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以海一愣,“爱卿为何不亲自劝说王翊?”

    郑森微微皱眉,“陛下,臣杀钱肃乐,在王翊眼中已是恶人,由臣劝说王翊,必事倍功半,而陛下是宗亲,之前又两度监国,对王翊而言是君……所以,由陛下劝说王翊,必事半功倍矣。”

    朱以海听了,觉得有道理,点头道:“就按延平王所言,只是……延平王去东城,也须小心才是,朕是知道吴争打仗本事的……朕身边,不能少了延平王啊!”

    这话,确实是情深意重。

    或许,朱家人只有在某一特定时刻,才会流露真心吧,但,那也是昙花一现罢了。

    郑森闻听,正在转身的身体,有一瞬间的僵硬,但很快恢复了正常。

    “谢陛下关心……臣必为陛下挡住吴争入城!”

    ……。

    郑森离开没多久,王翊就被带来了。

    “首辅啊,朕之前可没亏待过你啊!”朱以海语重心长。

    也是,朱以海二度监国,是在应天府。

    王翊当时虽列朝堂,可也是个区区言官御史,朱以海确实没亏待过他,因为目光还看不到王翊身上。

    可做为老上级,说这话,也不违和,情理之中嘛。

    王翊是个直性子,他来时就猜到朱以海想要他做什么,所以,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鲁王啊……莫怪臣不敬,之前殿下不是与臣讲好了吗……只要殿下退位,臣定在吴王面前,保殿下性命无虞……可……可为何要杀钱公,殿下应该知道……钱公毁家杼难,六、七年间,呕心沥血,不就是为了北伐、复我河山吗?”

    朱以海脸色慢慢难看起来,最后尖声喝道:“爱卿可知……这老匹夫竟是饱藏祸心,他与张国维明里拥立朕,暗里却把朕当作助吴争对宗室动手的引子……这等恶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王翊突然有了激愤,怒道:“钱家四兄弟共赴国难……钱肃范协防福安力战而亡,钱肃遴长江一役兵败,郁亡于昆山,钱肃典率军于宁波府力战殉国……如今,殿下竟忍心杀钱公……钱家人何辜,天下人心难平啊!”

 第二千二十二章 不共戴天吗

    朱以海被王翊这话惊到了,呐呐不知所云。

    倒不是朱以海起了恻隐之心,而是见王翊激愤,意识到此时不是与王翊起争执的时候。

    见朱以海态度软了,王翊也缓和下来,“翊无状……竟顶撞了殿下,望殿下恕罪!”

    朱以海立即一挥手,大声道:“无罪!”

    王翊直起身,苦口婆心地道,“殿下,天下平定之后不远矣……此时正是咱们齐心合力,将鞑子赶出关外之时……况且,以吴王数次宽恕殿下,想来此次,也不至于加害殿下……殿下啊,此时收手,犹未晚矣。”

    朱以海脸色渐渐变了,敢情,这不是自己说服王翊,变成了王翊说服自己了。

    朱以海不耐烦起来,“首辅可知,一旦吴争登基,便再无宗室出头之日……朕之前确实是想为天下生民谋福祉,以和为贵,与吴争化干戈为玉帛……可如今,钱肃乐死了,吴争能善罢干休?”

    “吴王性子宽仁……。”

    “住口!”朱以海再也耐不住了,“他宽仁?朕的经历就不说了,前太子登基才一年多,就被他废了,最后说是自尽,真是自尽吗……还有,大长公主,都说大长公主心系吴争,可一监国,又掳去杭州府监禁起来,最后落个什么下场……坊间皆传,是吴争亲手杀了大长公主啊首辅!”

    王翊脸色凝重,“殿下不可信口开河……坊间传言,皆不可信!”

    “不管汝信不信,反正朕信了!”朱以海大喝道,“朕不能寄于吴争篱下……朕是堂堂宗亲,这天下是朱家天下,朕就算是死,那也是死社稷……朕誓与吴争,不共戴天!”

    话说到这份上,就没有任何可说的了。

    这时,就需要表明立场。

    王翊郑重向朱以海一礼,“请殿下恕臣……不能奉命!”

    朱以海一愣,目光渐渐阴森起来,“汝是决意附逆了?”

    王翊霍地直身,直视朱以海道:“吴王非逆,何来附逆一说,吴王乃我朝监国吴王……殿下请自重!”

    朱以海大怒,指着王翊道:“好……好……朕不与汝多废话……朕就问你,朕令调左右营前来护驾,你应是不应?!”

    “恕臣难以从命!”王翊昂首正视朱以海道。

    “果然如延平王所料!”朱以海冷笑道,“既然首辅执意附逆,那朕若朕将吴伯昌及吴王妃擒来,首辅想必应该有所顾忌了?”

    王翊闻听大骇,急道:“殿下万万不可啊……若是如此,殿下与吴王之间,就再无转圆余地……到时怕是臣,也难以为殿下说项了!”

    朱以海此时已经顾不得了,他狰狞一笑,“替朕说项?朕是皇帝,岂能惧他……朕再问你一遍,你奉不奉旨?”

    王翊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左右为难。

    如果奉旨,那就等于是朝廷承认了朱以海为天下共主,那么,吴争除非造反自立,否则,就得向朱以海称臣。

    可如果不奉旨,万一朱以海真加害了吴伯昌和两位王妃,那王翊怎么向吴争交待?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为我而死。

    王翊为难至极。

    此时朱以海再逼,冲外大声道:“传朕旨意,即刻攻王府小院……调火炮去,朕就不信,区区小院,还能挡得住火炮之威!”

    王翊急了,拦道:“且慢……臣答应了……!”

    朱以海笑了,“早该如此嘛……首辅放心,只要朕回到应天府,绝不亏待于你……这样,你且出道告示,通告全城,再传邸报天各府……!”

    王翊仰头,欲哭无泪。

    ……。

    吴争确实是在冒险。

    但也绝非象李颙担心的那样,全无准备。

    任何人,到了象吴争这样的位置,都不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

    这不仅仅是自己一条命,关乎着追随自己的所有人的命,岂可胡来?

    郑林控制了全城不假。

    城中也确实没有多少可以与郑森对抗的军队,除仅剩数百人的长林卫之外,也就是全力防御吴王府的刘元、张新侠部。

    但,就算没有这些军队,吴争也敢闯一闯。

    为何?

    因为这是自己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根基都反对自己,那么,何谈天下?

    杭州城,九万多户,近六十万人口。

    有多少人是从吴争治理中得利的,又有多少人对吴争是恨之入骨的?

    虽然吴争不知道准确的数字,但他完全有自信,得利者,一定比恨自己的人多。

    道理很简单,穷人,永远比富人多。

    虽然杭州府已经几乎没有真正的穷人,因为地价炒得太高了,如今城中占地一亩的小院,就能卖出五六百两,而且是有价无市。

    五六百两,按公允价,可以买到至少五百石上好的粳米,约合九万斤(小斤,约合后世八两左右)。

    九万斤米,够普通一家五口吃上十多年了,能算穷吗?

    就算是无家业者,只要肯出力气,去做雇工,按城中最低的日酬论,每天三十文,够买三十多斤米(此时一两银兑二百五十文左右),

    这些,是吴争给的。

    这话不夸张,若非吴争建新城、兴工商,普通百姓得不到这些。

    世上忠诚是相对的,但利益是绝对的。

    再傻的人,也不会替要毁掉自己安乐生活的人卖命。

    所以,吴争虽无十足把握,但决定入城,绝非是头脑发热。

    郑森绝没有想到,艮山门防御对吴争而言,形同虚设。

    倒不是说,郑森麾下军队背弃了郑森,而是如今守四方城门的,并非是郑森带来的军队,而是原府兵和周如璋砸银子招募来的一部分“平乱军”。

    府兵,原隶属大将军府,也就是熊汝霖直辖。

    他们的三观没有问题,之前听从熊汝霖拥立朱以海,也是服从命令,当然,有不少人是想汲取拥立之功,以福荫家人。

    而当时熊汝霖对他们说,并非要与吴王敌对,而是让国有主。

    也就是说,这些府兵心里,从未真正认为,自己是背弃了吴王,在他们看来,就算拥立了天子,吴王,依旧是吴王。

 第二千二十三章 平乱就是这么简单

    ps:感谢书友“20181211170745247”投的月票,和书友“20181110110151849”的打赏。

    如今吴争一旦出现在城外,想要府兵正面向吴争开枪、射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平乱军”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组成复杂,最多的是街头混混、地痞,还有各府土豪劣绅们的看家护院,亦或是私下豢养的死士。

    按理说,这些人是不分善恶黑白、居有一定战斗力的,也敢于向吴争开枪、射箭。

    但,可惜的是,周如璋猝不及防,被张煌言以数百按察司的役差,端了老巣,身陷囵圄。

    周如璋一被擒,按日发放的“辛苦钱”就断了。

    本就是为钱而来的街头混混、地痞,还能有多少效死命的心?

    艮山门一千六百守军,在吴争率亲卫骑驰近城门二、三里时,在短暂的混乱之后,所有想向城外射击的人,全被原府兵将士制服了。

    城门,是从里面主动打开的。

    打开时,城门处一片寂静。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策马迎面而来的吴王。

    他们心中是忐忑的,因为他们自知,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属于叛军。

    如果吴王追究,他们难逃一死。

    所以,他们是跪着的,就跪在入城大道两侧。

    倒不是他们宁愿死也不敢反抗,而心里清楚,艮山门挡不住吴王殿下。

    没有比他们更清楚了,做为杭州府府兵,他们无数次见识过第一军的阅兵,那不是自己能抵抗得了的。

    与其兵败,祸延家人,不如束手就缚,至少,能保全家人。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吴王率骑兵瞬间从他们的面前呼啸而过,连稍稍停顿都没有。

    望着吴争骑兵的背影,一千多守军面面相觑。

    有人轻声嘀咕道:“吴王殿下这是……赦免了咱们……还是想秋后再算帐啊?”

    这话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心声。

    而这时,人群中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与其在这坐着等死,还不如随吴王入城平乱……这样可将功抵罪……至少能,不死吧?”

    没有人去理会这话是谁说的,所有人在左右打量、眼神交流之后,开始向吴争飞驰而去的方向挪步。

    开始时,移动的人不多,步子也不快,仿佛在犹豫。

    可慢慢的,挪步的人多了,步子变快了,于是,人群就象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地向城中席卷而去。

    其实,人心向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

    吴争,就这么入城了。

    从入艮山门,向南经过庆春门附近,再转西经贡院,转入仁和县大街……这一路上,就没有人向队伍开枪、射箭。

    不仅没有,反而身后的人,是越聚越多。

    这便是,势!

    郑森说杭州城内,已无可抵抗的军队。

    这话不对!

    杭州城有军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军队。

    杭州城内,数十万人口,只要吴争愿意,随时可以拉出一支十来万的军队来。

    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