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压得更紧,弹得越厉害。

    要杀人,得悄悄杀,一招致命。

    而不是在这样光大化日之下,这不仅杀不成,还坏了名声,朱媺娖的名声。

    可廖仲平就是个死心眼的,他公然下了这道令,为得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真想拿这些朝廷重臣,但此令却直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至少原本原遮掩的那块遮羞布,被廖仲平的这道命令一把扯下了、扯碎了。

    面具没了,那就只有狰狞。

    听闻要抓人,不仅朱以海怒了,而且钱肃乐及群臣都怒了。

    明朝文臣,唯独不失内争时的勇气和魄力,他们能为了万历立太子之事,不惧帝威,生生硬抗,以至于皇帝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

    面对皇帝都如此,又怎会惧一个监国?

    何况还是公主监国?

    更何况还是个将要被废黜的女监国?

    于是群情激昂,竟不约而同纷纷向前涌去。

    其实这个时候,官员们并非是想付诸于武力,说实话这些文臣大都手无缚鸡之力,何谈武力?

    他们只是以集体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愤怒和展示自己的力量。

    可这等气势,却是非常强悍的,至少对朱媺娖、吴小妹等女子,是非常惊人的。

    朱媺娖哪见过这等场面,一时方寸大乱,竟失语了,瞪大着眼睛,愣愣地看着这场变故。

    张煌言等人位置在门口附近,群臣往前急涌,他们哪赶得上?

    问题是,张煌言更没有可能下令以刀兵相加于群臣头上的意思,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政见不同,还不至于流血。

    场面突然变得不可控,群臣与朱媺娖之间不到十步的距离。

    这个时候,吴小妹或许是因为她本就是个热心肠的人,亦或者是因为与朱媺娖感情日深,她突然上前两步,挡在朱媺娖面前,嘶声喊道“你们太不要脸了,想加害殿下,先从我身上踏过去。”

    这景象一如当日廖仲平奉朱以海令包围吴庄时。

    被吴小妹这个举动所惊,朱媺娖稍稍回过神来,她哽咽道“小妹,罢了,这就是我的命。”

    吴小妹听了这话,不禁触动了她的心灵,她想到了自己的身世,自己何尝不是被命运作弄,说起来,自己也是皇室,可如今却只能隐姓埋名。

    可吴小妹的性子不象朱媺娖,她想到这时,反而一股血气涌上,大声道“我不信命,我哥说了,人定胜天,得争!”

    说着,还朝前再跨一步。

    而此时,正好遇上头里的朱以海。

    朱以海见吴小妹向自己冲来,下意识地伸手一推。

    说实话,这时朱以海并没有加害吴小妹的意思,也没有这必要为将来树一强敌。

    他根本连想都没想,就推了出去。

    吴小妹身形纤瘦,也就八十来斤的身子,被养尊处优的朱以海大力一推,顿时仰翻倒地。

    朱媺娖见状,“啊”地一声惊呼起身。

    可这时,一道身影扑向了吴小妹。

    是周思敏,自古以来姑嫂不和甚至视为仇敌的很多,可姑嫂情深者也不稀少。

    周思敏与吴小妹属于后者。

    这种情况之下,朱以海看见一道人影再次朝自己扑来,情急之中,连看都不看,又是一手推出。

    没有惊呼,只听“啵”地一声闷响,周思敏倒在吴小妹的身侧。

    这说起来慢,那时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这一幕着实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朱以海在内。

    朱以海甚至怔怔地看着自己的手,呐呐道“本王没想推她们啊。”

    而这时,吴小妹见周思敏倒地,就象一只愤怒的小鸟般,向朱以海一头撞去。

    朱以海这时神志开始清醒,他拔腿往后跑,于是一个追一个逃,场面更乱。

    群臣们忘记了自己刚刚的愤怒,张煌言等人趁机赶紧领兵上前,将群臣隔开。

    而这时,只听朱媺娖一声凄厉的叫声,“血!”

    场内突然一片寂静。

    周思敏身下涌出的鲜血,预示着一种悲剧和将要发生的悲剧。

    朱以海忘记了逃,吴小妹忘记了追,尖叫着跑向周思敏身边。

    此时的周思敏,惨白着脸,紧捏着朱媺娖的手,痛苦地说道“殿下,快叫人救我肚子里的孩子。”

    朱媺娖这才反应过来,尖声嘶吼道“御医!”

    钱肃乐和张煌言反应快,转头齐声附和喊道“快传御医!”

    几个御医就在外面不远随侍,闻讯急忙进来,随即招呼着人,将周思敏抬出去诊治。

    周思敏一直拉着朱媺娖的手不肯放,她的嘴里呐呐地说着“表姐,我怕。”

    朱媺娖的眼泪簌簌地落下,她用力地扳开周思敏的手,说道“小妹陪着你,别怕,有御医在,一定会没事的。”

    待御医们抬着周思敏出去之后。

    朱媺娖深吸了一口气,回到座位上坐了下来,“如你们所愿,本宫退位!”

    而此时,群臣皆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我等有罪。”

    谁都明白,这场变故,极有可能将靖海候直接推到了对立面。

    如果周思敏真有不测,那么会有人要倒大霉,而这“有人”,指得就是他们。

    想到这一点,群臣心里丝毫没有得偿所愿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惶惶不安。

    朱以海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他左右看看,抬步又止步,甚至不知道究竟应该去坐朱媺娖的位置,还是应该等朱媺娖主动让开。

    钱肃乐的脸色铁青,他没有预料到最后的结果会是这样。

    但他知道,如果周思敏出了事,那么他与吴争之间,再无修好的可能,这还将影响到女儿钱瑾萱一生的幸福。

    虽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些,可钱肃乐,无悔!

 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为帝岂能服天下人心

    脓疮一旦成形,想要痊癒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挤破。

    绍兴府这小朝廷,积累了两年的矛盾,就这么被彻底引发了。

    这是一场文武、新老,关于执政理念、利益瓜分的斗争。

    与外敌没有丝毫关系,也无须遮掩,它的本质,就是一场内讧。

    这内讧的根源来自于前朝,从崇祯朝至弘光朝。

    之前没有爆发,只是因为外敌强压,多方人都只能联合起来,一致抗敌。

    尽管如此,也有方国安与王之仁二国公对于军力之争,这二人又有联合起来与朝堂中文臣之争。

    如今,在吴争的突然崛起之后,又增加了一股新的势力。

    譬如夏完淳等义军、钱家叔侄和北伐一路,归附吴争、投降吴争的散兵游勇。

    这些势力虽然各有诉求,但在这个节骨点上,他们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势力,是为新势力。

    他们原本是之前两个势力的附庸,如钱家叔侄。

    或者是一直游离在外的抗清义军,如夏完淳部。

    亦或者是根本没有资格介入权力之争的闲散人马,譬如降兵。

    可此刻,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代表,那就是吴争。

    在吴争这个名字之下,他们有了联合到一起的理由,他们有了表明自己诉求的力量。

    他们要争、要抢,争抢到他们认为应该属于他们应得的权利。

    洪武门前,终于酝酿起一场大乱。

    至少有四方人马形成了对峙,虽然还没有拔刀相向,但数万大军加上十万百姓掺杂在一起,没有伤亡,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场悲剧,无法避免的悲剧。

    当然,如果吴争在,可能会烈度减弱一些,但不可能阻止。

    吴争对于新势力,充其量只是一个利益的代表,具有约束力,并无彻底的控制力。

    他可以统率各部与清军作战,但他无法去遏制各方对利益的诉求。

    如果强行压制,那必暴发兵变或者分崩离析。

    这,也是吴争抑郁地在叔叔墓前饮酒失控,痛哭失声的原因所在。

    一个外来者,不到二十的年纪,这一年多的时间,全花了作战上,可问题是,战争暂时停止,吴争空闲下来发现,朝廷依旧是那个朝廷,百官依旧是那群百官,没有人慨然响应他的北伐战略,有的只是异口同声地北迁。

    北迁,无可非议,无可指责。

    既然光复了南京,朝廷自然应该归返,以正视听。

    可吴争心里很清楚,这些居高位者想要北迁的目的,无非是汲取南京城中那份,比绍兴府远远超过的利益,然后进行瓜分。

    或许朱媺娖不是,钱肃乐不是,张煌言、熊汝霖、孙嘉绩等不是,可他们无法形成对整个朝堂的影响。

    那些人,资格老、阅历高,凡有诉求,必引经据典,站在道义的至高点,让你无法反驳。

    正象吴争在平岗山寨被刺之事,虽说这起于郑叔护主心切,但这代表了很大一群人的集体诉求。

    吴争不会傻到,没有察觉这事背后的阴暗。

    行刺,确实是郑叔所指使,可吴争遇刺,却在朝廷控制区域内,管辖那里的不是朱媺娖亲卫,而是从丰惠撤入平岗山的一万明军。

    它们的控制权在兵部,而非廖仲平。

    事情显而易见,结果不言自明。

    也就是说,从郑叔指使亲卫军官开始,到军官再委派士兵动手,再到现场明军没有任何反应,这说明有人,有很多人帮助了这桩行刺案的发生,至少是默认或者视若未见。

    这如何不让吴争心寒?

    如何不让吴争心累?

    叔叔墓前只是一场发泄,发泄心中的怨和恨,还有对时局无法掌控的无奈。

    而洪武门前的这场对峙,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清晨。

    越来越多百姓渐渐冷静下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这种乱军从中,不过是只随时可能被踩死的蚂蚁。

    他们不再自恃自己是天子脚下的子民,他们开始舍弃那种原本就不被他们拥有过的优越感,他们开始自舔伤口,主动撤离。

    百姓的撤离,洪武门前空出了一大片。

    而这个时候,四方人马终于想到了商议来解决这场闹剧。

    洪武门前,草草搭起的小平台上,陈子龙等一应鸿儒,还有王之仁、钱家叔侄、夏完淳等十几个实权人物坐成一圈。

    当然,以王之仁兴国公的身份和掌握着应天府最大的军力,王之仁当之无愧地坐在了主位。

    从开始相互指责对方擅自调动军队,到相互争执究竟拥立何人为帝。

    王之仁一直闭目听着,连嘴角都没有动过。

    当所有人都争得口干舌燥,纷纷请王之仁做出结案陈词的时候。

    王之仁终于睁开眼睛,他冷冷地扫过全场,“拥立新君?你们有这个资格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特别是以陈子龙为首的鸿儒直接跳将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等皆是大明官身……。”

    王之仁轻嗤一声,略带着讥讽道“大明两年前便已亡了。如果真要说,眼下朝廷也不过是残明朝廷。这一点,天下人皆知,尔等竟装作不知,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这些就象是捅了马蜂窝一般,十几个鸿儒一个个跳着脚,指着王之仁破口大骂。

    虽然没有涉及到王之仁父母,但象“狂妄”、“嚣张”、“奸倿”、“蠹虫”等等字眼充塞于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