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亦或者,是对自己的“无情”,心存怨恨。

    但事实上,吴争终于发现,这不是怨恨,可是筹谋。

    杀人最狠的方式,是诛心。

    对于吴争而言,能被他视为好物的,那便是自己的家人。

    如果被自己的家人背叛,那么,这种对心灵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朱媺娖、钱肃乐、陈子龙,谋划了这么大一个局,看似是为天下生民谋福祉,看似是为吴争的登基扫清障碍。

    其实不然,他们的谋划,确实有为天下生民谋福祉的意愿,但最主要的,还是打击吴争。

    这无须猜测,因为身在河间府的吴争,见到灰头土脸的冒襄、马士英等人时,吴争才知悉——新君,在应天府登基了。

    虽然登基是悄悄的,至少应天府之外,各级官府皆无接到任何消息。

    但确实是新君登基了。

    那么问题来了,朱慈烺死了、朱媺娖也死了。

    两度登基不来的朱以海,还囚禁在按察司狱中待公审。

    宗室之中,还有谁有如此大的胆子,敢于在吴争二十万北伐军的震慑下登基?

    难道就不怕吴争挥师一击,扫落尘埃吗?

    吴争能甘愿接受这个事实,俯首称臣吗?

    那就需要看,新君是谁了。

    吴小妹。

    年仅十九岁的吴小妹,不,应该是朱辰妤,一夜之间被群臣拥立为新君。

    吴争看着密报苦笑,他突然明白了,朱媺娖、钱肃乐、陈子龙密谋的真实用意。

    宗室,还有人。

    而这个人,是吴争无法挥刀相向的人,因为,他视朱辰妤为家人,而且,朱辰妤是吴家十代人所守护的人。

    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

    吴争是个强者,他能挥刀向自己的妹妹吗?

    朱媺娖、钱肃乐、陈子龙果然是人中翘楚啊,他们算准了吴争心中最柔软处。

    吴争直到此时,才想明白了,为何朱媺娖在临死前,听到朱辰妤心向自己而愤怒,最后竟选择撞向自己的剑尖。

    吴争之前一直想不明白,朱媺娖等人真实的意图,看起来是为了天下、为了自己……可事实上,吴争不需要,至少,吴争认为自己可以摆平。

    可现在,吴争知道了,其实他们真正想要的,还是复明室。

    吴争的手在颤抖,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子,而捅的人,竟是吴小妹。

    朱媺娖在被吴争带回杭州府时,就曾经说过,她只要活一天,便不让吴争好过。

    如今,她真的做到了。

    陈子龙舍命发动叛乱,其实只是个障眼法,吸引着吴争的注意力,向朱以海转移,陈子龙也成功了。

    最让吴争痛苦的是,他的岳丈钱肃乐,也在这一刻背弃了自己,原以为,钱肃乐是为负了朱以海而死,可现在,吴争感受到了钱肃乐的痛苦,因为,钱肃乐真正背弃的,是吴争。

    正是这种背弃,令钱肃乐选择去死,死,才可不用面对吴争和他贵为王妃的女儿。

    所有的愤怒,到了最后,化为了一声苦笑。

    黄昌平感受到了吴争的这种痛苦,慢慢地,悄无声息地后退出去,然后,轻轻替吴争他们把门掩上。

    ……。

    冒襄脸色木然,他甚至不看吴争。

    马士英小声地试探道“其实王爷只要调兵……事或可还有转圆余地……。”

    这明显是试探。

    其实不仅是马士英,冒襄也作如此想。

    他们的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改朝换代其实不难,难在于这面前的正主儿,心里怎么想。

    吴争依旧在苦笑,“老马,你说孤要是回师攻应天府……世人该作何想法,是赞孤大义灭亲呢,还是为孤的当机立断称颂?”

    马士英低头轻叹,一句话,就明白了吴争的心思,既然如此,也只能徒叹奈何了!

    冒襄按捺不住了,他厉声道“吴王殿下,臣等被押送出京……不是为了听殿下诉儿女情长的,也非想见识殿下妇人之仁的……!”

    吴争霍地转头,盯着冒襄道“那你倒是教教我,该作何反应……才合乎你冒辟疆的心意?”

    冒襄大声道“请王爷以监国名义传檄天下……在应天府登基的,是伪帝,是奸倿之臣,在殿下为国争战之际,趁虚而入的伎俩,目的就是窃取天下!”

    “可她……真是惠宗后裔,当年的传国玉玺,就是她身世的明证!”吴争苦笑道,“而她,更是我的妹妹……吴家十代守护的忠义,岂能让我一朝坏个粉碎……若是我爹知晓,得打断我的腿!”

    说到后来,吴争算是苦中作乐了。

    没有人会认为,吴伯昌会打断已是监国吴王的儿子的腿。

    但时人皆重孝义,所以,吴争的话,也让冒襄一时说不出反驳之言来。

    吴家的隐匿,为得就是守护惠宗一脉,十代人不许入仕,在这个时代,何等的痛苦?

    正如吴伯昌感慨,只读书不科举,半辈子转眼就白过了。

    可现在,真要吴争挥师南下,从朱辰妤手中夺取帝位,那么,这和监守自盗何疑?甚至性质更为恶劣!

    而这样的做法,必被时人万夫所指。

    冒襄颓然坐倒在椅子上,呐呐道“天意如此……非不能,实不能矣!”

    此“不能”,非彼“不能”,确实言尽了吴争心中的纠结。

    马士英轻声道“可……就算王爷无意挥师南返,这事……也总得有个说法不是?”

    这话说得有道理,朱辰妤登基的消息还没有外传,仅是应天府中,或许也是在试探着吴争的反应。

    可毕竟朝堂是拥立了朱辰妤,诏告天下是迟早的事。

    那么吴争要么自立,要么称臣,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隔江而治,可这种做法等于分裂,吴争不屑为之。

    吴争仰头,长吁一口气,“不理了……先收复顺天府再说吧……若她还当我是兄长,自然该有所主动……若她已不当我是兄长,那何必在乎说法……由她去就是了!”

    ;

 第二千五十五章 真是天道轮回吗

    李颙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是……虽说新君为君,可王爷毕竟是当朝监国……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理……况且,王爷若能一举荡平博洛大军、收复顺天府,以此不世之功,实际上亦可与新君共治天下……!”

    冒襄长喟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王爷当初要是听了襄的谏言,先登基再增援商城……就没有今日之困境了!”

    说到这,冒襄一跺脚道,“时也命也……罢了,祸兮福所倚……经此一事,或许能为王爷搏一仁名,亦属另外之喜……只是,新君虽不敢削了王爷的爵位,可若是褫夺王爷监国之位……那该如何应对?”

    这话让众人神色紧张起来。

    不管怎么显赫的王爵,到最后也只能为居一隅之地的藩王。

    而朝廷有了新君,自然就无须监国了。

    若新君要褫夺吴争监国之位,亦在情理之中。

    可吴争这边,问题就大了。

    做为监国,吴争的权力几乎与皇帝无异,可如果只是一个吴王,那么,权力仅限于藩地。

    这样一来,吴争麾下的文臣还好些,最多也就是降级使用罢了。

    那么武将呢?

    特别是在北伐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如何安置?

    仅做为吴王,自然无法在手下养那么多的将领,更无法供养二十万北伐军,没有军队,将领还怎么留?

    吴争懊恼地瞪了冒襄一眼,在这一刻,吴争看冒襄越来越不顺眼了,这货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不识趣的主!

    ……。

    王翊也很痛苦。

    这非他所愿,可他不能不为。

    数万叛军合围皇城,王翊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

    但当徐孚远入皇城,告诉他叛军要拥立吴小妹,也就是惠宗后裔朱辰妤为新君的时候,王翊犹豫了。

    当年成祖朱棣夺了侄子朱允文的帝位,二百年后,帝位再次回归朱允文一脉,何尝不是一种轮回?

    当徐孚远代朱辰妤允诺,只要内阁同意拥立,叛军即刻退出京城,绝不犯城中一分一毫,且所有官员原职留用,三年之内,绝不罢黜任何一人。

    徐孚远还特意承诺,若是有坚决不从之官员、军民,皆不伤一毫,送出城外,任由南往北去。

    此时皇城被围,送不出信去,破城只是早晚而已。

    如果是敌人,那么王翊愿意身死以全志,但这次,显然不是。

    朱辰妤有着名份、大义,身世也有着朱媺娖所写的血书为凭。

    这是一场家里人的内争。

    被世人称为正人的王翊,为了这满城百姓和官员,终于动摇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王翊觉得,朱辰妤有着宗室中任何人,都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朱辰妤掌管着日进斗金的江南织造司,二是朱辰妤有个可以废立君王的哥哥。

    王翊当时有一种虚脱般地解脱,在那一刻,他心里甚至有种恶意的揶揄,好嘛,这下,一家人闹上了……那就让你们闹去,我不管了。

    于是,朱辰妤正式入主了乾清宫。

    冒襄、马士英等誓死不从的数十朝臣,被押送出京。

    建兴朝,又有新主了!

    ……。

    新君登基,太庙祭祖。

    吴小妹,不,现在应该叫朱辰妤了。

    在完成各项仪式之后,朱辰妤单独召见了王翊。

    “首辅……我哥……吴王该如何安置?”朱辰妤语气平淡,除了称“我哥”时改口瞬间有一种奥妙的局促,但瞬间恢复了常态。

    人,总会长大。

    再不回去当年缠着哥哥时,那种无赖状了。

    特别是当知道自己的身世时起,朱辰妤亦不复小时的天真烂漫。

    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所须担负的责任,才会真正长大。

    朱辰妤,长大了。

    可长大,是一种痛苦。

    她宁可自己不长大!

    王翊偷偷地打量了朱辰妤一眼,可是看不出什么来,只能试探着问道“回陛下话……如今吴王正率王师收复我朝北都……这个时候,以臣之见……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好吧?”

    “朕欲册封吴王为摄政王……首辅意下如何?”

    这话令王翊着实一惊,疑惑地看向朱辰妤,“陛下这……?”

    朱辰妤悠悠道“没有吴王,便无今日之建兴朝廷……若不赏功,岂可惩过?”

    王翊更是心中一凛,“敢问陛下……吴王……何过?”

    朱辰妤看着王翊的眼睛,淡淡道“朕何时说……吴王有过?”

    王翊惊愕。

    ……。

    杭州府,莫家大宅,正堂。

    夏国相愤怒地冲莫执念喝道“莫执念,汝好算计啊!”

    莫执念耷拉着眼皮,漫不经心地回道,“夏先生此话何来?”

    “你别以为……夏某人在杭州府,就不知道应天府新君登基。”夏国相厉声道,“原来你是将夏某及一众北商当作了你手中的棋子……啧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莫老,好计谋啊!”

    莫执念悠悠道“既然夏先生已经知道……老朽也就不否认了。”

    “你……!”夏国相跺脚道,“你先前说是拥立吴王世子……可如今,登基的却是惠宗后裔……!”

    “那又如何?”莫执念微哂道,“对于夏先生而言……其实结果是一样的……难道夏先生更忠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