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大太监-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苟接过诏书打开一看,道:“还不错,盖有两个印玺,说明他还是留有点期望,希望孤承他这正统。否则就只会盖传国玉玺,不会加盖天子印玺了。”

    “德昂,这要怎么填写呢?”

    李恢道:“这个属下也不知也,不瞒主公,这诏书恢还是第一次见。主公以前接过诏书,您就自己写嘛!”

    刘苟道:“也罢,他不肯写,孤就自己来。”

    “德昂,这诏书孤写好后,你还得拿走保管几天。得选个黄道吉日,让众文武大臣都在场,然后当众宣读!你明白吗?”

    李恢道:“主公的意思是恢来做宣诏的使者。”

    刘苟道:“你得对大伙讲,如今曹操对陛下监控严密,想见陛下都很困难。这是陛下亲自下的诏,陛下希望孤能重兴汉室,隐约之间大有让孤继承大统的意思!明白吗?”

    李恢道:“恢明白了!”

 第370章 汉王

    李恢道:“恢明白了!”

    说完刘苟拿起笔,歪着脑袋想了一会,面露笑意。提笔在诏书上开始书写……

    “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用建藩辅,以明亲贤,斯古先贤帝之令典也。广陵候苟,仁义宽厚,温文肃敬,功勋卓著,道无缁磷。践君子之中庸,究圣贤之义理,情惟乐善,志向高远。慕文王之令德,平社稷之纷乱。宜分建茅土,卫吾汉邦,叶於展亲,永固磐石。是用举其成命,锡以徽章。今封广陵候刘苟为汉王,改未央宫为汉王宫,赐九锡,行王诏。布告天下,咸闻四海。钦此!”

    刘苟写完递给李恢,道:“你看看怎么样?”

    李恢打开一看,默读一遍。道:“主公,您这诏书写的太好了,恢佩服!”

    刘苟笑道:“当初孤在洛阳,这诏书可是起草过不少,如今算是干了回老本行。”

    李恢道:“可这九锡之物,还没淮备呢!”

    刘苟道:“这个你不用管了,孤会找人去办!你只要宣诏便可!”

    “诺!那恢先行告退!”

    刘苟道:“嗯,你也幸苦了,先去休息吧!”

    “诺”!

    李恢走后,刘苟也在想这“九锡之物”。

    “九锡”指的是天子赐的九样礼物。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

    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色的公马八匹。

    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乐,指定音乐、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

    朱户,指红漆大门。

    纳陛,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意思能退恶者赐虎贲。

    宫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

    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秬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可别看这九样东西,中国历史上凡是加赐九锡者没有一个不造反。从王莽开始,如曹操、孙权、司马昭、桓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李渊、王世充、到北齐高欢。这些人加九锡后要么自己称帝,要么儿子称帝。可以说加九锡就是造反的代名词。

    刘苟最终目的是要称帝的,这个代表皇权的九锡当然得给自己加上。加九锡,而且王冠上还得冕十旒,(吊十根珠子,天子是十二根)。

    “来人,把杨松叫来!”

    “诺!”

    没多久杨松便到了。

    “主公,您找我?!”杨松道。

    刘苟笑道:“有件事交给你去办!”

    杨松道:“主公何事。”

    刘苟道:“天子欲封孤为汉王,只是许都目前为曹操所控。故而,九锡之物,天子让孤自己置办。”

    杨松这家伙可是马屁高手,刘苟要称王了,自己当然也能高升了。立马高兴道:“主公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只是你打算什么要用?如果太赶时间,只怕一时弄不好。”

    刘苟笑道:“如今快入冬了,孤打算明年正月称王。现在还有几个月准备时间,你可慢慢去置办,有个几个月时间,也应该够了吧!此事目前还不宜到处宣扬,你要低调一点,等正试称王以后才可宣扬。”

    “诺!松明白了!”

    刘苟道:“你明白就好!那就拜托你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去找赵温商议。赵老司徒可是朝中老人,对礼仪方面可是很了解的。”

    “诺!”

    杨松走后。

    刘苟喊道:“来人,把周洪找来!”

    “诺!”

    不一会,周洪来了。周洪是长安令,也是第一个跟刘苟住陵园的心腹。

    “见过主公!”周洪道

    刘苟道:“呵呵,你坐,坐。让你来是跟你聊聊。从住陵园到现在,总算是有了份基业。孤打算称汉王。你说说咱称王以后怎么玩?是继续按朝廷那一套,还是另起炉灶?”

    周洪坐下,道:“主公,朝廷用的是“汉”为国号。您若是称王。便也是建国家,立社稷,拜宗庙。如若您不是刘姓,那便是改朝换代的前凑。”

    “如若你想像光武帝那样继续尊大汉为正统,不改朝换代。那么称汉王到也合适。”

    刘苟道:“孤既是称汉王,当然还得尊大汉为国本正统。只是孤称王后也算是成立小朝廷,这官职怎么设置?”

    周洪道:“您如果称汉王,但也只能算是番王,最多算诸侯王,高祖当年封诸候王,各诸候王可授金玺盭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朝廷一般”。

    “可到了孝景帝时期开始撤番,令诸侯王不得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为相国,撤掉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等等。其实到了景帝后期,平定七王之乱后,各番王已经没什么实权。”

    刘苟道:“这个孤当然知道,但是孤告诉你,孤也不再设丞相,三公九卿本是朝廷所设,孤也不想僭越搞三公九卿。”

    周洪道:“那主公打算怎么设置汉王治下官职?”

    刘苟道:“朝廷不是设有尚书台吗?如果不录尚书事,这三公也没多大实权。”

    “孤打算设六部,直接掌控国家军政大事。”

    周洪道:“六部?您能否说详细一点?”

    刘苟想到后世三省六部制,比现在的三公九卿要好,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末,毕竟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但是三省六部制也有弊端,朱元璋就是嫌弃相权太大了,威胁君权,杀胡维庸后,丞相也给裁撤了。三省成了罢设,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但是皇帝直统六部,虽然权力一手抓,但皇帝又太累了,事事躬亲,会累死的。到了朱隶后面又设辅政大臣。这样一来皇帝就轻松了。所以大明王朝皇帝十几年不上朝,照样玩得转。

 第371章 六部

    有明一朝几乎没有权臣造反。主要是明朝的官员权力很少有集中的。有财权人事权,又没有兵权,有兵权又没财权。虽然张居正,严嵩权倾一时,但他们其实都是没有自己的私曲兵马。靠的也都是借助皇权,有点像大太监,虽然权倾天下,但都是借用皇权。离开皇权毛都不是。这跟诸候佣兵自重完全是两个概念。

    到了清代,雍正就更牛了,设立军机处,诏书可以不经过内阁大臣,直接由军机处发出,等于架空内阁。把军机处和奏折制度相结合,即以朱批谕旨答复臣下奏折,召见军机大臣授以政事机宜,天下庶务总归他一人处理。雍正可以说把皇权集中到历史最高点。就制度上而言,野猪皮皇帝权力,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集中。从后世的眼光来看,雍正设军机处,绝对是个天才。

    刘苟道:“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六部制,代替现在的三公九卿制。如礼部,就专管礼仪教化,代替现在的宗正,祭祀等等。”

    “吏部,专管官员考核、升迁,调动”

    “户部,则掌管国家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以此类推,你就应该明白了吧?”

    周洪道:“主公这套六部代替九卿,更为明了,一看就懂。”

    刘苟道:“你明白就好,孤之所以先告诉你,是希望孤称王之后,这套治国之策由你提出来。你是第一个跟着孤的人,这六部尚书有你一席。”

    周洪高兴道:“谢主公厚爱!”

    刘苟道:“你回去之后,把孤刚才所讲的意思,好好整理一下,写出一个方略。六部、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其余下面各分别设司若干,这个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可多可少不设强制限制。”

    周洪道:“洪记下来!”

    “另外,便是军权,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你记下,兵部只管军响发放,中层武官升迁,招募兵员,训练士卒,但没有指挥权。指挥权必须归孤所有,也就是汉王,将来就是天子。任何人擅自调动军队,如同谋反。”

    “为贯彻汉王的命令,维护汉王权威,在六部之外设立辅政处与军机处。设立辅政大臣,与军机大臣。顾名思义,辅政处,辅佐汉王处理政务,军机处辅佐汉王处理军机。”

    “首任六部尚书直接兼任辅政大臣。再从其他职位上选几个名额。”

    “军机处则采用同样的方法。但是把一此重要将领,加进来兼任军机处大臣。如徐晃、张辽、徐荣、张郃。都加进来兼认军机大臣。凡事没有军机处的调令。任何人一律不准擅自调动部队。以后领兵将领也要军机处授权。”

    周洪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天下兵权归军机处,而财政大权与征兵权归辅政处与六部。那些领兵将领没了财政权与征兵权,空有领兵之权,想造反也没那胆子。”

    刘苟道:“防范于未然啊!孤在一天,谁也不敢生异心,但是孤若死了呢?后继之君,就难说了啊!天下大乱,其根源主要是皇权旁落。不得不防啊!”

    “有些话对你孤可以直言,他对别人孤会装傻充愣,所以这些事得你先提岀来,孤再顺水推舟,你明白吗?”

    周洪道:“洪明白,请主公放心,洪一定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出来。”

    刘苟道:“还有,在六部之外,设监察御史台。设左右御史,此二人与六部尚书同级。御史台可监察检举任何文武官员。并且可以会同刑部一起办案。”

    周洪道:“主公,洪记下了。”

    刘苟道:“那就拜托你了。切记,谋定而后动,做的详细一点。”

    “诺”!周洪道。

    安排好周洪这件大事。

    刘苟来到殿外走走!其实刘苟还想把官职设置成后面朝代那样,搞成九品十八级,但是想想九品制,本是陈群搞的九品中正制后才有的。但九品中正制,搞的世家门阀太恐怖了。刘苟也不可能犯傻。

    等称帝后再给官员分成九品十八级到是不错,就像是部队的军衔一样。有品级后,俸禄,等级都能分得更清楚。但现在先搞六部再说。太激进了也难以让人接受。

    来到殿外,只见诸葛亮还站在那当值!

    刘苟心想,你小子够傲的。快一个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