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因此而欢庆着,拿出家中本已不多的粮食换酒,大有不准备继续过日子的打算。

    今夜无眠!

 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

    一江之隔的绍兴府,这次反应非常快。

    朝廷派使送来封授谕令。

    封吴争为钱临安伯,授杭州卫指挥使,加昭勇将军衔。

    余下有功将士都得到了封赏,出手非常大方。

    只是随船送来白银一万银犒赏将士,稍显得有些单薄。

    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去责怪朱以海了。

    如今几乎所有将士心里都明白,杭州府只是暂时屈居朱以海之下。

    所有的封赏并无太大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吴争心里知道,守住杭州城,是一场军民全方位的共同协作结果。

    这其中有许多百姓不遗余力的支援,就象那些女子,抛头露面地为受伤将士护理、清洗。

    象那些血气方刚的精壮,为将士运送物资。

    更有那些不畏生死的死士,以血肉之躯,奋勇地冲向敌人引爆。

    可这些对于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防守战来说,都不是最关键的。

    关键的是那些乡绅的财力支持,和城外那支降军的投诚。

    而城外军队的投诚,离不开莫执念和鲁南成等一应乡绅的诱导和逼迫。

    这才是战役胜利的关键,无可替代。

    但吴争不能去大肆地宣扬、褒奖他们。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耻辱的名字——反正者。

    这是个污点,一生难以洗清的污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步走错,终生遗恨。

    吴争不仅不能大肆地宣扬、褒奖他们,还必须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些人可以用,但不能亲近。

    近了,就会为世人所诟病。

    不过吴争没有亏待他们。

    那数十个乡绅如愿以偿,杭州府的财务大权从此落入了他们的手里,这可不仅仅是一府财权,而是代表着整个新兴势力的财权,包括赋税和杭州府对外的经贸往来。

    至于城外那支降军,所有将领、军官在保持原官阶的基础上,此战有功之人得到的升迁。

    吴争特地将鲁之屿做为一个榜样,提升为松江府总兵。

    没错,松江府总兵。

    虽然松江府眼下还没有光复,但没有人会怀疑松江府不能光复。

    更没有人去质疑,一个杭州卫指挥使,竟能任命一个府的总兵。

    实力,代表着绝对的权力。

    吴争手中有着足够的实力,如果算上嘉兴府的义军,吴争手中掌控的军队已经膨胀到了六、七万人之多。

    这个人数,足以与朱以海并起并坐。

    当然,这质量就难说了。

    三万多人刚刚归降的,二万多是十几支义军拼凑的。

    就连吴争直属的一万多人里面,有七成也是光复杭州时归降的明军。

    这种复杂的军中关系,着实令吴争头痛。

    次日一早,王一林前来告辞。

    他是兴国公麾下,如今杭州府之战结束,自然该回定海军归建。

    好在这次王一林所部伤亡不多,阵亡二百狡人,伤者三百多人。

    加起来不足六百,对于带来的三千人,还不到二成。

    所以,王一林很轻松,没有丝毫压力。

    他因此战军功被晋升为正四品指挥佥事,加宣武将军,已经非常满意了。

    吴争也没有亏待他,赠送了五千两银子给他。

    做为对王之仁的回报,吴争备了整整一船白银,十万两。

    请王一林转交王之仁,做为此战王之仁派三千人前来援助的酬劳。

    同时,吴争请王一林转达自己的感激,如果没有王一林率部前来合作,此战在贺家埭的伏击就不能保证迅速解决。

    最重要的是,吴争也没有信心,并一己之力对抗多铎六万大军。

    王之仁此次确实够意思,不但派来王一林所部,还真地将船队在吴淞口滞留了三日。

    直到胜利的消息传出,才率水师返回定海。

    吴争领他这份情。

    所以,出手非常大方,十万两,足够一支万人军队一年的军饷。

    不过吴争现在有钱,敲榨了城中这批乡绅,这钱来得太容易,出手自然阔绰。

    原本答应死士的五十两,一夜之间就翻了倍,死在城墙上的,再翻一倍。

    将士的赏赐也水涨船高。

    普发每人十两,另外得一级鞑子首级者,赏五两。

    以至于城外二千多鞑子尸身,皆身首异处。

    宋安忍不住埋怨吴争,偌大的一笔巨财,就这么被吴争挥霍一空。

    确实,近百万巨财啊,是个人都心痛。

    一人十两,近五万人啊。

    不过吴争此举,确实获得了军心。

    特别是那些投诚的明军,已经对吴争有了敬意。

    吴争做到了言出必行,重要的是吴争对他们一视同仁,没有因为他们是投诚者,而与嫡系区别对待。

    这样吴争轻易地达到了他的目的。

    因为接下去,全军改编就要开始了。

    军心、拥戴,非常重要。

    所有军队都被打散,上级军官互调,中级军官重新委任,下级军官不动。

    由此,吴争真正地掌控了这数万大军。

    之后,吴争与众将商议之后,将麾下人马编成四部。

    向吴江、湖州进军,占领之后各驻囤一万人,这样吴江、湖州与嘉兴三地构成一个三角,形成对杭州府的屏障,同时起到威慑苏州府的作用。

    另外,派鲁之屿率一万人进攻松江府,如今的松江府已经得不到江宁府的支援,光复不过是时间问题。

    派鲁之屿率大军前往,是因为吴争的心思一直在松江府,一是松江北面是嘉定,那个令他叔殉国之地,一直是吴争心中的纠结,必须亲自领兵去光复,为叔叔收殓、祭祀。

    二是杭州府地形确实无险可守,做为根据地不合适,从地形和目前的条件而言,占领松江府,对其进行改造,经营成根据地更符合吴争的需要。

    松江府,位于长江口,可以把控住水运,这对于财政而言,是具有极大帮助的。

    可以说,掐住了水运命脉,既可以令北方清廷经济失速,更可能壮大自己实力。

    海运通商,唾手可得的财富。

    背靠大海,组建海军,进可攻、退可守。

    这是吴争这些天里一直在思索的计划。

    至于剩下一万多人,便成为了吴争的直属军队,驻囤在杭州府。

 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并施

    绍兴府的欢庆场面绝不下于杭州城。

    憋屈了一年多的臣民,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六万大军被击败,杭州城守住了,还有什么比这事来得更振奋人心的?

    关键在于,打胜的军队出自绍兴府,主帅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

    于是,吴庄成了胜地。

    无数的乡绅、官员前往吴庄,与吴老爹推杯换盏,共话盛事。

    可总有人心中难受。

    譬如说方国安,吴争打胜、守住了杭州城,就等于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让他一个堂堂越国公,情何以堪?

    于是,他推托军务在身,避往钱塘江东岸,以巡视江防为名,不再在王府露面。

    朱以海自然巴不得这厮少露面。

    因为方国安一露面,总会有意无意地挑战他的威严。

    这是任何君主都无法容忍的事。

    但朱以海一样对吴争很恼火。

    因为吴争窜起得太快了。

    不但快,而且实力骤然变强,强到已经可以与自己分庭抗礼的程度。

    要知道,朱以海此时名下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六、七万人。

    而吴争,同样已经拥有了这个数量的军队。

    那就很令朱以海不安了。

    于是,朱以海斟酌之后,决定派官员前往杭州府。

    武的已经无法控制,那就来文的。

    军队握不了,就掌握政务。

    可傻子都明白,此时的吴争,已经不是在绍兴府时的吴争,这个时候,吴争真要起了抵触,不但朱以海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颜面不说,还会由此结怨。

    所以朱以海必须斟酌派往杭州的官员。

    这样一来,就给了张国维、钱肃乐等人机会。

    一个人数众多的官员班底出现了。

    尤以钱肃乐推举的官员人数最多。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时称“六狂生”的宁波生员。

    董志宁,宁波府鄞县人,岁贡生,以倡议功时任大理寺评事。

    王家勤,宁波府鄞县人,岁贡生,以倡议功时任大理寺评事。

    张梦锡,四明人,贡生,入太学,以倡议功时任御史。

    华夏,定海人,后迁鄞县,恩贡入太学,论倡义功,时任兵部司务,寻晋职方主事。

    陆宇鼎,宁波人,岁贡生,以倡议功时任御史。

    毛聚奎,宁波人,岁贡生,论倡义功,时任兵部司务。

    当天晚上,钱肃乐、张煌言聚于张国维家中。

    其中三人都明白,这是一次君与臣的较量。

    封授吴争官、爵,是布恩。

    派驻官员是施威。

    这本是份内、情理中事,是为常理。

    但问题是如今的世道,君不君,臣不臣,大义往往就是块遮羞布,谁都可以拉过来挡挡丑恶之脸。

    如越国公方国安,朝野谁不知道他居心叵测?

    如兴国公王之仁,谁不知道他养兵自重?

    可朝廷能做什么,敢做什么?

    三人对此都心知肚明。

    之所以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向杭州府派驻官员之事,那是三人心里还将吴争当自己人。

    虽说吴争是个武臣,但下意识中,三人都将吴争视为文人,十三岁的禀生,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共克时艰,是为同道中人。

    但三人同样明白,吴争与他们有所不同。

    吴争已经两次在他们面前流露出反清不一定复明的思想,这让他们警觉。

    这倒不是他们顽固、腐朽、不通世情,而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在心里扎了根。

    张煌言年轻,接受能力还强一些,张国维心性随和,倒也不太固执,可钱肃乐却是对吴争有着深深的戒备,可谓是既爱又恨。

    钱肃乐不怀疑吴争的人品,但他怀疑吴争的野心。

    他的阅历告诉他,越是这样的人,危害越大。

    如今杭州府、嘉兴府光复,松江府光复更是指日可待,大好的形势,容不得内耗。

    “张国维,你倒是说句话,吴争以一指挥使统辖杭州、嘉兴两府军政,与法何依,与情何堪?置监国殿下于何地?钱某以为,这知府、同知必须由朝廷派遣,否则朝廷如何应对天下悠悠之口?”

    张国维为难地叹息道:“钱大人啊,老夫没有说你说得不对,可杭州、嘉兴刚刚光复,殿下就急着派流官入驻,未免太心急了些。依我看,可先派使将朝廷的决议知会吴争,先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这样至少不会当场发生……咳,总之,还是缓缓为好。”

    钱肃乐激愤道:“吴争总还是殿下臣子,难道还敢抗令不尊不成?”

    张煌言赶紧打圆场道:“钱大人不急,慢慢讲,张尚书所言也有道理,这杭州、嘉兴两府刚刚光复,保不准清廷不甘心,继续派兵南下,到时恐怕又将是一场恶战……。”

    “张煌言,你休要危言耸听,就算再次大战,与派驻官员何干?军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