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明-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反击,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旦骑兵失去了速度,就会陷入明军包围。
兵员人数,是先天的缺陷。
多铎原本是想打一个时间差,城中明军出兵需要调度时间。
城中主将吴争无法对城外三支军队进行有效掌控。
而自己对身边的军队却是如臂使指,这就是一个时间差。
他差点就成功了,可惜被这三支军队,拼死阻击,功败垂成。
这个时候,清军就应该撤了,这时撤,清军是占了大便宜走的。
这时再不撤,就有些贪得无厌了。
三万多降军虽然被多铎一冲溃散,但真正伤亡的人数却不多,他们只是向道路两侧溃散,如果这时鞑子向两侧追击,那么这三万多人也就作鸟兽散了。
但问题是,多铎的目的并非在这支降军身上,而是在杭州城、庆春门、那个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吴争身上。
所以,这时前进受阻,那么溃散的降军就会发觉后面无人追赶。
下意识地就会转身回来,于是,人潮就会向道路合拢,那个时候,鞑子就陷入包围了。
仅仅数里的距离,大军欲进不能。
仅仅数里的距离,就能将城楼上那个小子击杀,这让多铎如何不恨。
多铎不甘心,他还想再试试。
……。
吴争已经惊骇得冷汗淋漓了。
一场胜券在握的追击,突然就被多铎扭转过来。
要知道这个时候,城中的主力已经被派出。
吴争身边仅有陈守节一营炮兵和一营三百余人的亲卫队。
加起来不足六百人。
眼看着清军呼啸而来,由远至近,所过之处,明军一触即溃,如入无人之境。
虽说城中还有火炮阻敌,可再密集的炮火,都无法彻底隔断蜂涌而来的大军。
只要有千儿八百人冲过炮火阻断区域,如果被清军接近城墙,那么庆春门就会被攻陷。
而撒出去的池二憨等三支部队,恐怕连回援都来不及。
这种震撼,任何人都不可能不惊骇得冷汗淋漓。
幸好,周大虎部悍不畏死的迎敌。
幸好,池二憨率部从两侧阻敌。
幸好,回撤的厉如海见机很快,迅速带兵回援。
没有周大虎部的迎击,清军便会鱼贯而入,直捣黄龙。
没有池二憨部的阻击,周大虎部根本顶不住。
没有厉如海部的回援,周大虎部依旧顶不住。
这三步,缺一不可。
到此,城墙上胆战心惊的吴争,终于松了口气。
挡住了!
那就赢定了!
多铎,可愿与本官在这城墙上共饮一杯西湖龙井啊?
吴争如释重负地微笑起来。
确实,吴争有志在必得的理由。
城墙上望去,溃散的明军已经在将领的驱赶下向道路合拢。
清军被围已成定局。
七千人,对近五万人的合围,这说到哪去,都是个必败之局啊。
可包括吴争在内的所有人,都预料不到,多铎的疯狂和强悍。
……。
多铎不甘心,他还想再试试。
他要再掂量掂量吴争的实力。
他要进攻,而不是撤退。
可他的命令被博洛的一句话给挡了。
博洛急报,嘉兴城被明军占了。
这个消息,是斥候带回的,博洛得知此事后,并没有直接禀报。
因为当时多铎已经下令反击,大军已经出动。
将这个情报禀报上去,徒乱人意。
所以,博洛打算在战斗之后再禀报。
此时,博洛确实忍不住了。
战局演变成这样,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至少在博洛心中,并不认为多铎指挥有错。
太多的因原巧合,令这场原本该唾手可得的胜利,以己方的大败而告终。
但博洛认为如今是真的不能再进攻了,再进攻就回不去了。
身后明军降军已经合围,身边被明军三支部队咬着,再进攻,或许骑兵可以冲过阻拦,但步兵就得留下了。
让几千八旗军留下,这个罪过可就大了。
加上背后嘉兴城被占领,这对士气的打击太大。
这个时候,应该突围。
当多铎听完博洛的禀报,不动声色。
这消息虽然震撼,但今日所遇到的事,哪件不震撼?
见得多了就麻木了。
多铎深知,博洛之言有理。
可就算不进攻,此时后退也来不及了。
麾下七千多人,骑兵可以突围,可步兵肯定会被合围的明军拦下。
此时是进不得,退也不得。
如果留下步兵、断臂求生,那仅凭三千骑兵,又如何闯过嘉兴府明军的拦截?
多铎没有多想,迅速做出了决定。
在博洛难以置信的眼神下,全军向杭州城突击!
周大虎部、厉如海部,两部合计才六千人。
经过这一场阻止战,士兵的士气和体力,都已经跌到了谷底。
这时面对清军疯狂的强攻,确实是顶不住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变
明军防线开始松动。
池二憨意识到这一点,迅速下令停止了箭矢攻击,率部从侧面对清军发起了牵制攻击。
但依旧晚了。
清军骑兵以疯狂地姿态,以命换命,强行冲破了周大虎部、厉如海部的防线,生生将二部撕开了一道数丈宽的口子。
清军如洪水般地向杭州城涌去。
战局瞬息万变。
吴争和身边王一林脸色顿变。
吴争立即下令城上守军备战,其实这时,吴争已经不再担心了。
经过三部的强行阻击,之前溃散的明军已经合围完毕,正向杭州城方向收缩。
也就是说,不用太久,只要一柱香的时间,十来里地外的明军就会赶到。
城上人数虽少,但有火炮的支援,顶住一柱香的时间,还是有希望的。
陈守节已经奉命开炮。
这是今日第二次炮击,吴争的命令是把炮弹全部打出去,哪怕打到炸膛,也不得停止。
这里的炮击已经不以杀敌为目的,只会迟滞、阻拦敌人。
六十三门火炮的齐射轰鸣,令城墙外二、三里地的区域,盛开起一朵朵的泥花。
八旗骑兵穿梭其间,不时地有骑兵被气浪震飞,更有大量的战马,因恐怕而人立嘶鸣,将马上的士兵掀下。
可终究无法阻止鞑子骑兵靠近城墙。
鞑子身后的池二憨、厉如海肝胆欲裂,疯狂地指挥着军队追赶。
跑动中,甚至连身边擦肩而过的鞑子步兵都不放在眼里。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回援!
眼见着鞑子骑兵挺进到城墙前一里之地,吴争与王一林互视一眼,“呛啷”拔刀,准备拼死一战。
可战局再变,鞑子骑兵突然转向。
在庆春门外向北转向。
划出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城墙上的守军射出的弩箭,全都落空。
更为奇怪的是,与池二憨等部擦肩而过的鞑子步兵,随即转向,也往北而去。
莫名其妙!
吴争脑子里只有这四个字。
鞑子要攻北门?
有意思吗?
明明可以有希望攻下庆春门,杀了自己,多铎为何要转北门?
虽说北门守军只有五百,但相较于已经靠近城墙的清军而言,庆春门城墙上的火炮已经失去了效用,就算炮兵参战,庆春门也就六百余人,何必费老大的劲去攻北门?
这与吴争想象中,多铎的性情不符啊,庆春门有自己在,多铎不正想着杀了自己泄愤吗?
况且,就算多铎率军攻下了北门,自己这边一旦三军会合,可控之兵达四万余人。
这样的悬殊兵力,多铎能有把握以一门之力,挡住自己的全力反扑?
吴争是真愣住了。
战场变得很古怪,跑得气喘吁吁的池二憨等部也傻了,愣愣地看着鞑子全军转向,站在原地蒙圈了。
几乎是眼睁睁地目送着鞑子的背影远去。
话得说回来,这个时候,池二憨等部就算想追,那也是没力气追的。
一心想回援的将士,使出了吃奶的劲奔跑,这个时候,看到城墙上吴争无碍,紧崩的弦早已松懈下来,哪还有追击的气力和心思?
整个人都是软软的。
而完成合围向城方向赶来的明军,还在三、四里之外。
这么一个时间差,被多铎牢牢地抓住了。
多铎很懂人心,他知道一旦城门危急,所有阻击自己的明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只会是回援。
距离城门四、五里地,就算是头牛,急奔下来也会没力气。
而八旗军冲锋的是骑兵,四、五里路根本不在话下。
至于八旗步兵,几乎是看着池二憨等部回援的,连阻拦都没有,省着力气向北转进。
身后起来的明军又鞭长莫及。
于是,一场几乎可以说是无损耗的转进,就在吴争的眼皮子底下上演了。
可谓酣畅淋漓。
得到艮山门守军急报的吴争,这才醒悟过来。
多铎并非要攻城,而是撤退。
鞑子路过艮山门,根本连城门都不看一眼,就扬长而去了。
而接下来得到的急报,让吴争彻底想通了多铎的意图。
嘉兴城光复了。
这就解释了,为何多铎会先北突围,那是因为凭他七千人的队伍,回不去了。
吴争没有下令追击。
因为没有必要,杭州以北是德清,那儿至少眼下还是鞑子的地盘。
加上经过今日这一战,将疲兵乏,已经没有了追击的锐气。
万一再被多铎设伏干上一仗,那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多铎之前强悍的反击,明军将士心有余悸。
随着东面明军返回,三军会师,庆春门外响起了欢呼的狂浪。
这场仗胜得确实不易,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三折三起,如同做梦一般。
所有参战人员都有资格骄傲,哪怕是之前溃散的明军。
因为如果没有他们返回合围,池二憨等部根本无法力抗多铎七千多八旗军。
这三万多人形成的威慑,让多铎不得不选择北撤。
虽然跑了多铎,但吴争的收获颇丰,先不说稳固了杭州城和赚到的民心,就说多铎残部撤退,撇下的八门火炮,已经让吴争和陈守节父子笑咧了嘴。
这可是一千六百斤及二千斤中规中矩的明制红衣大炮,不象吴争现在手里的仿制西洋小炮。
不但射程远,而且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陈守节是激动地抱着火炮不撒手,就差拿嘴去亲了。
也难怪,爱炮之人,眼见着火炮一门门地失去,如今第一次见它们回来,心中的激动,可以理解。
城内百姓欢呼着涌向城门,这样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役,以明军的完胜而告终,实在是太值得庆贺了。
天色未黑,城中已经燃放起漫天的烟花,连成片的爆竹声,几乎与火炮声雷同。
这是一场改变江南力量格局的战役。
只要稍懂时局的人都明白,苏州以南鞑子的势力将因这块战役而消失殆尽。
杭州城,到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光复了。
百姓们喜极而泣,就算大明朝再昏暗,但做为明人,依旧心怀故国。
他们因此而欢庆着,拿出家中本已不多的粮食换酒,大有不准备继续过日子的打算。
今夜无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