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争回答道:“爹所说的都在理,也正中人治的本质,其关键之处,爹也说到了,在于人。这就象在咱吴庄家中时,乡亲们平常遇到红白事时,所请的琐呐乐班一样,一个好的乐班,不在乎领头人,哪怕是个外行,指挥这支乐班,一样游刃有余。可反之,一个再好的指挥者,也会对一个烂草台班子束手无策。如果把君王比做乐班指挥者,道理也是一样,其实国家的强弱、兴衰,与君王清明、昏馈与否关系并不大,这也是为何崇祯帝勤政,大明朝依旧亡国的原因所在。”

    吴伯昌喟叹道:“既然你知道,可想好如何去应对?”

    吴争微笑道:“爹不就在做这事吗?”

    吴伯昌一愣,哑然看着吴争。

    吴争解释道:“在江北,无数的汉人百姓,恶明军残暴、无良已久,见清军攻城,竟夹道欢迎之,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以为换个新皇帝,日子就会好一点,所以,无所谓什么抗争,也只有江南一带,读书人多了,明白事理了,才知道抗争,才知道可以为信念去死,虽然有不少读书人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读书明是非、辩黑白,不可否定。如今的形势,其实不是业已灭亡的明与入关的满清相争,而是汉人读书人的南北对立,不,准确地说,是投降派与坚守派的对立。”

    吴伯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这话似乎有些道理。”

    吴争道:“满人拢共就百万人口,怎么可能统治华夏万万人?其实无非是一批读书人借助满清之军力,对付另一群读书人罢了。”

    吴伯昌蹩眉摇头道:“这话不对。满人还是想灭我汉族的。”

    吴争笑道:“对。可他们做不到,没有人能做到,彻底消灭传承了数千年的大汉族,匈奴人做不到,他们自己先亡了。蒙古人做不到,他们被太祖赶回了大漠吃沙。如今的满人自然也不可能做到。”

    吴伯昌听了,也笑了起来,“这话说的,倒是贴切。”

    “所以嘛,大明亡在了立国近三百年中,缺失了足够的自我反省,对外丧失了进取之心,坐视满清的壮大,在内缺失了除尘涤垢的清洗机制,任凭贪腐横行、官宦勾连,再加上后期皇帝换得实在太勤,皇帝甚至没有足够的威信去推行他的新政,旨意被堵在紫禁城墙之内,特别是东林党掌权之后,阉党一朝土崩瓦解,东林党从此高枕无忧,缺少了制约,更不把皇帝当回事……如此内外交困,恰逢满清崛起,岂能不亡?但若说清亡了明,这我肯定不认同,就凭鞑子入关区区十三万人,就算兵临顺天府城下,怕也攻不进,没有明人的投降,就没有如今的清廷。”

    吴伯昌长叹一声道:“是这么个理,泱泱华夏竟沦丧于一个百万人口的异族手中,我汉人的大辱啊!”

    “所以,爹现在正在做的,正是重塑汉人脊梁的伟业。引导、教化一代人,让他们重新明白,无国无家,以民族利益为先的观念,让每个民众都明白,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到时,再有异族入侵,无须君王征兵发诏,每个人都会挺身抗击,……如此的大汉民族,就再无可战胜之可能。爹啊,您也将由此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战略转变

    吴伯昌闻听,悚然动容。

    他是个读书人,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大明读书人。

    至少在朱棣之后,吴家人就不再自认是明人,只认自己是汉人。

    可当吴争的这番话说出,吴伯昌心中涌起了一股浓浓的使命感,传道、解惑、授业……夫复所求?

    吴争没有去打扰吴伯昌的沉思,轻轻地离开,掩上了门。

    来到院子里,吴争犯愁了,去东厢还是西厢好呢?

    想了好久,吴争一咬牙,去了后院,后院是父亲和妹妹的卧房,吴伯昌正在中堂发呆,自然是吴小妹处了。

    吴小妹惊讶于吴争此时前来,但依旧是欣喜的。

    “哥,爹呢?”

    “爹在思考,过会就自己回来了。”

    “那哥来是……?”

    吴争正色问道:“小妹,哥问你,咱家院里院外,十八名侍女是怎么回事?哥不是要委屈你,不准你招纳下人,可咱家人口不多,有个三、五个侍女足够用……。”

    吴小妹冲吴争白了一眼,怨怼道:“哥以为我是贪图自己享乐?”

    吴争忙笑道:“该享乐还是得享乐,可用不着如此显眼吧。”

    吴小妹道:“爹年事已高,抚养咱兄妹二人长大不易,如今哥又不常伴膝下,二位嫂嫂又有了身孕,可不得多些人侍候着?”

    吴争沉默了一会,道:“哥错了,不该怪你……呃,走了。”

    吴小妹一把拉住吴争衣袖道:“哥,你难道不认为……爹爹该续弦吗?”

    “续弦?”吴争头“嗡”地一声响,摸着吴小妹头顶问道,“爹续弦?幺妹唉……你头没事吧?”

    “啪”吴小妹打掉吴争的手道:“爹续弦不是常理吗?大户人家,哪怕古稀之年续弦也是常见,何况爹才过半百之数。”

    吴争古怪地打量着吴小妹,许久之后,吴小妹被看得快要暴走,吴争才道:“爹续弦可不反对啊,可你招这么些个比你还小的丫头来算怎么回事?莫非你想喊这些黄毛丫头一声后娘?”

    说到这,吴争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不想,吴小妹正色道:“凭吴家的家业,凭哥的爵位,就算再小些的女子,也会哭着喊着挤破吴家门槛……再说了,哥是想为爹找个半老徐娘或者寡妇?难道喊那样的女子为后娘,哥就不臊得慌?至少,在我看来,这些小女子身世清白,比那些半老徐娘或者寡妇好上百倍。”

    吴争词穷,不由得伸手又想去摸吴小妹脑袋,却被吴小妹怒目相视,只得作罢。

    吴小妹道:“再说了,年纪小些更易生养嘛!”

    吴争听了头一个比两个大,“你还想让爹再生一个?”

    “那又怎么了,吴家人丁本就不旺,如今咱兄妹长大了,爹也轻松了,续个弦,生养一个两个,咱吴家也养得起。”

    吴争无语了,这都什么想法啊。

    吴小妹突然脸色一黯,道:“我知道……我不是真姓吴,可爹将我养大不易,我却无处可以回报爹和吴家的大恩……这事还望哥哥成全。”

    看着吴小妹忧伤的神情,吴争心里一揪,道:“妹妹啊,这事能不能缓缓?要不找个年龄稍大些,也未嫁过人、身家清白的女子……呃。”

    说到后来,看着吴小妹嘲讽的眼神,吴争自己都说不下去了,此时江南女子出嫁的年龄虽比江北略晚,可也基本上都在十八九岁出嫁,哪有过了年龄还身家清白、未嫁过人的女子可寻?

    叹了口气,吴争打了退堂鼓,“成,这事我不赞成也不反对,全凭爹自己的意思,如何?”

    ……。

    回到前面,吴争又犯难了。

    仔细斟酌了好一会,吴争终于向东厢迈出了脚步。

    推开门,吴争一惊,周世敏也在钱瑾萱房里。

    二女看着吴争进来,掩嘴偷笑。

    钱瑾萱笑道:“我还以为夫君打算在院子里犹豫上一晚呢?”

    吴争呵呵干笑道:“我这不是方才吃得太饱,溜达溜达消消食嘛。”

    二女再次笑了起来。

    吴争老脸一热,厚着脸皮往二女中间挤,“劳驾,让个位……要不咱大被同眠?”

    “想得美!”钱瑾萱娇叱道,“今晚我与思敏妹妹睡,夫君只管去西厢。”

    吴争这时哪还理会,肯定是死赖着不走了。

    都道是禽兽耻辱,禽兽不如却是无救了,此时哪还是讲道理的时候?

    ……。

    七月二十一。

    吴争召集起大将军府各行政主官,定调了未来三年的施政方案,以扩产、富民,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民众劳动所得为主调,并对三大学院的学子分配做出了指引。

    三大学院考核合格的学子,江南学院学子可直接以八品衔充入各县衙担任副职,三年后考核,成绩优异者擢升二级,迁为各县主官,成绩合格者擢升一级,延用原职三年,后可直接迁为各县主官,成绩不合格者,迁他县担任副职,若三年后再不合格,谪为县吏或幕僚。此事由新升任右布政使张国维全权负责。

    商学院学子可选择入财政司设在各县分支机构,起始也是担任副职,晋升或者贬谪参照文学院,同样也是三年为期。此事以财政司莫执念全权负责。

    军学院学员直接编入北伐军各卫,初始可任副连级,晋升或者贬谪以训练素养、作战指挥能力综合考核。此事以各卫指挥使全权负责。

    也就是说,但凡从三所学院学成的学子,一出学院就是官身,至于后面是升迁还是贬谪,那就要各凭本事了。

    此举,基本上打消了民间观望者心中的疑虑,由此日后想挤进三所学院者,可谓如过江之鲫,无数生员,削尖了脑袋向往里挤,而也由此,三大学院的招生门槛开始提高,有了入学考试,当然这是后话。

    可就算这样,生员的入仕难度,与前朝相较,也是天壤之别。

    三大学院无须十年寒窗苦读,也无须琴棋书画骑射等六艺俱备,只需要三年,文、军、商三者,泾渭分明。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编

    合用就行,倒不是吴争是个实用主义者,而是现实逼着吴争采用实用主义。

    诗和远方,对如今的吴争来说,太过奢侈了。

    吴争没有太多时间,用的方法其实就是后世流水线作业培训的方式,不需要你懂,只需要你按部就班,一两个技术人员可以引领成百上千个目不识丁地人搞科研,虽然缺失了创造力,但可以速成,后世两弹一星,就是这么造出来的,否则,数以万计的基层科研人员培养,至少得花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哪能十几年之间造出两弹一星来

    而此举,让江南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吴王要对大将军府辖下各府官场及北伐军序列,从上至下来次大换血了,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限为三年。

    一个生手,在担任副职的三年中,与上司慢慢完成新老交替的过程。

    或许,在这三年里,双方可以达成一种正治默契,或许可以在这三年中,彼此完成一种妥协,以此来避免一刀切带来的撕裂痛楚。

    这是关系新政持续推行,最基础必要的一步。

    会议确定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专项法律,严格实施深耕、改良土壤、土地勘查规划,合理施肥,兴修水利、合理用水,培育、推广粮种贫瘠之地向广东引进番薯进行合种,合理密植,防治虫害,进行田间管理,工具改良,特别是对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这原本就是相对高产区域。此事由左布政使熊汝霖全权负责。

    这是吴争一力坚持推行的,四年多来,关于农业产量的问题,吴争对见到的、听到的,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也为困扰心中的疑惑释疑。

    此时的百姓,春播夏收,再种一茬,再秋收,和后世没啥区别。

    可产量却不及后世三成,为何

    是以前的百姓很懒吗其实不然,和后世人差不多。

    问题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计量不同,那时的亩小,只有后世市亩的约四分之三,宅院也是如此,一亩小院,说得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