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9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军刚开始时,被衡阳卫的反击打得一懵,因为附着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支千把人的流寇,而是一支有着上万人马的军队,可清军很快发现向自己冲来的敌人,竟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于是,清军迅速冷静下来,反击开始了。

    。

 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

    清军射出密集的箭雨,疯狂地收割着人命,冲在前面的衡阳卫士兵,以一丛丛、一堆堆地规模,不断栽倒在,离敌人不足百步的距离内,其状可谓是惨不忍睹啊。

    而在后面指挥的刘放,见到这种惨状,不但没有退意,反而热血上头,这个时候,他继续下了一道错误的命令——全军冲锋!

    这样的命令,导致了衡阳卫前军几乎全覆没,甚至连敌人的身子都没接触到。

    但,很多时候,歪打会正着,就如负负得正一般。

    清兵密集的箭矢,造成了衡阳卫前锋的巨大伤亡,可正是因为这样,清军的箭矢同样扫清了衡阳卫后续火枪兵和骑兵面前的“障碍”。

    而且,清军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支流寇、乌合之众,居然还有成建制的火枪兵……甚至是,骑兵。

    加上此时天色刚刚亮起,视野距离不远,很难察觉衡阳卫后军的情况。

    这就使得清军弓弩兵在打顺了手之后,弓弩手基本上都滞留在阵形前列,连一丝换阵退后的想法也没有,后面的步兵,一样没有往前,去替换已经挽不动弓的弓弩手们。

    事实上,再强的弓弩手,在一场战斗中,挽弓的次数是有极限的,人的力气就那么大嘛,很难连续地挽弓射击。

    而衡阳卫前锋的巨大伤亡,简接地造成了清军弓弩手臂力的消耗,这样说,确实有些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当衡阳卫的火枪手,骤然发现自己前面已经空荡荡了,此时敌我双方的距离,已经在百步以内。

    这显然,正好是火枪射击,最合适的距离。

    一千多被池二憨留下的北伐军士兵? 训练成的雏鸟火枪兵? 以生硬的战术动作,完成了三段齐射的野战阵形? 随即毫不犹豫地开始向清军射击。

    根本没有防备的清军前列弓弩手? 猝不及防,在枪声中一排排地纷纷中弹倒下。

    这一幕之前也刚刚上演过? 只是,主角变了? 变成了清军。

    野战中? 弓弩手的位置,是非常紧密的,因为需要保证箭矢的密集,否则? 稀疏的箭矢根本伤不了运动中的敌人。

    野战中箭矢的杀伤力? 绝不是来自于精准,而是以模糊取代精准,密集覆盖。

    一轮齐射,打掉了清军的前出部,这使得清军后续步兵? 很难迅速填补这个阵线缺口,而这个节骨眼上? 最后面的衡阳卫数百骑兵,恰巧出现在了最合适的位置。

    火枪兵齐射? 是需要停下来布阵后进行射击的。

    这无意中使得一直紧随其后的衡阳卫骑兵,不得不向两边迂回? 不然就直接撞向自己的火枪兵阵形了嘛。

    而这个无意识的动作? 正好契合了骑兵由两翼出击的战术。

    清军这时确实是慌乱了? 他们哪知道,这只是一支刚学会骑马的骑兵?

    而清军的骑兵正在渡河,远水解不了近火。

    面对着战场王者,敌人“骑兵”的出现。

    一场莫名其妙地溃败,出现了。

    清军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溃退。

    后面的“留一手”见状大喜,他认为自己的指挥能力堪比池将军,甚至可以比拟大将军。

    于是,又一道命令从刘放的口中发出——“将鞑子赶下淮河去!”

    近四千人、训练有素的清军,被大约五千多人的乌合之众,追得狼狈鼠窜,这或许是江北大战以来,最奇葩的景象了。

    而此时,已经意识过来的衡阳卫那支菜鸟骑兵,忽然发现自己竟成了战场的主宰者,这种自带的光环,让他们再也刹不住脚。

    欢乐从来都是短暂的,但代价是惨痛的。

    追出二十多里之后,衡阳卫前出的骑兵,与正赶来的清骑迎头撞上。

    一个对冲之后,全军,覆没!

    被追得憋屈到了极点的清军步兵们开始向战场聚拢,他们愤怒地屠戮着战场内尚未死去的衡阳卫骑兵,甚至虐……尸!

    而清骑并没有停留,继续向南进攻。

    天色已经大亮,被骑兵远远甩在后面的衡阳卫步兵和火枪兵,这时已经发现了不对,并及时地止住了脚步。

    刘放在这个时候,做出了战斗暴发以来最英明的决定——撤退,撤回旧县城内。

    而清军骑兵在赶到旧县城下时,衡阳卫已经入城,并在城墙上,对靠近的清骑施以枪击。

    清骑不得不后退,等待后续步兵与其会合。

    一夜的恶战,衡阳卫付出了近四千人的伤亡代价,“守住”了旧县城池。

    局势异常古怪地回到了战斗的,旧县依旧在刘放手中,而城中守军较之前二千人,多出了两倍。

    这场战斗,看似荒唐到了极点,可对整个战局意义重大。

    或许刘放没有意识到,衡阳卫为盱眙城最终的不失守,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拜音图调集重兵,决意剿灭流寇、稳固后方运输,从而动用了他的主力,可不想,这支大军并没有按他预先的设想,轻取流寇,而是被刘放的衡阳卫,拖滞在了旧县城下。

    这使得拜音图至少三天之内,无法聚集起足够得兵力,对盱眙城发起轮番强攻,从而使得盱眙池二憨部,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

    如果说衡阳之战,让吴争看到了战局的突破口,那么,将这个口子逐渐撕开,造成敌人的不断流血,才是吴争真正想要的。

    阿济格在流血,岳乐也在流血,但多尔博还没有,清廷,更是只伤了皮肉,远没有达到流血不止的地步。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这就是吴争不惜暴露沈文奎,令他去造访济尔哈朗的目的。

    可惜的是,济尔哈朗如同一根泥鳅,虽然数次派人旁敲侧击地想和吴争取得联系,甚至假装“慈爱”,将迈密送到了钱翘恭身边,可他一直将自己隐藏得很好,只说,不做!

    吴争想以勒度作为突破口,诱使、迫使济尔哈朗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可济尔哈朗玩得一手漂亮的“太极”,愣是将“皮球”踢回了吴争脚下,那就是——凤阳阿济格、兖州多尔博两支军队。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驱狼吞狐

    吴争意识到,勒度,已经成为不了双方暗中交易的筹码,最多,充其量只是个赠品。

    所以,吴争不得不另想他法,在以满足济尔哈朗要求的同时,去制肘济尔哈朗在达到他目的后,可能会毁约的可能性。

    吴争为此,特地连夜赶回了杭州府。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可以有效掣肘济尔哈朗的人。

    ……。

    杭州城,清波门向东的这条横街,名为铁冶大街。

    是以它临南侧不远的铁冶岭而得名。

    铁冶岭上出过两个名人,一古一今,一古指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他的《西湖竹枝词》——“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

    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

    以此倡导出了一种新的诗体——以民歌体描绘西湖,成为当时一种时尚。

    一今,指得是万历年间,出了个江南名士查继佐,号“伊璜”。

    查继佐是崇祯六年举人,但一直未能入仕。

    明朝亡后,随鲁王朱以海监国绍兴,做了兵部职方,在浙东地区抗击清军。

    清军南下占领杭州府后,于当时朱以海所部明军在富春江边打了一场仗,结果大败。

    这场败仗,也就是吴争回到绍兴府,在码头受到拦阻,百户赵史向他说起的那场败仗,三万对六千,杀敌五百多,自伤三千多,却被朝廷称为“胜利”!

    此仗之败,令查继佐心灰意冷,加上年纪也大了,于是辞去官职,隐居海宁硖石东山万石窝,并改号为左尹非人。

    后来,吴争崛起于江南? 收复了杭州等府? 查继佐这才回到了杭州清波门以东的铁冶岭旧居。

    原本他是想入仕的,可惜? 吴争对江南旧文人不太感冒? 不承认前朝功名、不开科举只靠举荐和留用,并向各级官府掺入大量的武人? 这使得查继佐没了入仕的可能,加上已年过半百? 查继佐便按捺下了入仕的心思? 决定终生隐居铁冶岭了。

    可世事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吴争在杭州府开府设衙之后,随着一批朝廷官员由应天府入杭州府,譬如象张煌言、张国维等人。

    他们的到来? 让大将军府治下的读书人有了入仕的可能? 可以走举荐这条路了。

    查继佐曾在鲁监国麾下为官,与张煌言、张国维等人都是熟悉的。

    张煌言向吴争举荐了查继佐,吴争虽然对“名士”不太感冒,但张苍水的面子不得不给。

    可这个时候,查继佐已经静心? 不想为官了。

    查继佐至大将军府进见,向吴争说明了他的心意。

    正好绍兴府之战结束? 多铎被斩,博洛被擒? 吴争当时促狭之下,在铁冶岭? 也就是查继佐的宅子边上? 修了间屋子? 将博洛囚禁在那,并指派了一个任务给查继佐,那就是每日教博洛读圣贤书。

    这个差事,原本查继佐是不肯应的,可毕竟拒绝了征辟,加上当时吴争收复南直隶,气势正盛,查继佐确实是不敢直言拒绝,不得不应了下来。

    于是,铁冶岭上,不久就响起了“琅琅”读书声。

    ……。

    青山相伴,绿水环绕,黑瓦灰墙,相得益彰。

    两处独栋相连,院外有数名强壮大汉四下巡逻。

    院子里石桌石凳,一尘不染。

    两个灰衫男子正在诵读。

    “博洛,跟老夫一起读……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何意?”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典范了……。”

    “唔……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何意?”

    “……不去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去讲习、传授自己所知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吴争在院外听着惊讶了,努尔哈赤之孙、满清郡王、被俘前是清廷征南大将军、手上沾满了无数汉人鲜血的博洛,此时安静得如同一个读书人。

    果然是环境改变人哪!

    随着巡逻的士兵发现了吴争的到来,向吴争行礼的声音,不可避免地惊动了里面的人。

    查继佐起身出门,向吴争揖身道:“不知吴王殿下亲临,有失远迎,还望王爷恕罪。”

    吴争单手一扶,微笑道:“不知者不罪。查先生这三年间辛苦了,里面那厮学得如何?”

    查继佐苦笑道:“王爷将此人一拘便是三年,起初,博洛怒吼、哭喊,坚决不学……之后,臣想了个法子,那就是他不学,便不给饭吃……此计效果甚妙,博洛不闹了,可依旧是敷衍……撑过了半年才慢慢安静下来,开始随我读书……。”

    “教了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