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窜至门口,发现张国维等人根本没有追他的意思,甚至连大喊一声都没有。

    这让廖仲平感觉很不好。

    果然,张国维道:“杭州卫尚有七千人,虽说增援绍兴府力有不逮,可包围演武场还是能做到的,廖大人如果有意前往演武场一探,我等绝不阻拦这样,我等替廖大人准备马匹,陪廖大人走一趟?”

    廖仲平慢慢退了回来。

    他不得不退,因为外面上百黑军服的士兵整齐地分列左右两侧,他们的手里没有兵器,可他们的目光齐齐盯向自己,廖仲平就算再傻也知道,这些士兵是老兵、是精锐,自己就算有三头六臂,怕也无法从他们目光中脱身。

    与其被人拽回,不如主动退回。

    廖仲平在众人的目光中慢慢坐回原位,端起面前酒杯,满饮之后道:“诸位要杀我,可以动手了。”

    张煌言呵呵笑道:“廖大人是忠义之士,我等也不是反臣,为何要杀你?”

    廖仲平一怔道:“若廖某不死,必然会将今日发生之事,原原本本禀报陛下。”

    “悉听尊便。”张煌言道。

    廖仲平是真不解了,“那你们扣留廖某是何用意?”

    张国维道:“扣下廖大人,是为了不使两军火拼。同时,希望廖大人明白,四卫北伐军正与我们共同的敌人浴血奋战,希望廖大人不要助纣为虐。”

    熊汝霖大声道:“廖仲平,简单一句话,你这些天就在这吃好喝好,等绍兴府之危一解,我等便放你回京。可你要是意图起乱,那就别怪我等不客气了。”

    张国维道:“请廖大人交出兵符。”

    廖仲平怒道:“符在人在,符亡人亡。”

    张国维摇摇头发出一声轻叹,“廖大人难道还想激起两军火拼吗?”

    廖仲平突然抬头道:“就算你们挟制住本官,本官也打死不会将胸口兵符拱手交出的。”

    所有人听了一愕,张国维率先反应过来,大声道:“来人,将廖仲平拿下。”

    几个士兵迅速将廖仲平按压住,张国维上前探手从廖仲平胸口取出兵符,“得罪了。”

    说完转头,对熊汝霖道:“熊大人,明日一早,你可率五千人渡江增援大将军了。”

    熊汝霖盯着廖仲平好一会,拱手道:“多谢。”

    。

    人,都是被逼出来。

    绍兴城中,陷入与清军僵持的宋安,也是如此。

    僵持之下,宋安开始征召城中精壮。

    被鞑子屠杀了半个多时辰的绍兴城百姓,早已义愤填膺。

    于是,宋安轻松召集到二千多壮丁。

    宋安倒不是想效仿张阿大,驱使壮丁去拼死冲锋。

    他在召集壮丁的同时,还向百姓各家各户收集八仙桌。

    在桌面上覆上浸了水的棉被。

    次日一早,天还蒙蒙亮时,宋安将火枪兵打散成三人一组,让壮丁抬着桌脚,桌面对敌,后面部署火枪兵,然后排成一排,沿三条主街道,向南城发起了攻击。

    这还不算,宋安分兵上屋顶,从上向下射击。

    这种“土坦克”,着实令清兵束手无策,箭矢的攻击力被极大地抑制住了。

    而当清军狂吼着发起冲锋时,火枪兵的集中射击,让他们难逾雷池一步。

    无奈之下,清军又想重施昨日的方法,他们沿着街道两侧,以店面的凹凸为遮挡,意图避过火枪射击。

    可这时,沿街屋顶上的火枪兵交叉对下面的清军射击。

    清军弓手只好仰头向上,压制屋顶火枪兵。

    可这时,“土坦克”已经逼近。

    周而复始,激战一个上午,清军在折损了近半人马之后,被宋安逼在了南城一角。

    三个方向的火枪兵开始合拢,这支清兵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午后,宋安下令发起总攻。

    可在“土坦克”一步步逼近至清军阵前,火枪兵在枪口装上短剑准备发起冲锋之时,一千多清军突然投降了。

    宋安接受了清军的投降。

    可在缴械之后,他转头就下令将这一千多俘虏,押到主街一丈八尺牌坊下,当着上万蜂涌而来的百姓,将俘虏尽数斩杀。

    这应了他战前下的令,不留一个屠杀绍兴城的清军俘虏。

    这一战,让宋安确确实实地对火枪作战有了些心得体会。

    也正是这一战,让宋安正式步入了单独统兵的将军行列。

    可这,也等于绝了吴庄那些被多铎掳走百姓的唯一活下来的希望。

    。

    吴争去哪了?

    多铎确实对战场局势有着异常的敏感,他的预测是正确的。

    吴争去了绍兴,当然,这时还没到,准确地说是往绍兴府方向。

    吴争之所以改变方向,是从沿途百姓口中,得知了发生在绍兴城有一场悲壮的攻城战。

    这确实对吴争的心灵,有了极大的触动。

    吴争后悔了,他深深地在心里后悔,不该将江南百姓划入麻木、懈怠的一类。

    江南百姓其实懂得抗争!

    如果他们真的不知晓抗争的意义,哪来的近四十年悲壮反清?

    只是他们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能为之付出性命的理由。

    大明朝,确实亏欠了百姓太多,它甚至没有告诉百姓,为什么要抗争!

    它甚至没有教会百姓什么是国,什么是民族!

    吴争不再想要与陈胜会合了,他觉得无论如何,都得去增援这支自发的义军。

    于是从三界改道,向正北方向的绍兴城挺进。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经事

    江南多山多水,做为当地的土著,这种无法体现在地图上的小道很多。

    去往绍兴城,无非是越过一座山,趟过两条河罢了。

    好在将士们皆来自江南。

    江南人善水,几乎人人打小就会,如果一个男子不会游泳,都就会被称为“秤砣子”,这是个贬义词。

    可吴争无法预料,这支近二千人的义军,竟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到平水时,吴争听闻了这个噩耗,背着人,留下了两行热泪。

    钱肃典记得,当时吴争说了一句话,“张阿大,我不如你!”

    钱肃典听不明白,他不明白吴争为什么说自己不如一个乡野屠夫。

    他完全体会不到吴争的心境,也是啊,吴争率军光复十一府,其战功赫赫,江南人哪个不知,谁人不晓,甚至有愚昧百姓将吴争传为武曲星下凡,日夜焚香祈祷,想替自家求个平安。

    这样的荣耀、辉煌,怎么可能不如一个张阿大?

    但钱肃典不敢问,他确实不敢问。

    因为他从未见过吴争如此阴沉到滴水的脸色。

    吴争下令,目标绍兴城,急行军!

    。

    可吴争终究没有入绍兴城。

    不是不想进,而是没有时间进。

    因为据绍兴城三十多里地,吴争与西出的宋安迎面遇上了。

    宋安喜极而泣,迎着吴争扑了过去。

    他渴望着被吴争拥抱,友情、忠诚、那一份同生共死十七年的情义。

    可他近不了吴争的身,因为吴争一脚将他踹在了三步之外。

    吴争立即下令,合二为一,转道东向,目标上虞。

    宋安既然已经出现在此,那么绍兴城必已无碍。

    而义军已经全军覆没,自然也就没有再去的必要。

    进城做什么?

    去接受百姓的欢迎吗?

    吴争自认没有这个颜面,在张阿大战死之地,去抢张阿大的功劳。

    所以,重新回到原来的方略,与陈胜会师,就成了吴争的不二之选。

    因为,如今,吴争,手中有人了!

    不得不说,宋安真的是个人才。

    他率二千七百火枪兵,在瓜沥击溃清军,然后从清军手中夺回绍兴城,这两大仗下来,伤亡士兵数不超过五百人。

    当然,这有张名振增援的因素,也有张阿大所率义军已经打残了清军的因素。

    可事实依旧存在,被宋安部歼灭的清军高达三千多人,当然这包括瓜沥那千余投降的清军。

    这个战绩,如果从单一战场而言,甚至已经超越了吴争的胜利记录。

    所以,宋安不甘心。

    他不明白少爷为何不言不语就踹他,他不明白!

    不明白,心中就难受。

    难受就得问。

    于是行军路上,宋安腆着脸,不断地围着吴争问,为什么?

    爱之深,便会恨之切!

    吴争心里其实很满意宋安这两仗的指挥。

    可他依旧不满意宋安的指挥。

    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其实不然。

    宋安的指挥确实可圈可点。

    但他同样有很大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让他无法成为主帅的缺陷。

    很简单,宋安从渡江进入萧山开始,他的指挥一直围绕着为打胜一场局部战斗而努力。

    这听起来没有错,可从整个战局战略来说,宋安错了。

    与清军三个方向的对峙,只有宋安这一个方向是有着主动权的,因为他在攻。

    也就是说,最应该出现吴争所期盼的变化的方向,本来应该来自于宋安。

    如果宋安率火枪兵,对瓜沥清军造成足够强大的威胁,多铎就必须调动更多的援兵增援瓜沥。

    这很简单,三个方向,互为犄角。

    一个方向突破,两个方向就都会产生威胁。

    多铎如果想彻底打败吴争,就必须同时顾全三个方向。

    这样,吴争期盼的变化就会出现的更早、更大。

    这样,这支义军的结局就会改写。

    吴争在惋惜张阿大,不,准确地说,吴争在惋惜这种在这个世道,难得一见的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自发的抗争精神。

    精神不灭,民族永存!

    简单地说,宋安正确地做法,是强攻瓜沥,不需要攻下,但须极大压制清军,令他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多铎求援。

    这个时候,伤亡已经不重要,准确地说,不是最重要。

    重要的是,打乱多铎的部署和节奏。

    但宋安确实没有作到,他只存了保全火枪兵、打赢自己眼前一仗的眼光。

    这种眼光不能算错,但确实有极大的局限性,如果无法突破,就只可为将,不能为帅。

    听了吴争的解释,宋安沉默了。

    他在深深地反省。

    一个懂得反省的人,就能够提高。

    吴争有些欣慰。

    。

    初步完成集权的朱慈烺,终于做了一件“正经”事。

    他下令向顺天府派出了一个五人使团,与清廷交涉多铎破坏停战协定,毁约进攻绍兴府的事件,并提出强烈抗议,责成清廷立即勒令多铎停止交战,清军撤回战前区域。

    朱慈烺,正如他自己亲口对吴争说的,他确实有城府。

    使团往来南北,一个来回至少七、八天,那时该发生的都该发生了吧?

    清廷确实也非常为难。

    倒不是真怕了义兴朝十府弹丸之地。

    他们此时正对蒙古叛乱之战焦头烂额。

    清廷不想再起波澜,准备派使者前往绍兴府制止多铎之时。

    多尔衮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义兴朝水师可以在江北“胡作非为”,为何我朝就不行?

    义兴朝可以用一句“叛军”来搪塞,任由这支水师造成我朝巨大财力、人力损失,为何我朝就不能同样以此为借口来堵住义兴朝的嘴?

    当然,多尔衮是绝对不会将多铎所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