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9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津三卫。”

    “三万?”

    “是。”

    吴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么说来,清廷还有不下六万新军囤于京畿,加上驻京八旗军,总兵力应该不下八万。”

    “至少九万人。”宋安补充道。

    “西面各路清军动向如何?”

    “清平西王吴三桂所部前锋已至延安府,但主力依旧滞留西安府,看样子,吴三桂并没想奉旨东进的意思……。”

    吴争“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宋安迟疑了一下,轻声道:“有一事很奇怪。”

    “讲。”

    “之前吴三桂西进时,所俘的原明绥德镇副总兵王永强,被突然释放了……据长林卫眼线传来的消息,王永强行踪去向是湖广方向……少爷,会不会是来投您?”

    “或许是投永历朝吧。”吴争咧了下嘴。

    宋安问道:“那……奸贼吴三桂此举用意何在?擅自释放王永强,他就不怕清廷追究吗?”

    吴争咧了下嘴,道:“他想来是开始为自己留起后路了……先不管他,只要其部主力不入山西境内,还影响不到这边战局……你继续讲。”

    宋安应道:“是。原隶属吴三桂麾下的清廷汉军镶蓝旗都铳李国翰,率本部脱离吴三桂主力,已东入平阳。”

    “多少人?”

    “约八千人。”

    “敌镶黄旗梅勒额真喀喀木所了,由郯阳北进,已至洛阳……约六千人。”

    “唔……。”

    “除了这些,还有不少小股清军,向敌京畿靠拢,但人数不多,都是不上千之数。”

    吴争沉默了一会,问道,“大西军主力可有按计划到达指定区域?”

    “晋王已按与少爷商议的既定计划派白文选、马维兴率骑兵一万、步兵四万,共五万大军,由麻城攻入河南境内,不过……。”

    “不过什么?”

    “清廷调了孙可望镇守汝宁府。”

    吴争闻听一愣,眉头紧锁起来。

    宋安道:“晋王此举十分不妥,白文选、马维兴原为孙可望旧部,如今孙可望镇守汝宁府,虽说眼下已经各为其主,可白文选、马维兴二人万一受孙可望蛊惑,后果不堪设想。”

    吴争摇摇头道:“晋王心性外刚内柔,看似强势,实则太过重义……他或许还想劝说孙可望回归吧。不过,也有可能是晋王令白文选、马维兴出兵河南时,孙可望尚未至当宁府。”

    宋安道:“确实如此。”

    吴争神情一松,再问道:“夏完淳、廖仲平两路可有消息传来?”

    “没有。”

    “没有就好。”吴争轻吁一口气,“看来还得再紧紧,福临娃儿的腰竿子还很硬啊……传令,第一军立即北进,三日内必须到达邳州,并对徐州展开进攻态势,震慑多尔博,迫使其去往安东卫的大军回援!”

    “是。”

    “传令池二憨,我就给他五天时间,五日内,泗州必须攻下。”

    “少爷……!”宋安惊呼道。

    宋安原本是想求吴争,给盱眙方向增兵,以缓解池二憨等人的压力,要知道,如今盱眙方向,敌我兵力相差悬殊,而敌军凤阳城相距不远,随时可能向泗州方向派出增援。

    可没想到,吴争不但没有派援兵,反而令池二憨限期攻下泗州。

    听到宋安的惊呼,吴争冷冷道:“池二憨没你想得那么脆弱……快去传令!”

    “是。”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复

    海州城三面战斗一直持续到天色亮起时。

    毫无悬念,东门方向最先被戚家豪所部突破。

    由于城内百姓在之前一战中,已被济席哈、蓝拜下令屠戮。

    戚家豪毫无心理障碍地对东门方向,施以密集的炮火覆盖,并派出爆破队,对被敌人堵死的东城门,进行了强硬爆破。

    东门一千多守军,仅仅是抵抗了一个时辰,就已经不支,向城内溃散。

    整个城楼被过量的火药炸垮。

    而心中全是仇恨的戚家豪,毫不犹豫地下令,向南门攻击前进。

    当东门爆破的巨响和冲天的火光,震惊了南门守军的同时,也震惊了正在钱翘恭捉对厮杀的岳乐。

    其实这个时候,敌我双方心里都清楚,海州城已经守不住要易手了。

    岳乐同样明白,北伐军既然能从东面来,那必定是水师在海边。

    而自己不可能派兵封锁海岸,这样一来,敌人援兵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海州必定是守不住的。

    可这个时候,岳乐不但没有慌乱,反而生起了背水一战的血气。

    他随即调整战术,以身边最后一支六百人的机动骑兵,向小林骑侧翼发起了突袭。

    而此时,钱翘恭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

    力抗岳乐这支精骑,风雷骑战力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不是有小林骑这样一个“大杀器”在,风雷骑根本支撑不到现在。

    但重骑并非完全无敌,否则,多尔衮的重骑又怎么会被击溃?

    重骑正面确实无敌,特别是在已经加速的情况下。

    但重骑的侧翼是它的软肋。

    当有敌骑对它的侧翼撞击时,结果不难想象,必定会侧翻。

    而重骑的份量,决定了它不能象轻骑那样轻易变动方向,这就等于,就算明知道敌人从侧面而来,也无法及时调转头来正面应对。

    敌骑迂回非常快,从出兵,到迂回至小林骑左侧五里,仅仅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并且已经完成战前整队,向小林骑所处方向加速了。

    战场局势骤然严峻起来,钱翘恭已经背后冒汗。

    可他确实想不出应对的良策,所有骑兵都已经与敌胶着,根本抽不出兵力掩护小林骑。

    就在这危险时刻,一支骑兵突然出现在了岳乐身后。

    祖大弼率部终于赶到了!

    原本祖大弼应该至少早半个时辰到的。

    可祖大弼并不知道钱翘恭已经率部到了北门,并已经与敌人发生激战了。

    所以,祖大弼的行军,叫搜索行军,相当于步兵行军的速度,因为他担心孤军北上中了敌骑的埋伏,那样功没立,过背上了。

    正是这种过于的谨慎,才迟滞了祖大弼到达北门外的时间。

    直到天色渐渐亮起时,祖大弼这才加快了速度。

    ……。

    这个时候,选择需要岳乐做了。

    岳乐有两个选择,一是按原计划击溃小林骑不变,但后果是,他的主营不保,岳乐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面对从背后而来的一千多祖大弼的骑兵,就算清骑骑战术再好,能以一敌百?

    第二个选择,就是立即下令撤兵,用已经加速的这支骑兵,去挡住祖大弼的骑兵。

    但这样一来,岳乐就得北撤了,而且,很可能有一部分骑兵无法撤出战斗,且可能遭到风雷骑的追击。

    骑兵交战,与步兵不同。

    骑兵交战是游斗,并非象步兵站在原处不动。

    所以,一方想要撤退,相对容易得多。

    岳乐的选择并无悬念,他之前的孤注一掷,其实本就是障眼法。

    从率骑兵出北门时,他就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能战胜风雷骑自然最好,若不能战胜,就率所部骑兵向北“转进”。

    因为岳乐从东门炮声响起的那一刻,已经意识到,海州是……坑。

    一个大坑!

    这场战争,远不是朝廷所预测的,敌人只是想报复或者在报复之余占些便宜,而是……决战!

    正是这种认识,岳乐急着将消息传向北面,但他无法去通知南门已经陷入胶着的军队撤退。

    步兵已经撤不出来了。

    如果硬撤,结果要么被歼灭,要么被俘虏。

    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战死吧!

    岳乐迅速传出旗令——全军北撤!

    正是岳乐的决绝,让这支敌骑得以保全。

    风雷骑将士甚至莫名其妙,身上的压力骤减之余,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甚至是钱翘恭当时也在犹豫,该不该追?

    可这一愣神的功夫,敌人已经如潮水般地撤远了。

    至此,海州城的光复,已经成了定局,城内南门正在与吴淞卫激战的近五千清兵,成了弃子却尚不自知。

    ……。

    战斗一直持续到辰时末。

    这支清兵确实剽悍,整整半个黑夜、两个半时辰,愣是挡住了吴淞卫几乎是全军出动的突击。

    但当风雷骑和戚家豪所率第一军出现在他们身后时,这支清军也溃了。

    心理上的落差,让清兵士气聚减,他们在惊慌之余,瞬间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

    清军想降了。

    可戚家豪不答应!

    正人君子的钱翘恭力阻无效,不得不率风雷骑退后,以示不赞同、不参与……没看见。

    戚家豪在向钱翘恭磕了个头之后,悍然下令,枪炮齐射。

    这种决绝的屠杀,近三千清兵竟无一人反抗,可见丧气士气的人,就算之前再强悍,其实在实力面前,也是坨x。

    钱翘恭一直背对着南门,他不想看!

    按他的心性,必定是会阻止的,也阻止得了,他是风雷骑指挥使,戚家豪的军职比他低三、四级了。

    就算戚家豪将头磕破,也不行。

    可钱翘恭最终没有阻止,不是因为戚家杰战死,而是为了海州城内,上万被这支军队屠戮的无辜冤魂!

    是役,海州战役正式结束。

    敌我双方共投入近三万兵力,清军以几乎步兵被全歼的结局,退出了海州。

    而吴淞卫伤亡也不小,前后两次大战,共伤亡六千多人,特别是新坝一役,被敌骑突击时,就伤亡了三千多人。

    但战果也是巨大的,海州收复,赣榆就在眼前,北伐的大门骤然被打开。

    关键是,清廷还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而是,决战!

    吴争太“阴险”了,他哄骗了所有人,包括建兴朝廷君臣和大将军府的诸公。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刘放在练兵

    时年十八岁的勒度,年纪青青已经是清廷敏郡王。

    除了他的血统,最重要的是,他是“叔王”济尔哈朗的儿子。

    一门“三王”啊,济尔哈朗是郑亲王、次子济度为简郡王、三子勒度为敏郡王。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勒度显然比他二哥济度有“进取”之心,不仅没有济度那般奢淫好色,反而显得非常平易近人。

    这一路上,勒度几乎与随行将士们混成一堆,每日临时驻扎时,总是将诸带兵将领召唤过来,饮酒欢宴,而且,对于清兵对沿途百姓打秋风之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人,很快得到了清军将士的拥戴,士兵都在流传着一句话,“敏郡王颇有叔王之风”。

    这话传到勒度耳朵里,他就变得更加温情了。

    譬如,大军入济南府时,勒度下令,让将士们在城中盘桓一天休整。

    说是休整,其决不言而喻。

    也对,再南就是兖州府了,那是多尔博的“藩地”,自然不会再有直隶那么随性了。

    于是,这一天,整个济南府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啊。

    清济南巡抚及僚属,只敢缩在府衙内,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也对,谁敢去触碰一下“一门三王”的敏郡王啊。

    勒度确实是个人才,他其实很清楚,他老子给他的六百精骑,哪个不是百战老兵?明里敬重他,暗里说不定在怎么挤怼他呢,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