

    不趁着有能力去办,以后等人膨胀起来了,再想去拔草,那可就难了。

    未雨绸缪忙活几年,以后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算得上是一件好买卖。

    “体面就那么重要?”固安还是不解,“有这个挣面子的时间,还不如给朝廷多做点实事呢!”

    “以后我要是嫁人,不能嫁给好面子的,那样子光是看着他,我就得被气死!”

    朱见济对着妹子发誓,“这个你放心,为兄肯定给你选个如意郎君出来!”

    “实在不行,学着汉唐公主那样,养几个好看面首也可以。”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可三条腿的男人多的是!”

    王氏在桌下小小的捏了下朱见济的腿,“胡说八道呢,固怀才不是那样的人!”

    不知想到了什么,固怀也红了脸,“……就是,我才不会养几个面首!”

    “不过哥哥,佐安那边托我问问你,多久才会见一下那些西方使者啊?”

    从巩珍年初带着人回来,都过去半年有余了,再拖下去,指不定还得请这群人过年吃顿好的。

    对泰西使者们来说,如果他们是游历而来的传教士,那自有其他地方可以行动,没必要纠结皇帝的召见。

    可他们是国家使者,有政治任务在身,无法轻举妄动。

    对罗马教廷派来的人而言,也是这样。

    在大明的首都待久了,辛苦学了些汉话,扩大自己的交流面后,这群人对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惊讶越来越多。

    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放在欧洲都得被人抢着当做传家宝,编入贵族家谱大书特书,在后世把它炒作成一个传奇,搁在东方却是随处可见。

    “物华天宝”、“中央之国”,这八个好不容易理解的汉字所代表的意思,完全烙入了泰西使者的脑子里。

    虽然在明面上,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天主的虔诚,他们不可能承认东方帝国位于世界的中央,可身体总比嘴巴诚实。

    使馆中的一些饰品仍旧在时不时的消失,已经让鸿胪寺的官员见怪不怪了。

    而比起富裕平和到整个欧洲加起来翻几倍都比不上大明的生活水平,更冲击他们世界观的,是大明皇帝的高度集权。

    他是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一切权力和荣光都归于皇帝。

    他也是东方世界的“天子”,是世间行走的神明。

    各种宗教都要承认他的地位,并且奉之为主,按照他制定的法律行事,才可以在大明土地上自由传教。

    听说就在几年前,皇帝还对宗教界进行过一次大清理,要给皇帝纳税,不服从的人都被处决了。

    知道这件事的泰西鬼佬被惊吓得久久不能平静,比知道大明有很多宗教,信奉不同神灵的宗教间还能和平共处更惊讶。

 第288章 泰西使者的最新动向

    泰西的教会和王权混杂在一起,在不少时间里,还是前者居于上风。

    过去欧洲人大多称颂天主的荣光,歌颂教皇的伟大,给教会缴什一税,但却不一定会给国王缴纳。

    这自然引得国王的不满。

    虽然他们统治的地方远远不及大明,统治的方式也远远比不上中国人的早熟,思维方法还残留了不少日耳曼蛮夷时代的痕迹。

    但他们到底是统治者啊!

    真正聪明的人,也不会全然的相信一个人格化的神,而且还是个天天找你要东要西的“无所不能的主”。

    想当初日耳曼人宣布皈依天主教,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借助在西欧影响力本就强大的教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过教会势力根深蒂固,王权在日耳曼蛮族体系下,也一直磕磕绊绊的,无法实现大范围且高效的集权。

    西方雄主如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死后就迎来了三个搞分裂的孙子。

    所谓的帝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只有教会屹立不倒,这让欧洲人如何去相信国王的强大?

    好在时间过去这么久,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故土上扎根久了,总能被历史长河的浪花,推着往前走一点点。

    像后世人送外号的“天主孝子”的法兰西,就是率先踏出强化王权这一步的国家。

    一百多年前,法王腓力四世就召开三级会议的机会,扩张了自己的权力,削弱了教会影响。

    后面更是发生了“阿维农之囚”,让教皇见识了一下什么叫做霸道总裁。

    ……

    所以见识到朱见济在东方帝国的地位后,法国代表也不由感慨,“不知道我国的君主,何时能像大明的皇帝一样,拥有如此权威。”

    文艺复兴在西方也已经展开了,不说其中有多少水货,折腾出来了多少“借古讽今”的典籍,但能搞起来,起码证明“西欧不直罗马教廷久矣”,是有群众基础存在的。

    而且那些抨击教廷的人能好好活下来,背后八成也有势力为之依靠。

    像法兰西这等西方大国,派使者来东方,想要通过它获得的不止是钱,还有权——

    光是巩珍一支外交队伍就能够轻松击败令人头疼不已的海盗,那如果是正式军队呢?

    自己跟大明建立军事友好关系,岂不是真能开山立派了?

    “还有一件好笑的事呢!”

    固怀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笑着跟兄嫂分享道,“罗马教廷的跟和京城里的景教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