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万多人!

    平常打仗都不会死这么多,结果就硬生生让人给拖死在了天灾人祸之中!

    朱见济决定,他要对衡州府的官员狠狠一巴掌,让他们见识到什么叫做“太祖皇帝的疼爱”。

    “那好,那就依太子和诸卿所奏!”景泰帝点点头,眉间因为重大灾情带来的阴影还没驱除。

    会议过后,朱骧被急召入宫,拜见太子。

    在听闻衡州府大灾后,他也是一副难掩怒气的样子。

    作为于谦的女婿,他是非常厌恶这种误国误民的家伙的!

    特别是地方上出了问题还要瞒报,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等瞒不住了才上报中央,让后者来背锅。

    想想都恶心!

    这也是朱见济放心任命朱骧的缘故。

    在这种时候,朱骧的刚正反而是很适合打击黑暗分子的利器,而且他身负皇权和于谦两重光环加持,做的狠了也不会被人喷到哪里去。

    “你此去衡州府,对于地方上的那些人,但凡涉及瞒报灾情,尸位素餐的,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不要放过!”

    朱见济语带杀气的对着朱骧吩咐道,“父皇那边已经准备,给你便宜行事之权,切莫辜负了湖广数万百姓!”

    “卿家掌管锦衣卫,自当为我皇家张目,不使某些官员失职辱命。”

    他要借用这个机会,把衡州府的官场好好整顿一番!

    朱骧郑重抱拳,“臣,领旨!”

    随后几天,朝廷又张榜召集了一些民间有名的大夫,连同太医院的官员,一起打包让林聪朱骧带去了湖广。

    而快船快马携带的旨意也迅速达到南京,轩輗接到后,即刻启程,乘船顺着长江而上,直至衡州府。

    同时期乘着官方快船来到南京的,除了让轩輗去当救火队员的圣旨,还有徐永宁,以及被朱见济指使过来帮忙忽悠某些人的仝寅。

    在朱见济和景泰帝都为了救济湖广灾情而急得嘴上长泡之时,准定国公终于来到了大明朝的第二首都。

    “侄儿快来!”

    当代的魏国公徐承宗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个亲戚。

    徐永宁脸色苍白,脚步虚浮的跟着叔叔走入府邸。

    真是没想到,陆地上活蹦乱跳的徐国公,竟然会晕船?!

    徐承宗在见到大侄子的时候也很为他担心,但徐永宁死活不肯松口承认自己晕船,于是只好维护他的面子,用轿子把人抬了回来。

    双方行了家礼,认了一下亲戚,徐承宗见着侄子的脸色还没恢复,便让其余人退下,等人好一点再仔细联络下感情。

    在叔叔家里坐了一会儿,徐永宁感觉舒服了些,便问徐承宗,“朝廷不是下旨不准人坐轿子吗?怎么南京这边还是如此普及?”

    魏国公长叹一声,跟大侄子解释道,“此前府里的确是不打算坐轿子的,可家中的轿夫自陈不知道后面能做什么,其他官员显贵仍然我行我素,我魏国公府既然在南京……总不能过于标新立异。”

    徐承宗本人还是顺着老徐家的家规家风办事的,平时生活也算简朴。

    再加上他们在靖难之役中得罪过太宗皇帝,一度被夺爵,二代魏国公连个追赠和谥号都没有,所以一家人都算行事低调了,生怕又勾起北京皇宫里的天子不满。

    奈何身处南京,徐承宗想把自己打扮成一朵白莲花是绝不可能的,于是在一些日常生活上,也只能跟着潮流走,生怕自己落了伍。

    “所以南京这边是怎么搞的?”

    徐永宁眨巴一下大眼睛,好奇的打听起了南京官场的动向。

    只能说真是“近朱者赤”,徐永宁这么个二哈学着朱见济的手段装无知懵懂,还真让徐承宗有了倾诉的欲望。

    虽然之前和大侄子没见过面,但魏定二府分出去也没多久,双方更常有书信往来,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所以徐承宗对徐永宁还是很亲近的。

    更何况徐永宁是东宫伴读,靠近权力的最顶端,让徐承宗也想过去蹭一蹭侄子的光。

    南京的勋贵们大多在靖难中犯过事儿,对太宗皇帝还是很有阴影的,也担忧自己的富贵会不会哪天被天子废掉。

    于是徐承宗为大侄子介绍起了南京的情况。

    徐永宁时不时的插两句嘴,引导着徐承宗往自己想要知道的方面说下去。

    也许是认为那都是普遍现象,徐承宗并没有生出警惕来,而是顺着徐永宁的话说了下去。

    既然大家都在做,

    那就没必要瞒着大侄子嘛!

    然后徐永宁就知道了南京官员普遍“官商勾结”,并且生活堕落的事。

    而这儿,距离正式迁还不到四十年。

    按着官员的政治生命算,两代人都没过去,竟然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官场真是黑暗!”

    徐永宁最后发表了自己的听后感。

    徐承宗在旁边尴尬出一张老脸。

    他虽然没有授任官职,但勋贵的身份还是可以让他混入官僚生活圈子的。

    只是受限于太宗皇帝的威慑,让本应该是大明顶级勋贵的魏国公一家的地位打了个折上折。

    好在他们老徐家的另外一支靠得住,现在都混成太子伴读了。

    等太子登基成新任皇帝,那徐永宁妥妥的天子近臣。

    作为亲戚,现在跟人建立起深厚的叔侄情谊,以后的好日子还会远吗?

    徐承宗想的很好,于是他很配合徐永宁,听着年轻人正义的指责,并不吭声。

    毕竟利益让人无法团结。

    虽然在经济上,魏国公府的确和南京官场有牵扯,但徐承宗看的非常清楚——

    能决定他们家长久富贵的,不在南京这群当官的手里,而在遥远的京城之内。

    徐承宗在大哥去世却没有子嗣继承后,还担心过很久,生怕北京的天子借着这个事情直接把他们家的爵位给废了。

    好在他到底是捡漏成功,在正统十三年成了新的魏国公。

    而且作为勋贵,“与国同休”的口号可不是平白无故喊出来的。

    不管是为了老祖宗还是子孙后代的福气,徐承宗都很想舔一舔皇权。

    徐永宁跟第一次见面的叔叔进行了亲切且诚恳的交流,最后不得不承认,朱见济预料的果然正确。

    魏国公果然有很大可能把屁股歪到自己这一边。

    不过那是因为他俩本来是亲戚,魏国公一脉又饱受过皇权痛击,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状态,对皇帝有需求,加上徐承宗本人没什么过度的欲望,这才主动游到了他的鱼篓里。

    那其他人呢?

    我要做明世祖

 第九十三章 宋诚的拜访

    那些人可不像魏国公,有这么多负面状态加成。

    徐承宗借口自己想休息,直接躺在客房的床上,从裤裆里掏出来出发前小太子给的“锦囊妙计”。

    朱见济一个典型的理论派,只能努力的指导徐永宁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剩下的全靠徐二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格魅力——

    虽然以南京官场的风气,徐永宁很有可能被人当成脑子有问题。

    旧有的勋贵派是很有可能拉拢的,毕竟很多都在靖难之役中受过伤害,只需要朱见济肯同意恢复他们的爵位和待遇,这群人立马就能舔上来,把小太子舔瘦好几斤。

    南京的官老爷和地方士绅勾勾搭搭,忠君体国的少,浑水摸鱼的多,需要重点关注。

    而官场水多,徐永宁显然不可能把鱼全给捞了,只能对症下药。

    谁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朱见济就把大饼扔出来,号召南京的野狗。

    于是此后几天,身负重任的徐永宁和仝寅互相行动。

    由于打的旗号是回南京“省亲”,徐永宁便借口自己自幼在京城长大,想要熟悉下这边的风土人情,带着亲信骑马去周边地界遛弯。

    仝寅则是以“被定国公从京城请来的大师”身份,先以贵客礼节入住魏国公府,随后打出招牌,吸引某些迷信的达官显贵。

    谁让生活没问题了,人就会精神空虚?

    “大师”在南京地头也是很吃香的。

    二人分头行动,力求先把这浑水摸清楚再说。

    ——————

    “当真是农忙时节。”

    打马溜到某处地方,徐永宁指着不远处茂盛的农田问随从,“这是谁家的地?”

    “是谢家的地!”负责给这位爷当导游的随从答道。

    谢家家主谢琏是多年老臣,在南京的户部当了多年侍郎,后面还兼管了南京兵部事务,放在当地可谓是绝对的显贵了。

    虽然谢琏去年便咽了气,可家底仍然在,谢家还有子孙在地方任职。

    典型的官宦世家。

    徐永宁了然的点点头,看上去只是在赞叹谢家土地的肥沃和名下佃户们的辛劳。

    即便在东宫的时候,朱见济闲的没事就把鱼鳞册掏出来明确哪哪哪是公田,让头次来南京的徐永宁可以认出,他此时立马停足的地方,从法律上来讲是官方田地。

    突然换了个姓,也不知道朝廷那边是个怎样的态度。

    徐永宁继续骑马乱跑,路过田地的时候都会有佃户手忙脚乱的放下镰刀锄头给他行礼,生怕自己不小心冲撞了贵人。

    “谢家的佃户都这样吗?”

    徐永宁又疑惑了。

    都是种田的,怎么皇庄里的就不一样?

    当面的这几个穿着破破烂烂,要不是天气已经很热了,徐永宁都得怀疑他们能不能熬过冬天。

    不过最近也到了南方的雨季,瓢泼大雨动不动就来,这点衣服还是不够看的。

    “他们哪里是佃户!”

    随从笑着解释,“是去年冬天遭了雪灾的流民,谢家和其他老爷家里见他们可怜,就收拢过来给他们一口饭吃,一点事做。”

    “公子别太觉得过分,要不是那几家协同出手救助,这些人早就连命都没了!”

    徐永宁一瞪眼睛,“京城那边不是派人过来以工代赈了吗?怎么离了这几家,人就活不下去了?”

    “唉呀,京城离这里多远?南京的老爷们离这里多远?”

    有这个功夫,地方士绅早就靠施粥把流民拉过去,收入麾下了。

    “嘿,没想到南京城不仅大,这里头的事情也不小……善人可真多!”

    徐永宁咧嘴一笑,说的好像很真心。

    他遛着马一路慢走,最后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走出南京几家贵人的田地。

    这么广阔的农田,这么多忙碌的佃户,

    就几家平分。

    徐永宁想想都觉得自己起了鸡皮疙瘩,嫌弃的不得了。

    虽说出身勋贵,但他可是看过小册子,享受过太子光环沐浴的人。

    刚刚看到的,那些在田里麻木的动作,神情畏缩的人,也让徐永宁感到非常的不满意。

    让他意外的是,魏国公府的田地反而还没一些当官的多。

    “当年靖难,府里有一阵子难过日子,就卖了一部分……老爷也常念叨这事来着。”

    “挺好的。”徐永宁没有回头,随口应下,返回了南京城中。

    而隔天上午,在徐永宁打算出去当遛街子的时候,西宁侯世子宋诚过来拜访了。

    徐永宁在东宫住了蛮久,对宋诚他爹宋兴很熟悉,听胖太子说年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