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炮灰女配大翻身-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来,韩家人不放心小程氏,觉得这后娘做婆婆,怕自家闺女恐怕要比旁人家的儿媳妇,多受好几倍的闲气。

    韩家人因此便很有几分不肯。

    秦孟真便笑呵呵地劝说韩家老两口儿:

    “韩大叔,韩大婶,我这弟弟,秉性还是很质朴纯良的。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乡里乡亲的,二老想必也听说过我家里的情况。

    我亲娘去得早,过去我们姐弟俩一直在继母手底下讨生活。我年轻识浅,我爹又不管后院的事儿……我这弟弟,便缺了教养,为人处世颇有些稚气、傻气。

    但这孩子本质不坏。

    这门亲事若是能定下来,以后这孩子,我便交到二老手上,劳烦您二老亲自来教养他。

    咱们韩家这么多男丁,各个都通情达理,也都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想必二老在教养孩子这方面,绝对有一套。

    您二老若是愿意,把我这不成器的兄弟,教成一个可心的、靠谱的女婿,想必还是不难的。”

    韩家老两口儿,看着眼前这个身形单薄瘦弱的女孩儿,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一时间竟有些目眩神迷,竟然就那么听得入了神。

    秦孟真也发现老两口儿的表情,不由得有几分好笑地停了下来:

    “二老觉得我哪里说得不对,尽管指出来。这婚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谈成的,二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提。”

    “秦娘子既看得上我家小七,我们也不是那不通情理,不识抬举的人家。

    只是,你家的情况多少有点复杂……

    秦娘子也不必急着回复我,你且先回去,问一问秦大哥的意思:我寻思着,能不能把秦虎子分出来单过?

    若是应了我这一条,别的都好说。”

    秦孟真闻言不怒反喜,这不正是自己设想的最好情形吗?

    若是秦虎子跟秦老抠儿和小程氏他们分家了,一来秦虎子不会在小程氏面前碍眼,也少受些害;二来,有韩家这样的岳家庇护,只要他自己不作死,自己再给他多留些启动资金,日后总能把这日子过起来。

    秦孟真连连点头:“好说,好说。我们是诚意求亲的,这事儿我回去就跟我爹说。若是二老没有别的想法,明个儿我就请官媒上门了。”

    韩家老两口儿深刻地感受到了秦孟真的诚意,虽然对秦老抠儿和小程氏,还是有几分不信任,但到底还是点了头,答应了下来。

    两边商谈的过程中,韩家老两口儿还把韩小七喊了过来,让她见了见秦孟真这个未来的大姑姐。

    秦孟真见了韩小七,一副利落精干模样,顿时心里愈发满意了七八分。

    她想了想,把头上戴着的、张氏留下来的一根银簪给韩小七插在了头上:

    “这孩子我看着就喜欢!这是姐给你的见面礼,可惜今儿个姐来的太匆忙,没做啥准备。你可别嫌它寒酸,戴着玩吧。”

    韩小七急忙把它摘下来,纵使眼光里满满都是不舍,却依然很懂事地推辞了半晌,直到韩家老两口儿开口让她收下,她才收下了。

    平时村里的女人,多半是用帕子包头。

    就算有人戴些首饰,也不过是些木钗、竹簪,戴个镀铜的簪子,就相当不错了。

    几个人舍得把贵重的银簪子戴在头上?

    因此,韩小七这份克制,让秦孟真愈发满意。

    秦孟真看着韩小七那清澈的眼神,落落大方的表现,对这孩子的好感度噌噌上涨,连带着对韩家的家风,也越发满意。

    这份发自内心的喜爱,就不由自主地写在了脸上。

    甚至隐隐约约有些嘀咕,秦虎子配韩小七,好像还真有点儿配不上呢。

    韩家二老也明确地感受到了秦孟真情真意切的喜欢,对这门婚事,更满意了几分。

    秦孟真跟韩家老两口儿商量定了,只要秦老抠儿答应把秦虎子分出来,秦孟真立马就请官媒上门。

    带着这样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秦孟真乐呵呵地回了秦家。

    到家就把秦虎子拉到一边,问他:“韩家的韩小七你认得不?”

    秦虎子涨红了脸:“见过两回。”

    他倒不是对韩小七有啥想法。

    实在是这个年纪的少年少女,但凡谈起亲事,就没有不害臊的。

    秦孟真一如既往地直截了当:

    “你觉得这孩子咋样?”

    秦虎子有点支支吾吾,脸上的红晕也越来越深,扭捏了半晌,不过到底还是说出来了:

    “我见过她在河边洗衣裳,挺大一盆呢,没多大会儿功夫就洗完了!干活儿挺利落的,比薛二嫂还快!”

 第039章 移民实边

    薛二嫂是秦家村有名的勤快人儿,看来秦虎子对韩小七的评价很高嘛!

    秦孟真愉快地笑了:

    “那你要是不反对,姐就给你定下来了?”

    “明个儿姐就去县里请官媒去韩家给你说亲。以后这比薛二嫂还利落的韩小七,就是你的媳妇儿了!”

    “姐!”

    秦虎子的脸彻底涨红了,不但脸蛋儿红彤彤的,就连耳朵和脖子也都没能幸免。

    秦孟真抿着嘴笑,看着秦虎子面红耳赤,一扭头跑掉了,便去找秦老抠儿,“商量”把秦虎子分出去的事儿。

    秦老抠儿叹息一声,当即便点了头答允了。

    他知道,若是不把秦虎子的事儿,按照秦娇娘的意思给办明白了,自家这几口人,就别指望能过上消停日子。

    不过,有金宝在,就不愁没人给自己养老送终。

    至于娇娘和虎子,好歹也是张氏留下的一点骨血。既然他们跟小程氏处不来,这强扭的瓜不甜,自己没必要强拧着他们,非得让他们待在一处。

    就当自己没生过这一对姐弟,随他们去吧!

    秦老抠儿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其实,也不是他不想把这几个人硬拧在一处,实在是他损失不起银子了。

    此时允许秦虎子分家出去,不过损失一点儿锅碗瓢盆。若是放任秦娇娘继续在这个家里折腾,那指不定要搭进去多少银钱!

    没见平日里最嚣张的秦贵田,都不敢再在娇娘面前炸刺儿了吗?

    小程氏心中百般失落,但她也知道,秦老抠儿这样做,其实还是偏心她和她的孩子更多一些。

    虽然眼睁睁地看着这姐弟俩都自立门户,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和摆布,对小程氏来说,几乎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

    但只要稍微回忆一下秦贵田人事不知、躺在床上当活尸的日子,她就觉得一阵阵头皮发麻,脊背发凉。

    这件事若能善了,分家便分家吧!

    秦虎子得知自己要被分出去的时候,还愣怔了一下。差点就要梗着脖子嚷嚷起来。

    但当他发现,这事儿背后,是亲姐姐的意思,他就沉默了。没有像从前那般,不管不顾地跟秦老抠儿顶牛。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秦虎子成熟了许多。

    他发自内心地更加依赖和信任秦孟真了,自然不会质疑她的决定,更不会当众跟她唱反调。

    秦老抠儿找了族老和里正,简简单单地给秦虎子分了家。

    秦虎子被单独分了出去,从此,成了他这一支的族长。可以自己修建新的宗祠,从他自己开始,做秦家这一支的祖宗。

    秦虎子的心情,十分复杂。

    既有一种被家人抛弃的孤独彷徨,又有一种能够自立门户的欢欣鼓舞。

    秦孟真把秦虎子带回了县城,让他在自家暂住。

    第二天便请了官媒上门,跟韩家提亲。

    提亲很是顺利,两边按着本地风俗,将婚礼的流程基本确定了下来。最终的婚期,就定在五年后的中秋节。

    为防止夜长梦多,秦孟真在韩家附近买了一块宅基地,给秦虎子起了一套新房,“装修”过,晾干了,便让秦虎子住了进去。

    之后,还把张氏的嫁妆,尽数转交给了他。

    又反复叮嘱他,日后千万要离小程氏远些。秦家人说什么,都不用太当回事。务必要多多听从韩家二老的教导,与韩小七好好相处。

    最后,还给秦虎子留下了一个小木匣,里面装了些应急的散碎银两,和几张大面额的银票。

    秦虎子既惊喜,又奇怪。

    惊喜的是,姐姐什么时候有了这般本事,哪里来得这么多银两?奇怪的是,为何姐姐这般苦口婆心,事无巨细地叮嘱自己,简直像在交代后事一般?

    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

    姐姐竟然报名了参加了朝廷的移民实边!

    大楚朝跟北边的大晋打了好几年的仗,夺下了几座城池,只是那边天气苦寒,本朝百姓又都留恋故土,不愿迁徙。

    朝廷虽然在各个州县都设了移民实边的报名点,但平时真是门可罗雀,基本上没有几个良民会去报名。

    所以各地的州官、县官,为了完成任务,往往要从官牙手里,买些奴籍的人口来充数。更有甚者,有些县官会将一些犯了重罪的犯人,发配过去。

    像秦孟真这样,出身清白,竟然主动报名的,还是个年仅十四岁的女子,实在是太罕见了!秦孟真再一次成了县城里热门话题。

    秦家人与陈家人此时才知道,原来她说要走,竟然是真的要走。

    秦孟真在整个长安县的热议之中,又在县里待了不到一旬。

    在此期间,秦孟真传授了秦虎子和韩小七几道密制腌渍小菜的做法。

    用本地产的很常见的时令蔬菜为原料,做法简单,配方独特,美味可口。不管是自家吃,还是赠送亲友,或者拿出去做个小生意,都很能拿得出手。

    此外,秦孟真还给经常送她礼物的几家店铺,送了几样调味料的秘方。给梁婆子结算了工钱和赏钱。给自己住的小院儿,结算了房租。

    诸事办妥,秦孟真便包袱款款地带上了自己的一些随身物品,启程去了北地边境青川府。

    作为第一批自发响应号召的移民,又拿得出真金白银来开路,最关键的是,她本人还武力值超群,十分能打……

    秦孟真在青川府的生活,过的轻松写意,甚至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从一家开在自家院子里的小作坊开始,一步一步缓缓扩张,做成了北地最大的织工坊。

    工坊开了一家又一家,遍布青川府与它下面十三个县城。

    十三个县城下面那一百多个镇子,每个镇上,都有“秦娘子织工坊”的蚕茧收购点。人口比较多的大镇上,甚至还不止一家。

    这些采购点,一年四季都在收购桑蚕丝与棉花之类的原料。各个工坊里,又请了许多本地女工来做活儿。

    可以说,秦娘子织工坊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青川府大部分民众的生活条件。

    除此之外,秦孟真还在每个镇上建立起了织工学堂,供织工与织工家的家属和孩子,学习认字与打算盘。

    还在青川府建立了慈幼院、慈济堂、普济馆。

    慈幼院收养无父无母的孤儿。

 第040章 主神空间

    慈济堂收留无家可归、鳏寡孤独、无人照料养老的老人。

    普济馆是医馆,重金聘请本地名医来坐诊。

    平日里面向普通市民正常看诊,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有三天义诊,施针施药。

    平常在非义诊的日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