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们只能扯这样的理由,暗示金台上坐着的两位处理了犯罪的人就够了,罚什么款啊?

    人一家上百口不要吃饭啊?

    而且太子直接派兵围堵孙家好几天,将出门的人当场格杀的行为,也实在太凶残了。

    一看就知道,年纪轻轻不能把握军队,所以皇帝最好把太子编练六率的权力收回去。

    不然自己会害怕的!

    掌握军队并且敢杀人的君主,让他们回忆起了太祖太宗时代的阴影。

    就连于谦都默认了这些人的提议。

    因为对他来说,射杀孙家的人着实有违律法,起码人在被杀之前还没有定罪,这是属于太子动用私人权力干的越线举动。

    好在朱见济此前的人事调动没白费,

    这次不必他亲自下场打嘴炮,自然有王文李贤等人热心站出来,疯狂的给太子洗地,恨不得把朱见济这个小胖子直接漂白成人世间罕见的白莲花,朝野间绝版的大公无私者。

    谁让随着内阁中陈循和高谷斗争的逐渐升温,朱见济不久前已经让景泰帝答应扩充内阁了?

    王文和李贤,就是接下来的入阁人选,也是朱见济即将直接领导的下属。

    所以他们必须要为太子殿下展示下什么叫做“忠诚的吏部”。

    再说了,

    太子下的令能叫“抄家”吗!

    孙家那么多人,不还在宅子里住着,不还能自己承担衣食住行的花销吗?!

    真是瞎了诸位朝公的狗眼!

 第六十九章 太子平定了余波

    王文性格激烈,说话也毫不客气,就差学王竑老哥那样,气急之下撸起袖子打人了。

    最厉害的是,他还学习了小太子的话术,专门站在道德高地,一手握着“百姓人权”一手端着“祖宗成法”,双管齐下,把人怼的哑口无言。

    “百姓就不是人了吗?”

    “我朝太祖曾言……”

    “陛下太子已然法外开恩……”

    一连串的名言从王文嘴里吐出来,让人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像孙家人一样欺男霸女了。

    而李贤则是温和了许多,引经据典的回复了其他人的意见,并且表示“此乃天子之意,我等下臣不可违背”,贯彻了“领导的意志就是我的意志”这一原则。

    对此,朱见济只能从金台上投下他深沉的目光。

    景泰帝看得趣味盎然,好在后面想起来这是自己的早朝,不能让人继续这么浪费时间,于是给了儿子一个眼神,让他把自己惹出来的问题摆平。

    “好了!”

    就在于谦都想要打破自己别默寡言的人设,参与到这件事的辩论中时,朱见济开口了。

    “说来说去,不就是为了孤搬了会昌伯家东西的事嘛!”

    “此时既然你们要说法,那孤就给你们一个说法。”

    他仍然是让旁边的宦官端来一叠写满了墨字的白纸,上面全是孙家人的罪行,以及利用自己皇亲身份强占民田,掠夺他人财富的证据。

    更有一份财产清单,摊开后几乎要横贯整座大殿。

    景泰帝光是看着这清单长度,就恼怒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朝廷拮据度日,国库空虚,这孙家的不义之财……都快比朕的钱还多了!”

    这话,景泰帝说的真情实感。

    因为大明的天灾,还有练兵平乱等等事务,都是需要花费大价钱去填窟窿的。

    奈何景泰帝不舍得压榨老百姓,大灾频频之时还给他们减免赋税,所以有些时候,国库没钱了,还得他自掏腰包补贴补贴,甚至开放了“捐纳”制度,允许地方上的豪商在捐钱赈灾后,给自家子弟买一个监生的名头。

    这才维持住了朝廷体面,要不然朱见济此前都拿不出钱给都察院尽职尽责的御史们发奖金。

    大家都以为国家可以没钱,但皇帝肯定是有钱的。

    其实只有景泰帝跟儿子知道,皇家的小金库也是负增长状态的,只是有之前几朝的积累,所以还没显出贫穷来。

    结果现在才草草翻了一遍孙家,就惊讶的发现他们的资产都快接近天子内帑了。

    去除其中的珍宝奇物,只看成堆的金银和田地,还得更多一点,气得朱见济差点变更胖了。

    朝臣们也没想到自己能看到这么炫目的一笔清单。

    他们家里也是有产业与田地的,毕竟大明律法没阻止官员经商,还对当官的有各种优待。

    但放任外戚在京城周边占有如此巨量的田地和财产……宣德皇帝当初是被猪油蒙心了吧!

    爱情就这么大的魔力?

    “这里还有从孙家家奴嘴里查出来的一些东西,据其招供,会昌伯曾与石亨有过往来,还对着张輗口出不逊,诽谤天子。”

    “近些日子京城不是流传陛下苛待太上皇和太后一事吗?都是孙继宗派人传出去的,他还进宫里向太后进谗言,使得太后太妃不合……坏了天家亲情!”

    “孙继宗僭越如此,陛下只是下令查抄部分家产,已然是敬重太后!”

    “尔等为他辩护,难道是觉得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不需要花钱免灾,直接抄家问罪就好?”

    “你们这些人,当真是其心可诛!”

    朱见济猛地从自己的小金座上跳下,气势十足的俯瞰底下众人。

    “臣等无知!”

    对方迅速的服软。

    其实当他们知道孙继宗随意插手皇家之事的时候,就反应过来重点不该在前面的“抄家”上了。

    在封建皇权的时代,你私底下可以不把皇帝放眼里,也能蒙着被子大声辱骂统治者,甚至还可以架空他的权力,把皇帝变成傀儡。

    但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把你的辱骂和放肆摆到明面上来。

    高澄可以“殴帝三拳”,骂句“狗脚朕”,那是因为人家不仅是权臣,还没几年就篡位了,这才如此嚣张。

    他孙继宗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对上不敬”是无可赦的大罪嘛!

    这次石亨开会所还让群臣震惊,因为总有人来刷新他们的政治理念,见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张輗那边其实也差不多。

    把侄子张懋当空气,大摇大摆的去给英国公府当家,什么规矩都不管,还跟孙继宗这个外戚随便吐槽皇帝被人听见……也是活该!

    “此外,陛下收缴孙家财物,也是有用处的。”

    朱见济继续说道,“孙家横行多年,京城百姓中多有受害者,本想一一弥补,只是年久难以查询,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便决定拿出一半的财物充当资金,去周边修建道路和水利,惠泽庶民。”

    “当然,若有深受孙家恶果的人家,一经查实也会有报偿。”

    “剩下的财物金银……”

    朱见济将目光放在于谦身上,“就交由兵部操持,充当军费了。”

    “孙家在当年与瓦剌的对抗中没出什么力,这些钱就当作给士卒的报酬了。”

    于谦顿时高兴了。

    他的兵部一直都极度缺钱,

    只要朱见济表明他会掏钱出来为国为民做好事,那搬个孙家算什么?

    于少保可以为了钱迅速的转变自己之前的想法,支持太子扩张搬家业务。

    可劲的搬!

    多搬几家!

    武将那边也喜上眉梢。

    因为在国家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文官老爷们是没啥事,武将却是遇到了难题——

    后世常常会说当将军的“吃空饷,喝兵血”,可那前提得是有东西来让他们吃喝啊!

    于谦编练团营,主要精力就放在那儿,每次景泰帝赏赐给了他点东西,于少保转手就拿着去补贴手下的兵将去了。

    所以于谦家里才会显得那么穷。

    这不在于他遇到了朱太祖这样的皇帝,而是在于朱太祖没有遇到他这样的员工。

    要不是这段日子朱见济察觉到了这个问题,让景泰帝把赏赐给于谦的金银换成了生活所需的实物,于谦的生活水平还得长期保持在较低的层面上。

    但这不是武将们关心的重点,

    他们知道于谦肯定会把大头扔到团营那边,可孙家抄出来的钱这么多,漏一点下来也够给自己这边多加几个菜了。

    白捡的便宜就不必多做要求了!

    作为实际宰相的于谦很赞同,其他人自然也不再多言。

    前面还反对陛下抄家行为的官员立马换了张脸,痛苦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单纯心性,以至于为孙继宗开腔,然后痛骂起了孙家作为外戚却不思报效国家等等罪恶。

    激情完毕后,方才摆出“老子是清流”的模样,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朱见济也懒得理会这些人了。

    他只会默默的记下,等什么时候对方惹到自己了,再拿出来敲算盘算总账。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七十章 太子想要加征商税

    “还请于尚书和张尚书留步!”

    朝会过后,有个面白的宦官拦住了即将离去的于谦和张凤,笑着对他们说道,“陛下请两位去内阁参加个会议,说是有大事相商。”

    这当然是不可能拒绝。

    所以于谦和张凤转变方向,前往文渊阁而去。

    而在那边,内阁的首辅陈循和高谷各据一边,显然在政见上矛盾频繁,不想再给对方做脸面了。

    其他阁臣不愿意被迫站边,只是沉默的坐在一旁。

    朱见济不理他们的对立行为,只顾着喝水润喉咙。

    自己下朝驾着羊车到这里也是很累的!

    景泰帝更不在乎这种东西,只是随便一摆手,让他俩赶紧坐下。

    “敢问陛下有何要事?”

    六部长官参与内阁会议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像今天早朝刚过就把人拽过来,的确是前所未有。

    景泰帝看了眼儿子,对着于谦说道,“今日找你们过来,自然有几件事吩咐——”

    “一是要增选两位阁臣,处理近来繁重的政务,朕与太子相商后,决定提拔王文与李贤二人,各位卿家有何意见?”

    李贤是可以的,他的身份适当并且有政绩傍身,入阁只需要别人推他一把。

    而朱见济并不介意当这个给李贤借力的人。

    不仅仅因为李贤曾经对着守旧派伸出正义的背刺,还因为朱见济曾经翻到过他以前呈上的奏疏,里面提到了“鼓励火器发展”的话。

    这显然是一位对火器威力有深刻了解的官员。

    朱见济需要这样的人才来为自己打工。

    但另一位就有点出格了。

    “王文任吏部尚书,为二品大员,其人入阁并非小事……”高谷说道。

    景泰帝无所谓的打断了他的话,“近来六部与内阁交流频繁,但每每论事,都要差人去值班房请人过来。朕念着使王文入阁,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故而如此。”

    这是为了你们着想啊!

    工作效率提高点不好吗?

    在皇帝明确表示“他就要”以后,本来持保守意见的高谷便无话可说了。

    因为在内阁权力还没扩展成大明中后期的国家中枢时,它在法律上的定义就是皇帝的秘书。

    即便是到了后期,非法管理国家大事的内阁也能被皇帝想换首辅就换首辅,何况是一名阁臣?

    于是在景泰帝的支持下,王文光荣的成为了大明朝首位以尚书之身加入内阁的臣子。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