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在有条不紊地构筑简易工事。

    两个士兵从队列处向前齐齐迈步,三十五步,开始做记号,这是要设置阻马桩和栅栏的距离。

    这个距离是经过军校将士仔细推算的结果。

    因为三十五步之内,对于骑兵而言,就是一眨眼即到,火枪兵已经来不及进行装填再一次射击,这三十王步的时间,仅够火枪兵在枪管上插上短剑的时间。

    拜音图悄悄接近多尔衮道:“王爷,是否要阻止明军设置阻马桩?”

    多尔衮愤怒到有些失态,他大声对拜音图喝斥道:“南蛮人都敢以步兵对抗我重甲铁骑,难道我铁骑还不敢让他们放几个木桩子吗?”

    吓得拜音图连连称是。

    多尔衮长吸一口气,然后压低声音狠狠道:“传本王令……一个不留!”

    ……。

    多尔衮这话不是夸张。

    其实在场的,无论清廷官员还是义兴朝官员,心里都知道,这场对决最后的结局。

    这是场没有悬念的对决。

    不管火枪兵怎么做,设置怎样的障碍,都无法阻拦重骑的冲锋。

    战,必亡!

    可所有人的心都被这三十火枪兵,有条不紊地准备,而震动。

    当兵的敢死,不是什么太出奇的事。

    多尔衮自信,他麾下铁骑个个敢死。

    可要做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有条不紊地准备,这已经超出了敢死的范畴,这让多尔衮的脸色,一直好不起来。

    以至于他终于向吴争开口道:“刀剑无眼,本王不忍心这些勇士死于非命……若镇国公此时罢手,还来得及。”

    吴争灿烂一笑,“多谢摄政王好意。若满清从此退回关外,不仅这些勇士可以不死,天下更多的勇士就不必死,这其中也包括八旗勇士。”

    多尔衮愠怒道:“你真以为就凭他们能挡住本王铁骑?告诉你,本王铁骑一个冲锋,就能让他们全军覆没!”

    吴争竟在点头,“极有可能。但他们选择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本公也没有办法。摄政王或许今日可以让三十火枪兵一个回合就全军覆没,但当三万火枪兵出现在摄政王面前的时候,摄政王是不是该想想谁会全军覆没!”

    多尔衮怒哼一声,一甩袖走回去。

    他觉得自己好象错了,这一招不仅没有羞辱到吴争和义兴朝,反而成人之美了。

    多尔衮明白,只要明军应战,不管是胜是败,三十火枪兵的鲜血,将会使得明军的士气更旺。

    三十铁骑对三十火枪兵,对于自己而言,胜,没什么可值得夸耀的,但真要是败了,怕是这脸就丢大发了。

    同仇敌忾,从义兴朝的谈判使臣身上就能明显感觉到。

    汉人正因此而团结起来。

    这个感觉非常不好,让多尔衮想杀人。

    这时,岳乐上前,凑在多尔衮耳边嘀咕了几句。

    多尔衮随即脸色一松,冲着岳乐道:“好!就按你说得去做。这事若成,本王对你既往不咎。”

    岳乐脸色并不喜悦,但还是躬身谢道:“多谢摄政王宽宏,我这就去准备。”

    ……。

    半个时辰之后,双方备战完毕。

    三十火枪兵分成三排,第一排以1、3、5、7、9……位半蹲,第二排以2、4、6、8、10……站立,第三排1、3、5、7、9……位站小马扎上。

    三里外,三十重甲骑兵,已经在辅役的帮助下上马。

    双方官员皆分列高台两侧,各怀心思地看着眼前的两军。

    在一阵沉重的鼓点响起时,重骑兵开始加速。

    三里的间隔,在重骑兵面前只是三分钟的距离。

    面对着重骑的冲锋,火枪兵巍然不动,直令义兴朝官员们为他们捏了把冷汗。

    这些人中,也有见识过明朝三大营之一神机营操练的。

    神机营对敌时,是火枪兵在前,步、骑兵在后。

    交战时,双方只要接近到三百步(约半里地)之内,神机营在一轮射击之后,就向两侧撤退,以步、骑兵上前补刀。

    根本不管射程和精准度,当然,这也不是神机营浪费弹药,在超过射程之外射击,因为在射击之后,弹丸飞行的时间里,敌骑依旧在向前冲锋,加上双方迎面相撞的势能,所以弹丸实际上也能够得着敌骑,只是威力自然会小许多,毕竟强弩之末了嘛,精准度就更不用说了。

    火枪战术的刻板,让火枪威力缩减到了非常不堪的地步。而清军遭遇火枪的战斗多了,自然能想出许多应对办法来。

    明军的这种战法从朱棣组建神机营,一直持续到清军入关,都未曾改变。

    但现在,火枪兵竟在重骑兵冲锋加速到距离半里地还不动作,这确实让人惊讶。

 第718章 会有奇迹出现吗

    呼吸之间,重骑冲至二百五十步之内,这距离实在太近了。

    让看台上的吴争都不禁焦虑起来,怎么回事?

    吴争看向宋安,宋安微微颌首。

    吴争只好再回头看向战场,二百步。

    这是这批新式火枪的有效射程极限。

    火枪兵终于动作了。

    让吴争惊讶的是,火枪兵三排一轮齐射。

    虽说这是一场不可能胜的战斗,但吴争心里总盼着能出现奇迹。

    这绝对不是吴争让军校训练的三段击。

    火枪三段击有两种,一种是第一排射击完后,将射空的火枪递向第二排,并从第二排接过已经装填好的火枪,继续射击,第二排再将空枪递向第三排,从第三排接过装填好的火枪,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三段击的优点在于火枪交换的速度比较快,可以将射击间隔时间压得很短,缺点也很明显,不可能有高精准度,全靠齐射,以量取胜。另外,始终是第一排的士兵射击,三轮下来,士兵恐怕就端不稳火枪了,要知道,二百年前的神机营火枪,重量达到二、三十斤,加上黑火药引爆的震动力极大,还有高温熏烤,三轮射击,基本就是士兵的极限,枪都要端不平了。所以,三轮之后,威力骤减。

    另一种三段击是吴争让江南军校训练的三段击,就是第一排射击之后,向后退,第二排上前射击,然后第一排继续与第三排交换位置,然后开始装填,第二排射击之后,与第三排交换位置,第三排射击,第二排退后与第一排交换位置,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三段击的缺点是比前一种射击速度稍慢些,但具有比较好的精准度,因为士兵手中的枪,一直是自己那把,训练、作战久了,自然能比较好的掌握该枪精度。同时,每个士兵射击后,都有两轮的休息时间,可以更持续作战。

    可现在,火枪兵显然已经脱离了吴争所指定的三段击范畴。

    吴争稍一想,就明白了,这是宋安的安排。

    宋安在绍兴府一战时,率火枪营连战三场,三战三捷,虽然规模都不是很大,但着实积累了不少火枪兵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在收复绍兴城时,对于火枪巷战有不少心得。

    对付骑兵,二百步的距离,以三段击射击完成,怕骑兵已经进入到三十五步内,根本来不及进行下一轮三段击。

    不如一次齐射之后,继续全军装填,可以来得及进行下一轮齐射。

    说是迟,那时快。

    火枪兵的齐射,炽热的弹丸呼啸着飞向重骑兵,这种相对急速的金属碰撞,让重骑兵的铠甲闪过一连串的火花,可惜,弹丸射不穿重甲。

    这一轮射击,三十弹丸皆无功,无一个重骑兵落地。

    战马依旧在向前冲锋,甚至连慌乱都没有。

    显然,这支重骑兵精锐,已经被多尔衮刻意训练过火药的爆炸声,有了免疫力。

    重骑兵冲至一百步内,火枪兵的装填已经完成。

    八十步。

    第二轮齐射迅速击发。

    进入绝对有效射程之内,弹丸的威力增强,射击精度也提高。

    这一轮的射击,终于有了战果。

    多尔衮的铁甲重骑,与西方的重装具甲骑兵还是有差距的。

    他的铁骑,介于具甲与轻甲之间,没有面罩,身上铁甲多数是由铁片组成,上下前后左右各大块之间还是有不小的缝隙的,特别是面部和颈部。

    这也没办法,一是战马的承重无法与西方的战马相比,铠甲能轻一点是一点。二是具装使得骑手动作死板、作战非常不便。

    而重骑兵不能象轻骑兵那样,在遭遇攻击时向马脖子俯下身躲避,只能直挺硬受,甚至连侧身都不能,因为那样很可能连同战马一起侧翻。

    于是,两名重骑兵,被弹丸近距离击中面部,从急驰的马背上倒下,带着战马一起侧翻。

    不必去看,就算没被弹丸射死,在摔下马时,也一定死了的。

    因为没有人体的骨骼能承受身穿百多斤的铁甲从急驰的马背上摔落,这种份量加上惯性,足以让骑手的骨头寸断。

    所以重骑兵都是固定在战马上的,防止摔落。

    另有三名重骑兵似乎是被击中了胸与颈之间哪个薄弱部位,骑手没有侧倒,而是一头栽倒在马背上,再无动静,任由战马带着奔驰。

    这就是在一瞬间的事,而下一刻战局瞬间改变。

    火枪兵在第二轮射击之后,随即安装短剑。

    重骑兵撞开设置的简易障碍,速度明显减慢了一些,但依旧在冲锋,并又开始加速。

    一瞬间,铁甲战马与人体的冲撞,让十几个火枪兵被撞飞到空中。

    火枪兵的短剑,对于重骑根本起不到一丝作用。

    没有人能面对这样的压迫,还能精准地将短剑刺中重骑的脖颈和面部。

    可短剑,却是他们此时唯一能自卫的武器。

    吴争的心很疼,他在自责,应该配给火枪兵更多武器的,譬如轰天雷、譬如地雷等等,这些,大明朝都曾经批量装备过军队,研发几乎没有瓶颈。

    可惜,吴争没有时间去做这些,近四年的时间,一直在征战。

    甚至都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可现在,吴争深深地明白,这一切的辅助武器如果不跟上,仅靠单发火枪,在重骑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吴争的牙齿紧紧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捏紧的拳头中,手指甲已经嵌进了肉里。

    似乎只有疼痛,才能化解他心中的悲伤和自责一般。

    重骑兵在撞穿火枪兵阵线,急驰出近二里地后,才慢慢调转身来。

    让人震撼的是,幸存的火枪兵在退到栅栏另一面后,开始装填,这种镇定,让人骇然。

    重骑兵再次开始冲锋。

    而这次,十几个火枪兵并肩站在一起,他们的密集,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人体可以密集,但战马无法密集,一旦紧挨着冲锋,极有可能会撞在一起,如此,所承受的撞击面积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十几火枪兵用这种方法,来避免一个回合全灭。二是枪手的密集,代表着射出弹丸的密集,以十几杆火枪去射击二十五骑,不如射击二、三个目标来得稳妥,上一轮射中两名重骑面部,给了火枪兵最好的明示

 第719章 汉人的血性

    这次,一直接近到百步,火枪兵依旧没有射击,他们相互依靠着,将枪口微微抬起对准骑兵的面部。

    五十步。

    四十步。

    三十、二十……。

    “轰……”十几杆火枪一瞬间同时爆响,枪口喷出炽热的火焰,十几颗弹丸密集地射向两个重骑,几乎在枪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