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家水师非常庞大,大小船只多得根本数不过来。

    单主力舰就有六十八艘,装载着四十八门舷炮,还有船首炮、船尾炮各二门。

    中型战船过三百之数,装载二十四、三十六门炮。

    那种八门、十六门炮的小型战船、放火船、梭子船(侦察用)等等,更难以计数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双方有意识地相互试探

    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老虎不发威2”、“书友20191208212648683”投的月票。

    郑家水师的实力勿容置疑,只要想想郑成功连续三次从海路北伐失败,折损了七成兵力后,还能返身击溃当时属于海军强国的葡萄牙舰队,夺回东番依为根基地,就能猜测出当时郑家水师的强大。

    这是郑家数代人的积累啊。

    不过,郑家水师战船上的火炮,还是旧式火炮,用的是实心弹为主,就是那种炮弹打光了,可以用石弹的那种,甚至可以将任何硬物砸碎、砸扁,都能塞入炮膛做为炮弹的那种炮。

    这不怪郑成功,因为要为这么多战船更换重型舰炮,所需的银两,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但这不代表着郑家水师战力不强,因为郑家水师这些年根本没有打过大仗,储备的炮弹足够,还没到用石弹的地步。

    如果不是吴争组建新水师,从西洋购买、在吴淞建造战舰,就算有两支甚至三支舟山水师,也不是郑家水师的一合之敌。

    所以,郑成功内心是赞同他叔叔郑芝莞的建议的。

    给吴争一个教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由此,一战奠定郑家在南北沿海的霸主地位。

    也好缓解粮饷之困,同时报吴争剿灭王得仁部的一箭之仇。

    当然,郑成功没有要与吴争打一场你死我活决战的意思,那不现实,毕竟双方中间隔着十几万清军,距离数千里之遥呢。

    郑成功从案上取过纸笔,开始书写给叔叔郑芝莞的回信。

    ……。

    十天时间转眼过去。

    郑成功三次派人延揽郝尚久,许以高官厚禄,皆被郝尚久拒绝,就差派人向永历帝请封王爵了。

    此时,由福建而来的三千清军,已至漳州。

    李成栋也忧心海阳城得失,从南海(番禺)派了三千援军增援潮州。

    郑成功这才感觉到不对劲,终于采纳了陈永华的建议,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从揭阳、潮阳出兵,两路夹击海阳。

    然而郑军以二万大军,连攻海阳城五日不克。

    此时西、北两路清军援兵已逼近,无奈之下,郑成功只好撤兵返回潮阳固守。

    好在此战郝尚久伤亡了二、三千人,加上郑军兵力依然大于清军。

    清军增援到达海阳之后,并没有对郑军发起反击。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这个时候,郑成功才反应到自己的优柔寡断,丧失了最佳攻取海阳的时机。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郑成功也只能徒叹奈何了。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从郑成功的战略布局和三次北伐来揣摩郑成功性格的话,会很清楚地发现,郑成功其实真不是个军事家,指挥能力尚且不说,郑成功的战略目光非常短浅。

    譬如说,在二次进攻福建之前,郑成功手中有近二十万兵力。

    这已经相当庞大了,相较于在闽粤清军,几乎倍之。

    如果郑成功不选择进攻福建,而是进攻粤西,那么,有非常大的可能,可以击穿在粤清军的防线,与永历朝军队会师连成一片,如此整个西南边陲,便是永历朝的了,清军想重新收复,那得花费更大的代价和时间。

    但郑成功却执意进攻福建,或许是福建相对于贫瘠的粤西更富有,亦或许是郑成功没有意愿与永历朝连成片,所谓山高皇帝远,郑成功做为一方诸侯,不愿意处于帝威压制之下。

    听调不听宣多好,不听调不听宣,更好!

    当然,这只是揣测,郑成功真正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历史上,郑成功确实误了反清大业,在这几年中,郑成功一度拥有永历朝七成的兵力,最高时达到三十万之众。

    可他却没有任何进取之心,固守一隅,最多就是收复几个府城,唯一的进取心,就是收复福建。

    当然,郑成功有一功劳是不能抹灭的,那就是拖住了闽粤之地十多万清军。

    否则,吴争不会那么轻松,义兴朝也不会还有精力数次宫变、内斗。

    此时的广东,郑军仅有潮州府揭阳、潮阳、惠来三地,和沿海一些岛屿。

    局势非常严峻,可以说,时日无多、垂死挣扎罢了。

    但郑成功依旧坚持封锁他控制的水域,不让悬挂北伐军旗的商船通过。

    以至于这半个月中,吴争势力的商船和去往吴争势力辖地的商船,不得不绕个大圈,从荷兰人控制的东番岛绕行。

    这场战役之后,陈永华在郑成功心里的份量,又上升了一层,但凡有军务,郑成功皆要喊陈永华来一起参详。

    这是后话。

    ……。

    执意拿鸡蛋撞石头,肯定是蠢事,不容置疑。

    敢于撞的,要么是脑子进水了,要么是别无选择了。

    而如果还有别的选择,却硬要拿鸡蛋撞石头,那一定是蠢到无可救药了。

    郑成功不蠢,相反,他很聪明,不,准确地说,是精明!

    他善于计算得失,也善于分析时局。

    但他的思维一直停留在战术层面,至死也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

    这不得不说,是南方有心复明明人的悲哀。

    因为郑成功的存在,让他们别无选择地投奔郑成功旗下,没有别的选择。

    而郑成功的不作为和短浅的战略目光,葬送了这数十万的义士,令人扼腕嗟叹。

    如果当时的延平郡王不是郑成功,主持闽粤抗清大局的不是郑成功。

    哪怕换作是朱以海,哪怕是张煌言,结果可能都会改写。

    所以,郑成功面对着清军的环伺,依旧可以令麾下水师控制水域,去再一次触碰吴争的底线。

    在郑成功看来,吴争无力和南下,因为吴争驱逐宗室之事,引发义兴朝数万大军驻囤常州府,吴争被义兴朝牵制着,自然不会顾及南面海域的通商。

    况且,也不是商路断绝,无非是多花些时间,绕行罢了。

    郑成功的本意是以子之矛,攻其之盾。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想以此举反制吴争对陈钱山水域的控制,因为别人不知道陈钱山海盗的底细,郑成功知道啊,这是他心里最大的依仗。

    他认为,就算打个平手,吴争也不敢声张。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

    郑成功当然不会去想,郑家水师会败。

    所以,郑成功几乎确定,吴争不敢作出任何军事反击,吴争只会派人来与自己和谈,如此,自己就可以狮子大开口,得到一些原本得不到的东西。

    譬如,通过自己控制水域的商船,须向自己交些税。

    郑成功一直这么干,郑家就是这么发家的,习惯成自然嘛。郑芝龙没降清之前,郑家一年从海上征税高达二千万两白银,不然,怎么养得起如此庞大的水师和数十万大军?

    连一向强硬的大明朝,也不得不对郑芝龙采取招安手段,朝廷水师打不过啊。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哪个海商敢与水师硬抗,乖乖留下买路钱,花钱消灾才是正理。

    如今也一样,否则,才独立三年的郑成功,如何能养得起最多时三十万大军?

    东番还在红毛子手里呢,占据屁大点地方,哪来那么多粮饷养兵?

    他能做的,只有一个字…………抢!

    抢,抢谁?

    海商,有钱人!

    有钱人抢光了,自然得抢民众。

    所以,陈永华听到的不是谣言,郑军确实在对粤西诸府劫掠,美其名曰…………“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

    然而,只要是读书人,或者是尚有良知之人,都会明白这是错误的,不是长久之计。

    譬如陈永华就强烈反对。

    再譬如连新归附的施琅,也坚决反对。

    但郑家人不以为然。

    施琅进谏了两次,皆被郑成功喝退,到了第三次,郑成功怒了,削了施琅为数不多的兵权,令其前往中左所(厦门),此时的厦门还在郑成功手里,由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莞率军驻守。这是郑成功和施琅之间,出现第一次龌龊。

    但郑成功错了,揣摩错了吴争的心思。

    吴争在得知王得仁叛反永历朝,就开始部署应对南面郑成功的突然进犯。

    有一点,二人想法是一样的。

    就是这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海战,上升不到决战层面。

    但因为要安置朱以海及一部分宗室迁往陈钱山,这才影响了部署的进度。

    ……。

    这一天,当一支有二十几艘大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由北向南,出现在平海卫至永宁卫周边水域时。

    驻守厦门的郑芝莞,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即下令水师出海。

    做什么?

    自然是打劫。

    郑家这支水师已经一分为二,一支在厦门,助郑芝莞守厦门,另一支在南澳,助郑成功守潮阳。

    当然,郑成功这些年没如此公然劫掠海上商船,哪怕是郑芝龙在的时候,也是以十取一征税,只要交了过路费,就可保平安,买路钱嘛。

    但眼下不同,进攻福建失败之后,大军溃散,郑成功势力财政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郑芝莞所部已经快半年没发饷了,郑军士兵大都是当地人,谁家没个父老妻小?

    半年不发粮饷,那不得饿死人?

    所以,郑芝莞早就派出侦察船,巡逻在海道上,劫掠了几支商船队,了胜于无,打打牙祭。

    如今,得到郑成功许可的郑芝莞,就等着劫笔大的,来贴补所部粮饷。

    如今一听说有十多条大海船到来,哪还忍得住?

    一声令下,由郑芝莞部将陈藜,率大小十六艘炮舰、十二条大海船(装抢来货物用的)出港向北迎上商船队。

    和风丽日,微风习习。

    海面上波澜不惊。

    是个打劫的好日子。

    郑家水师十六艘炮舰相互间隔大约一海里,以半月阵型,向北方迎面而来的那支大型船队包抄过去。

    在舰首手持单筒望远镜观察的陈藜,心中有些奇怪,按道理,这么好的天气,对方应该已经能发现自己舰队向他包抄。

    任何商船船队,在发现自己被水师包抄的第一反应,就该是减速、调头。

    当然,最终还是逃不掉的,商船怎么可能快得过战船?

    但这是该有的正常反应啊。

    陈藜心里有种不安,心想难道是以往已经交过过路费的商人老客?

    可也不对啊,如果是老客,就应该在船头挂郑家的海旗,怎会挂北伐军的旗帜呢?

    眼见着双方越来越近,陈藜想着郑芝莞的交待,也想着自己快半年没发饷银了。

    牙一咬,下令道:“他x的,不管了,谁让他们挂北伐军的旗帜,抢了再说……传令,开炮逼停他们!”

    三声炮响,这不是进攻,而是警告。

    陈藜要的是钱货,不是人命。

    所以,三炮只是朝着商船边上打,距离得很远。

    炮弹落下,被三十多重的炮弹激起的水柱,有一丈高。

    照道理,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