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明的卫所制度下,很多方面的支出,是需要当地卫所自己出的。

    因为卫所士兵是“半兵半屯”的,卫所本身是有收入的,所以节俭的太祖高皇帝也很少给他们发工资。

    你家里有田地,怎么能再问朝廷要钱呢?!

    基于明初这种制度,朱太祖曾经非常骄傲的喊出,“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

    当然,历史发展到现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军队模式也遭到了破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保持原来的模样,一心一意的按照朱太祖定下的规矩走。

    特别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坏,士兵手里的田地要么被上官和当地豪强占领,要么就是因为繁衍后代过多,被分割的一点不剩。

    于是戍边士卒的生活水平也跟着降低,还得时时盯着对面的恶邻居,生怕他又跑过来,抢夺自己手里面本就不多的口粮。

    越靠近边境,这种担忧的心态更明显。

    而对此前的宣府大同等地来说,这种问题是不明显的。

    因为出了他们这儿往北,大明还有很多地盘和卫所,蒙古人的弓箭无法直接射到家门口。

    可由于宣德时期实行了战略收缩策略,废掉了不少更北边的卫所,让大同等地慢慢的成为了边关。

    所以等到正统十四年,大同的士卒们可以见识到“叫门天子”的绝代风华。

    景泰初年,边疆士卒的待遇也不太行。

    因为穷,一直没有改变过。

    好在今年财政困境稍微缓解,商税给国库氪了一大笔金,朱见济在玻璃产量有些提高后,也的确给徐永宁补全了体面,给了南京三家权贵的代理权,顺便让他们狠狠出了笔钱。

    种种搜刮,然后在东宫计算机们努力的核算分配下,转变成为各种物资,被运来边关。

    方瑛作为当世名将,人品还是有所保证的,再加上皇帝派遣了太监监军盯着,还有东宫最新一批的会计随同而来调度,让这批物资最大可能的发放到底下士卒手里。

    有钱,

    有粮,

    有棉衣。

    虽然过了年可能就要打仗了,但士卒们还是觉得很满足。

    “阿剌知院有回信了?”

    方瑛和宣府巡抚李秉在大堂里对坐,商议着开春之后应该要做的各种事项,等听到来人传报后,惊喜的站了起来。

    李秉也非常吃惊,随即感叹道,“没想到瓦剌之中果然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裂痕,竟然使得阿剌知院这等人物也反对也先了。”

    他本是反对景泰六年开边出击瓦剌的,因为土木堡之后,大明边关残破,急需恢复。

    自景泰三年巡抚宣府以来,李秉就开启了嘴炮模式,疯狂弹劾当地贪赃枉法的人物,又招收流民过来开垦田地,将破败的宣府迅速的整顿一番。

    可以说,景泰朝的大明国势恢复,都离不开这种踏实能干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这种实干派的官员存在,大明才能走出“建国不到百年,国都就被围了”的阴影。

    可惜实干派和清流党终究合不来。

    轩輗的名声被人宣扬成一个固执己见的老犟驴,王文被骂刻薄,李秉也是被排挤到宣府的。

    他为了宣府花费了好几年心血了。

    舍不得才有所成效,就急哄哄的出去打仗,把积蓄数年的人跟物都一波撒出去。

    太上皇前车之鉴呢!

    不过方瑛到后,拿出了太子交付的各种新东西,算给李秉吃颗定心丸。

    作为一名实干派的官吏,又在边境待了两三年,李秉是能看出望远镜和长弓对于战时的增幅作用的。

    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东西刚刚研发出来,没能大规模的配给军队,只能省着用。

    而除了以上两种,充足的火铳、粮草还有棉衣的到来,让李秉最后踏实下来。

    方瑛更是跟他说过,太上皇亲征中的乱命频出的情形,不会再发生,来之前太子殿下就跟他说过了,这一场仗要把大明的威风和胆气都打回来,所以给予了自己很大的指挥权。

    没看到那些监军和会计们都很服从自己吗?

    显然是在出差之前,就被小太子叫过去敲打过了的。

    李秉对此半信半疑,心想上位者能这么说,但京城里的大官们能这么做吗?

    但他还是支持起了方瑛的工作,配合他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有了这个家伙的接应,对付也先,咱们就多了两成胜算!”

    方瑛将情报看了又看,老怀宽慰。

    倒不是说阿剌知院能起到多厉害的作用,但打仗嘛,要追求高胜率和低损耗。

    毕竟在此之前,朝廷已经做了不少准备。

    如果都这时候了,方瑛这种多年名将还顾忌徘徊,非得弄什么阴谋诡计才能打胜仗,那朱见济也不会派他过来了。

    方瑛虽说多年征战于南方,但打仗的经验有,身边还有郭震、过兴这种镇守边关多年的老将辅佐,也不怵瓦剌。

    所以阿剌知院这个家伙能不能被大明拉拢,并非重要的事。

    成,则锦上添花。

    不成,也没有什么。

    方瑛只是根据皇太子收集来的情报,自己又在宣府驻守多日后,尝试着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

    阿剌知院是瓦剌中有名的议和派,也是也先起初的心腹。

    他对也先算是尽忠了,跟着人一块击大明败脱脱不花,还支持后者自称大汗,追杀黄金家族的子孙。

    最后一样行为放在草原上,已经是违背了政治正确,让阿剌知院的名声跟着也先一块烂掉了,算是自己断掉了退路。

    不过阿剌知院此人的心思颇为活跃,不死守黄金家族这个落后的招牌,认为草原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可以换人做大汗的。

    也先称汗重建大元后,阿剌知院以为自己劳苦功高还忠心,肯定会有一个显赫的职位等着干。

    结果他想当的太师没当成,被也先转手交给了次子。

    这种不厚道的剥削行为让阿剌知院这个勤恳的打手心生怨恨,也先察觉到了这一点,然后为了镇住这名老部下——

    他毒杀了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

    好了,

    这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也先膨胀后的一波骚操作让阿剌知院跟他彻底撕破脸面,然后在大明方面暗搓搓的撬墙角下,决定投奔新老板——

    要问这个联系路子怎么来的?

    石彪当初在大同那边做倒爷积攒创业基金,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如今人虽然没了,但路子是被朱见济派过来的锦衣卫们接手了的,仍然和瓦剌那边勾勾搭搭,用一些粮食和落后兵器钓着鱼,连阿剌知院都上钩了。

    所以说边境倒爷这种勾当,

    石彪做,不行。

    太子做,可以!

    朱见济毫不犹豫的给阿剌知院开各种空头支票,比如说击垮也先势力后,支持阿剌知院当新的蒙古大汗,并且开放边境贸易,让草原人民也能呼吸到来自文明国度的香甜空气等等。

    但目前被阿剌知院部落占据的开平卫必须归还大明。

    阿剌知院对此摇摆不定。

    知道今天才传回消息,同意了来自大明的交易。

    他已经无法忍受也先了,也先对于迟迟不肯将权力上交给自己都阿剌知院也越来越不满,有意再杀后者其他的儿子祭天。

    不过是一个开平卫而已,

    等到他顶替也先成为新大汗,会有更好的领地繁衍他的部落。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三章 三方动

    当冬天的雪花从北往南纷纷洒落的时候,

    长城内外都无法保持平静。

    跨年完毕后,随着冰雪逐渐消融,更有新的一批物资被运送来宣府一带,让方瑛等人产生了一种“老子真有钱”的错觉。

    “呼——”

    戍守的将士对着手心吹了口气,搓手取暖。

    “要打仗了!”

    有经验的老兵看着城里最近的动作,对着自己旁边的小兄弟们说道,“怕不怕死?”

    “怕他个卵子!”年轻气盛的小兵当场翻白眼,“爷养了一个冬天的肉,一身棉甲穿着,难道还怕锤不死北边的蛮夷?”

    “朝廷这几个月下了血本了,上头的人肯定舍不得打败仗……上面当官的靠得住,咱们只要不发怵,就能保住命!”

    要说东宫六率到了,也不是当招牌出来看的。

    这支部队就像闯入了沙丁鱼群的鲶鱼一样,也被寒风吹到麻木的庶卒们带来了另外的活力。

    他们整齐的队列,有力的行走姿态,以及只能用钱财堆积起来的壮硕身材,都让宣府的兵丁们看得眼热,觉得小太子对自己的手下可太好了。

    当他们听到东宫还给六率发工资的时候,心里更加痒痒。

    他们这些世代驻守卫所的军户,哪里收过这东西?

    如果他们也能享受类似的待遇,那瓦剌在大明边镇面前,就能当个屁放了。

    然后方瑛就满足了他们这个想法——

    到任之后,方瑛就和李秉定好了新的操练规矩,模仿东宫六率的训练,从各小旗中抽调两人,跟着猛男团一块跑步队列,强健体魄。

    等训练出成果后,让人返回原来的队伍,以老带新的方式,教导其他士卒“进退有据”。

    当然,这种训练方式是很消耗粮食的。

    如果不是朝廷特批,朱见济咬牙点头,方瑛也舍不得这么去练一般的兵。

    更重要的是,

    朝廷第一次提出会给他们发钱。

    于是在金钱攻势下,一个冬天过去,宣府的军队也习惯了齐步走,挺胸收腹,精气神显得非常饱满。

    另外,方瑛还将六率中的一百人分散安插入更下面的队伍,让他们充当军官,把从东宫学到的本领运用起来,花费冬末春初这两个月的光阴磨合。

    这是朱见济之前给他的要求——

    帮东宫遴选出一些好苗子,提拔新一代的将领。

    方瑛自然会答应。

    能经自己的手提拔出新的军将,也是有利于扩大他影响力的。

    “轰隆隆——”

    春雷震动。

    大明的边镇军队也随之震动。

    “出征!出征!”

    “将军有令,出宣府,击瓦剌!”

    “出大同,击瓦剌!”

    “是时候报仇了!”

    方瑛点兵清将,打出大明龙旗奔向草原。

    宋诚那边也率领装配了长短二弓的骑射能手,从大同而出,与主力军成犄角之态,合攻瓦剌。

    ——————

    “长城里面动起来了吗?”

    草原之上,春雷也惊醒了焦急了许多日的阿剌知院。

    他抖着手,花白的头发没有扎好辫子,有些散乱。

    “动了!”

    一直注意大明动向的手下乖顺的告诉他,但是末了还是忍不住多嘴一句,“平章,真的要与明人合作,推倒太师吗?”

    阿剌知院怒气冲冲的瞪红了眼,斥责手下,“你还叫他太师?他都快把我逼去见长生天了!”

    “我可怜的两个儿子……他们连妻子都还没有迎娶,就这样被也先毒死了……”

    “也先甚至不肯给我一个太师的位子补偿!”阿剌知院说的老泪纵横,面容发苦。

    是谁支持的也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