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士英拱手道:“多谢将军维护,马某不露面就是了。”

    厉如海安排这群人渡江之后,另派了条小舢板向上虞海边传信。

    他知道,这事凭他根本挡不住这群朝廷重臣。

    真要保住马士英的命,恐怕还得靠吴争才行。

    但说实话,厉如海之前是不知道老僧会是马士英,而现在他记着马士英的救命之恩,心里对马士英并不嫌弃,看着他一张和善的脸和那一身僧衣的洒脱,反而隐隐有些好感。

    是不是很奇怪?

 第三百十九章 吴争欲救奸倿

    原本吴争是打算直接沿海岸线北上,从长江入海口至应天府的。

    可在钱塘江口,得到了厉如海的禀报。

    得知钱肃乐等人安然无恙,确实大喜。

    而钱瑾萱藏身队列之中的消息,直将吴争惊出了一身冷汗。

    开玩笑,虽说到今日吴争都没见过这女子长啥样,可她名份上却是自己的妻子。

    这要是落入清军手中……吴争一时连带着把钱肃乐都恨上了。

    这犟牛脾气的老头,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好在有惊无险,让吴争松了口气。

    可看到马士英这部分,吴争愕然了。

    从他的记忆中,马士英就是个奸臣,说他祸国殃民已经是轻了。

    按脾气,这种人就该死了喂狗的。

    可吴争看着厉如海字里行间的意思,显然有着为马士英求情的味道。

    加上三界阻击战,马士英确实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他,至少厉如海肯定是殉职,回不来了。

    从这一点,吴争能体谅厉如海的心情,有恩报恩,大丈夫处世,不就应该如此吗?

    管他是奸臣还是忠臣,既然有恩,就得报还。

    以他是恶人为借口,恩将仇报,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也正是这性格,吴争捏着信,靠上了朱媺娖的船。

    将信递给朱媺娖,吴争道:“老天保佑,钱大人一行安然渡江了。”

    朱媺娖看着信纸,脸上阴晴不定。

    她看完之后,第一句是:“该申饬钱大人,怎能如何轻率,将靖海候的准夫人置之危境!”

    令吴争为之一愕。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良久。

    吴争终于切入来意,“殿下以为马士英当如何处置?”

    朱媺娖随意地将信纸递还给吴争道:“此事自然由靖海候与朝廷诸公商议之后,本宫再作决定。”

    吴争心里一叹,这女子对权谋之道,越来越娴熟了,这一手太极拳打得,已是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没奈何,吴争只能道:“以马士英的口碑和他的罪过,已经足够取死之道,至少我朝诸公也不可能容忍他在朝堂之中,朝夕相对。可按厉如海的意思,马士英此次确实有大功于我朝,若非他救援及时,厉如海及所部必将尽数殉国。此功,不可没!”

    朱媺娖眼神闪烁,看着吴争道:“听靖海候的意思,是想让本宫代为说项,以留他在朝堂之上?你可曾想过,马士英可是弘光朝的大学士、首辅,就算本宫同意收留他,又该如何安置他?若官位高了,朝中诸公如何心服,若官位低了,岂不画虎不成反类犬吗?”

    吴争沉默起来,朱媺娖的话切中了事情的本质。

    说到底,这就是官员们同仇敌恺的主要原因。

    也是鲁监国时,驱逐马士英的主要原因吧。

    他曾经的官位太高,高到无法安置,至于他做过的恶事,反倒是其次了。

    再怎么着,就象王之仁也投过清,朝廷中很多官员都投过清,可现在不一样好生待在朝堂,大叹“世风不古”吗?

    而马士英一朝首辅,终究没有投清,想这两年来,他能聚集起这数千人马,为得恐怕也不是想投清吧?

    正是因为这一点,吴争才决定助厉如海一臂之力,全了他报恩的愿望,来找的朱媺娖。

    吴争想了想,对朱媺娖道:“殿下所说有理,要不臣有一法,朝廷论功授他一个爵位,然后将他的官爵授于臣的三府之地,如此,既显得朝廷赏罚分明,也不至于让他留在朝堂碍诸公之眼。”

    朱媺娖反而一愣,思忖了一会道:“你就不怕他反客为主?”

    吴争心中一动,继而笑道:“如果他真有这本事,也是他应得的,臣没什么可担心的。”

    朱媺娖的问题很尖锐,马士英之前是弘光朝首辅,手下门徒众多,真要是朝廷给了他名头,那在那三府之地借机收揽门徒壮大起来,吴争就有养虎为患、反噬自身的可能。

    朱媺娖见吴争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却依旧坚持己见,就不再劝了,“既然靖海候有意收留此人,本宫也不反对,等与朝廷诸公会合之后,本宫会为此事说项。”

    “谢殿下。”

    ……。

    如今的杭州城,早已不是清军占领时杭州城。

    这说的不是吴争在杭州施行了什么惠民政策,事实上吴争啥也没干,也没有时间干。

    光复杭州没多久,吴争就踏上了北伐之路。

    虽然吴争心底确实想做些什么,但没时间。

    况且在吴争看来,现在做些什么,对于光复大业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大明的失败不是党争,也不是外患,而是从根子上的腐朽。

    这是吴争得出的结论,明人不缺与敌死战的勇气,也不乏铮铮铁骨的文臣武将。

    每个朝代将倾,都难免有投降的败类,将明亡的原因全归绺到这些败类身上,也太看得起他们了。

    吴争做出根子上腐朽的证据,也不是所亲身经历的内耗,这在任何朝代都有,现在也不比其它时代更严重。

    吴争所看到的是制度,无论是制订制度的人,还是执行制度的人,他们为着一己私利去欺上不瞒下。

    譬如说莫执念说的商税,其实那些士大夫们真不知道商税丰厚,农税才是与民争利的道理?

    不,绝对不是,如果吴争真这么认为,那绝对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不用说明朝,往前千年,古人对政治和权利、战争的理解,就已经不下于吴争。

    后人不过是整理、拾掇前人的牙慧,当然,也有进行增补和改进。

    所以,明代士大夫们心里很清楚商税对于朝廷和国家的意义。

    可他们就是坚决反对,不仅将提议加赋的官员们冠以乱臣贼子,甚至利用党争,杀之而后快。

    而且,就连崇祯为了辽东战事,临时加征“三税”都只施行了一年就废止了。

    不仅废止“三税”,还变本加厉,同时免除江南当时所谓受灾的两省地区一至三年的农税。

    好嘛,真要免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那就算大明因此而亡,在算如愿以偿了。

 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当然是忠臣

    可问题是,无论今时,还是后世,说起明末时的税,依旧是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那就奇怪了,这被朝廷免的赋税让鬼吃了吗?

    其实士大夫哑巴吃馄饨,自己肚子里清楚。

    不征商税,自然是商人得益。

    而这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们,明里不齿商贾,可哪个重臣家中,没有经商?

    无非是换个亲戚或者老家人出面罢了。

    钱嘛,全烂在了一锅里,跑不出锅外去。

    特别是皇室各地藩王,祖宗律法,不得读书、从政,但却放任他们荣华富贵。

    所以,这些皇室变着法地经营生意,吞并土地。

    从上而下,如同一群蛀虫,生生蛀空了这个大明三百年基业。

    如果说大明是大明人之大明,那么其实近二万万大明百姓,只不过是看客。

    看着起高楼,宴宾客,看着楼塌了。

    他们既然没有参与到这场盛宴,自然也无心去拯救大明。

    吴争想清楚了这点,就能清楚这个朝廷所谓的大义。

    那不过是为了党利的遮羞布。

    好在,绍兴府朝廷中确实有忠贞之人。

    如张国维、钱肃乐、张煌言、熊汝霖、孙嘉绩等等、等等。

    好在,这天下明人中也有铮铮铁骨之人。

    如夏完淳父子、陈子龙等人。

    虽然吴争很多地方都与钱肃乐有意见上的分岐,但吴争心里很清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有缺陷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太过完美的英雄,往往都是塑造出来的——假的。

    正象钱肃乐,刚正不阿,但他依旧有着这个时代那种文人的傲慢,还有对武人的轻视。

    这不是他的本性,至少钱肃乐对待百姓、甚至家中下人,那要和善、客气得多。

    这是时代的烙印,无法轻易改变,这要是能改变,那就得重新投胎了。

    象夏完淳,虽然年轻、正直,但他受他的父亲、先生张溥、陈子龙的影响很深,他小小年轻就组建了“求社”,声言要继承“几社”。

    对于阉党的憎恨,甚至超过对清军。

    但夏完淳殉国的父亲夏允彝所著《幸存录》和夏完淳所著《续幸存录》中,都对马士英持论公允,既不诋毁,也不遮掩。

    所以,无论这些人与自己有着多大的分岐,吴争都能接受,因为这个世道,靠自己一人无法复兴,需要他们,还有绝大部分人一起参与。

    只有所有人一起参与,才有希望。

    这里面的底线就是,不降清。

    只要有这个共同点,别的所有事都能求同存异。

    而吴争打算给马士英一条活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马士英没有降清!

    那些张口闭口忠君爱国的东林党人,被他们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在面对强敌来临之时,易服剃发降了。

    如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

    反而,马士英这个被人人唾弃的“阉党”奸臣,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投清。

    吴争闻听能不动容吗?

    在南京城破后,清军统帅豫亲王多铎和宁死不降的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之间有过一段对话,颇能反映马士英的气节。

    黄端伯听说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献门率众投降,在城门大书数字“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因而被抓捕。

    在审问中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黄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

    黄端伯:“马士英,忠臣、贤相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贤?”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当然是忠臣。马士英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贤相。”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吴争同意这样的说法。

    马士英确实有罪,单就贪腐、渎职之罪,就足以杀了他。

    可对于他坚持抗清的气节,就算最大的罪,吴争都愿意救他一命。

    不容易啊,忠臣死节,还能博个身后名,可马士英生被人骂,死依然被人骂,特别是清廷之后的《奸臣录》,更是将马士英之名排在前列。

    面对这个依旧一身僧衣的奸臣,吴争没有说话,就这么打量着。

    到杭州前,吴争令厉如海将马士英带来。

    在上岸前,吴争需要得到马士英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左右着吴争对马士英的安置,究竟是重用还是给个高官虚职养起来。

    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