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劳终日,夜则归市肴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

    典型的超前消费思维啊,这倒与后世的美利坚消费观有些类似。

 第一百九十一章 鸿门宴

    《蒹葭堂杂著摘抄》里也有说到,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

    虽说抨击了当时苏杭等地的奢侈无度,但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江南的繁荣。

    明军光复杭州城,对百姓的冲击无非是心里上的。

    从切实的利益而言,还感觉不出来。

    说到根本,三日之后,兴奋劲一过,也就那么回事了。

    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除了在坊间酒肆、茶楼闲聊间,还以明军防御杭州城,以少胜多,以寡击众,编成剧本说书盛传之外,已经看不出什么特别了。

    普通百姓更有兴趣的反而是吴争“勒索”城中富户,探究共得了多少银子的事。

    与之相反的是,杭州府九县衙门的清洗,已经开始露出了狰容。

    吴争是下了死命令的。

    凡投靠、归降过鞑子的官员一概罢黜,永不录用。

    吴争知道,这会得罪很大一批社会中上阶层,但吴争更想到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可以收容旧臣,但不是这个时候。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为官者都可以左右摇摆、见风使舵,如何去强求百姓从一而终?

    与得到这些人及他们身后势力支持相比,吴争更看重的是风气。

    要想抗清,必须全民皆兵,至少要养成同仇敌忾的风气。

    于是各县衙门来了一场彻底的清洗。

    鉴于吴争手中掌控的兵力,清洗非常顺利,几乎没有任何阻挠。

    许多官员都自觉地挂印而去,府衙只需要安排新官上任即可。

    但无法否认的是,吴争由此得到了一个新的外号——酷吏。

    当吴争听闻此外号时哈哈大笑,相对是恨天将军而言,吴争更喜欢酷吏这个称呼。

    让人怕也是一种威慑嘛。

    整顿、训练军队也在同时朝廷,与牧民相比,整训军队来得更容易一些。

    当然,这是以强大的财富作后盾的。

    钱肃乐说得没错,方国安积累的钱财都落入了吴争之手,这其中就包括方国安从杭城拉回去的二十船财物。

    吴争不会傻到将这二十船财物返还杭州城百姓。

    而是砸在了那七万将士的身上。

    所以,七万将士说起吴争来,那是个个翘大拇指的。

    无论是身为明军时,还是归附清军时,他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以至于这时降军中心怀异志的将领,想拉帮结伙,组建山头派系,都无法得逞。

    这个时候,也是吴争在军中威信最高的时候。

    这伙子兵痞,愿意为吴争卖命。

    可嘉兴府就没有杭州府这么容易了,嘉兴府下辖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共七县,治下大约一百多万人口。

    钱肃典、夏完淳之前占领嘉兴府城,虽说得到了周边义军响应、投效,可对于诸县的影响力,短时间还无法做到。

    不是军力不够,而是没有合适的官员派驻。

    只能暂时留任旧官员继任,这就造成了百姓的不信任和旧官员心中忐忑。

    可吴争也没有办法,嘉兴府做为抗清最终前沿区域,寻常官员根本不乐意去。

    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俘、被杀,这种风险,没有人敢冒。

    许多事,欲速则不达,吴争只能搁置嘉兴府,全力整治杭州府。

    这一日,宋安笑着来报。

    莫执念派人来投贴,欲在家中设宴,宴请吴争。

    吴争这几日,是忙得不可开交。

    每个人见了,都说吴争清减了。

    吴争自己也知道,一日只睡两个时辰,换谁不消瘦?

    所以,听闻莫执念邀宴,吴争第一个反应是,那老头想拍自己马屁。

    第二反应是,也好,人是铁饭是钢,累了几天了,也得注意身体不是?

    累死了,也没谁记得自己的好。

    于是,吴争一口应下邀约。

    ……。

    吴争不是苦出身。

    无论今生前世,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缺。

    而且吴庄在始宁镇,那也是有些名望的。

    对吃而言,吴争不讲究,但也见识过,至少自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

    可今日,吴争确实成了个乡巴佬了。

    准确地说,他的脑子里,太小看大明朝的吃货了。

    先不说那拿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的餐具,一溜的……反正吴争是不晓得该叫啥名的瓷器,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款式就有不下数十件。还有那身后侍候的侍女就排了两排,单就送擦嘴、擦手什么的侍女就有六个,端的金盆就有大小四种。

    就说面前这一款主菜前的细点,乳白色的半圆,盛放在一只整方青玉雕琢出的盘中。

    视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关键是稍加触动,便轻轻地颤抖起来,让人都舍不得向它下手。

    入到口中,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吴争本想大赞一个“妙”字,可憋了半晌,愣是没发出声来。

    整张丈许桌子,十六道冷盘,就莫执念一人相伴,而莫执念除了为吴争添酒夹菜,自己是几乎没有动过筷子。

    这时见吴争有些局促,莫执念微笑着介绍道:“伯爷,这款甜食名叫带骨鲍螺,出自苏州,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后煎酥作皮,再辅以鹤觞花露入甑蒸之,可谓天下至味。”

    吴争关心得显然与莫执念不同,问道:“如此一小颗,需费多少文钱?”

    莫执念抚着短须道:“若伯爷是问坊间此款的价钱,那也就数两纹银。”

    “哦?这么说来,莫老府中这带骨鲍螺,想必是需要更多了?”

    莫执念呵呵一笑,摇摇头道:“伯爷误会了,老朽府中这带骨鲍螺,是不须花费钱的。”

    吴争一愣。

    “莫家有各地名厨近百人,几乎囊括各地名食,自然是不用花钱的。”莫执念淡淡地说来,就象是在说这山是山、水是水、房子是房子、你是你一般,没有任何违和之意。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让人意外的莫执念

    这话如果从任何人口中说出,吴争都会忍不住嗤他一脸。

    可对于面前这老头,吴争信。

    能花百万两赎买一家性命的人家,养百来个厨子,做这区区数两纹银小吃,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吴争“唔”了一声,道:“这东西好吃,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伯爷要是喜欢,老朽送伯爷一个厨子,也好替伯爷时常做些?”

    “啊?……不,不用,既然在坊间就能买到,何须养个厨子,我想吃时,派人去买就是。”吴争说的是实话,要吃蛋干嘛养只母鸡啊?

    可吴争的话音刚落,莫执念就忍俊不禁地笑了。

    “怪我,怪我。”莫执念轻轻地拍了一下他自己的嘴道,“怪老朽没说清楚,伯爷有所不知,这带骨鲍螺与坊间卖得,还是有些差别的。”

    “哦……有何区别?”

    “乳,须是初乳,取出时,须在一柱香光景烹调,少一刻味不够浓郁,晚一刻则起皮,佐以香木烩制,熬、滤、钻、掇、印等十几道工序,更显厨子手艺。”

    吴争听得是云里雾里,就总结出几个字,“那得多少钱?”

    莫执念问吴争问得一愕,哭笑不得,他哪知要多少钱?

    好在吴争也不想刨根问底,尴尬地笑了笑,心中真不是滋味。

    堂堂兵部尚书张国维宅中,几个朝廷重臣围在一起,佐酒的是雷打不动的老三样,加起来不过百文,好嘛,杭州城中一个投来降去的富户,一杯甜品竟要数两纹银,这还只是坊间的价钱,这世道,是怎么了?

    这种心情上的错落,吴争对后续的数十道新菜,已经如同嚼蜡。

    看着侍女们象蝴蝶般地穿梭在堂中,吴争的心思已经全不在菜上了。

    莫执念老成世故,也已经察觉了吴争心情的转坏。

    只是他不知道究竟是哪出现了问题,从吴争入府之后,他已经尽心尽意地侍奉了,没有何处有一丝不周啊。

    但莫执念知道不能问,没有多废话,安静地陪着吴争吃完。

    然后将吴争引到了右面厅堂。

    在奉上一杯明前茶、几款时令水果之后,莫执念终于开口入了正题。

    “老朽今日请伯爷来,是有一事谏言。”

    吴争闻着那缕缕茶香,心情平缓了许多。

    “说吧。”

    “这……。”莫执念斟酌着,“老朽这一时还真不知道从哪说起才好,让伯爷见笑了。”

    吴争有些好奇起来,这老头是人精,请自己来有事,会连怎么开口都没想好?

    “不妨事,想到哪就说到哪。”

    莫执念这才清清嗓子道:“那老朽就放肆了。敢问伯爷,在你心中我朝灭亡的原因为何?”

    吴争“噗”地一声,将口中的茶水喷出,差点就喷了莫执念一身。

    这老头,殿前问对呢?

    好歹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临安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自己也算是一言九鼎、执掌生杀大权之人。

    这老头却冷不丁地考校起自己来,确实有够放肆的了!

    莫执念赶紧令侍女送上汗巾,然后请罪道:“老朽妄言,望伯爷不怪。”

    吴争倒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只是有些措手不及罢了。

    “不妨事。只是要说大明灭亡的确实原因,本官心里也不知道,不过以本官看来,无非是君臣不和、政令不通,各地皇族、豪门压迫百姓过甚,以至于各地叛乱连绵不断,朝廷疲于奔命,引发财政崩溃,加上天灾人祸,建虏恰好趁机南下,捡了个大便宜。”

    吴争聊聊数句,基本概括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自认就算有所疏漏,也非重点。

    但莫执念却开口道:“伯爷所言,虽然并无错处,但老朽以为,最重要的其实就一个字。”

    吴争挑眉道:“哦?”

    “这个字,那就是钱。”

    吴争暗骂一声,草!

    但自此时,莫执念开始说的话,让吴争开始集中起了精神。

    “伯爷说得没错,我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朝廷财政困难,导致发生灾害、饥荒时,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饥民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军队缺乏战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敌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我朝最终走向灭亡。而那区区数十万建虏,其实不过疥癣之患罢了。”

    吴争开始聚精会神,无论这老头的用意何在,但仅凭这番话,吴争知道,这老头还是有些见地的。

    “然,表面上的原因是如此了,但老朽以为背后有着更深的原因。朝廷为何发生财政困难?难道说我朝如此广阔的疆土,近二万万人口,赋税收入居然还无法应付一些意外的灾害以及大规模的战争么?要知道,纵观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