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士英怅然摇头道:“也是怪了,我数次阴晦提起,洪承畴就是不肯咬钩,席间除了吃酒,啥实质的都没有。我在想会不会是哪露出了马脚,被他怀疑了。”

    吴争想了想道:“确有可能。不过也未必一定是对你起了疑心,或许洪承畴另有图谋,暂时使唤不上你。”

    马士英眼睛一亮,“对,没错。洪承畴与那黑衣人见面,定是与别的事有关,这事想必是我帮他不上忙的,这才使得洪承畴不派人来找我。”

    吴争思忖道:“你且回去,还是那句话,宁可错过也不可主动去见洪承畴。”

    “是。”马士英犹豫了一下道,“可如果眼下洪承畴所谋之事,万一与主公筹划之事相关,岂不错失良机?”

    吴争摸着下巴,来回踱了几圈,抬头笑道:“攻敌之必救,是为阳谋。哪怕洪承畴猜到了我的意图,恐怕也只能正面应对。你不必担心,只管照我说的做就是了。”

    马士英点头,不再劝说。

    ……。

    此夜之后,一切似乎变得不太一样了。

    当然,双方谈判依旧在继续。

    可笑的是,双方基本上都是到场之后,照个面就离去。

    到后来,双方就在屋外一拱手,连话都不说了,直接转身就走。

    第三天一早,洪承畴率使团渡江北返。

    这个时候,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们也都知道,战争已经避无可避。

    不少官员开始联名上疏弹劾吴争,理由是吴争的妄为阻挠了和谈的达成,锅总得有人来背,如果没有之前的弹劾和罢免,想必这些官员是不会也不敢联名上疏弹劾吴争的。古怪的是,始作俑者陈子龙,此时却保持了沉默。

    朱媺娖压下了群臣对吴争的弹劾奏折,诏令上下同心、全力抗战。

    应天府军队开始调动,大都向北、东两个方向、六处城门部署。

    几乎是洪承畴上船离岸的那一刻,从丹徒而来的紧急军报到达应天府,昨夜子时刚过,敌军大批舰船趁夜越过江心,大举对丹徒发起了进攻,丹徒危急!

    也就是说,清军是在洪承畴离开之前已经发起进攻,洪承畴是算好了时间。

    这边谈判还没结束,那边已经开始进攻。

    这种无耻的行径,激起了庆泰朝臣们的愤怒,他们暂且抛却了对吴争的弹劾,转向同仇敌忾抗战的事务中去。

    吴争“情急”之下,派人持奏折入宫,自己率数十亲卫赶往丹徒。

    只是吴争这时怕是已经忘记了陈子龙的再三叮嘱——不要离开应天府。

    一切都变得不可控了,所有的一切,局中有局,恐怕只有老天才能看透所有一切,才能知道这其中的错综复杂的棋路了。

    吴争虽是执棋者,却也是局中人。

    他根本不知道,此去的凶险。

 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挥有误

    吴争心中还认为,如今沿江数府,整片土地都在明军掌控之中,就算有些许清军溃兵未曾清除,在面对自己数十精骑,那也是一击即溃的结局。

    所以,吴争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会遭受阻击。

    哪会想到,洪承畴早已掌握了这一切,为他布下了一个陷阱、一个难以破解的死局!

    清军悍然猛攻,丹徒守军拼死抵抗。

    这绝对不是洪承畴与钱谦益商定的佯攻,而是江心岛一万清军疯狂地强攻。

    夏完淳确实有失误,吴争之前已经派人传达了命令,令夏完淳须做好备战准备,要以战促和。

    可夏完淳没有提高戒备。

    一则丹徒两部人员伤亡惨重,确实需要修整。二是夏完淳打心底里,认为清军不可能攻击丹徒,江心岛清军仅万人,加上之前那场夜袭,清军有了不少的损失,同时也已经知道丹徒已经部署了十多门火炮。

    这种火炮对于野战或许起不到太大作用,可对于攻防来说,却是利器,特别是对于清军渡江的木制舰船而言,那挨上两三炮,就得沉下江底下。

    所以,夏完淳仅仅组织军民修缮了丹徒城墙,并没有对江防部署重兵。

    他唯一做的,就是增派了几路巡视江防的小队。

    也幸好是派了巡视小队,否则半夜之中,清军大肆从江心岛突袭,城中明军怕是连组织防御都来不及。

    进攻丹徒的清军绝不是一万人,而是三万人。

    吴三桂在得到洪承畴传来的消息后,立即将已经集结的六万多江北清军,分成两路,一路镇江、一路丹徒。

    不得不说,吴三桂确实有些本事的。

    清军渡江所需要的船只,那绝对是个天量,当然,调集江北沿岸船只,不太容易引起对岸明军注意,本来就是两军处于交战之中嘛,可六万多清军集结,却瞒过了南岸明军斥候的眼睛,确实不易。

    这归根结底,还是明军太大意了,警惕心不足。

    可这也难怪,庆泰朝中,有多少能征善战的名将?

    无非是一群半路出家的文人在操控。

    哪怕是吴争,前世不过是个小职员,毫无军务经验,而今世虽说这两年中身经大小十数战,可之前也不过是个带百兵的哨官,随其叔叔从军也不过三、四年。

    从将帅的能力而言,清廷是绝对可以碾压庆泰朝的。

    之所以被吴争一个多月,从杭州打到了应天府,确确实实是运气好。

    仿佛吴争前世倒霉,今世算是上天补偿他了。

    清廷三面做战,大部分能征善战的将领和精锐被派向了西北和江西、福建一线。

    譬如杭州,如果没有清廷将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和大部分清军调往江西,恐怕吴争是没有勇气与方国安收复杭州的。

    而且在收复杭州之战开始时,吴争也没有想过要守住杭州,就象方国安当时就让麾下大军劫掠了半个杭州城,运走了数十船财物一般。

    此战开始,就只是场游击、骚扰战。

    而今日却不同,夏完淳有指挥经验,但他是士子出身,从来没有钻研过战术、阵法,所组织起的义军,其向心力无非出于两点,一是百姓不堪清军屠戮,萌发了主动抗争的思想,另外那就是夏家父子的个人人格魅力。

    如果没有当时钱肃典奉吴争之命挺进嘉兴,以夏完淳部那数千连武器都不全的“乌合之众”,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被洪承畴剿杀。

    所以,夏完淳虽然已经为一方主帅,率建阳卫镇守太平府,可他的军事才能尚不合格。

    此仗就是他军事才能的试金石。

    如果吴争在,听闻清军夜袭,肯定会收缩兵力、巩固城防,然后以火炮不间断射击滩涂,以阻止清军大肆登陆,来迟滞清军对丹徒城的进攻,然后尽可能地拖到天亮。

    这样,以丹徒七千多守军,完全可以支持一、两天,甚至能守上三、五天,那时整个局势就明朗了。

    但夏完淳做了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他从头至尾,都认为江心岛清军最多不过一万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吴三桂调兵遣将的本事。

    所以,夏完淳的决定是,趁着清军还没有大批登陆,那就率军打一个反突击,趁清军立足未稳,将敌人赶下江去。

    严格来说,夏完淳的这个决定并不完全错误。

    如果来犯清军真只有万人,那么夏完淳的这个战术虽说冒险,但也有成功的可能性。

    以七千对一万,明军毕竟占据着地利,打清军一个反击,就算不能胜,至少也可以迟滞清军进攻城池。

    可问题是,夏完淳心底还是顾忌到城中守军有半数带轻伤,同时还顾忌到丹徒城的安危,他只率了三千人对江岸发起反击。

    为将者最忌讳患得患失,这种心理摇摆不定,等于葬送了丹徒、葬送了明军。

    而事实上,清军已经有不少登岸,还组织起上千人的弓弩兵在岸边,以掩护后军继续登陆。

    这时夏完淳部又犯了一个错误,黑夜之中,行军点着火把。

    虽说也难怪,看不清路嘛。

    可这就给了清军弓弩手明显的目标。

    夏完淳部赶到时,正好与飞来的箭矢迎头相撞。

    瞬间,一百多士兵中箭倒下,黑夜之中,连箭矢从何而来都搞不清楚,就如同当头一棒,把明军击晕了。

    仅仅一柱香的时间,明军甚至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见,伤亡就超过了三成。

    夏完淳不得不下令撤退。

    撤退倒是能撤退,黑夜之中,只要灭去火把,双方都是一眼摸黑。

    可清军就在这一柱香的时间中,又登陆了数以千计的兵力。

    由此夏天完淳部的撤退,反而无形之中,指引了清军突击的方向。

    双方一前一后,清军死死地咬着明军的尾巴,在夏完淳部刚刚进入城门时,清军也到了城门外。

    险得不要再险,差点就关不门城门了。

    可没等夏完淳松口气,尾随而来的清军就迅速组织起了攻城。

    上千个火把被点燃,北城外被火光照得如同黄昏。

    丹徒城攻防战,就这么开始了。

 第五百零一章 吴争被伏击

    当数千清军黑压压地涌向北城墙时,城中至少有一半的明军,还没有披挂完毕,列队就更不用谈了。

    好在城墙上有千人防守,加上夏完淳撤回的二千人,这才没有直接被清军一攻而下。

    但明军的慌乱,也由此而起。

    这个黑夜里,北城头上那叫一个乱,明军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心中满是懊悔、沮丧的夏完淳,不得不站上城楼,以自己做为旗杆,去指挥战斗。

    虽说指挥变得有效率了。

    可同时夏完淳也成了清军弓弩手的目标。

    没有多久,夏完淳被一枝流矢射中在臂,被身边亲卫硬拖下城楼。

    黑夜中,明军士兵以为主将阵亡,顿时士气骤降,几近崩溃。

    天色亮起之时,清军已经占领大半城墙。

    数百明军被围在西城角处,覆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夏完淳眼见北城墙已经守不住了,率余下二千多明军向南城撤退,决意依托房屋与清军展开巷战。

    ……。

    这半天时间,吴争连续策马急奔,才赶到镇江以西数十里外,一个叫高资的小镇。

    为了抢时间,吴争没有走官道,而是顺江东进,走小道,这个决定直接断绝了吴争的退路。

    因为这个位置,就是当日钱肃典率明军强渡长江,进攻仪真的附近。

    而今日,记恨于心的洪承畴,便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几乎是同一地点,吴争遭遇了已经登岸的一千清军骑兵阻击。

    就在同时,离此仅三、四十里的镇江城遭受到二万清军疯狂进攻。

    仅一个时辰,不足四千守军崩溃,镇江城再次易手,丹徒由此与应天府的联系中断。

    不幸中的大幸,吴争到高资镇外时,发现了一具倒在路边的明军士兵尸体。

    从衣着上看,应该是传令兵。

    吴争立即下令停止前进,检查尸体。

    亲卫检查之后回报,此人是明军传令兵无疑,且尸体还未完全冷却,尸体上并无任何信件和辨识物,想来已经被人搜过。

    此人的致命伤是箭矢贯穿,关键是,这箭矢并非明军箭矢,而是清军箭矢。

    吴争心中一惊,在镇江城周边竟出现清军?

    那么此人很可能是向应天府告急的信使,被清军阻杀。

    吴争这时已经醒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