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氏听了十分心动。

    所以只要太上皇牺牲一下自己……

    她深吸一口气,“那,如果我能让太上皇下罪己诏,陛下也能为我儿封王,给个好地方逍遥吗?”

    “那是必然的!陛下心善,太子殿下也爱护兄弟……就在前几天,太子还命人给沂王送了一辆四轮马车呢!”

    “那请大伴多用心了……”高氏终于下定决心,缓声说道。

    她是利用受伤需要包扎,以免让朱祁镇闻到恶心的血腥味当理由出来的,时间不长,所以要速战速决。

    “我可以拿到太上皇的私印!”

    “还请大伴告诉陛下,出宫之后,我与我儿必定诚心向佛,日日研读经书,不会给陛下带来任何问题!”

    高氏说完这句,在听兴安保证转达景泰帝后,便急匆匆的跑回去,继续伺候暴怒未休的太上皇了。

    兴安满是惊喜。

    他原以为用孙太后没把太上皇哄到坑里,还要再想办法徐徐图之呢,谁知道下一刻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不过在此前,兴安对于南宫宫人后妃的情况就有所耳闻,今日来看太上皇时,也曾不小心见到高氏身上的伤痕,以及对方畏缩低微的姿态。

    可以想象朱祁镇是如何对待身边人的。

    钱皇后那样的女子,即便是兴安这种老油条见了都颇为心酸,结果当丈夫的还对她非打即骂。

    高氏当初也是温婉可人,并非受不住南宫的凄苦,奈何她的男人不但是个恶徒,还会对自己的孩子动手。

    朱见漱才两岁,如果高氏作为母亲不去保护他,那他又怎么能安稳长大?

    兴安由此感叹了一句“为母则刚”。

    回想起太上皇刚刚骂自己的话,又觉得高氏如此站队,也不单单为了孩子。

    好在是自己受益!

    兴安欣慰的回去复命了。

    接下来,他只需要找个会写字的,伪造一份真情实感的太上皇罪己诏,这样他的任务就完成了。

    至于太上皇?

    等外面都搞定了,他被塞上去凤阳的车子时,才会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吧!

    咸阳宫。

    朱见济已经不关注他大伯如何了。

    因为他不值得了。

    比起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下场如何,他更关心下面的老百姓怎么样——

    比如说皇庄的发展进程。

    现在已经四月份了,距离皇庄建立,过去了近三分之一的年头。

    作为皇庄主体的农户合作社表现良好,因为有小太子给农人们兜底基础的衣食住行,待遇远远超出以前的地主老爷给的,所以农人干活都很卖力。

    他们都不想被赶出皇庄。

    像他们这些底层的庄稼汉、逃籍人士,哪里找这么可靠又大方的老板?

    甚至还有人大着胆子找上管庄的宦官,问他能不能跟东宫签长约,能卖身最好,搞得朱见济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而朱见济派去指导农业生产的宦官们也算尽心尽力,将太子发下的天书内容认真的实行在敷上了肥料的土地上。

    虽然他们不能了解其中真意,但上司发话,自己照办就是!

    到目前为止,皇庄范围下的田地开垦良好,禾苗长成了一大片颜色可人的“青青草原”。

    有经验的农人全都断定,只要天灾不来,今年一定会是个丰收年,而且收成会比往年高出不少。

    农人们把这些都归到了小太子身上,夸赞太子就是那照耀田野的明亮太阳!

    如果不是太子保佑,提供了老多的工具,他们哪里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

    可实际上,朱见济给他们提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按照正常农户的配置准备的,没有超出。

    因为他的目标是促使全国各地的农民抱团建社,皇庄的土地是实验点,不能搞什么特殊待遇,顶多是在组建初期,会承担一下农人生活需要的基础物资。

    等到一切走上正轨,农田丰收个一两次,大家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了,朱见济的补贴也会慢慢缩减。

    而农人们之所以会感觉小太子给的多,那是因为他们都被聚集在一起,各自被分派了不同的任务,没必要人手一把镰刀锄头。

    只要负责这个任务的农人拿的到自己需要的工具,他们就会感觉自己不缺什么。

    这也是人最初团结一起互相协作的原因。

    在大家资源都不充足的情况下,搞集体化才是最省钱省力的方法。

    可惜人一多心就大,日子好过以后,每个人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容易产生各种矛盾。

    好在眼下,朱见济并不需要开动他聪明的脑袋瓜,去面对这个后世无数大佬都苦恼的问题。

    他只需要想尽办法,让封建时代的老百姓实现吃得上饭,偶尔还能吃肉的梦想。

    除此之外,农夫家的孩子也被朱见济送去了参与过宝船制造的养老匠户那边当学徒,用于培养新一代的造船人才。

    现在的大明很多方面都缺钱用,像造船下海这种耗资巨大的工程显然是做不起来的。

    但以后可不一定。

    朱见济想着皇庄那边的各种事情,然后翻到了一张新的报告,上面记录着研究小院那边的最近动态。

    纺纱机还是没有制造出来。

    大明的祖传工匠们肯定是不缺手艺的,但他们找不到灵感。

    有的时候,这玩意儿还真不能少!

    幸好没有了先进的纺纱机,忠诚的研究院人才为了不辜负小太子的期待,成功攻克了另一样被朱见济悬赏的东西——

    飞梭。

    一种能让织布效率迅速提高的神奇物品。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由于飞梭的问世缩短了英国布匹织就的时间,从而使得织布的上游工程纺纱成为了整个纺织业中的短板,促进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而现在,飞梭终于被朱见济从一个老农妇身上刷了出来。

    他高兴的对着报告露出了发自真心的笑容,一张胖脸笑得见牙不见眼,浑身的肉都散发着幸福和金钱的味道。

    有了这个东西,大明的布业就要改天换地了!

    江渊还敢反对他收商税?

    等皇庄布业独霸天下,就是他哭着来送钱,求自己传授秘诀的时候!

    不过太子殿下心胸宽广,是不会太过于刁难他的。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七十七章 物价局很有必要

    朱见济对着马冲吩咐了一句,“明天给孤安排下去皇庄的行程,孤要亲自见见这位老妇人!”

    马冲应诺。

    随后有幸被太子翻阅检查的,是车马行的账本。

    如今的四轮子在直隶一带也算流行了,除了上面的确鼓励的原因外,也因为新式马车坐起来更舒坦,震动更少,空间也大,所以有些注重实用性的商户也开始购买起来。

    只是不像某些官老爷一样有所图谋,他们订购的只是最便宜朴实的那种,有利于他们拉货而已。

    而这些人,属于京城生物圈里的中等阶级,也是商税的主要征收对象。

    朱见济让卢忠调查过他们对商税征收的看法。

    这些人起先是不愿意的,可官方命令无法违背,而且免除半年入门落地杂税的诱惑也动人——

    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只按照纸面规定纳税,那么每月的三十税一只是比新法推行前的各种花销贵了一点点。

    更何况地方上收税,他可能给你按规定来吗?

    地方上的官吏口气大点,简直恨不得把人皮给扒了!

    做生意也讲究时效性,如果地方上故意刁难,那商人们为了回本,也得忍痛割肉喂给官老爷。

    现在只要按时缴税,就能免除这些繁杂的流程,避免一些问题,多出一些钱还是值得的。

    何况被征税的商人们身家还算可以,他们在打完算盘后,也倾向于给中央交钱。

    不过朱见济对此还不是很满意。

    因为他查漏补缺了一下,发现了一个漏洞。

    虽然他派遣东宫最新培养出的会计们和户部相关人员亲自上门收账,可万一有人造假账本偷税漏税怎么办?

    万一下面办事的跑过去拿小商贩充绩效怎么办?

    市场经济的波动是非常迅速的,家资过百两的商户中,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没有给国家做贡献。

    而且市场商品定价不一,核算起来也比较麻烦。

    朱见济觉得,他需要成立一个管理市场秩序的新组织——

    明朝关于民间的市场管理是比较放松的,起因还是在开国之初,官方几乎垄断了各项生产上。

    以至于到了眼下,调控市场价格的不是官方机构,而是所谓的牙行。

    虽然牙行的开办都需要有官方凭证,可说到底也就相当于给朝廷找了个代理人,来管事的还是个人。

    而随着民间商业的发展,管理制度的落后,也有很多私有牙行出现,慢慢脱离了官方控制。

    市场的规矩成为大商人的私有物品。

    朱见济觉得这样不行。

    赚钱的买卖怎么能不掌握在朝廷手里呢?

    再加上明朝不禁止官员涉及商业,也难怪明末会出现失控的东南财阀集团。

    整个大明的市场,从开始到结束,都处在一种野蛮发展的状态。

    服了!

    于是朱见济又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将建立市场监控体制提上了日程。

    唉,

    当太子真不容易,

    每天都要为了让大明发展的更好而奋斗。

    搞得朱见济每天不得不多吃几碗饭,生怕自己小小年纪就亏空了身体。

    ——————

    第二天早朝,四川黄龙叛乱的首脑被压送京师。

    这场叛乱三月份开始,四月份就结束了,在封建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下,让朱见济连担忧的心都来不及升起来。

    因为在他于京城听说动乱消息的时候,地方上很可能已经搞定了乱党。

    而那些叛乱头头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肯定死透了!

    自古敢于破坏社会稳定的,不管起因如何,结果都不怎么美妙。

    特别在君主专制的古代,你敢于挑战天子权威朝廷统治,那么凌迟都是小事。

    朱见济心善,见不得这种事,所以让人别在京城里处决犯罪者,拉去郊外搞定。

    成天“推出宣武门斩首”的,那也是皇家的地方啊。

    万一哪天朱见济骑着羊车锻炼身体,碾到一轮子血怎么办?

    另外一件事,便是他通过这次叛乱,知道了一位此时的名将,方瑛。

    方瑛并非勋贵,但在卫所制度下,也继承了父亲的指挥使职务,从正统到景泰两朝十几年,南征北战功劳卓着。

    目前他身上挂着的职务,不仅有贵州总兵官,还有个中央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牌子!

    朱见济正愁五军都督府缺少人才来顶大梁呢,现在就有人送上门了!

    大臣中有人论功行赏,提议将方瑛召回京城,担任要职,与刚刚被任命不久,顶替坐大牢的石亨来管理团营的陈豫一起守卫京师。

    景泰帝在儿子的暗示下没有通过这个提议。

    因为朱见济觉得团营长官有于谦和陈豫,目前而言已经够了。

    要是再插进来一个方瑛,那权力被分割的更厉害,反而不利于团营的管理。

    而且一下子把团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