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了一眼孙正强道:“本王可以赦免你,但你须得把从乍浦接手火器后,沿途所有与火器转运有关之人,一一列出名单……能做到吗?”

    孙正强闻言大喜,他连忙磕头如捣蒜,口中道:“多谢王爷宽宏,罪臣愿为王爷效力,绝不遗漏一人。”

 第八百三十二章 当受世人敬重

    在吴争下船之时,码头上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

    让吴争意外的是,只有十七个清兵被俘虏,余者皆被杀了。

    看着一地的清兵尸体和吞吞吐吐禀报的府兵,吴争心里很明白,定是民众动手,府兵作了配合。

    不过吴争无意去追究,能如此顺利截留这批火器,这些义士居功至伟。

    这时,吴争见一群民众朝自己涌来。

    为首一个半身染血的络腮大汉,瞪着吴争道:“你是……王爷?”

    吴争点点头道:“没错,正是本王,这位义士是……?”

    “小的姓张,人称老张头。”

    吴争哂然道:“好,本王就称呼你老张头。”

    老张头道:“王爷,今日我等兄弟五人,召集了码头数百弟兄,为官府截留火器,阻杀清兵,如今我五兄弟死二伤三,码头弟兄伤亡上百人之众,还请王爷给我们一个交待。”

    说到此处,老张头眼睛血红起来。

    吴争环顾了一圈,看着那些期盼的眼神,点头道:“诸位义士的功劳,本王亲眼所见,那……老张头,你且说说,本王该如何给诸位一个交待呢?”

    老张头指着那些清兵俘虏道:“我要那些清兵,杀来祭奠兄弟们在天之灵!”

    吴争眉头一挑,道:“可以,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你们动手。”

    老张头以为吴争在推托,追问道:“那是什么时候?谁来动手?”

    吴争反手一指远处被府兵看管的陈洪范,对老张头道:“那才是敌酋首恶,况且东、西城门战事尚未平息,逃兵还在追捕……这样,等战事平息,本王问完口供之后,本王会在县衙前,公开处决这批俘虏,给你们和秀水百姓一个交待,如何?”

    老张头想了想,问道:“王爷所言当真?”

    吴争正容道:“本王言出必行!”

    老张头本欲拱手,却发现自己从此再无法拱手,惨笑道:“那张某和弟兄们,就等王爷消息了。”

    说完,转身以右手向手下招呼道:“跟我走。”

    吴争有些愣,这么就完了?

    于是招呼道:“老张头,且慢。”

    老张头回身问道:“王爷还是何事?”

    “你们伤亡了这么多人,难道就不向本王要些赏赐、抚恤?”

    老张头也一愣,“我等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呃,如果王爷手头宽裕,想赏赐我等,那敢情好,让我对伤亡的弟兄家人,也好有个交待。”

    吴争哭笑不得,问道:“你受谁人之托?”

    “就是县衙前大街的里正徐老头。”

    吴争点点头道:“好。这样……你将伤亡者和今日在场人数列个名单,待今日之后,拿来县衙,本王统统有赏……不仅有赏,本王还得给你们荣耀,不能让这些义士死得毫无名目,对吧?”

    老张头惊讶地看着吴争,好一会,终于躬身道:“老张头代弟兄们,谢过王爷。”

    吴争上前搀扶道:“这话不妥,应该是本王替江南百姓,谢过诸位兄弟才是,你们这是在为国为民而战,当受世人敬重。”

    人们从最初的惊讶中,渐渐目光火热起来。

    短短几句话,就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在场看到的、听到的人们,从此刻起,他们为自己而自豪。

    堂堂会稽郡王,在感谢他们。

    他们今日之前是最底层的屁民,可现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受世人敬重!

    吴争此时并没有想到去“煽动”,在他的心里,江湖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就是一把双刃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他只是说了他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实话,实说。

    可他不知道,他的话,就是一颗随风就长的种子。

    尊严、荣耀,人在温饱之后,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吴争或许不清楚,今日之后,这批人就是他潜在的死忠,可以为他生,可以为他死。

    ……。

    蒋全义率部追击溃敌。

    这些清兵在秀水已经时间不短,对地形还是比较熟悉的。

    他们的溃退方向是东城,因为西城已经战火连天,而东门是陈洪范和孙正强在把守,他们以为,陈洪范和孙正强就算要逃,也一定会逃向西城,与城门守军会合。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想法,可他们却不知道,陈洪范和孙正强会逃向码头,已经把他们当作弃子。

    随着天色的大亮,这伙尚有近百人的清兵,在蒋全义的驱赶下,与西城清兵会合。

    蒋全义猝不及防之下,在逼近城门时,被城墙上的清兵,饱以箭矢打击。

    幸好蒋全义他们是徒步的步兵,见机快,在被射翻了七、八人之后,随即向两侧房舍找掩护。

    可这样一来,城墙上的清兵已经有二百之众,自己却只有五、六十人,蒋全义也只能干看着城墙,拿清兵没辙了。

    但蒋全义还是幸运的,被他追击的清兵已经没了斗志,否则,趁势反击的话,恐怕蒋全义得进行角色互换,逃给这支清兵看。

    可问题是,城墙上的清兵不乐意,他们看着百步外的明军,欲除之而后快。

    当然,他们同样不敢下城楼,倒不是不敢与蒋全义决战,而是他们的职责是守住城门,以防金山卫的到来。

    下去容易,可一旦明军逃,那追不追?

    一追,万一金山卫到来,如何来得及回去布防?

    所以,城上清兵没有下城与蒋全义决战的意思,他们只是将城墙的十二门六磅小炮掉了个头。

    可这一幕,蒋全义在城下却看不见。

    僵持了大概一柱香的时间,当城墙上火炮第一声响起时,蒋全义吓得混身汗毛直竖。

    开玩笑,这个距离,十二门六磅速射小炮,一轮覆盖足以打残一支成建制军队。

    可问题是,能跑得了吗?

    这个距离,回逃至火炮射程之外,太慢了,慢到可以让城墙上火炮进行第二轮射击。

    于是,蒋全义心一横,悍然下令冲锋。

    既然要死,当死在冲锋路上,同时,这也是蒋全义能想到的唯一规火炮的办法,那就是接近,接近到火炮的死角。

    于是,五、六十府兵在蒋全义的带领下,悍然向着城门处,发起了突击。

 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ps:感谢书友“缘醒”投的月票。

    蒋全义选择的策略确实有效,府兵一旦近墙,城墙上的清兵就只能放弃火炮,改用弓箭,可百步的距离,仓促之间的准度大打折扣,仅射翻三、四个人之后,府兵就已经到达城墙边,与那支之前被府兵追了半个秀水城的溃兵厮杀在一起。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溃兵已经不是溃兵,它与主力已经会合,背靠城墙,有火力的支援,让他们心里有了底气。

    这种肉搏是很残忍的,双方都没有退路。

    府兵是不敢退,退就是火炮的靶子。

    清兵是不能退,身后就是城墙。

    城墙上的清兵在一阵踌躇之后,决定分出一支三十人的队伍下去增援。

    这一生力军的增援,蒋全义部就陷入了凶险,危在旦夕了。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鲁之域率二百八十九骑终于赶到了。

    “敌袭——!”随着城墙上清兵凄厉地狂呼声,六门十二磅重炮开始轰鸣。

    可也就是一轮的机会,前装炮的装膛确实太慢,对于象鲁之域这样一支小量的骑兵而言,更是太慢了。

    鲁之域着实是吓了一跳,可在一轮之后,发现城墙上的火炮没有连续射击,鲁之域迅速下令已经减缓速度躲避炮火的骑兵,加速靠拢城墙。

    鲁之域打算强突了,他这时的感受只能用惊骇来形容。

    接到吴争调兵令,鲁之域还仅仅以为是普通的叛乱,可现在,他发现这绝不是普通叛乱,连金山卫都没有装备如此重炮,怎么可能是普通叛乱?

    由此他所想到的是,在这样一支叛军的包围下,吴争的处境。

    所以,鲁之域此时已经作出了,就算全军打残,也要冲入城中,与吴争会合的决定。

    而秀水城墙的高度,只有两个人高,站在战马上,就可以伸手攀爬。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靠近城墙,城墙上的清兵,再无暇射箭,开始短兵相接。

    战斗的胜败,往往就取决于一线将领在面对困局时的选择。

    就算孙武再世,恐怕也无法准确地预料到战场中每一个变化,只有一线将领才是输赢真正的关键。

    一个合格的将领和一个不称职的将领,在面对选择时,是完全不同的。

    譬如象蒋全义部,其实掉头跑,至少也可以跑出一部分人,反而是向前冲,那一旦胶着,就是死路一条。

    可蒋全义毅然选择向前冲,这就无形之中,导致城墙上的守军分兵,这一分兵,严重地影响了城墙的火力密度,间接给鲁之域二百多人,奠定地迅速接近城墙的机会。当然,清兵调小炮打击蒋全义,也是鲁之域部能顺利靠近城墙的主因之一。

    再譬如鲁之域,首先他在接到吴争命令时,能分析吴争调兵的用意,随即调集战马,以小部前出,火速赶往秀水,已经奠定了此战必胜之局。

    就算蒋全义部全军覆没,对此战的最后结果也没有任何影响了。

    因为东城二百余清兵,已经处在鲁之域外围,吴争内围的包围之中。

    而鲁之域在遭到城墙上六门重炮轰击之时,如果换了寻常将领,首先会思考是不是城墙上有重兵埋伏?是不是该退出射程之外,探明情况再作定夺?

    加上二百多人都是骑兵,骑兵不适合攻城,就算鲁之域真的这么做了,战后一样挑不出错处来。

    但鲁之域首先想到的却是吴争的安危,想到的是吴争万一有难,这个势力就会分崩离析。

    于是,就有了蒋全义无意地帮助鲁之哉牵制了城墙上的守军,而鲁之域在无意之中,拯救了原本会全军覆没的蒋全义部。

    错误的前提,加上错误的理解,可结果却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了。

    这就是一个良将的本能反应。

    仅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在东西、内外的合击之下,清兵溃了,城墙上就算溃最多也就是跳下城墙,虽不致摔死,可往哪逃?

    清兵降了,没死的都降了,一百三十余人。

    ……。

    吴争在控制了码头之后,率部回援西城。

    张煌言督战的西城,是此战打得耗时最多的战斗。

    此时府兵已经攻上城墙,敌我双方短兵相接。

    至少有一半守军已经溃逃,但余部却是在硬抗。

    原本西城城防是由孙正强负责的,可孙正强不肯远离陈洪范,生怕陈洪范给他背黑锅,于是这四百人的指挥就交给了一个牛录章京马建忠(原牛录额真,后又改叫佐额,相当于明千总)。

    这马建忠属满清汉军正红旗,原是恭顺王孔有德部下,孔有德被清廷从湖广召回京城后,正逢清廷想要调兵入秀水,乔装成护院,于是,马建忠就率部来了秀水。

    这秀水城中八百多护院,其中有一半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