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上岸前,吴争需要得到马士英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左右着吴争对马士英的安置,究竟是重用还是给个高官虚职养起来。

    舱中只有吴争和马士英,吴争遣走了所有人。

    只是舱中气氛异常的古怪,二人大眼瞪小眼,已经很长时间了。

    最后吴争率先开口,“马首辅……。”

    “不敢,老朽早已不是大明首辅,不敢当候爷如此称呼。若候爷不嫌弃,称我一声马瑶草便是。”马士英非常识趣,当然,他活这么大的年纪再不知识趣,怕是真该死了。

    “马瑶草?”吴争哂然咧嘴道。

    “在。”

    吴争突然轻笑着念道:“马瑶草生怀瑶死怀草。”

    马士英骤闻脸色剧变,忽青忽红起来,一时间激愤之色乍现。

    吴争却平静地看着他,不发一言。

    可马士英愤怒了许久,终究化为一声长叹,“候爷这算是在羞辱马某吗?”

    吴争微笑道:“不,这是我听到的一句民谣,听说指得就是你。”

    马士英略显意外的打量了吴争一眼,证实吴争不象是在调侃他,这才吁了口气道:“马某兵败诈死,不想东林党人还要辱我身后名,这便是他们的仁义吗?”

    这确实是非常过份了,与清流标榜的道义有悖。

    再怎么说,马士英力战不降,何至于听闻他被清军擒获杀害,还要以此恶语、羞辱相加?

    吴争没有想继续说这话题的意思,手一引道:“本官只是好奇,随口一说,请马大人不必介怀,请坐!”

    听吴争这么一说,马士英脸色稍霁,稍作客气,然后就坐下了。

    “本候听闻,你为弘光朝首辅时,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奸倿阮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以上罪状,你认吗?”

 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无骨黑白颠倒

    马士英听了,看向吴争,见吴争一脸平静,并非有意羞辱于他,所以并未象之前那般愤怒,而是平静地答道:“这一年时间,士英辗转浙江境内山野乡村,听过更难听的,若靖海候愿听,士英可以一一为复述,以博候爷一乐。”

    吴争呵呵一笑,却全无笑意,摇摇手道:“不必了,吴某没兴趣听。”

    马士英突然道:“候爷想听什么,只要士英知道,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马士英挺上路,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是弘光朝首辅,定是知道弘光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妨讲来听听。”

    马士英微愕,他没有料到吴争想知道的是这些,难道不应该问些更重要的事吗?譬如他这两年的行踪等等。

    “候爷想听,士英那就讲了,只是请候爷稍待,让士英先想想从哪说起。”

    吴争点点头道:“不忙,慢慢想,慢慢讲就是。”

    马士英沉思了没多久,抬头道:“其实我说这结果从拥立福王之时就已经埋下,候爷信吗?”

    吴争“唔”了一声,不置可否道:“继续讲。”

    “先帝崩,南京议立新君。我提议拥立福王……候爷明鉴,按皇室血统亲疏、长嫡和伦序纲常,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吴争再“唔”了一声道:“继续讲。”

    “可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执意要拥立潞王朱常淓,说是不立长嫡,要立贤了。可众所周知,福王的父亲老福王,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福王又是其长子,和崇祯帝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帝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福王继位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帝一辈,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

    “想必候爷也听闻过在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东林党人孜孜以争的就是血统亲疏和长嫡,所谓的伦序纲常,按照他们的那套理论,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可到了拥立福王时,东林党人就闭口不讲之前他们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

    “其实究其深意,无非是因为忧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挺击、移宫等案。而潞王立,则无这般后患。物议纷纷之下,史阁部约我见面秘谈,商议拥立之事,他声言拥潞乃起兵端之事,也赞成我拥立福王的建议,但又建议,为了朝廷一心,选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不立福王也不立潞王,而改立桂王。”

    “东林党人闻听之后,果然不再反对,他们只要不是福王继位,无论选谁都是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阁部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说到此处,马士英有些得意地一笑,“可他们却忘记了我是谁?我用的不过就是缓兵之计,暗中我便联络韩赞周、刘孔昭及四镇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率五万大军去凤阳拥嫡,之后拥福王直奔仪真,那时,史阁部只能接受即成事实,于是在那里捎上史阁部后往南京而去,而我则率大军驻扎下来,以作震慑南京之意。”

    吴争心中暗暗赞叹,马士英这一手确实高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关键是利用了史可法瞒过了东林党人。

    不过吴争也惋惜,史阁部一代人杰,只是心性却不及马士英果断,太过优柔寡断了些。

    其实拥立之争,如马士英所说,史可法是很清楚是非曲直的。

    不管照何处定人选,福王都该是首选,可他却为顾及东林党人,生生炮制了一个拥“桂”方案,以图两不得罪。

    可这拥“桂”方案很是荒唐,一不合伦序纲常,放着崇祯帝的亲堂兄弟不立,却去立崇祯帝的叔叔,虽然都是万历皇帝所出,但这样做置天启、崇祯二帝于何地?置福王于何地?驱之亦或杀之焉?因此其本质和“拥潞”并无太大的区别。

    二是极度缺乏操作性,比之“拥潞”都不如。潞王朱常淓好歹和福王一样,都近在淮安,几天就可以到南京。而桂王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广西,一个来回几个月总是要的,到时候只怕这位桂王还没到南京,大顺军或清军早已兵临城下了。

    在这件事中,从史可法的见识和政治手段上看,是极不相称的,他意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但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并无一个卓越政治家的决断和魄力,不敢快刀斩乱麻安定局势,以至后来不得不出京避祸,空自丧失重整朝廷的大好时机;在确立国君的问题上,一遇阻力和反对,并无仗义执言之勇气,只求不得罪各方势力。这比之他老师左光斗,还是有些许差距的。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这种拥立之事发生,这种事就讲个果断,立就立,不立就不立。

    哪有什么折中之法可言?

    甚至于这比吴争废黜鲁王监国,拥立长平公主监国更荒唐。

    因为吴争拥立的只是监国,虽说也是君,可毕竟前面是加了个“也”字的。

    监国对臣来说是君,可对于皇帝来说,依旧是臣。

    以臣废黜臣,说到底不算谋逆,这也是钱肃乐这般刚正之臣最后不反对吴争行此“逆”的关键原因所在。

    可史可法这般拥立的是皇帝,皇帝居然由他们这几方权臣来选择,这太过荒唐了些。

    虽说世事本质也就是如此,但有些事可做不可说。

    特别是史可法当时是南明最具实力的权臣,这个时候果断指定一人,也就能免了拥立之争,或许那场党争不会这么快暴发。

    这时马士英继续道:“这次的拥立确实是我胜了,但我也知道,这事没有那么快完,福王登基不过是党争的开始。而这其中最危险的不是党争,而是福王,弘光帝本身。”

 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于国仇才是主因

    吴争听了,奇怪地问道:“弘光帝有何不妥之处?”

    马士英苦笑道:“候爷如今也是位高权重,应该知道皇室中人的品性和才能。”

    吴争开始一怔,而后迅速回味过来,马士英指得是宗室惯例,各地藩王自小不得读书,这是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藩王生出异心。

    其实东林党人倡议的所谓“潞王有贤名”,不过是借口罢了,不读书明礼的潞王朱常淓,绝对是称不上贤的,之后闻风献降杭州城,也佐证了这一点。

    吴争哂然一笑道:“继续讲吧。”

    马士英未言先叹,停了半晌才道:“弘光帝……耗费甚大。”

    吴争自然听得懂,马士英终究顾及到君臣上下,不好公然指责他拥立的弘光帝。

    可吴争没有这个顾虑,他明白说道:“这事我知道,登基一年,搜刮钱财无数,单秀女就征了三回,所征赋税没有一文用于民生,这就是你拥立的皇帝!”

    吴争的直率,让马士英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吱唔道:“与东林党人想立的潞王相比,弘光帝……不算太离谱吧。”

    吴争愕然,是,是不算太离谱,弘光帝兵败逃出南京,去芜湖投靠靖国公黄得功,致使清军强攻,黄得功力战至死。

    而黄得功战死之后,其麾下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等人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

    虽说弘光帝没有主观上献国降清,但其做为也并不如马士英所言的不算太离谱。

    吴争问道:“就算弘光帝昏庸腐朽、沉湎酒色,可弘光朝真正主掌政务的不是他吧?你说的恐怕不是百万明军数日间败亡的主因吧?”

    马士英点头认同道:“这话没错,短短一年之间,百万大军灰飞烟灭,说是谁的责任,恐怕都不尽然。但马某还是要说,皇帝难辞其绺。”

    见吴争听了脸色有些不虞,马士英连忙解释道:“听我把话说完。当初我联络内臣及周边四镇,起兵拥立福王之时,福王已经私下与四镇主帅达成协议,为了登上尊位,福王许诺了许多连我都不知道的,以至于四镇在福王登基之后,听调不听宣,汲取驻地赋税,甚至对朝廷的旨意充耳不闻。”

    吴争皱眉道:“史阁部手握大军,岂能任由他们如此?”

    马士英苦笑道:“史可法之前在拥立之事上左右摇摆不定,他甚至联合张慎言、高弘图等十七人联署福王不可立的七大原因——贪、淫、酗酒、不孝、虐下、无知和专横。这书信后来被弘光帝知晓,焉能不视史可法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史可法手中虽然掌握数十万大军,可早已被皇帝摒弃于朝堂之外,以至于后来,史可法守扬州危急之时,数次向朝廷求援,皇帝不理不睬,任由扬州陷落。”

    吴争心中一阵抽痛,这是典型的上下一致地寻求灭亡啊。

    这时,马士英继续道:“如果说皇帝该担南京失守的三成责任,那么史可法也该担三成。”

    “那你该担几成?”吴争冷冷问道。

    马士英一怔,而后慨然道:“马某虽然是首辅,可为时不过一年,况且朝堂之上还有原礼部尚书王铎、礼部左侍郎姜曰广二人同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慎言、左都御史召刘宗周、新任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人。这些人便是东林党人用来掣肘马某的,他们的说法是尽量让正人占据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有一番新气象。可结果呢?”

    马士英嘲讽道:“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剃发易服降了清,所谓的正人,尚不如我这被世人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