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朱佑桂长牙断奶后也会跟朱佑栎抢好吃的,每每都能把小太子气到少吃半碗饭。

    “这个倒也无妨,春官自己心里自有尺度……再说等秋哥也到了上学懂事的年纪,我只怕是想抱也不能常抱的。”

    等到次子四岁,长子就要有六七岁了,都是身体立稳,不容易夭折的年纪——

    以大明朝此时的医疗水平,加上皇室对子孙的重视,不会再轻易的让孩子中途而亡。

    所以,区别后代待遇的事,也得提上日程。

    虽说都是他跟王氏的血脉,但春官是一出生就被大家赋予众望的太子,秋哥身为嫡次子,和“继承人”的位子就那么一点的距离……

    如果没把握好其中方寸,只怕真的会在大明朝掀起国本之争。

    毕竟为了从龙之功,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也是会有人去尝试一二的。

    君不见,在脑子进水的建文帝还没上台,暴露出他身上的问题和骚操作之前,黑衣宰相姚广孝就跟当时还是燕王的太宗皇帝勾搭上了?

    要知道,那时候懿文太子刚刚去世,姚广孝本人还是以“为太子念经哀悼”的名义,入宫见到的朱太宗。

    当时,作为嫡次子和嫡三子的秦愍王、晋恭王可还没死呢!

    即便太祖皇帝没有选择孙儿继位,而是按着儿子的顺序排下去,看起来也不可能轮到嫡四子的燕王身上。

    可姚广孝偏偏上了燕王的船,并且借助建文帝自己作死的机会,真的说动了后者下决心“靖难”。

    在天大的诱惑面前,谁能忍得住呢?

    朱见济对眼下民间的风气也颇为了解,知道在一改国家内卷风格后,再一次朝着太祖太宗的时代狂奔而去,提倡奋武扬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点超越——

    毕竟在这两位强权皇帝的时候,大明也没收复西域,也没有“尊孔复古”,殴打理学家。

    如此,再出几个狂妄,想通过人为制造机会的方法让自己青史留名的家伙,也不是不可能。

    朱见济为了宣布官绅一体纳粮而披甲上殿过一次了,总不能真重蹈隋文帝的覆辙,为了废立太子,又披甲上殿第二次。

    光是想象,他就有点不忍心。

    作为一个父亲,他得防微杜渐,不能放松。

    所以他在知道二胎还是个儿子之后,就决定要狠心在孩子之中搞“区别对待”。

    太子,必须是太子!

    趁着小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朱见济会多抱抱他。

    因为小孩子天然是依赖父母的。

    不能为了注定的“偏心”,让孩子的童年留下某些心理阴影,然后用一辈子去治愈童年。

    但以后不会了。

    对待和皇后生的嫡子都是如此,其他妃子生的更不用说了。

    王氏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只是笑笑,没有多说,又拿着小碗给次子喂饭吃。

    “春官是哥哥,现在还小,可以后肯定能把弟弟带好的。”

    “是啊,兄弟之间要有序,也要和睦。”

    朱见济看着小儿子好吃到不停的砸吧嘴,也呵呵说道。

    老朱家的家庭关系,才不会像前朝那样冷漠呢!

    “安南那边怎么样?”

    王氏喂完了孩子,又问起来,“这几天固安天天进宫找我说话,抱怨你总让他们夫妻分别呢。”

    自打去年下半年,张懋带队出发攻打南边的猴子,转眼就过了半年,新年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以当年太宗命老英国公张辅征讨安南的例子,时间上多了两个月,也该差不多了。

    任安南在东南亚如何的拳打幼儿园,但相对起大明,终究还是个弟弟。

    即便面对强敌,安南想要搞“坚清壁野”来应对,拖垮大明的后勤,可它的国土面积让安南无法采用这个行动——

    坚清壁野是以弱对强的常用办法,效果十分良好,当年卜塞因带着帖木儿大军亲征白羊,乌宗哈桑就是拿这一招对付他的。

    虽说这么一来容易自损八百,但在国家存亡面前,以空间换时间、以退让争机会,是一定的。

    但释放这技能的基础条件,便是自己有这么个纵深。

    国土不够圆润,是搞不来这事的。

    安南,便是典型的,没有纵深的国家。

 第364章 太子入学第一天

    “自然是一切顺利。”

    朱见济并不是很担心张懋他们的安危,“要是好几位大将一起去围攻安南,都没办法打下来……大明朝只怕是不行了。”

    但凡中原王朝是完全体,对上周边小国都是不怵的。

    更何况乾圣朝还在国势上升期,就算朱见济现在突然驾崩,以后也能跟他爹合称,混一个“景乾之治”或者“景乾盛世”的好名头。

    要这样都摁不住安南这只猴子,大明朝的脸面何在?体统何在?

    好不容易把周边小国,还有远方的一些国家忽悠的加入朝贡体系,它们一看大明朝拉胯的管不了小弟,那不得翻天了?

    “那交趾肯定是要恢复了,难怪我瞧着你书房里的那张世界地图又换了个模样。”王氏笑道。

    “发兵之前就跟安南讲了,勿谓言之不预也……如今亡其国政,也是黎氏罪有应得。”

    要做这种灭国大事,朱见济不可能让大明朝失去道德高地这样的优势。

    反正理由拿出去,是不可能有错误的。

    比如说这次攻打安南,朱见济没有把“收复交趾”作为第一理由,而是放到了后面。

    第一缘由,自然是“为占城主持公道”,第二则是惩罚安南这个多次冒犯天朝威严的附属国。

    没有把“我要抢地盘”放到引人注目的地方。

    即便当年太宗设交趾,那也是因为在帮安南平定了叛乱后,后者国内“心慕王化”,大家都支持加入大明,才推脱不得,“勉强”收下了它。

    总而言之,安南这个不臣之国在乾圣十三年消失一事,是肯定了的。

    “等那边的消息再过来,我就传话给固安,让她带着孩子去交趾陪张懋算了。”

    从南边传来最近的消息是,大明军队在安南连战连胜,已经收复了不少州府。

    面对这种情况,黎思诚这个安南国王其实也是做了一番努力,企图抵抗的。

    他就发动了国内不少百姓,号召他们和明军搞人海战术、游击战术,保家卫国。

    而当初黎氏王朝之所以建立,也的确是获得了部分底层人的拥戴,如今黎思诚再一号召,还挺有效果。

    一眼看过去,倒有几分后世的风采。

    不过即便如此,那也是没用的。

    大明和安南的差距,比后世的还大,在大明决定主动出击之后,它的攻击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抵抗的。

    螳臂当车罢了。

    而在朱见济抱着孩子和老婆享受日常休闲之时,小太子朱佑栎正在文华阁接受折磨。

    他很聪明,加上他爹给他启蒙的早,很多东西,老师一说就能懂。

    毕竟考虑到太子的年纪,教书的大臣也不会讲些复杂的道理。

    商辂这位被钦定为太子老师的三元及第更是被朱见济提前招呼说,让他考虑到学生特点,不要把气氛搞的太僵硬古板,尽量风趣一些,以免让孩子坐不住。

    为了这个,商辂还有了点压力,仿佛重新回到了年轻纵横考场之时。

    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小太子就能给他无比的惊喜。

    朱佑栎真是个师者梦寐以求的小天才学生!

    比起他那个正式开学没几天就跟老师玩跷跷板,还说得老师不敢回嘴的亲爹,朱佑栎这种稳重派才是师长心里的好宝贝。

    小太子少年老成的胖脸落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散发金光的神圣圆环。

    吴敬这位数学家对朱佑栎也很满意。

    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朱见济除了仍旧让内阁成员和翰林学士为太子讲读,还特意请吴敬出关,教导儿子的算数。

    不会算账,那就看不懂账本。

    看不懂账本,那以后管事了,朱佑栎对于手下的资金流动就没什么概念。

    当一个执政者对金钱失去敏锐性,只将之当成一串简单数字的时候,国家就得出乱子了。

    所以他又开了算数和明法等科目,请了老师来教导朱佑栎。

    吴敬的年纪已经上来了,前几年退了休,不再给皇帝当官服务,而后去了太学教导数算,心心念念的,除了把朱见济告诉他的那些数学定理论证出来,就是培养出一批新的数学家。

    他是吃过学问断代苦头的。

    《九章算术》这样的著作,都让他花费了几十年才得以在民间复原,可想而知要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学术继承体系,会对一门学科造成多大的破坏。

    现在赶上皇帝重视数学,还不留余力的支持,吴敬当然要把握机会。

    虽然现在又得回来教一个小朋友最基本的数学,对吴敬这样的数学家来说有点大材小用,但如果能借机跟未来皇帝打好关系的话,那算数一道,以后应该不会再次中道而衰了吧?

    “请太子殿下上车!”

    跟朱见济同款类型的羊车再次出现在了皇宫里面,为了皇家服务,方便太子上下课。

    可想而知,未来的羊肉火锅,天家是不会少吃的。

    从另一种层面上看来,这也算是一种传承了。

    跟随在小太子身边伺候的小宦官拉着羊车,在朱佑栎下课的第一时间走过来,请殿下登车。

    朱佑栎淡定的点点头,然后又关心起了身边的人,“汪直,你读书了吗?”

    汪直摇摇头,乖乖答道,“奴婢未曾读过书。”

    他眼下才十二岁,本身就是在韩雍平定断藤峡一事中被俘虏的瑶族人。

    虽说他爹是个当地的小头目,但老家住的实在偏僻,文化发展水平一直提升不上去,自然也不会强求小孩子去读书。

    即便朱见济努力的推广农会,让底层百姓能够多一些可支配资金,也不是能够轻易供养起一名脱产读书人的。

    更何况瑶族寨子中崇尚武力,对知识分子并无要求。

    所以在被俘虏,然后按照惯例被送到宫里伺候皇家之前,汪直是没读过书的。

    之所以能够跟朱佑栎认识,也是在于汪直已经通过宫中磨砺,学会了看颜色和给自己创造表现机会,趁着小太子在花园里踢球玩,不小心把球踢飞到池塘里时,主动跳下水将球找了回来,方才让朱佑栎对之有了印象。

    如今太子要读书,身边自然要有跟班,除了几个领头的宫人需要年长一些来操持事务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些年少机灵,看上去也白净漂亮的少年郎。

    汪直有了先前给太子的印象,其他方面也符合要求,自然当选成了给太子牵羊车的宫人。

    如果朱佑栎年纪再大点,更加懂事了,汪直也算是太子亲信了。

    “那你要学一点了。”朱佑栎坐上车子,让高大又无辜的羊慢慢拉动自己,一边对汪直说道。

    “现在不读,以后再想学就会变难的!”

    刚刚进行完开学第一课,秉持着先生对自己的教导,朱佑栎也让身边的人强化了知识的获取。

 第365章 南洋事毕

    朱见济对于朱佑栎身边刷新出来了怎样人物,并不是很关心。

    因为他虽然一直很关心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