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翘恭一脸木然地反问道:“洪大人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实话。”

    “实话是,如今义兴朝能挡住的机率至少有七成以上。”

    这话让满人官员,特别是武官,恻目怒对。

    “南蛮子,好大的口气!”一个与钱翘恭年纪差不多的满族武臣出列,瞪着钱翘恭道,“若皇上下旨,我只须二万大军,就可荡平江南!”

    钱翘恭连眼睛都没看过去,他一脸木然地说道:“蛙,都是望着井口吹大气的。刚刚皇上说了,大清豫亲王在宁波府被俘,后被吴争斩杀于绍兴府。敢问这位将军,自认可比得上豫亲王?”

    “你……!”那满族武臣饶是自信满满,也无法敢自诩强于多铎,可胸中一股戾气憋不住,直冲着钱翘恭扑来。

    钱翘恭不动。

    可那边洪承畴却一步上前,将满族武臣拦了下来,“大殿之上,一切有皇上定夺,镇国公不可放肆!”

    这满族武臣竟也是镇国公。

    不过他的镇国公与吴争的镇国公,相去就有些远了。

    大明爵位,公候伯子男,公为异姓王之下最高,俗称国公。

    但清廷的镇国公,全名是奉恩镇国公,却是八分爵位的最末等第二。

    八分爵位,全名又叫入八份爵位。

    有“入八份爵位”,自然也有“不入八份爵位”。

    清廷入关前,每战有所虏获,均分为八份,每个旗有资格的贵族按各自等级参与战利品的分配。

    后来,这些人的身份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贵族的一种等级,称“入八分爵位”。

 第701章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最难做到

    当时清廷的宗室封爵等级有十二,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奉恩镇国公仅排在奉恩辅国公之前,堪堪入八分。

    而这个满族武臣,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的第四子岳乐,也就是福临的堂兄。

    岳乐被洪承畴阻拦,虽然心里愤愤不平,可也不敢当殿冲撞福临,于是哼了一声,指着钱翘恭道:“我记下你了。”

    可钱翘恭不理他,甚至连眼皮都不抬。

    差点让岳乐再次暴发。

    洪承畴往左一步,整个人背挡在岳乐面前,正面对着钱翘恭问道:“是什么理由,让你说出义兴朝有七成以上把握挡住我军全力一击?”

    钱翘恭平静地回答道:“人。”

    “何意?”

    “江南有汉人千万之众。”

    那边岳乐一听,再次插嘴吼道:“千万蝼蚁罢了。我军入关时,仅十余万大军,就不费吹灰之力攻入了京城。攻灭弘光朝时,百万明军一哄而散。”

    钱翘恭这次理他了,还点点头道:“这位将军说得是。但凡带兵之人,都明白兵败如山倒的道理,军心、士气一失,再多的人也没用。可如今却不一样了,明军已经在江南站稳脚跟,甚至还北上收复十府之地,连应天府都光复了,这就让江南汉人重振了军心、士气,有军心、士气的国家,无法轻易战胜,是以,义兴朝拥有千万汉人,至少有七成以上不败的机会。”

    岳乐虽然气愤,但也不糊涂,他只是嚣张惯了而已。

    洪承畴慢慢点点头,他发现,一直默不作声的钱翘恭,其实还真有些见识。

    洪承畴没有再问钱翘恭,而是回到沈致远面前,“听闻庆泰朝时,曾诏告天下,吴争是明惠宗后裔,你与吴争一起长大,这事是真是伪?”

    沈致远摇摇头道:“我与吴争一起长大是实,可我也无法验证这二百年前的事啊……与吴争共处的十余年间,我还真看不出来他会是惠宗后裔,这事有些蹊跷……若以我窃见,这事十有八九是伪。”

    洪承畴不再追问,而是改变方向问道:“战前吴争辖下仅三府之地,本官还听闻,他麾下四万大军的粮饷高于义兴朝明军一倍。本官想知道,他是如何负担起这庞大的军费的?”

    沈致远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微微一笑。

    洪承畴皱眉道:“为何发笑?正面回答本官问题!”

    沈致远这才答道:“其实这不难解。吴争四年间,收复十府之地,没收各地府衙、不良富豪及通清商贾钱财,不下千万之数。可没有一两入了他自己的口袋,若是每个朝廷的官员也能如此,就不会再有养不起兵的问题。”

    这话让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脸红和不堪,没人去理会沈致远,也无人反驳,因为反驳等于自讨没趣,他们只是将头稍稍扭往反方向。

    洪承畴心中一叹,他明白沈致远说得在理。

    这本就是很浅显的道理,谁不明白?

    可明白是一回事,去做,那是另一回事了。

    洪承畴缓缓吸了口气,收拾起心中的琐碎,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他提议今日召见沈致远、钱翘恭二人的目的。

    他看向沈致远、钱翘恭二人,“以你们看,此时,我朝该不该与义兴朝决战?”

    这一问题问出,让所有目光都向沈致远、钱翘恭二人聚拢。

    岳乐更是紧张不已,他的手心甚至捏出了汗水。

    他不能不紧张,这关乎他二十几岁人生的未来。

    岳乐也是刚刚随豪格班师回朝不久。

    去年,他追随肃亲王、靖远大将军豪格出征四川,激战至十二月,灭了大西政权,在凤凰山射杀张献忠,随后被多尔衮召回,二月回到京城。

    本来是大功回朝,可豪格与多尔衮宿怨已深,三月,豪格就被多尔衮构陷削爵,然后幽禁,仅一个月就死于狱中。

    而岳乐追随豪格南征北战,加上父亲阿巴泰又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关系密切,自然被牵连,若不是此次多尔衮率军南下,恐怕此时岳乐可能已经被罢黜,甚至囚禁于狱中了。

    岳乐知道无法取信于多尔衮,于是向福临效忠。

    可问题是福临在多尔衮的强势下自顾不暇,所以,岳乐只能寻找机会带兵出京,一来躲避多尔衮随时到来的发难,二来也好建立些军功以自保。

    昨日就听闻朝廷对与义兴朝决战之事犹豫不决,岳乐就一心想促成此事。

    如今听洪承畴问起这事,岳乐怎么会不紧张?

    可问题是,不管是沈致远,还是钱翘恭,二人都没有猜想到,是否与义兴朝决战这样的大事,清廷居然会询问他们的看法,这是二人事先没有商量过应对方法的。

    于是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异口同声说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不该。”

    “该。”

    气氛骤然冷了下来。

    沈致远额头开始隐隐冒汗,能让这个愣头青出冷汗,这事确实麻烦了。

    可钱翘恭除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什么表情也没有,更别说惊慌了。

    洪承畴回头看了福临一眼,福临依旧一脸木然,见皇帝没有阻止的意思,洪承畴沉声道:“究竟是该,还是不该?”

    沈致远刚要开口,被洪承畴阻拦。

    洪承畴指着钱翘恭道:“你先说。”

    钱翘恭开口道:“不该。”

    “为何不该?”

    “我之前说过了,此时豫亲王阵亡,明军士气正盛,朝廷大军被牵制在西北、东南,且北方蒙古部落反叛未能平定,此时与义兴朝决战,最多只有三成胜算。”

    “胡说!”岳乐不禁大声吼道,他转向福临道:“皇上,臣愿率二万人南下……。”

    福临开口道:“镇国公且听洪卿家把话问完。”

    岳乐只好再次退回。

    洪承畴对钱翘恭的回答未置可否,他转向沈致远道,“你现在可以说了。”

 第702章 沈致远破釜沉舟

    沈致远心中急转,面对着洪承畴阴沉的目光,沈致远知道,这时再临时改变说法,那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他暗暗一咬牙,不如将错就错呗。

    “回洪大人,沈某以为,该!”

    “说你的理由。”

    “明军如今确实是士气正盛,特别是吴争的北伐军。可这也是义兴朝最弱的时候。”

    “此话怎讲?”

    “连番交战,不管是义兴朝,还是吴争的北伐军,已经兵疲马乏,伤亡累累。如果此时不继续进攻,就会给他们喘息之机。如果等他们缓过气来,恐怕……连三成胜算都没有。”

    这下所有人都向沈致远怒目而对了。

    洪承畴冷笑道:“你是说,假以时日,明军可能会战胜我军,义兴朝可能会战胜我朝?”

    沈致远一本正经地应道:“是。”

    “放屁!”

    “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皇上,臣请战率军南下,不灭义兴朝,臣死罪!”

    “南蛮子无耻!”

    “他是义兴朝的奸细,皇上,须杀了他二人。”

    ……如果嘴能杀人,估计沈致远、钱翘恭此时已经被千刀万剐了。

    可沈致远、钱翘恭依旧好好的站在那。

    因为福临开口了,他道:“你为何如此肯定,假以时日,义兴朝会战胜大清?”

    沈致远微笑道:“回皇上话,因为明军有火枪。”

    此话刚落,引来一片嗤笑声。

    岳乐大声笑道:“南蛮子难道不识我朝铁骑吗?难道不识我朝红衣大炮吗?区区几杆火铳,也敢狂言能战胜我大清?”

    面对着吵杂的辱骂、奚落声,沈致远向福临躬身一礼道:“皇上容臣把话完。”

    “讲。”

    “吴争已经组建了火枪营,丹阳之战,吴争以火枪兵全歼一千清骑,想来皇上和诸位都已经知晓。先不说这火枪能不能真的完胜骑兵,但这个战例确是事实。如今的火枪,已不是崇祯朝或者更前朝的火铳,而是吴争从西方购买来的燧发枪,与火绳枪不同的是,燧发枪不需要点火即可发射,装填速度快了,射程远了,威力更大……。”

    “满口大话,当我等没见过火枪吗?”这显然是降清汉臣说的,而且地位不低。

    “再快的装填,也快不过我朝骑兵的冲锋。”这显然是满臣说的,很可能是武将。

    等了一会,见福临没有反应,洪承畴问道:“口说无凭,眼见为实。你有何凭据?”

    沈致远依旧微笑道:“我此次奉诏北上,随身带着三十火枪兵。若皇上和诸公不信,不妨实地演练一番,便知真假。”

    “荒唐,宫中禁苑,岂可溅血?”

    “演练就演练,难道还怕他不成?!”

    沈致远微笑着看着洪承畴,任由满汉官员的唾沫向自己喷洒。

    洪承畴在犹豫,不,他是在等皇帝发话。

    不,更准确地说,是在等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的意思。

    布木布泰一向严谨,虽说在武英殿参政,但恪守祖训,从不前出到太和殿来。

    今日是个例外,一是皇帝还小,摄政王多尔衮又率大军南下了,朝堂上没个主心骨,二是事关大清是否与义兴朝决战的战略。

    所以,布木布泰今日隐身在皇帝身后,不时对皇帝进行指点,但就算如此,她也不自己开口,而是借皇帝之口说出来。

    福临开口道:“演练看看也好,知己知彼嘛,殿前空旷,就在那演练吧。”

    洪承畴有些惊讶,忙劝谏道:“皇上,两军搏杀,稍不留意,便是血流五步,太和殿前不可粘染血光。”

    这时沈致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