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6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机车的速度不快,不,准确地说,是太慢了。

    就象是垂死的老牛,喘着粗气,“吭吃吭吃”地耕田。

    但吴争知道,用不了多久,巨大的车轮,将飞速旋转,奔跑在华夏大地上,那时,任何敌人,都会为北伐军的投送用力而心惊胆颤。

    大将军府颁布了命令,以之前补充北伐军时挑剩下的一万多俘虏,组建起建设兵团,正式建造由杭州府至松江府的铁路。

    并且,吴争极其古怪地,为这条铁路轨道宽度定出了一个数字——1649厘米。

    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不取整。

    但吴争从不解释。

    甚至张煌言在吴争去他家时,追问吴争,这数字是什么意思,吴争也只是笑而不答。

    我得意地笑!

    ……。

    入秋了。

    天气慢慢变凉。

    杭州、嘉兴、松江三府的百姓,却是忙得满头大汗。

    铁路、船坞、军工坊,几乎用尽了三府中的人力。

    用句不太准确的话说,就算有人想闹事,也没有时间啊。

    有钱赚的时候,没人想闹事。

    这得益于巨量资金的投入和汇聚。

    财政司没钱,支持不了这项巨大的工程。

    吴争给莫执念出了个主意——向江南各府发行债券,十年期,年利,一成。

    此时的江南人有钱,相较于北、西方向各省而言,江南就是个遍地是银子的地方,就连个乞丐,怕是兜里都不屑有铜钱了,因为,财政司已经试发行了五百万两的银币。

    九银、七铜、还有三分是啥,天知道。

    银币两种规格,五钱和一钱,身影是圆形,锻压得很漂亮,滑、沉、精致。

    正面是个“汉”字(繁体),反面是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始建于万历年间),没有刻上钱数,是因为只有两种规格,五钱和一钱,傻子都能分得清币值,民间称之为“汉元”。

    所以,财政司并没有从铸币中,赚取到如莫执念预估的那般丰厚利润。

    因为,此时的铸造技术使得铸造成本很贵。

    但银币的试行取得的成功,一是“汉元”精美,二是纯度高(相较于民间的杂银,九成银确实是高了)。

    第一批发行五十万两,仅一日功夫,便告罄。

    民间换来作为收藏、赠送子侄、打赏之用,着实让莫执念惊喜了一大把。

    于是,在一个月内,接连续推五次,总共发行了五百万两银币,财政司得到的铸造利润仅十余万两,相当于三分利润。

    但银币的推行,补全了民间的小额流通,汉明银行的票汇,仅限于大额兑付,百姓根本不适合,所以,随着银币的不断发行、流通,极大地繁荣了杭州府周边的零售业。

    并渐渐向周边非大将军府辖地扩散。

    而银币给财政司带来的不仅仅是相当于三分的利润,而是间接增加了对天下各地商贸,日益增长的话语权。

    因为民间对“汉元”的依赖和信任,使得他们渐渐不愿意使用和接收难以携带的碎银。

    特别是往来于绍兴、杭州、嘉兴、松江四府的商人们,都习惯了使用“汉元”交割和汇票兑付。

    这样一来,造成了各方势力要进行贸易,不得不拿白银,从杭州府换取“汉元”,来满足己方辖地的民间商业流通。

    而这更加造成了“汉元”的短缺和紧俏,距离近的应天府,两个五钱“汉元”可换一两一钱白银,而到了江北扬州,可换一两二钱,再远些,淮安以北,一两三钱都换不到。

    蒸汽动力的大型纺织机,在沿海六府普及开来。

    纺织品产量迅猛增加的同时,对中小商户及百姓的手工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造成了无数百姓的失业和手工坊的倒闭。

    在各府情况汇总之后,吴争以大将军府的信用,向汉明银行提出担保,为所辖十一府民间商户提供无偿贷款,专用于商户购置纺织机械。

    如此,原本被大型纺织机冲击的中小商户开始扩大规模,无法生存的手工业散户,以雇工的方式进入各大新增工坊。

    局势渐渐平稳下来,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吴争知道,这只是暂时平稳,快则十年,迟则三、四十年,这场工业革命初始阶段,对社会造成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但那已经不重要了,吴争都懒得花精力去想。

 1138。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关口

    ps:感谢书友“梁孟昌”、“鹰扬”、“缘醒”、“书友160620191256215”投的月票。

    十年,不,不需要十年,只要五年,当北伐军饮马黄河,再以举国之力来纠偏,抚平工业革命对沿海诸府的影响,其实并不难。

    吴争自信,国家统一配给制,进行国内诸省的物资统一调配,可以有效地解决因生产力过度集中,导致局部地区单一商品大量积压问题,和民间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而正在修建的铁路,只要横跨东西、纵横南北,可以在短期之内,将积压物资运送到每个需要此类物资的省份。

    如果万万人还解决不了沿海因产业过度集中、民间购买力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那么,吴争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必杀锏——倾销!

    向周边,甚至以远洋对欧洲各国倾销。

    如果对方反对,那就以力服人!

    吴争有这自信,科技主导生产力,率先启动的工业革命,可以迅速提升国力,将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而这种差距,足以扫荡整个世界。

    传说中最早的日不落帝国(指西班牙),不就是由此将一个弹丸之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的吗?

    连这样一个弹丸之国,也能称“日不落帝国”,何况没泱泱华夏,拥有万万国民的东方大国?

    ……。

    马士英很快审出追杀钱肃乐的背后之人。

    吴争和钱肃乐都由此松了口气。

    当然,二人松气的理由各不相同。

    钱肃乐是因为这样一来,吴争就没了与义兴朝开战的借口。

    而吴争松了口气是因为,心中一块大石落下,就吴争而言,追杀钱肃乐的背后之人不是朱媺娖,这是内心最大的安慰。

    朱慈煃,你死定了!

    由于杭州府与应天府的官方交往已经中断,吴争派马士英,带上刺客口供,前往应天府。

    这就够了,接下来,就静待朝廷的答复吧。

    ……。

    广东潮州府,府治海阳去往揭阳的官道上。

    出现了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如同一条垂死的长蛇在官道上扭曲着。

    他们人数不多,大约六、七百人。

    他们移动得很慢,慢到让道边吃瓜看戏的百姓以为,这些人怕是来游山玩水的吧。

    这不奇怪,对于闽粤普通百姓而言,清军和明军没有什么差别,今日还是明军,过一夜说不定就是清军了,对百姓该抢还是一样抢,该杀还是杀,没有多大分别。

    百姓惹不起,只能躲,可能躲哪去?

    到后来东西也被抢光了,索性不躲了,爱咋咋滴,反正身无长物,要钱要粮没有,就一条烂命。

    所以,道边围观的百姓不少,却没一个向这支军队塞个馒头,递个地瓜的(万历年间广东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蕃薯了)。

    这支军队的服装有些杂乱,有清军制式的,也有明军制式的,甚至上身是清军军服,下身是清军军服。

    这是一支溃军,两天前遭遇了清新泰伯、潮州总兵郝尚久所部的暗算阻击,三千多人,一日之间,就剩了这点人。

    一天一夜奔逃下来,水米未进,将士们已经精疲力竭,实在迈不动腿了。

    “快走!”主将施琅挥动着手中的马鞭,朝士兵厉声喝道,“他x的,逃命都不积极?!”

    在施琅的厉喝下,队伍总算是加快了速度,向揭阳方向而去。

    此时的施琅,才刚刚年近不惑,正是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

    早年间,他的族叔施福是郑芝龙手下部将。

    在族叔的举荐下,投效了郑芝龙。

    后来郑芝龙降清,施琅也就跟着降了清。

    郑芝龙被多驿押送去了顺天府后,各地闽系将领群龙无首,一度陷入混乱。

    而当时,李成栋突然反正,降了隆武朝,任广东将军,施琅便转入李成栋的麾下,率部进入广东,接受改编,被分配到饶平驻兵。

    隆武朝灭亡后,郑成功改投永历,李成栋又归入了郑成功麾下,于是,施琅名义上成了郑成功的兵。

    几个月前,郑成功执意收复福建,举十余万大军,一度攻至福州城,然而因战略欠当、指挥不力,竟十几天无力攻克仅万余守军的福州城,被从浙江温州、江西赶来增援的清军合围,遭遇大败,所部崩溃,四下逃散,损兵折将超过六成。

    这场大败,使得时任广东将军的三姓家奴李成栋,率部再次反转降了清,造成的后果是,大半个广东被清军收入囊中。

    驻守饶平的施琅,原本已经接受李成栋的命令,跟随降清的。

    可李成栋不放心哪,施琅原是郑芝龙的部将,如今郑成功一部在揭阳,如果驻守饶平的施琅与揭阳郑成功部暗中联通,南北合击,那潮州府就不保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李成栋命令潮州总兵郝尚久所部缴了施琅的械,同时派人向施琅传令,令施琅缴械投降。

    注意,不是剿灭,是缴械。

    然而,郝尚久与施琅之间有些私仇,一省之地,各部军队一会是明军,一会投清成了清军,转眼过几天又成了明军,恐怕是连士兵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军了。

    所以,军队之间的互斗成了常态,仇怨就是这么结下的。

    郝尚久在接到命令后,动了歪心思,他一边集结兵力,一边人联络施琅,说只要主动来海阳缴械,接受改编,可以避免大动兵戈。

    施琅信了,率部从饶平前往海阳城,不想郝尚久早已在凤凰山一带埋下伏兵,在施琅率部经过之后,伏兵截断了施琅退路,同时,郝尚久率主力迎面突袭了施琅。

    施琅部三千多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好在施琅作战确实有些本事,率数百嫡系不退反进,生生以正面突围的方式,击穿了郝尚久主力的阵线。

    突围后,施琅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束手就缚,向李成栋请罪呢,还是前往揭阳投靠郑成功呢?

    此次被郝尚久伏击,施琅两个族弟施肇琏、施肇序为掩护他战死。

    生而为人,此仇必报!

    再三权衡、思忖之后,施琅终于做出决定,率残部前往揭阳,投靠郑成功,誓言反清。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陈近南还年少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陈近南本名陈永华,字复甫,漳州角美人氏。

    崇祯十七年,甲申科进士。

    与郑成功的初次交集在于,去年郑成功率军攻克同安,授陈永华的父亲陈鼎为教谕。

    之后,郑成功兵败,陈鼎在明伦堂悬梁自尽。

    时为生员的陈永华,跟随着郑成功败兵逃亡。

    郑成功在中左所(厦门)站稳脚跟后,开始延揽天下士子,积蓄实力打算东山再起。

    时任永历兵部侍郎的王忠孝向郑成功举荐陈永华。

    郑成功念及陈鼎忠贞,便亲自会见了陈永华,一番谈论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