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明世祖-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只能对着朱见济有气无力的笑笑,“老臣受身体所限,无法尽君臣之礼了。”
“老尚书不必如此。”
朱见济主动走过去,坐上金濂卧榻旁边的小凳子,拉住金濂苍老到只剩下皮包骨的手,小脸上全是感动,“眼下不讲君臣,只论前辈后生的关系。”
“你为大明尽忠几十年,孤哪里忍心继续要求你什么?”
“那殿下又有何话想对老臣说?今日一过,只怕再无机会了。”金濂虚弱的说道。
朱见济的确也想对着金濂说一声自己在大明财政问题上的看法。
他这次过来,本就想让金濂没有遗憾。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户部尚书,金濂为了给大明朝搂钱,已经费尽心力了。
于是朱见济把自己建皇庄,并且在日后谋划开海的事情说了。
金濂只是默默听着。
其实他在听到小太子想改革田制,做到“人尽衣食”的时候,还觉得这位虽然天纵奇才,但到底是个小孩子,有些天真。
天底下的田地都被权贵士绅们占据,纵然他是太子,是皇帝,也不能说改就改。
至于开海,
其实大明朝的海禁政策一直都有着灵活的执行力度,纸面上说禁止,民间却是有不少巨富海商,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不就在永乐到宣德年间?
金濂是从那个时间段走过来的人,是不相信朱见济说的,“海洋是个大金矿”。
但等他听到朱见济指出隔壁的日本就有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南洋和东洋彼岸等地的作物一年三熟并且存在优质种子时,金濂的嘴皮子就动了。
最后,当朱见济又把话题绕回国内,提出改革中的一大手笔,“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金濂终于瞪大了眼睛。
“这些都是真的,大明将来一定要开海,教化天下。”朱见济对着金濂诚恳的说道。
老爷子热泪盈眶。
“殿下日后,一定会是个圣明之君。”金濂挣扎着撑起上半身,搭着朱见济的胳膊动情说道。
他时日无多,不想再纠结下去了。
而且朱见济先是有“太宗托梦”,再有各种超乎寻常的表现,现在更是将海外情景说得那么清楚……
金濂还有什么不能信呢?
只是信了朱见济画的“开海”大饼,自然也要去相信他对大明的改革。
小太子才六岁,身体都没有长成,起码还要等几年,才能让朱见济有足够的能力去真的执政。
他需要很扎实的根基,去对抗未来的狂风暴雨。
金濂想着,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要为朱见济这个可能创造新盛世的储君做些什么。
“殿下提防太上皇吗?”金濂看着朱见济问道。
朱见济很坦然的点头,“太上皇的脑子有恙,孤和父皇都想让他好好休息。”
金濂却是无力摆了下脑袋,口出惊人。
“殿下有机会,还是彻底圈禁太上皇为好,以绝后患,让内廷无忧。”
朱见济都没想到金老爷子快死了,还真什么都敢说。
他眨眨眼,“怎么说?”
“太上皇为人无耻,老臣担心他一有机会,会坏了殿下大事。”
金濂此时后劲过去,话说开始虚弱了。
可他说的那么真,那么认真。
朱见济心想,老爷子这是临死前悍跳预言家了吗?
夺门之变这么让人想不到的东西他都有所预料?
“多谢老尚书关心,孤自然有应对之法。”
朱见济清楚,以一个封建士大夫的身份,让金濂去吐槽太上皇朱祁镇有多么困难。
就算土木帝名声早就发烂发臭了,但夺门成功后,看着坐在皇位上的对方,还算有点良心的臣子们又有何办法?
人是正儿八经的朱家血脉啊!
是绝对的正统皇帝啊!
只要朱祁镇自己不要脸豁出去了,给朱家打工的臣子还真拿他没办法。
金濂听了小太子自信满满的话,混浊的眼睛看向朱见济。
朱见济大方的为他解惑,“孤前几日曾请求父皇为孤在勋贵之家找几个合适的伴读,已经初步定下了定国公家的徐永宁、安远侯家的柳承庆和英国公家的张懋。”
“父皇与孤,也是想和诸勋贵重续先祖之情谊的。”
“如果之后勋贵中有识相的,父皇自然会开恩给他们家体面,甚至孤还建议他于京中修建一座英烈祠专门供奉自开国以来为国捐躯多位功臣……”
而这其中,自然会包括土木堡之变中牺牲的老牌勋贵们。
英烈祠的修建,不仅仅会拉拢住勋贵集团的心,还会给京城百姓普及一下,五年前那场来得突然的保卫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三十六章 太子送走了金濂
自大明迁都北京以来,京城百姓是没有遇过战争的,很多人还在享受着仁宣之治的太平光景,回顾着万国来朝的辉煌。
结果本应该是大明的全盛之时,首都却被瓦剌人围住了。
京城百姓慌张的迎战,最后也只是听说,太监弄权胡乱下令,又有大将阵前失利,导致军队的崩败。
民间流传的故事里总会把皇帝这个政令的真正发出者洗白的干干净净。
到了现在,老百姓也只是会在听到“王振”这个名字时吐口水骂声晦气,然后感慨“那时候真的好危险啊”。
等英烈祠一建好,朱见济安插在各个茶楼的说书人配合着打出组合拳,京城里的老百姓自然会意识到,到底是哪个傻屌坑了自己。
朱祁镇的名声不但会在朝堂诸公间发烂发臭,还会在民间“经典咏流传”。
他会失去民心。
也不配再自称正统。
“到时候太上皇会自感有负祖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英武,去凤阳为大明先祖守陵的。”
南京他都不配去。
南京好歹是大明的第二首都,太祖高皇帝安眠之地,要是让朱祁镇去坏了风水,景泰帝也得担心自己梦见太祖太宗,然后被追着打。
朱祁镇顶天了只配去凤阳看守老朱家的祖陵。
“原来太子一切都安排好了……”
金濂含糊不清的感慨着,随即放松下来,“如此,老臣便安心了。”
“只是还有一些事情,还请殿下多多思虑。”
“请讲!”
金濂大喘了几口气说道,“朝中受用臣子,大多老弱,性格刚直,于国是好,但于官场却不利于陛下。”
景泰帝是个好心的皇帝,他提拔起来的也是不错的官员。
但他们都普遍有两个问题——年纪太大,和性格死板。
像吏部尚书王直,人都八十了还在打卡上班,而都御史王文虽然作为难得的景泰帝死忠,却生性刻板谨肃,少有官宦的圆滑。
于谦更不用提了。
这样的手下,其实是不利于景泰帝统合整个朝堂,将所有人控制的“如臂使指”的。
“于谦可以重用,但不能使之执政。”
金濂在失去最后的力气前,只对朱见济说了这么一句。
于谦其人,太刚、太正,他是一个道德完人,是一个完全奉献给国家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在官场是很稀罕的。
很多人都混不出头,要么自我放弃同流合污,要么坚持自我挂冠而去。
只是因为保卫北京的功劳,和景泰帝这个也算奇葩的皇帝,让于谦成为大明实际上的掌舵人。
金濂很欣赏于谦,所以必须让太子把于谦手里的权力重新拿回去。
朱见济哀伤的看着昏迷过去的金老尚书。
他心里何尝不知道于谦这样的纯臣居于高位,实际上是对对方不利的?
他热心的参与政事,以六岁的小胖墩之躯行走于内阁朝堂之中都不觉得尴尬,主要是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增强影响力,但附带作用是有利于于谦的。
当施政者变回皇帝,其他受不了于谦的臣子就迷失了攻击的靶子。
“还请老尚书休息。”
给金濂掖了掖被子,朱见济才走到房门前拍了下。
一直在门口守着的马冲立马打开,迎接小太子出来。
金濂的家人也在外面等着,闻声抬头看向朱见济。
小太子还没收敛自己的哀伤,让金家人进去好好陪着金濂。
时间不会太久了。
朱见济走出金家,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默默想到。
第二天清晨,户部尚书金濂宣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这个消息传到宫里,景泰帝也颇为伤心。
他在心里对老臣子其实是有些依赖的,因为他希望可以通过任用老臣,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而金濂作为老臣中的老臣,一直行事清正刻苦,毫无埋怨,给景泰帝的印象很好。
朝野的其他大臣也很仰慕金濂这位五朝老臣,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他一直都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官员。
民间一些被惠泽过的百姓也自发为金濂挂起了白布,以示哀恸。
随后景泰帝宣布辍朝一日,命礼部谕祭,派遣了专门的官吏去金濂老家淮安为其造墓。一切费用由皇家承报,并且追封金濂为“沭阳伯”,赐谥“荣襄”。
这位宦海沉浮几十年,和朱见济接触不过两月的老人到底是享尽哀荣了。
再之后,景泰帝调任张凤作为新的户部尚书,另外批准了吏部尚书王直“告老还乡”的要求,让另一位尚书王翱独自管理吏部。
于是老迈多病的王直终于心满意足的收拾好东西返回老家,吏部的上司变成了对比他年轻,但也到了七十岁的王翱。
对此,朱见济也很无语。
景泰帝的官员组成中,老头子还真不少——
吏部原本只有王直管理,可王直上了年纪后,就一直希望退休放松,景泰帝是舍不得老臣的,于是调任王翱过来与其同为尚书,分担压力。
由此开创了六部有两位尚书的传统。
了解到这情况的朱见济更加无语。
他在金濂去世前的建议下,意识到不能够再等待自己长成后才去把控官员升落,需要找机会给景泰帝朝堂输点新鲜血液进去,不然没等朱见济大几岁,那些臣子就能一个接一个的先进棺材了。
正好景泰帝在金濂去世后,也需要调动官员成为户部新的长官,朱见济趁机提了几个建议,比如说把早就不想干了的吏部老尚书王直换了。
这样老头子高兴,朱见济也高兴——起码新的吏部尚书会比王直年轻有为点吧?
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好爸爸早就把继任者安排好了。
景泰帝弄完之后还一副非常满意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是喜欢压榨老人的黑心领导。
对此,朱见济只能再找机会了。
再过了好几天,由朱见济挑选,景泰帝批准的“太子陪读天团”进入东宫,开始和小太子一块享受文华殿学习的洗礼——
景泰帝早就想给儿子找适龄的玩伴了,不然天天看着儿子坐在高凳上批阅奏疏,自己在旁边看有色书籍,良心也过意不去。
而且宫里也的确寂寞。
除了那两个跟着她妈一起被自己圈禁的女儿,内廷中没有小孩能陪着朱见济玩耍了。
景泰帝不觉得自己还能再磨合出一个儿子来,也不愿意见到儿子天天只和宦官待在一块,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