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争却一意孤行,他知道军医说的没错,这样的疽疮日子拖得越久,自癒的可能性就越低,几乎没有,而且,拖得越久,对身体机能的破坏就越厉害。

    与其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不治,不如冒险一试,至少不会后悔。

    吴争也很清楚,酒精应该不会对父亲的身体造成危害,于是不顾朱辰妤反对,亲自为父亲擦拭消毒,并令军医每个时辰为父亲擦拭患处。

    吴争的固执令朱辰妤非常愤怒。

    虽说身世已明,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吴老爹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岂是说成外人,就成外人的?

    对于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朱辰妤来说,吴老爹和吴争就是她的亲人。

    可如今,吴老爹不治,她又怎能狠心任由吴争胡为。

    就这么,二人争执到了最后,差点就在吴老爹屋里动起手来。

    这两兄妹打小就玩闹惯了,绝没有寻常人家那种兄友妹恭的觉悟。

    时常一起争执就没完没了。

    幸好吴老爹及时阻止,怒斥吴争,这才让吴争清醒过来,二人的身份已经不同。

    而此时朱辰妤也意识到自己的任性,于是不再强拦,黯然离去。

    ……。

    当天晚上,绍兴府朝廷召集廷议。

    就在山寨中原聚义堂。

    对此战一应功臣进行了封赏。

    在驿亭殉国的张国维,被追封郑国公,追谥“忠敏”。

    兴国公王之仁,原议定三孤中的少保,在吴争的力陈下,朱媺娖特准改为“太保”,加都指挥使之职,督抚镇江、常州、广德三州军政。

    而吴争,以收复松江、苏州、常州、应天府之功,以功晋靖海候,授镇国将军,任苏淞杭都督,督抚三州军政。

    钱肃乐以此次绍兴府抗战之功,升任吏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

    张煌言升右副都御史,加嘉议大夫,兼吏部左侍郎之职。

    一应朝臣、各部参战将士皆有封赏。

    论理,这样的封赏确实大快人心。

    虽说没有什么实际,因为朝廷没钱,真要按律封赏,除非把那些朝臣的家底都卖了,这不现实。

    可怎么说,官帽算是抛得大方了,让将士们心理得到了安慰,毕竟真要是复明大业成功,这封赏的官爵那就是切实的利益。

    还有,朝廷穷归穷,俸禄还真没有拖欠过,这对于靠着军饷过活的士兵们,无疑是最大的安慰。

    就在平岗山寨上下欢庆之时,吴争却能感受到一阵凉意。

    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蚀。

    从杭州府至应天府,哪怕是吴争没有参战的宁国府,那也是鲁之域部收复的。

    而鲁之域是吴争麾下,如果严格上来说,这些收复的失地,应该归属于吴争,毕竟现在不是崇祯朝,至少在封赏给王之仁之前,理应与吴争先通声气不是?

    可现在,朝廷直接将镇江、常州、广德三州封给了王之仁。

    吴争倒不是嫉妒王之仁之三州之地,说心里话,依王之仁此战的军功,理应得到这些。

    但问题出在,如果这三州是吴争送于王之仁的,那王之仁得领吴争一份情,可现在,却是朝廷封赏的,吴争甚至连个顺水人情都做不得。

    可这三州,除了镇江府城还在清军手里之外,事实上,所有州县都是吴争所部收复的。

    小朝廷慷他人之慨,做得滴水不漏。

    而吴争虽然被晋升了候爵,但实际上,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反而损失了三府之地,最关键的是,按朝廷封赏,吴争将远离应天府,所部将移驻苏淞杭之地,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谁都知道,远离朝堂的诸侯,绝不如在京城中的朝臣。

    这就是盘桓权力中心的意义所在。

    吴争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按理说,钱肃乐已经是自己的准岳父,而张煌言又与自己肝胆相照,如今这二人占据权力中心,理该为自己言语。

    可事实上,朝堂决议时,吴争没有发现这二人任何为自己说项的言词。

    难道情义二字,真的那么单薄,数月之间,就淡然了吗?

    吴争回忆起沈致远的话,自己到来之前,朝堂还在为是否追究自己的罪行争得不亦乐乎。

    这让吴争无端地懊恼起来,自己一心想要反清复明,错了吗?

    自己虽说举止言行擅专了些,可无论从本心,还是结果,都维护了朝廷,乃至天下明人的利益。

    可为什么,所遇到的不是支持,而是阻挠、迫害呢?

 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

    这种心里的惆怅,让吴争不断地自我反省。

    他在退散之后,首先拦住了张煌言。

    “为什么?”

    以二人的关系,吴争甚至不需要去铺垫和寒喧。

    张煌言诧异地看着吴争,半晌道:“吴候爷所谓为什么?”

    吴争懊恼道:“你明知道我在问何事!”

    张煌言左右一顾,见周围无人,遂道:“你吴争若敢揭竿自立,煌言二话不说,追随你吴争麾下效力,只要你吴争一心抗清,煌言就算担千古骂名,也食之如饴。可你敢吗?能吗?不敢不能吧?天下人心依旧在明,哪怕大明朝确实亏欠了黎民百姓良多,但三百年的大明朝,依旧是人心所向。你吴争只是臣,成不了君。既然是臣,你就得臣服,那数州之地是你收复的不假,但那是大明疆土,其处置权在于朝廷而非你吴争,兴国公此战,功不逊于你吴争,受封三府之地,理所应当。”

    吴争闻听冷冷道:“在玄著心中,吴争就是这么一个锱铢必较的小人么?我所不忿的是,朝廷做出如此安排,为何连招呼都不与我打一个。要知道,这些州县,可都是吴争率部一手收复的。”

    张煌言轻嗤道:“虽说你吴争已经是候爵,手中执掌数万大军。可朝廷为何要知会于你,你有何资格让朝廷去知会你?张公从驿亭城墙跃下之时,是否也象你现在这般觉得不公?认为朝廷亏欠了你?”

    吴争有些憋闷得慌,张煌言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

    吴争自认从没有想过唯我独尊,挟君以令诸侯,他的郁闷在于,自己在外浴血奋战,而朝廷的决议,他却被屏弃在外。

    在吴争看来,监国是他拥立的,数州之地是他收复的,这朝堂之上,该有他说话的权力,至少应该有知情权不是?

    可张煌言的挤怼,让吴争更加愤怒。

    但吴争不得不承认,张煌言的话有道理。

    朝廷,不管是小朝廷还是大朝廷,不管是战时还是太平盛世,那都是朝廷,除非是脱离它,舍弃它,否则你就得有个为人臣的样子。

    就算走到曹孟德挟天子令诸侯的地步,该称臣时就得称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谁都不例外。

    可吴争心中的憋屈无法渲泄。

    他不是个权力欲望极高的人,但他需要为自己争取到利益,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还有手下数万将士的利益。

    自己如果真被朝廷排挤在外,那么自己和手下将士的利益,谁来保证?

    朝廷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朝廷,也不至于连有功将士的封赏都发不出来,需要自己去筹钱进行奖赏。

    所谓担什么样的责,就该享受什么样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

    可现在,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成了吴争心里的苦闷。

    张煌言看着吴争脸色的阴晴不定,轻叹道:“吴争,路还远,你还年轻,不可争一时之长短……你要三思而后行啊。”

    吴争没有再与张煌言争论下去的兴趣,拱手告辞。

    张煌言默默地看着吴争背影远去,轻轻地叹息一声离开了。

    吴争去了钱肃乐的屋子。

    “钱大人。”

    “咦,吴争你来得正好,我正要去找你。”

    “不知钱大人找吴争何事?”

    “是这样,如今你受封靖海候,辖苏淞杭三州之地,如此嘉兴府的军政权应该交还朝廷,此次迁都之后,你还须尽快与吏部交接。”

    吴争无语。

    说难听点,除了夏完淳、钱肃典占据嘉兴城时所任命的地方官,吴争根本就没有插手嘉兴府政务的时间,甚至如今嘉兴府府衙中谁在主事,吴争都不知道。

    这就是在吴争心里的憋屈,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手中或许并不存在,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权力。

    而自己还得当作存在过,向朝廷交还。

    可谁也不来问问,自己麾下那数万将士的军饷够吗?将士的抚恤是否到位?

    看着急迫的钱肃乐,吴争沉声道:“朝廷就这么急吗?”

    钱肃乐一愕,随即脸色沉了下来,“吴争,你这是何意?”

    吴争冲口而出道:“我能有何意?该问朝廷何意才对?钱大人莫非忘记了,曾经在绍兴府张公宅子里,张公和钱大人都答应,以杭州、嘉兴、松江三府之赋税补给吴争麾下将士军饷之用,若不足则朝廷以定海水师的循例补给,待几年之后,三府政务正常,再与朝廷交接,重新议定吴争麾下军队将士的补给方式。这些钱大人忘记了吗?”

    钱肃乐双眼紧盯着吴争的脸,“吴争,钱某没有忘记,一时彼一时,再说,朝廷不也一样封赏你苏淞杭三府之地了吗?嘉兴与苏州二府,孰轻孰重,难道你心里不明白吗?”

    吴争反驳道:“钱大人,杭州、嘉兴、松江三府的议定是在北伐之前,而如今吴争所部收复数州之地,麾下大军伤亡三万多人,难道就不应该补充和抚恤吗?”

    钱肃乐目光微缩道:“依你的意思,三州之地不够,是不是需要将应天府也封赏于你?”

    吴争怒道:“应天府眼下正在吴争掌控之中!”

    钱肃乐大喝道:“放肆!”

    吴争情绪已经有些失控,强怼道:“吴争麾下大军是吴家军还是明军?从这支军队创建到现在,从一行只到七万人,再到现在不足四万人。朝廷给多少饷粮,给过多少抚恤?敢问钱大人,将士为我吴家而战,还是为大明浴血奋战?若是我吴家军,收复的数州之地为何要让渡朝廷?若是明军,朝廷是否该承担这数万大军的饷粮?”

    钱肃乐气得手指直点,“狼子野心,骄纵跋扈,你眼中可还有君、可还有纲常?”

    “吴争眼中只有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你……,我要去向殿下弹劾你!”

    “钱大人请便!”

    二人的争执越来越大声,以至于惊动了巡逻的明军。

    明军士兵以为出了什么事,迅速围拢过来。

    于是,场面不经意之间闹大发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误会引起的骚乱

    这时吴争有些后悔,他并非要针对钱肃乐或者张煌言,他深信这二人不会害他。

    吴争只是想找个地方来渲泄心中的郁闷。

    这些日子,吴争心中随的压力太大了,哪怕在攻下应天府之后,尔虞我诈一直充塞在吴争左右,而父亲的病危,成了压垮吴争的一根稻草。

    回到山寨,这种情形愈加突出,这使得吴争急需一个渲泄口。

    而对于张煌言的敬重,让吴争强忍着没有发作,可到了钱肃乐处,钱肃乐一见面就提嘉兴府政权的交接,直接将吴争心中的火苗引燃了。

    如今的平岗山寨,吴争麾下的军队负责外围,绍兴府也就是廖仲平麾下明军负责内卫。

    这时围上的巡逻明军自然不是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