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争的话让她瞬间明白,吴争所说的帮她,不是帮她守护朱氏宗室,而仅仅是助她收拾这烂局。

    “可吴家不是以十余代守护了朱辰妤吴小妹吗?”朱媺娖嘶声道,“为何你就不能守护我一生?”

    吴争被问得一愕,好久才叹息道:“因为吴家累了!”

    二人四目久久相对,直到烛火“啪”地轻轻爆响。

    吴争突然问道:“臣早前谏言让太平候所部建阳卫入京增援,怎未听见殿下提及?”

    二人在瞬间回复如常,就象之前根本没有那一番谈话、交易。

    朱媺娖微微摇头道:“夏完淳部确实奉旨北上,可在大胜关遭遇清军主力,建阳卫兵力相关太远,一击不得就退兵了至本宫出京,尚未听闻太平候任何消息。”

    吴争蹩起眉头,这不对啊,夏完淳不是这样的人哪,不用说一击不成,就算拼个你死我活,他也该向京城挺进啊,至少也得保持原地,牵制清军攻城。

    吴争道:“夏完淳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或许他另有应对之策或是遭遇什么突发状况,但臣绝对相信,只要有一丝机会,建阳卫必定会出现在京城。”

    朱媺娖随口道:“但愿如郡王所料战事紧急,还请郡王尽早安排军务。”

    吴争想了想道:“有舟山水师在,可保证清军援兵只能从江浦渡江这样吧,臣急调沥海卫增援应天府,急行军一天就能到达。况且,还有夏完淳这支奇兵随时可能出现,想来应天府守三天应该不难。臣会尽快结束江北战事,率军增援应天府如此安排,殿下可满意?”

    朱媺娖清楚吴争的性格,知道再逼也没用,于是点头道,“本宫连夜回京,还望郡王以大局为念,速回京城!”

    “臣遵命。”吴争应道,“只是连夜急赶,怕是殿下身子吃不消要不,还是坐船回京吧,眼下舟山水师已经西进,江面已受控制,想来不会有危险。”

    朱媺娖点点头道:“那你去安排吧。”

 第九百四十三章 沥海卫赶到京城

    应天府北城的战事还在持续,并愈发的惨烈。

    在太平候夏完淳的一意压制下,明军将士暂时抛弃了怨意,专心抗敌。

    而尼堪,接到了多尔衮的严令,有苦难言。

    天知道,机会来和突然,又去得突然。

    明明唾手可得的胜利,眼睁睁地从鼻子底下溜走。

    尼堪就差感叹,“曾经有一份真实的胜利摆在面前,却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亲自率军突入应天府!”

    事实上,清军确实是有机会的。

    虽说夏完淳赶到的及时,但清军如果不是贪心,不,准确地应该说,是尼堪太贪心。

    尼堪在破城之时,直接令这八千清军南下,而不是想要会合西北两门清军,那结果可能就两说了。

    事实上,当黄道周派出一千禁军去金川河增援时,皇城的守军兵力已经空虚。

    加上人心惶惶,不用说八千清军,就算一半,四千清军进至洪武门,也有可能直接攻破。

    当然,这也怪不了尼堪,谁能想到,有十二万守军的应天府,皇城会只留不足一千人的兵力?

    而尼堪的思路,其实也是正确的,至少多尔衮闻知后,还给他点了赞。

    只是多尔衮当时还不知晓,突入金川门的八千清军,结果不到三个时辰,就被原路赶出金川门,还损兵折将,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要是知道,怕是又该狂喷血了。

    尼堪此时也清楚,如果不能重新突破城门,怕是他的郡王爵得降至贝勒了,说不定是贝子,甚至直接削得光秃秃。

    一想到这,尼堪咬牙切齿地大吼,“传本王令,敢消极怠战者,杀无赦!”

    尼堪有实力说这话,他麾下两路大军十二万人,一路仪真一路江浦。

    开战当天,两路皆有效突破江防,特别是江浦他亲自指挥的这路,基本上是顺利渡江,并力克大胜关,甚至差点成就了“伟业”。

    战至眼下,兵力折损并不大,八万大军,伤亡才一万出头。

    仪真那路伤亡有些大,与兴国公王之仁一战,就折损七千多,但战果也大,明军一万六千水师几乎尽没。

    本来可以两面合击应天府的,可惜明军也顽强,听闻龙潭沦陷,三万大军出太平门,至钟山与玄武湖之间迎敌。

    由于之前应天府也被两面夹击过,义兴朝在此构筑了工事要隘,所以仪真这一路清兵明明占领了龙潭,却被死死挡在太平门之北数十里,三天下来,无法越雷池一步。

    ……。

    尼堪说这话时,已经是六月初四午时。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开启的第四天。

    清军依旧被挡在五座城门之外。

    应天府内,沥海卫陈胜所部已经入城。

    陈胜没有入皇城,而是派人向朝廷报备,自己率部绕行玄津桥直接北上。

    午时初,沥海卫与建阳卫、京卫三军会师。

    这一会师,意义重大。

    它奠定了应天府不败之地,至少,清军要想在短期攻破应天府,已经是痴心妄想了。

    看着一身风尘仆仆的陈胜,才十九岁的太平候夏完淳哭了。

    拥抱着陈胜,夏完淳泣道:“大将军呢?为何大将军不来?若大将军增援应天府,局面何至于此?”

    陈胜拍拍夏完淳的肩膀嗔怪道:“候爷难道不明白,若无大将军牵制另一支鞑子大军,应天府的处境会更加不堪。只是大将军没有预料到应天府会发生民乱……好了,这不,卑职已经率军前来增援了吗?”

    说来好笑,一个候爷抱着一个指挥使哭泣,还被指挥使拍着肩膀,如同安抚一个孩子般安慰。

    夏完淳有些不好意思,抹去了脸上的泪痕,道:“我是真怕了,怕支撑不到大将军前来,你可知道,那夜要是我晚到一刻钟……哎,不说了,说了难受!”

    陈胜微笑道:“不怕,真要是清军攻破应天府,大将军能收复一次,自然能收复第二次。”

    夏完淳一愣,随即笑道:“说得也是。”

    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话还真没说错,在北伐军将士心中,吴争就是一尊战神,无所不能、百战百胜的战神。

    这也包括不在北伐军之列的夏完淳。

    夏完淳道:“如今大将军在何处?几时来应天府?”

    陈胜道:“具体我也不清楚,在接到命令时,大将军正进军泰州,围歼清廷多罗贝勒喀尔楚浑所部……想来此刻北伐军应该已经包围其部,胜利不远了。”

    夏完淳兴奋道:“好!只要大将军歼灭喀尔楚浑所部,那两厢夹击尼堪,说不定还能将尼堪留下。”

    陈胜怜惜地看着一脸憔悴的夏完淳,道:“候爷劳累三天,该下城墙歇息了,金川门由我部接防,候爷尽可放心。”

    夏完淳摇摇头道:“你部接防,我自然放心……不过歇息就算了,我还得赶回城中,与首辅商议安抚民众之事,那就有劳陈将军了。”

    “人在城在!”陈胜郑重应道。

    送夏完淳下城墙时,夏完淳看着换防的沥海卫士兵,眼中的羡慕之意不可抑止。

    “陈将军,大将军也太偏心了,整个沥海卫都换装了,也不送些火器给建阳卫。”

    陈胜微笑道:“候爷怕是不知道,除了沥海、杭州、金山三卫和军校新兵,别的卫都还没有换装,没办法,军工坊制造来不及啊……不过快了,以候爷与大将军的交情,换装应该不会长久了。”

    夏完淳“嗯嗯”应着,可他心里明白,恐怕未必象陈胜所说。

    因为毕竟建阳卫是朝廷的军队,二万大军的换装,朝廷出不起这笔银子,而吴争恐怕也不会肯填这个坑。

    不过夏完淳想着,全军换不了装,换一营三千人,总问题不大吧?

    陈胜突然问了句,“敢问候爷,建阳卫有战马吗?”

    夏完淳一愣,回答道:“虽说建阳卫没有成建骑兵,但各营斥候还是有些战马的,加起来,三、五百匹吧……你要战马作甚?”

    确实,守城嘛,战马根本用不上。

    陈胜微笑道:“如果有,请候爷暂借卑职一用。”

    夏完淳虽然不理解,但也没兴趣追问,答道:“成,我这就下令,收拢战马送到金川门来。”

 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战金川门

    ps:感谢书友“黄何明”、“缘醒”投的月票。

    夏完淳赶到宫中。

    与朱媺娖、黄道周及一应朝臣商议应对城中民乱。

    自那夜险情起,由夏完淳把控了北城局势。

    禁军可以抽调来维护治安,将乱民压缩控制在皇城西面,北门、莲花、太平桥一带。

    由于金川门攻城的险情,也让百姓心有余悸,此时的乱民已经在渐渐减少。

    但少归少,尚有四、五万之众。

    或许这些人,牵扯的利益太大,没有这些银子,恐怕日子难过,所以,一直恋栈不去。

    “太平候辛苦了!”监国朱媺娖和声嘉勉道,“本宫前往江阴,城中民乱、兵乱,如无太平候及时赶到,怕后果不堪设想……太平候有大功于国朝,此战之后,朝廷定会论功行赏。”

    夏完淳微微一怔,但很快躬身道:“多谢监国殿下赞誉,臣只是尽本份罢了,不敢讨赏!”

    黄道周微笑道:“太平候不必过谦,有功必赏,方有后人效仿!不过眼下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民乱吧……不知太平候有何妙计?”

    夏完淳道:“敢问监国殿下,大将军那……是如何说的?”

    朱媺娖道:“会稽郡王忙着围歼喀尔楚浑所部,需要三、五天方会赶来京城……民乱之因太大,会稽郡王一时也没有应对之策。”

    夏完淳看了一眼黄道周,问道:“敢问首辅,户部就没有丝毫结余吗?”

    黄道周答道:“民众储银的亏空是在钱庄,户部倒还有二百万两左右的结余,这是我天天盯着钱谦益,否则怕是也……不过这些银子动不得,此时战事紧急,国库若无存银,军心必乱。”

    夏完淳点点头道:“首辅所言极是。况且就靠这二百万两,也是杯水车薪……这样,我去见见民众,想办法先让他们回家……至于亏空的银子,我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等大将军回京,听他的意思了。”

    黄道周微微颌首道:“太平候是明社魁首,明社如今社众已经超过五万之众,在坊间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应该能劝说百姓散去。”

    朱媺娖也点点头道:“那就按太平候的意思办……有劳了。”

    “臣,不敢言劳。”

    ……。

    清军的攻势变得更加猛烈,特别是尼堪亲自督阵的金川门。

    但尼堪失算了。

    当火光、烟雾伴随着清脆的枪响。

    不断地有攻城清兵倒在城墙百步之外。

    尼堪诧异到了极点。

    火绳枪,他是知道的,他的军队中就有不少。可他不知道,为何守军突然有了如此多的火枪,而且这些火枪的射程和精准度,不是他所能理解得了的。

    尼堪一直领兵在外,他还不知道清廷组建了火枪新军,就更不知道新式燧发枪了。

    无知者无畏。

    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尼堪还想以勇猛来克敌。

    他一面命令后军补充进攻城部队,一面下令“后退一步者斩”。

    当攻城的数千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