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明-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国维也急了,连忙道:“那绍兴城金声桓归降怎么办?”
吴争一边往外走,一边道:“条件他应下了,就按此办,张公全权受降就是……对了,要快,就算金声桓突然提出什么额外要求,先答应就是,只要我军占了绍兴城,就算道墟之战有不测,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国维应道:“正如你所言,只要绍兴城在握,我军就是不败之局,所以若事不可为,你得立即返回,万万不可意气用事。”
吴争心中一暖,他知道张国维是担心他的安危,于是笑道:“张公放心,吴争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况且我部都是骑兵,打不过,跑还是可以的。”
张国维也笑了起来,他同样知道,只要吴争不意气用事,那么依仗骑兵,撤回绍兴城应该不是难事。
……。
其实吴争与张国维都错了,猜错了柯永盛的想法。
柯永盛之所以撤退,不是因为惧战,象他这种清廷的宿将,也不可能有降明的意思。
他撤退,主要还是出于对金声桓不派兵增援瓜沥而引起的猜疑。
也就是说,柯永盛是有预谋地撤退,撤向沥海,去控制沥海清军主力,从而得到抗衡明军、制约金声桓的主动权。
显然,他此时已经逼退厉如海、鲁之域部,达到了目的,同样顺利接手了沥海清军的指挥权。
而他在控制沥海战局之后的下一步作战思路,就是取得道墟粮仓的控制权,这原本是金声桓管辖下的。
也就是说张国维和吴争虽然猜错了柯永盛的撤兵原因,但却因错就错地蒙对了金声桓的下一步动作,但,但吴争依旧估算错了柯永盛对道墟粮仓志在必得的决心。
也难怪嘛,沥海二万多清军与沥海明军厮杀两天,虽有数千伤亡,但也就占比一成多,没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加上柯永盛四、五千人的会合,等于清军又瞬间满血了。
这二万多人一天的粮食消耗可不是小数,加上沥海本就是一片海涂,就明军筑为要隘,可除了渔民,也没有什么商业,清军就算想就地取食,也不可能。
那么,道墟粮仓得失对清军的意义,哪怕用生死存亡来形容,也不为过。
柯永盛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偏师前往道墟,但这只是第一支,他派了两支军队,第二支有六千人,用意无非是……运粮。
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袭战变成遭遇战
金声桓决定投降之后,出乎张国维意料,他反而变得爽快起来。77d
除了提出城中已经被他“募集”的物资从百姓那劫掠来的财物无须上缴之外,别的条件他什么都没提。
张国维知道形势紧急,想也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双方“皆大欢喜”地完成了绍兴城防的交接,明军开始由三面城门入城,正式接管了绍兴城。
金声桓部被集中安置于城西校场,等待战后整编。
绍兴城的收复,等于让绍兴明军有了根据地,哪怕战斗失利,也不至于夫处可退、无险可守。
这成为了这场战役的胜负手,左右了战局的结果。
如果吴争为了图一时之快,不答应金声桓的条件,拖延了金声桓的献城投降时间,甚至与金声桓决战,从而使得兵力拖在绍兴城,那么战争结局就会改写,明军最好的结果,就是原路撤回杭州、沥海、平岗山。
甚至有被清军东、西合围的危险。
当然,这是后话了。
……。
王得仁、池二憨率骑兵突袭道墟粮仓。
这是突袭,不是偷袭。
三千骑兵,在没有山的平原地带,大白天对一个远离村庄的粮仓重地进行偷袭,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所以,以迅猛之势突击,打驻军一个措手不及,才是正道。
可王得仁、池二憨没有得逞。
因为柯永盛派出的第一支偏师几乎是同时抵达道墟粮仓。
区别在于一个是由西向东,一个是由东向西。
而清军非常有经验,面对明军骑兵,他们在会师之后,并没有因兵力是明军两倍以上,就出要隘迎战,而是据守要隘,任凭明军大骂,只射箭不出战。
双方由此陷入了僵持。
明军骑兵有速度的优势,清军步兵可据城而守。
但有一点,清军是占了大便宜的,那就是他们的箭矢射得比明军远,因为他们是步弓,而明军是骑弓。
所以,两厢抵消之后,还是清军稍胜一筹,不过双方伤亡都很少,只是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池二憨执意强攻,王得仁不同意,他认为如果把这支骑兵损耗在这个粮仓上,哪怕最后惨胜,也会被吴争责罚。
因为这粮仓对于明军来说,可有可无,本来就是清军的粮仓嘛。
明军有自己的补给渠道,而南方少马,要组建这么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代价太大了。
所以,王得仁不敢去冒这个险,一旦骑兵有失,这对于他一个刚刚新附不久的降将来说,等于自断了后路。
而池二憨确实是被吴争叮嘱过要服从王得仁指挥的,所以二人争执之后,池二憨就不再坚持了,事实上,池二憨心里也在嘀咕如果发起强攻,这三千骑兵确实会有很大伤亡,折损了少爷的宝贝,这让池二憨有些胆寒。
可问题是,现在任务怎么办?
二人在商议之后,选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火攻。
既然已经很明确,得不到粮仓的粮食了,那就一把火烧了它。
这与吴争之前叮嘱的,能拿多少算多少的命令,意义基本是吻合的。
所以,二人对此都很赞同,随之付诸于实施。
一时间,骑兵以速度优势,侧掠粮仓周边,以火箭射向要隘。
清军顿时慌乱起来,守军只能以双脚跑步,射箭来阻止,可双脚怎么跑得过四蹄呢?
加上要隘本就是个临时建筑,不象城墙上四周连贯、可以奔跑,往往等守军赶到一个方向,还没拉开弓,明军就已经转到另一方向射箭了。
要抵挡见缝就钻的火箭,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清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扑灭火箭引起的火势上,好在粮仓嘛,注重得就是防火、防鼠,早备有灭火的水源,也就是说,王得仁、池二憨这场火攻战术,看起来热闹,实际效果却只能说差强人意,虽然有粮仓被引燃,但并未引起整体大火,与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差甚远。
可这一闹,拖延了时间。
很显然,时间站在了守军一面,因为这时,由东向西出现了柯永盛派出的第二支用来运粮的军队。
这时得说,柯永盛的战场整体观和作战谋略是正确的。
他掐准了影响、左右战局的根本,很显然掌握沥海清军就等于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掌握道墟粮仓,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这说法和明军占领绍兴城立于不败之地,是没有冲突的。
明军占领绍兴城,等于在绍兴府楔入了一颗钉子,做个丁子户不难。
而清军得到了道墟粮食,那就没了后顾之忧,哪怕驿亭退路被断,他们固守不难。
吴争如果真要打一场歼灭战,那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几乎不可接受的伤亡,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僵持,或者让开一条路,驱离清军。
这就是,说清军占领道墟粮仓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的缘由。
可柯永盛还是大意了,不是说他派的兵力不够,而是他应该亲自率兵前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支军队,在陷入不利的绝境时,主帅在与不在,对军队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以柯永盛的战场经验,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断。
可是柯永盛大意了,他防备到明军可能会偷袭粮仓,但他没有预料到,吴争会迅速反应过来,亲率另一支骑兵赶来增援。
这就使得清军陷入了东西合围的困局。
吴争率骑兵赶到时,王得仁、池二憨正率骑兵对柯永盛派来的第二支六千人部,发起突袭。
以三千对六千,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对于军种不同,这事很平常。
就象两架战斗机,对上万步兵俯冲扫射一般,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只是,因为正面突击,加上白天,清军有足够时间来应对。
所以,王得仁、池二憨部的突击也仅仅是啃掉了清军一层皮,无法突入清军腹心,直来直去地犁上几遍。
而王得仁、池二憨部弃粮仓而攻清军援兵之举,给了粮仓中的清军可以出战的机会。
由此造成了王得仁、池二憨部骑兵被清军两面合围的情况。
第四百五十章 全歼清军
明军被两面合围,这不是说王得仁、池二憨突击来援第二支清军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王得仁、池二憨突击是明智之举。77d
如果让第二支清军顺利进入要隘,与守军和第一支清军会师,那么这个粮仓等于容纳了一万多清军,这样的兵力,绝不是三千骑兵可以攻下的,也就是说,想要得到或者焚毁其中粮食的目的,不可能实现,会胎死腹中,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很可能成为战争旷日持久的诱因。
如果明军执意要攻粮仓,势必在道墟形成又一个战场,双方在此打一场攻防决战。
但这同样会造成本可避免的巨大伤亡。
而吴争乃至朝廷都拼不起消耗战。
所以,二人下令突击来援清军,阻止清军两部会师的战术是正确的。
只有将清军隔离开来,明军才有机会。
当然,这不是池二憨所能想到的,而是王得仁的主意,不得不说,王得仁的战场感觉是非常厉害的。
可这是一把双刃剑,在隔离两部清军的同时,明军骑兵也陷入了东西两面的反包围。
这一点,王得仁知道,但他执意这么做,因为这是件大功,他现在需要这桩功劳,来奠定自己在吴争心里和明军中的地位,值得拿命一搏。
而池二憨看着漫山遍野的清军步兵,早就想大干一场了,自然不会反对王得仁的这个决定,二人几乎是一拍即合,池二憨甚至暂时忘记了在平岗山被王得仁部射杀了数百弟兄之仇。
这二人的胆子,确实太大了。
粮仓本就有驻军二千,加上柯永盛派来的第一支清军三千人,然后第二支清军六千人,东西两面合围明军骑兵的清军,已经高达一万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敢于拦腰横截清军的,恐怕也只有这两个直愣子了。
如果吴争赶来晚一步,那情况就会是另外一种了。
好在,吴争赶来的非常及时。
此时的战况由东向西的两军位置是,第二支六千人的清军在最东面,王得仁、池二憨三千骑兵次之,然后是粮仓出来的三千清军夹击明军骑兵,再西就是粮仓驻军二千人,再就是吴争所率不足二千人的骑兵。
就模样倒象是双夹层的汉堡包了。
而吴争一到,粗略了判断了一下战场形势之后,就果断下令,骑兵绕过粮仓,对粮仓出来夹击明军的三千清军,发起突击。
这一下,直击中了清军战术部署的要害。
王得仁、池二憨三千骑兵两面作战,确实苦不堪言,但因为他们横在了清军两部之间,给了吴争轻易击破三千清军的机会。
试想,三千清军出要隘,对背向自己的王得仁、池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