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7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正是给二卫喘息、休整的大好时机,如果强驱二卫攻海州,万一士气崩溃,后果难以预料。

    可反过来,鲁之域同样明白,吴争已经是打定了主意了,在吴争麾下这么久,鲁之域哪能不明白,吴争所谓的“民主”,那无非是哄人玩把戏,他就从来没有真正“民主”过。

    真要强谏,那就会使自己渐渐脱离大将军府的权力核心,这是鲁之域绝不愿意看到的。

    加上此时蒋全义赞同,其余人不反对,所以鲁之域只能拱手道“若王爷攻海州之心已定,末将以为,趁敌军溃败,立足未稳之际,可派一路同时攻宿迁,如此,就算敌人大军来犯,也可在宿迁抵挡一阵,为沭阳赢得固防时间。”

    吴争闻听大喜,因为鲁之域终于跟上了他的思维节奏,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吴争追问道“鲁将军以为谁攻宿迁合适?”

    鲁之域心里一叹,答道“末将及吴淞卫自然当仁不让。”

    “好!”吴争作结案陈词,“蒋全义率泰州卫六千人,即刻动身向北,攻海州,收复海州后,不得冒进,固守城池,如有敌人大军来攻,不得出城迎战,等候本王下一道命令。”

    蒋全义大喜,应道“末将遵命!”

    “鲁之域率吴淞卫五千人,即刻西进,攻占宿迁,之后参照泰州卫行事,但有一点,若徐州大军真向宿迁集结,你部不可贪功强抗,有序退回沭阳,与本王会合……记住,你部只是前出侦察,为沭阳赢得先机。”

    “是。”

    这时,钱翘恭终于抬起头来,“我做什么?”

    吴争微笑道“你领一千人回清河驻守。”

    钱翘恭眉头一皱,刚想开口反对,吴争就解释道“如果宿迁、海州与敌接战,你将作为预备队,随时增援……另外,令宋安调拨一批能骑之人,淮安城中还有些战马,你是此中高手,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训练些一支骑兵来,这对于如今战局,是一个小容小觑的力量。”

    钱翘恭话到嘴角,被堵了回去,想了想道“盐城新军,是我与沈致远一手训练出来的,其实力或许不敢与你的第一军相抗衡,但还须小心……另外,沈致远所率二千多人,是追随了我与沈致远的老兵,特别是我那一千多的枪骑兵……真要遇上,后果难料,须千万小心。”

    吴争厉声冲蒋全义、鲁之域道“都记住了吗?”

    “王爷放心,都记住了!”

    “去准备吧!”

    “是。”

    。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反转

    待二人带着众将领离开。

    吴争握着钱翘恭的肘弯,问道:“你的枪骑营,会听令与我军殊死搏杀吗?”

    钱翘恭毫不犹豫地道:“若是其它人指挥,绝不会,这一千多人,已经经历数次大战,登州平乱、漠北平叛,跟随我两年多了,他们都是汉人良家子,若非家人在京畿,我甚至可以一声令下,带他们归附……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

    吴争追问道:“那你的意思,如果沈致远指挥他们,他闪就会听从沈致远的一切命令?”

    钱翘恭懊恼道:“这两年时间里,我与沈致远同进出、共饮宴,将士们早已将我二人视为一体……哎,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啊!”

    吴争突然笑了,“这么说来,沈致远的火枪营,也该如你的枪骑营一样喽?”

    钱翘恭一愣,答道:“按理也应该如此。”

    “那就好!”吴争悠悠道,“他身边还有黄驼子、清吟,他再浑,也浑不到哪去……。”

    “你的意思是说……黄驼子、清吟是你安排在他身边……呃。”钱翘恭震惊地看着吴争。

    吴争静静地看着钱翘恭,道:“你认为呢?”

    ……。

    这一天中,战局形势发生了巨大转折。

    廖仲平左营前锋约六千人,渡江之后迅速占领了仅有三百守军的六合。

    随之,刚刚登陆的后续主力,分兵迅速穿插江浦、仪真。

    在仪真苦苦坚守的陈胜,终于盼来了援军。

    左营明军对正在攻打仪真的敌军来了场东西合围,敌人见机快,在发现明军来援,立时向北天长方向撤退,自此,仪真之围解了。

    在看到廖仲平时,陈胜强忍着心中的五味杂陈,重重了擂了廖仲平胸口两拳。

    “我以为,你不会来了。”陈胜的眼中闪着一点水光,事实上,陈胜已经抱定了战死仪真的决心。

    廖仲平没有躲,他平静地道:“你应该可以放心,就算你战死在仪真,仪真也丢不了……因为南岸有我!”

    这时,在陈胜身后的史坤突然向前一步道:“不是卑职冒犯,廖将军确实来得晚了些,我军从江都至仪真,连番血战,五千人仅剩两千余人,伤亡过半,若廖将军能早来几日,不,就算是一日,弟兄们也不会……这么惨!”

    廖仲平动容,“方将军呢?”

    史坤黯然道:“方将军昨日激战时,不幸腹部中箭,幸好未伤及要害,正在救治。”

    陈胜忙道:“廖将军不必在意,他就是个鲁汉,仗着与王爷有师生、赐名之谊,向来出口不逊,对我也是如此……不过,昨日若非他率部返回仪真,今日将军怕只能见到陈某的尸体了。”

    廖仲平悚然动容,问道:“真有如此不堪?”

    陈胜喟叹道:“昨日围攻仪真的敌军至少在一万人以上,并调来了不下五十门红夷大炮,连番轰击城门,若不是斥侯早报,我下令以土石封堵城门,怕是真挡不住了……可就算如此,一日打下来,也伤亡一千多人。”

    说到这,陈胜指着史坤对廖仲平道:“我原本想着,让他带些人出城南返,多少留下些骨血以备重建,可这厮听闻身后炮声,竟返了回来……若不是他从侧翼突击,打了攻城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仪真城依旧难守住。”

    廖仲平转向史坤,缓缓点了下头,“你……不错!”

    史坤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抬手挠了挠后颈,嘿嘿笑了。

    廖仲平再转向陈胜,“我来了,但此城还是你守……江浦、六合已经在我之手,有一万人驻守足矣。我渡江之时,已经得知卫国公已经率建阳卫攻和州,所以,我接下来的目标是……江都!”

    陈胜知道廖仲平是好意,自己这支残部急需休整,但依旧摇摇头道:“江都怕已不需要廖将军去攻了,北伐第一军已经占领泰兴,正火速北上增援,江都敌军不多,我部即可收复……廖将军兵力强盛,不如趁此机会迅速北攻,收复天长,突入凤阳,如此,定可吸引、牵制敌人徐州大军,为王爷防守淮安城减轻压力。”

    廖仲平沉默了一会,看着陈胜,问道:“你部还能战?”

    陈胜哂然一咧嘴,转头问史坤道:“还能战否?”

    史坤大声道:“就等指挥使下令了。”

    廖仲平闻听,果断一点头道:“好。江都你攻,我攻天长。”

    ……。

    相较于仪真,和州就真是不设防之地了。

    整个和州,就一千敌人。

    不要说反抗了,听闻夏完淳率建阳卫渡江来攻,驻守的这一千人,干脆就开城门降了。

    夏完淳几乎兵不血刃,当天就收复了和州。

    而好笑的是,与和州西侧接壤的庐州府,驻守巢县的三千清军,得知明军渡江来攻,二话不说就逃向庐州府府城合肥,这是打算以不变应万变,死守城池了。

    于是,建阳卫主力迅速向北,兵锋直指滁州。

    ……。

    吴争绝不会想到,这场战争从一场小规模的报复战,打成了一场实实在在的国战、决战。

    更想不到的是,正因为他的坚持,引发了一串的连锁反应。

    义兴朝廷随后的国战诏书,为夏完淳、廖仲平的私自出兵,抹平了罪责、扫清了障碍。

    虽然义兴朝廷没有真正出动右营增援,但这道诏书,使得左营和建阳卫参战将士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这样,他们就不必担心家人被自己牵累,他们也不再是“叛军”,而是奉诏为国而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廖仲平一口答应北攻天长,夏完淳想都不想,挥师滁州。

    至此,江北战场双方的兵力,一夜之间达到了平衡,甚至明军方面还有了点兵力优势。

    可这一夜的战局变化,尚未传过黄河,吴争不知道,就更不能说沛县多尔衮获知战况了。

    但此时,多尔衮却已经得知了一件事,一个坏消息,兴化失守。

    池二憨和祖大弼在宁乡镇附近遭遇,迅速联手,北攻兴化。

    在兴化的三千清军守军,虽然顽强抵抗,奈何寡不敌众,终究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权交接

    兴化一天的激战,以祖大弼的骑兵封堵四城门方向,池二憨率北伐军强攻南门城墙。

    胜利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兴化城在之前两次拉锯易手,破烂毁损的城墙、城门,清军根本来不及修缮,而守军几乎没有火器,更不用说火炮了,在池二憨的凶狠猛攻下,南城告破,守军因祖大弼的骑兵封堵各城门,逃无可逃,被全歼。

    自此,整个扬州府的战场主动权,事实上已经易手,只是各方各路的军队,还没有在短时间内得到这战报。

    这就造成了许多战术上,双方都走了岔路。

    譬如陈胜、方国安和廖仲平的仪真战场、夏完淳的和州战场,还有淮安战场,依旧是在各自为战。

    最先知道兴化失而复得消息的,不是吴争,也不是多尔衮,而是盐城岳乐和沈致远。

    如果说,此时整个淮安府还有一席“安静”之地,那非位置处于东南角的盐城莫属。

    岳乐不是不想参战,他还年轻,血气方刚,虽然时在皇帝和摄政王两边左右摇摆,但他对满清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

    可多尔衮的严令,使得岳乐不得不将大军囤于盐城,就算心里非常不认同多尔衮的部署,可一样不敢去撸多尔衮的虎须。

    然而,沈致远到了。

    岳乐在看到多尔衮手令之时,心中的激愤,难以言语,准确地说,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算什么?

    用人唯亲?不,自己与多尔衮更亲,毕竟同是爱新觉罗的血脉。

    这应该是过河拆桥!

    岳乐恍然悟到了多尔衮的真实用意,那就是,多尔衮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信任过自己。

    让他统领三万新军南下,其原因之一,自己一直是新军名义上的都铳,而沈致远、钱翘恭相当于教头,由自己出面统帅,可以让朝廷放心,否则,多尔衮独掌二旗已经信朝廷不安,加上此战开启,徐州八万大军又置于多尔衮号旗之下,朝廷又怎会放心,再将耗费了朝廷无数财力的三万火枪新军再归于多尔衮统领呢?

    所以,多尔衮明知自己已经偏向皇帝一面,此战前,还尽力延揽、提携自己任这三万人的统帅。

    果然,朝廷听了多尔衮的提议,立马允了。

    岳乐这时才明白,自己无意中成了多尔衮收拢军权的幌子。

    不仅仅是幌子,更是抢夺军功的理由。

    岳乐对多尔衮此战的策划、部署是认同的,他同样觉得此战必胜,虽说与北伐军交过手,知道北伐军战力和意志确实不同凡响,可岳乐同样认为,义兴朝在短短时间内崛起,内部的纷争尤胜于清廷,同时,单靠吴争的北伐军显然不足以改变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