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在吕宋这个已经被朱见济划入汉文化圈子里的地方,许柴佬可以称之为“普及汉化”的第一人,其人留下来的总督印章,在沂国建立之前,都被吕宋土人供奉着,视为神物。

    朱见濡来了后,也把这印章纳入宝库,收藏了起来,甚至还想找过许柴佬的后人,用他们来拉拢当地民心。

    结果经过一番调查后,才知道许柴佬跟梁道明一样,年老后思乡之情极重,最后不顾病重,强行要求儿女把自己抬到船上,回到晋江深沪老家。

    落地之后不久,许柴佬都还没来得及看到族人迎接,便撒手人寰,连遗言都未曾留下。

    在官方记载上,也没见许柴佬为子女请封的奏疏。

    据说是许柴佬老成持重,知道自己名为吕宋总督,实则为其国王。

    他儒学深厚,不愿意利用这样的机会,去窃取国家神器,让许家独霸吕宋,便未曾对朝廷提出这样的要求。

    朱见濡把其后人又从晋江请回来后,对这位的经历深为感配,还让人给许柴佬在吕宋修了个衣冠冢,亲自祭拜了一次。

    “寡人给许家待遇不薄,也算有回报了!”

    说完许柴佬的事,朱见濡又激动的告诉老婆另一个好消息。

    “许家人前些日子进言,许柴佬当年总督吕宋,曾经于岛上发现过一座金矿,还试图开采过,只是人力不济,岛上也有土人阻碍,未能提炼多少金子出来!”

    “如今沂国已立,又有大明为靠,倒是可以试着去挖挖看!”

    “如果我沂国能将之入手,便能一夜暴富!”

    朱见濡这几天去外面巡视,就是想看看沂国内部有没有稳下来。

    没有后顾之忧,他就可以安心去吕宋南边挖矿了!

    万贞儿也跟着激动,可听到那金矿位于吕宋岛南部,而沂国在中部之地,在交通还没建设好之前,去那边搞事还是挺难的。

    “不是还在开采铜矿吗?本来就用了不少人手,现在还能腾出劳力去掘金吗?”

    “这个不难。”

    朱见濡已经想好了,“以金矿之重之富,我小小沂国当然难以咽下这口肥肉,但陛下肯定会有意向!”

    沂国能有眼下的几万人,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了本土前期的投入,而其中的花销,也是要算到账本里去的。

    本来要想把这笔钱连本带利的还干净,八成得经过沂国两代人努力才行,但一旦有了金矿,那就能轻松解决了。

    金山银山,那都是钱山啊!

    如此财富,朱见濡肯定兜不住。

    他要强吃,周边还有不少称臣大明的小国,万一他们去北京告发了呢?

    万一往来于吕宋的本土商人知道了,通报上去怎么办?

    他藏着掖着,等东窗事发,就容易坏了皇帝对他的感情。

    朱见濡不想做无情无义的小人。

    先帝和当今天子对他可谓自古难得的良善,他得投桃报李,顺便利用金矿,甩掉沂国财政上的大包袱。

    沂国是小国,在发展上也离开不了本土,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坏了未来的可能。

 第338章 邱浚

    “沂国找到金矿了!”

    未央宫内,朱见济才结束内阁会议,就看到了朱见濡最新送来的奏表。

    之前小太子满周岁,朱见濡就送来了章文庆贺,还有他在沂国的工作报告。

    朱见济对堂哥的治理能力还是很信任的,看了两眼便回信去吕宋,对朱见濡表示了肯定,并且鼓励他再接再厉,毕竟教化一方蛮夷,把他们吸纳到诸夏的文明体系里,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好在朱见濡的水平以及远超出了及格线——

    在原历史上,他可是大明朝的成化帝,上承土木帝这个怂包脑残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下启了儿子的弘治中兴,那管理能力的确不错。

    唯二的污点,就是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就松懈到沉迷小黄书,启用佞臣取乐,堕落的让原本的大臣失望了,民间也疯狂编排他跟万贞儿的爱情,让朱见濡的绯闻和趣事盖过了他本身的才能。

    以及,成化犁庭犁的不够彻底,给女真人留了一线生机,最后给整个华夏来了个大炸弹。

    好在这两点,不会出现在朱见济这个皇帝身上。

    历史已经改变了。

    熟知后世情况的乾圣天子也在努力的给大明铺路,让国家尽早走入近现代化的道路,永永远远的坐在世界霸主的位子上不挪屁股。

    毕竟“天朝”的地位本来就是华夏祖传的,若非鞑清作乱,也不至于偏离正规。

    “有了金矿,国库里就有了足够多的钱,邱浚就能跟朕少说两句了。”

    在去年对内阁成员进行调整时,除了李贤因病致仕,王文年迈请辞,还有做事只能称得上“守成”的沈固也从户部尚书的座位上退了,让比之更熟悉账簿计算和规划财政开支的邱浚上位。

    要说邱浚此人,那跟朱见济也是认识多年的。

    景泰五年,邱浚中榜,按说文采是可以被点为一甲第一,当个状元郎的。

    可惜他的文章里面有些地方,犯了当时的忌讳,让对贡士们进行排名的官员心生不满,想要降低他的排名,把这第一罢到三甲同进士去。

    景泰帝态度游移不定。

    他对邱浚的文采是很欣赏的,也觉得他能在策论中点出时弊,的确不是眼高手低之人,能给自己干好活。

    可是一来,正值三十三岁的邱浚意气风发,还没入仕途就在殿试上直言不讳,以后可能会得罪人,二来其他臣子也建议不要将之点为状元,以免传出去,让天下对朝廷的政策产生疑惑。

    所以景泰帝一下子纠结上了,不知道是同意降低邱浚的排名,还是坚持他的意见。

    最后还是朱见济插了一手,折中了一下,让邱浚从状元变成榜眼。

    毕竟他也看了邱浚的殿试答卷,敢在里面直接说“卫所制”承金元粗鄙之风,在大明开国几十年后就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人才,要想让国家进一步恢复力量,就必须对卫所进行改制才行……是真的稀罕。

    景泰帝一听宝贝儿子这么说,心里的天平立马偏了,加上当时朱见济问的“家国何重”之话,是邱浚率先应声作答,便同意了这个法子。

    事后邱浚入翰林院博览群书,参与《寰宇通志》、《大明会典》编著以及《永乐大典》的抄录,眼界更为广阔。

    去地方历练几年后,回来就入了户部。

    朱见济在审计查核方面倚重吴敬这位大数学家,在制定财政改革方面,则是多与邱浚探讨。

    裁撤卫所,打击利用职权化公为私的地方军官,也是邱浚给朱见济制定好的具体执行计划。

    如今其人步入仕途十几年,就成了户部尚书,也算深得天心,饱受重用了。

    而正是因为从一开始,朱见济就对邱浚有知遇之恩,这人上位后也积极响应皇帝,就是对国库来来去去,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的情况不满。

    虽说不会反对朱见济的大政方针,可念叨总是不缺的。

    现在朱见济被他说的,远远瞅见户部尚书的衣角就转头。

    据说邱浚失去了皇帝这个树洞,现在又缠上了曾经同部为官的现任首辅商辂。

    也不知道这位被后世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的邱尚书,跟连中三元的大聪明商首辅,谁的嘴皮子更能说一点。

    “你是不知道,这几年打仗,国库有点钱也被我花了出去,邱浚有多少闲话说!”

    朱见济跟王氏分享喜悦。

    金银此时,已经被承认为国家的法定货币,皇家银行发行出去的,造型精美的乾圣通宝在这几年里,也获得了朝野之间的普遍认可。

    只是大明朝眼下金银的储量不够,让其购买力比起铜钱的,要远远超出。

    偏偏国内的铜矿,除了铸造铜钱,还要用去铸造各种器具和武器,用量也很庞大,间接拉高了铜钱的价值,限制住了钱币流通。

    很多地方还是以物易物。

    虽说朱见济完全可以凭借乾圣朝廷的威望推行新纸币来解决民间钱币流通量不够的问题,但没有大量的金银铜储备,到底是空中楼阁。

    朝廷的信誉能持久保持在良好水平,保证纸币不贬值不滥发吗?

    要真这样,乾圣朝也不会有地方农民暴动这种事了。

    一场天灾下来,赈济不及时不到位,老百姓只能选择掀起暴动去抢别人的,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纵然在很多人口里称颂的朱见济这位圣明天子,也无法阻止这种事的发生。

    说来说去,古代的生产力,还不支持大明朝完全的消除差距,跟后世一样,真正平静。

    后世遭遇千年不遇的大雨淹没无数良田,咬牙还能撑下来,后续安稳渡过。

    可要是大明朝遇到了这情况,那就有亡国之危了。

    所以朱见济没有急着发行大量纸币来拉动内需,想让大明稳步的发展。

    之前催着沂国挖铜矿还债,让人去日本掘银山,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时间很多,又不着急。

    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皇帝才能安安心心。

    王氏不懂其中深意,只是她也晓得,金银都是珍贵物,有了总比没有好,所以也为了丈夫高兴。

    在旁边玩小车子的朱佑栎哼哼唧唧,打算爬到旁边的小木马上面玩摇摇。

    但小太子没有被他爹放过,遭到了一双背后黑手袭击。

    朱见济把儿子捞起来,问他懂不懂金子有多好。

    朱佑栎从小就机灵,现在也能听懂不少话了,甚至还能字正腔圆的跟人对话了。

    看他爹取下腰上的金坠子摆弄,他摇了摇头,然后一指木马,“要玩!”

    “放我下来!”

    “不行!爹有钱了,你得替为父高兴高兴!”

    朱见济把金坠子塞到儿子手里,把后者的玩具都拿到了自己身边,来了场强买强卖。

    经常被亲爹抢玩具的朱佑栎已经能够理解这动作的意思了,当即震动浑身肥肉要去夺回玩具。

    可惜朱见济一个巴掌就把他镇压住了。

    最后逗了好久,小太子才意识到要把金坠子还回去,才能交换回心爱的玩具。

    用金灿灿的东西,可以换到玩具。

    这是朱佑栎关于金钱最早的概念。

    在乾圣天子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想来他即便长大了,也是不会忘记这个想法的。

 第339章 二王就藩

    等逗弄完了儿子,朱见济又把邱浚叫来,跟他说了吕宋金矿的事。

    邱尚书自然喜不自禁。

    “沂王深明大义,将金矿之事通报朝廷,实在是不负陛下隆恩!”

    当初提出实封海外亲王,还有些臣子举春秋战国的例子,提醒皇帝不能为此,担心大明帝室重蹈周天子的覆辙。

    等朱见济为了个“海西国”,还跨海兴兵去打架,也激起了国内的很大讨论。

    虽说以乾圣朝的国力完全撑得住这场战争,开了海禁鼓励商贸后,大把大把的财富涌入大明,可如此遥远的距离,后勤消耗是一个巨大到让人瞠目结舌的数目!

    如果打下来了地方落到朝廷手里,哪怕是个跟当年奴儿干都司一样,苦寒荒芜,甚至需要中央倒贴钱去发展的地方那也能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