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0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得好!”周如璋并不动怒,他冷冷道,“吴争不敢攻城。”

    “为何不敢?”

    “杭州城是他的根基,以吴争心性,舍不得亲手打烂它……况且,城中有他的父亲、妻妾、子女及一众亲友,他怎敢攻城?”周如璋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再有,最关键的是,若杭州城局势稳定下来,吴争以一藩王攻临京,那便是造反……举世皆可讨伐其之不臣!”

    范永斗听了,思忖一会,抬头直视周如璋,“范某还有最后一个疑惑……周大人为何如此憎恨吴争,非要与其不共戴天?”

    周如璋脸色慢慢阴冷下来,“此贼不除,国无宁日!”

    “还请周大人……明言。”

    周如璋扫视众人,沉声道,“若此人得了天下,必行劫富济贫之事……周家在宁国府数百年根基,竟被此人连根拔起……诸位应该知道,明社在各地宣扬耕者有其田,织造司在各府征募年轻女子,官府免农税后,将税均摊到商户头上……周家为此,每年将承受百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一年比一年多,至今年,亏空已达一百八十余万两……试问,周家是不是有理由与其不共戴天、除之而后快?!”

    范永斗等人互视之后,齐齐起身,拱手道:“我等愿助周大人一臂之力!”

    ……。

    整个江南乱了,大乱。

    无数突如其来的民众,将原本向杭州城涌集的民众,在半路拦截。

    于是,一股民众大呼“鲁王窃国”,另一股民众大呼“吴王篡权”。

    僵持不下之后,相骂无好口,一场场斗殴,在江南各府的官道上,层出不穷地上演了。

    而杭州城中,这种现象更为炽烈。

    从开始的拳脚斗殴,慢慢地棍棒,到最后不知从何而来的刀剑甚至弓弩,皆出现了。

    数日之间,城中因斗殴致伤致死的,超过三千人。

    而官府,却毫无反应,不反对不支持不发一言!

    用周如璋的话说,都是我朝子民,岂可厚此薄彼,坊间事坊间解,何须劳动官府?

    周如璋所料不差,向杭州城进发的吴淞卫、处州卫及军校军团,分别在距离杭州城百里光景,停步不前了。

    为何?

    因为三部,先后皆接到监国令,令上只有四字——行军立止!

    虽然不明白、不理解,但,军令如山。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庶民的胜利

    前方军粮的短缺,已经成为了关乎北伐成败的大事。

    胜利,它就在眼前,可就是差那么一步之遥。

    清军的节节败退,然而,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些年已经学会了不再屠城的清军,死到临着之际,终于狗急跳墙他们在使用焦土战术。

    也就是说,清军已经知道了北伐军补给不上的问题,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拖滞甚至拖垮北伐军军心士气。

    吴争想要一鼓作气,一战毕其功的想法,终究是无法如愿以偿。

    近十万大军哪,一天所需的粮食就是个天数字。

    能变出来吗?

    当然不能!

    得之桑榆,失之东隅,任何事有得必有失。

    吴争在江南一意兴商,自然务农者寡,虽说可以向周边府县,甚至于向南海诸国购粮,但这时的运输能力,尚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所需。

    可清廷不一样,它依旧是农业为主,而且它几乎全盘接手了大明朝各府的府库。

    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虽说满清大势已去,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济尔哈朗驻守京城,也非无一战之力。

    此时拼得,不再是拼战力,而是韧性。

    。

    沧州是个小州,属北直隶河间府。

    此时的城墙之上,无数的吴淞卫士兵背靠城垛,目光迟滞,神情无精打采。

    “我说陈头咱们已经收复沧州七天了,可上面为何迟迟不下令向北进攻啊难不成,上面又不想北伐,要与清廷和谈了?”

    “闭上你的鸟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打不打的事,是咱们能多嘴的吧?”

    “陈头,可孙二林他说的也没错啊打仗嘛,就讲究一鼓作气之前清军被咱们追击,拼命地向北逃,咱们若是紧随其后,说不定呼啦一下就攻入顺天府了可如今,人家早已逃到了地头,说不定憋着劲地整固工事,就等着咱上门送死去呢。”

    “呸你个乌鸦嘴要送死你自个去!”

    “唉,我说孙二林,我可是替你说话怎不知好歹呢?”

    远处,鲁之域、池二憨脸色阴沉。

    “池将军啊再这么下去,军心就散了要不,咱再往北攻一攻哪怕是顺大运河攻至青县,那也能提振一下士气不是?”鲁之域心里是真急了。

    池二憨闷声道:“我也知道须攻一攻可粮食呢?士兵们还不知道,咱们现在吃的粮,那可是从第一军将士口中省下来的水师拼命地在向天津运粮,可近十万张嘴啊,怎么够?攻一攻容易,可越往北,运粮的路途就越远难道鲁将军想让北攻的军队到时再撤回来?”

    鲁之域叹息道:“池将军说得在理,我也知道此时不是北攻的良机可哎,都怪这些天杀的鞑子,突然就用了坚壁清野的损招这下好,我军非但不能就地向民众购粮,还得分出粮食给那些食不裹腹的百姓应急!”

    “不!”池二憨执拗地摇摇头道,“这事还真怪不得鞑子头上两军交战嘛,自然无所不用之极该怪的,是杭州府那些满口忠义诸公们若不是他们在这个时候谋反拥立鲁王登,咱们怕是早已攻至顺天府城下了!”

    鲁之域几度欲言又止,最后叹息道:“池将军怕是言重了,杭州府诸公所行之事虽然唐突,可要说是谋反还真称不上。”

    “你!”池二发了闻听怒了,转头瞪着鲁之域,“敢情你也是鲁王拥趸?!”

    鲁之域闻听大骇,忙摇手否认道:“池将军可万不敢这么说鲁某从六年前就跟着吴王殿下了,鲁王与我何干?”

    “你知道就好!”池二憨放缓颜色,长吁一口气道,“可惜啊若是没这回事多好?!”

    说到这池二憨又生起闷气来,跺脚骂道:“这宋安少爷将重任交托于他但凡他能稍尽些心,亦不至于如此!”

    鲁之域不敢再接这茬,转移话题道:“眼下军粮告急将士就算没有弹药,亦可持枪冲锋,可肚子里空着哎,要不咱再派人向徐州求援?”

    池二憨闷声道:“不成王爷但凡有办法,岂会数次派人求援无果?既然没有办法,又何必再派人烦扰王爷?”

    鲁之域实在没别的法子了,他低头叹道:“我听闻,吴易率部向杭州城被王爷一纸军令,给制止了真不知道,王爷想做什么?”

    池二憨冷冷道:“王爷自然是有王爷的主意咱们,只管奉令行事!”

    “是池将军说得是。”

    。

    要说这天下,如今徐州是最“安静”的了。

    不是因为战火已经远去,也不是因为吴王坐镇徐州城。

    而是,徐州之前数次易手,最后一次易手前,吴争下了道令,那就是土地改革。

    由此,在清军接手之后,还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民乱。

    原因很简单,怕被北伐军“劫富济贫”的地主们,在战争之前逃离徐州,他们的田产、地产在北伐军的支持、引导下,被当地民众瓜分。

    结果,北伐军退向凤阳府,士族、地主们回来了,能忍气吞声吗?

    结果秋后算帐,还勾结徐州清军残害民众作为报复、震慑,结果适得其反,谁肯轻易将吃进肚子的东西再吐出来?

    一场大规模民乱暴发了。

    也正是这场民乱暴发的时机巧,正值北伐军第三次攻徐州城,结果一气呵成,收复徐州。

    之后,蒋全义令麾下军队,在徐州城内进行了一次血腥地清洗。

    但凡参与勾结清军残害百姓的士族、地主,皆在这场清洗中被杀。

    所以说,如今因鲁王登基,引发的两个阵营的民众“互殴”现象,在徐州府根本看不到。

    徐州,已经没有另一方“民众”存在的土壤。

    屁股决定脑袋,更决定立场啊!

    当时吴争为此,没少压制蒋全义,但现在,吴争却在徐州享受着蒋全义“残暴行径”所带来的安逸。

    不可谓不讽刺啊!

    但今日,徐州城也闹腾起来了。

    起因,是时任徐州权知李颙的一篇章。

    这篇章的题目是庶民的胜利!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南返

    徐州在明初隶属北直隶,后改属南直隶。

    它的地理位置,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军事、文化以及商贸的集散地。

    李颙的这篇文章,让原本安静的徐州城,闹腾起来。

    不可谓是一种奇景。

    李颙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以天下皆乱,唯徐州一隅清静之地,从而来印证吴王殿下当时下令进行徐州土地改革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他在文章中指出,如今徐州的清平,是庶民阶层对菁英阶层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从而证明,被世人视为弱者的群体,其实才是真正的强者,前提是,须有德高望重之人领导。

    不可否认,李颙是想拍正在坐镇徐州的吴争的马屁。

    眼见着半个华夏已经纳入吴王囊中,就算再“清流”之人,那也得拍拍即将成为至尊之人的马屁不是?

    所以,李颙将这篇文章,以官府邸报的形势,效仿江南“汉明半月谈”的方式,通传辖下各县并贴上了衙门布告栏。

    然,这篇文章遭到各县生员、学子地一片讨伐之声。

    原因无它,只因李颙在文章中有这么一句——庶民的胜利,是天意的选择!

    这就很奥妙了。

    吴争在徐州搞土地改革,一是徐州不是府,只是因地理位置紧要,又是自古军事要隘,人口也就二十余万。

    人少好办事嘛,再怎么乱,也乱不到哪去。

    再则,当时吴争是想给清廷挖,说难听点,管它波浪滔天呢!

    所以,吴争连在杭州都不敢做的事,直接一声令下,在徐州做了,这其中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时徐州的地主、富豪们大都已经逃了,阻力小更好办事。

    可现在,徐州几乎已经成了战争的后方,百姓们也已经自认是建兴朝子民了。

    这个时候,李颙声称庶民的胜利也就罢了,还说庶民的胜利,是天意的选择,那也让“许多人”按捺不住了。

    这“许多人”,就是读书人。

    因为他们自认是菁英,而吴王殿下此时正坐镇徐州。

    天意的选择,谁是天意,不言而喻。

    这还能让那些自认菁英的读书人,坐得住吗?

    他们感到急迫,因为杭州大将军府至今未开科取仕,除了举荐之外,更多的官是留用和军队退役人员。

    没活路了!

    ……。

    吴争想笑,可笑不出来。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闹革命很难,但还是预料不到,仅李颙自发所写的一篇文章,就会这么难!

    其实,吴争也不完全认同李颙的文章,在吴争看来,怎么能称是庶民的胜利呢?

    应该是,汉民的胜利。

    更准确些,是天下汉人的胜利!

    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菁英!

    譬如,也包括李颙自己!

    一篇文章而已,还不是他作的文章,何至于此?

    所以,吴争选择了沉默,也是,这个时候,吴争哪有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