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致远无奈地拱手而退,只是身后多了四条尾巴。

    ……。

    “王爷,这事……就这么算了?”

    在沈致远走后,祁充格出现在多尔衮面前,躬身问道。

    听得出这语调有些不服气。

    多尔衮却神色不动地答道:“本王还要用他。”

    “可如此叛逆大罪,不处置……怕难以服众啊!”

    “怎么,是你不服?”多尔衮斜了祁充格一眼道。

    “不,不……下官哪敢?”祁充格忙不迭地否认道。

    多尔衮抖了抖袖子道,“他有句话,本王还是信的。他说辅佐本王对抗皇上是真……这也是本王让他前往蒙古助阿济格平乱的原因。况且,若杀了他,新军就会不稳,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合力,反而被钱翘恭和他背后的济尔哈朗、皇上坐收渔翁之利……到时,难道你去统率新军平乱?”

    说到这,多尔衮悠悠道:“另外,本王总得为莪儿想想吧,才成婚不到半年,就让她成为寡妇?”

    祁充格忙道:“王爷说得是,是下官考虑不周全。”

    多尔衮眯起眼道:“博儿才七岁,本王身子又不好……总得为博儿留下些什么吧?到时本王见了兄弟也好有个交待!”

    “不,不,王爷一定能长命百岁、多福多寿的。”祁充格无由地害怕起来。

    多尔衮斜了他一眼道:“沈致远私通南边之事,不得泄露,若泄露……别怪本王不留情面!”

    “是……下官绝不敢吐露一字。”

    “去吧。”

    ……。

    沈致远是真后悔了。

    原本,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知道,以吴争眼下的实力,战胜确实困难,但自保应该没问题。

    坏就坏在,自己一时猪油蒙心,轻信了岳乐的谎言。

    不,此时想来,岳乐怕也是不知实情,上了多尔衮的当,被当成了一颗棋子。

    如此一来,自己传出去的情报不但帮不上吴争,反而添乱了。

    守候在门外的黄驼子见沈致远出门,忙迎上去。

    可一见沈致远背后那虎视眈眈的四人,不觉一愣。

    “沈大人,他们是……?”

    沈致远翻翻白眼道:“我岳丈大人赐我的亲卫。”

    黄驼子不傻,忙退至一边道:“小的多嘴了。”

    沈致远踢了他一脚道:“去,今日本将军不骑马了,套辆车,你来赶车。”

    “是。”

 第九百十八章 感觉有些不对

    吴争的出征,显然比沈致远来得隆重。

    大将军府麾下官员三百二十七人前来相送。

    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前来相送。

    江南民众,几乎已经习惯了郡王的出征,在他们心里,更习惯了在不久后听到郡王大捷的喜报。

    吴争微笑着看着围着自己,敦敦叮嘱的家人们,四年,自己有了家,有父亲、妹妹,连老婆都有了三个,人生之幸事,莫过于此。

    伸手抚上钱瑾萱的脸。

    大庭广众之下,饶是落落大方的钱瑾萱,脸也不禁微烫起来。

    只听吴争笑道:“好生等我回来,咱爹可等着抱孙子呢。”

    这话引来三声“呸”,吴争佯怒道:“瑾萱、思敏呸我也就算了,小妹你也凑热闹?爹,得早些找个好人家将她嫁了。”

    吴小妹脸色一变,竟顾自转身而去。

    吴伯昌瞪了儿子一眼,“时辰不早了,还不快走?”

    可就在吴争告别转身之时,吴伯昌呐呐道:“吴家还等着你传承香火呢……可别尽想着冲杀……!”

    吴争没有回头,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大喝道:“出发!”

    ……。

    “王爷,卑职感觉有些不对啊。”

    五月二十九,吴争到达江阴,二卫已经部署完毕。

    吴争对此次的胜败,确实心里有至少七成的把握。

    也难怪,知道敌从何来,什么时间,多少人,再打不赢,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这不是一场阵地战,而是一场显扬军威的阅兵。

    对,至少在吴争心里是这么想的。

    有长江天堑,两支水师,上千门大小火炮封锁江面,这清军难道还能长翅膀不成?就算长翅膀,也能将它折翼。

    可吴争一到,前来迎接的金山卫指挥使鲁之域,就说了这么一句,“王爷,卑职感觉有些不对啊。”

    吴争一愣,“何处不对?”

    “卑职也说不上来,只是感觉,对面清军的兵力,远不如王爷所估计的十八万。”

    “为何这么说?”

    “蒋全义从靖江派人传信,泰兴沿江一直平静,并未有大量清军进驻。”

    吴争皱起眉,这确实不对劲,后天就是进攻时间,十八万清军,就算是分前后部,怎么可能前锋都没有部署到岸边?

    难道要临时征集渡船,这不开玩笑嘛?

    “派人渡江侦察过吗?”

    “对岸已经封江,斥候过不去。”

    吴争皱眉道:“偌大的江岸,就算是十八万人也难以严丝合缝,为何不能过江?去,派出多队斥候,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侦察到真实情况。”

    吴争西征班师后,刚上任杭州卫指挥使的池二憨忙道:“我去安排。”

    吴争瞪了鲁之域一眼,“再三讲过,打仗打得是知己知彼,我之前和你交待的只是估计,你身为一方主将,怎能不进行战场核实?不知道也就罢了,明明感觉不对,却不想着去证实……眼见着大战将启,你打算打一场根本不知道敌人多少兵力的糊涂仗?”

    鲁之域被训得不敢吭声,等吴争训完之后,才道:“卑职是想,既然王爷对敌人兵力有所估计,且按王爷的部署,我军只是以火炮、水师进行远距离阻击,按理两军没有真正接触的机会……再则,冒险派出斥候,风险太大,所以……。”

    吴争怒道:“斥候的命是命,将士的命就不是命了?牺牲几个、几十个斥候和牺牲成千的将士相比,孰轻孰重?与战争的胜败上比,孰轻孰重?本王今日才发觉,你不适合再带兵!”

    鲁之域大惊,这话确实是重了,他忙道:“王爷息怒,卑职知错了,好在离估算的开战时间还有两天……卑职这就亲自带人去侦察。”

    说完拱手而退。

    “回来!”吴争喝道,“什么叫亲自去?你一个指挥使去侦察?亏你想得出来……池二憨已经派人去了,你带我巡视阵地。”

    “是。”

    ……。

    从江阴至杨舍镇数十里的江防,已经部署完毕。

    但吴争手头可调动的兵力还是不多,仅杭州、金山两卫和军校八千火枪兵。

    当然,陈胜部已经奉命渡江至杭州府待命,可在吴争的考虑中,沥海卫仅仅做为此战的预备队。

    吴争太知道一场战役中,保留一支预备队的重要性了,这是扭转战局和危急时救命的后着。

    所以,因为兵力不足以布防数里里江岸,吴争对江防进行了重点布防。

    以江阴要塞和杨舍镇堡城为江防战略支撑点,选择杨舍镇堡城,一是因为距离较近,能在一个时辰内做出反应,二是嘉靖年间,为防御海上倭寇侵扰,杨舍筑堡城,本身就是个小型要塞,无须作太大的修缮、整固。

    在这两个点的中间,吴争选择了香山为江阴至杨舍镇联络、调动枢纽,吴争的指挥部就设在那。

    因为这场战役的指挥思想是,打一场远距离的阻击战,所以,兵力的部署为杭州卫守江阴,金山卫守杨舍镇,吴争亲自率军校火枪兵守香山。

    吴争一路从江阴巡视至杨舍镇,对兵力、火炮部署还是满意的。

    步兵小炮抵近射击,部署在江边最前沿,它的前面,是火枪兵用来射击的半人深壕沟阵地。

    挖半人深,是为了燧发枪依旧无法趴伏装填,需要半弯腰低头装填,所以,半人深的壕沟可以让士兵在装填时,避免来自敌人的弓弩。

    为什么不挖得更深呢,那是因为士兵还需要投掷手雷,壕沟太深,那就会影响到手雷投掷,于是确定后的壕沟深度为一米二、三之间,最为合适。

    速射炮被安置于小炮后约一里地,近六百门子母速射炮被其中于江阴和香山,杨舍镇并未部署,这是因为清军会集中兵力进攻靖江,杨舍镇距离太远,吴争将江防延长至杨舍镇的用意,还是为防万一,同时也有对敌人进行侧面包抄的准备,当然,这需要战局有胜利把握时,才能实施的方案。

    重型火炮皆集中部署在江阴,吴争最喜欢的就是炮火集群覆盖,因为这是他所知道发挥炮火最大威力的方式,不想因分散而削弱杀伤力和震慑力。

 第九百十九章 大战一触即发

    王朝先的水师,此时已经抵达预先指定位置,位于靖江岛的南侧,战船上的火炮,皆已经标定射击位置,就等着一声令下了。

    张名振的吴淞水师,已经出发至崇明沙所水域待命。

    无数从松江军工坊出发的运输队,还在不断地往江阴方向运输弹药和物资。

    直到此时,吴争依旧还坚信来自沈致远的情报是准确的,清军的主攻目标,是靖江。

    在逐一巡视至杨舍镇时,色已近黄昏。

    此时,池二憨急急赶来禀报,派出了六队斥候,皆失联了。

    吴争听闻有些震惊,下令继续派出斥候。

    池二憨迟疑道:“少爷,此时色已暗,按时间,后才是敌人进攻的日子,是不是明日一早再派?”

    这话没错,黑侦察,远不是这个时代,这些未经特种训练的士兵,能承担得聊差事。

    尤其是在这种已经封锁江面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对岸密集的弓弩射杀。

    吴争却摇头,执意道:“黑是斥候最好的掩护……这样,你去挑选一些扬州府籍,善水的士兵,当船过江中线,让他们下水泅渡过去,如此,在夜幕掩护下,成功的机率要高许多。”

    池二憨应是,急步离去安排人员。

    ……。

    “多大了?”吴争替一个准备过江侦察的士兵紧了紧装备问道。

    “回大将军,我今年十八。”士兵大声回答道,他以一种近乎是崇拜的目光看着吴争。

    吴争有些不忍,微微低下头,作整理状。

    “家是哪的啊?”

    “回大将军,扬州府石庄人氏。”

    “哦?”吴争惊讶道,“那不正好就是江对岸吗?”

    “是。”

    “对岸家中还有亲人吗?”

    “没了,全被鞑子杀了,我如果不是当时来对岸探望外公外婆,恐怕也早死了。”士兵大声应道,看不出有一丝失去亲饶痛苦。

    吴争有些诧异,“你不难过?”

    “难过没用,打过江去,替阿耶、爹娘、姐姐报了仇,才是正经事。”士兵昂首回答道。

    “好!”吴争擂了他胸口一拳,称赞道,“有这心思,定有报仇雪恨的那。”

    不料那士兵目光回避了吴争,直着脖颈道:“敢问大将军,为何不是这次?”

    吴争有些惊讶,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让这些从军校训练出来的士兵,敢以这种口吻来责问自己,这恐怕在后世,士兵也不敢生一个将军、元帅这么讲话吧?

    但吴争并不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因为有脾气的兵,肯定是有些本事的。

    吴争呵呵笑着,扫了一眼余下的二十三人,他们将被分为两队,向石庄、通州方向渡江侦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