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明-第9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被池二憨“嫌弃”的刘放,在这时又祖坟冒青烟,再立下一新功。

    按理说,刘放所带的不过是三、四千衡阳卫及刚在泗州城内被刘放“以身说法”哄骗来的三千多百姓,这种军队,就算阿济格派出一支三百人的精骑,也能轻松冲溃,起不了什么大用。

    池二憨当前是出于好心,这样的军队,能不派上战场就不派上战场,那就是送死啊。

    可人家刘一手不这么想,他信了池二憨。

    刘放认为有道理啊,迂回到凤阳城北门,突然出现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啧啧……多好的手段?

    而且刘放很认为这手段几乎是契合了他“将军”的身份,有谋略、有内涵,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一般。

    可刘放还有一种心思,那就是中了“有多少人做大多官”这句话的毒,可以说,池二憨是始作俑者。

    于是,刘将军从泗州出发,这一路行军,每到一处,不管是县、镇、里、村,反正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见刘将军亲自现身说法,哄得那些个原本在镇子里就无所事事的混混们,那就象打了鸡血般地亢奋、激昂。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凤阳光复

    这些被刘放煽动的人,往往是当地最熟悉人丁户籍情况的人,于是乎,三、五成群,刘放的队伍是急剧扩大。

    刘放不但不担心,反而是沾沾自喜,看着臃肿到了极点的队伍,他心中想着,这下,怕是又能升官了。

    至五河时,出发时的六千人,已经有了近二万人。

    这可是一支庞然大物啊,不用说出其不意了,远在五河时,阿济格就听闻到了有一支不明来路的大军,由北向南往凤阳城而来的消息。

    阿济格怎么想?

    他怕,他担心了!

    如今南北两面被敌军强攻,虽说城内兵力、粮草不缺,可长期被围城,对城内士气影响颇大啊,如今再来一支从北面攻来的敌军,而且兵力竟在二万之数,能不让阿济格担忧吗?

    阿济格强捺心忧,牙齿一咬,决定御敌于城外,他派出一支五千人的精骑,出北门迎战来敌。

    看看,看看,刘放这不是找死了吗?

    实力越强,压力越大,这不就替他的“二万大军”,遭来了横祸了吗?

    都说骑兵至少能以一当十,五千骑兵迎战二万步兵,那不就和喝粥一般容易,一口就吞了嘛。

    可刘放这厮,傻有傻福啊。

    从五河到淮河北岸,这货愣走了三天。

    为啥?

    走得慢啊,刘放的嫡系“精锐”,也就是三千多衡阳卫,本身就是刚放下锄头打了一仗的“老兵”,如今放在一万多连武器都没摸过的“新兵”中,还能整肃队列行军?那就真是见鬼了!

    再加上“新兵”们都是当地人,这一路?走几步不得遇见几个熟悉的乡邻、亲友?

    于是乎?路是越走越慢,人是越聚越多?大部分人并不冲着什么“反清复明”或者“建功立业”亦或者“封妻荫子”的口号来的?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来白吃的。

    刘放有粮?之前扬州知府姜伯礼的粮还没吃完,这不?吴争又送了粮嘛。

    刘放啥优点没有?可就一点拎得清,他不藏私啊,出手“阔绰”啊。

    来者不拒,直接造成了他的队伍?从五河时不到二万人?而到淮河北岸时,已经超过二万五千人了。

    三天时间,兵力至少增长了六千,啧啧……得刘放者,得天下啊!

    ……。

    恭候于南岸?打算御敌于城外的清骑,愣是没熬住。

    他们撤了。

    原因很简单?阿济格在派他们出城时,就有严令?不得渡河迎战。

    骑兵渡河,本就困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要有足够的渡船?不象步兵,就算船上坐不下了,攀着船舷或者抱根木头就能泅渡。

    再则,凤阳城两门激战正酣,阿济格也需要防备这支骑兵出去之后,万一回不来,那岂不是削弱了防中防御实力吗?

    所以阿济格就想在南岸御敌,打上岸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也合乎兵法、战术,任何军队渡河登岸之际,都是克敌良机。

    况且还是一支精锐骑兵,可谓来无影去无踪啊。

    然而,刘放让他们生生空等了三天,凤阳城中阿济格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勒令骑兵返城,打算紧闭城门不管不顾了。

    这刘一手的运气着实是太好了,清骑撤退后不到两个时辰,他的大军到了淮河岸边。

    好嘛,二万多人哪,一声令下,全军渡河,整个河面上全是人,黑压压的一片。

    如果稍早些,那支清骑没有撤退,天晓得,淮河河面上浮得就不可能是人,而该是尸体了。

    骑兵甚至不用冲撞,单以满人擅长的箭矢,就能让淮河一片红色。

    可上天眷顾刘放,愣是让刘放轻轻松松地渡河了,虽然一片混乱,还淹死、失踪了不少人,但总算是顺顺利利地渡河了。

    只是,这次渡河,用了整整两天时间。

    这还是刘放自己也心急了,他想着攻北门立功啊,不能让池将军独占功劳啊,他丢下数千没有渡河的“后军”,率“军”扑向北门。

    可这时他的“军人”依然庞大,至少有二万人。

    ……。

    阿济格是不得不令骑兵返城。

    但凡有可能,他也不想啊,毕竟骑兵不善守城,兵力足够的情况下,也用不上骑兵。

    那阿济格为何要勒令骑兵返城呢?

    实际上,阿济格想溜了。

    这仗没法打下去了,久盼的朝廷援军没有一丝消息,兖州多尔博的援军到了徐州就不挪窝了,反而最应该出现援军的北面,出现了敌军。

    真要等北面这支不知来路的大军堵住北门,三面受敌之时,想走怕是难了。

    在李过、池二憨不要命的强攻下,阿济格终于荫生退意。

    想逃,就得有骑兵,而且,须骑兵方可断后,否则,必会被敌军追上。

    阿济格的撤退部署非常周密,趁着夜幕,悄悄出西城,以骑兵阻击追兵,待主力在安全之后,在途中部署伏兵,再掩护骑兵西撤。

    池二憨、李过此时已经打得热血涌头,哪还会想到一向自大、骄悍的阿济格,也有想溜的时候?

    况且城中兵力确实不少,按池二憨的说法,就算少爷派来援兵,再攻半个月,也未必攻得下凤阳城。

    可阿济格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他部署的撤退计划一切顺利进行之时,有人愣往他的碗中掺起了沙子。

    ……。

    刘放来的迟了。

    他到凤阳城北门外时,已经是天色将黑。

    按理,这个时候,刘放应该下令离城一、二十里扎营休整、部署斥侯等等,待次日天亮,再对北门发起进攻。

    可一切兵法、战术,对刘放都不灵。

    刘放认为,打铁要趁热!

    他绝对不会去想,士兵经过这番渡河再紧接着急行军,体力会不支,也不会去想,攻城要动员、激励士气。

    他觉得自己还有力气,士兵就应该有力气。

    于是乎,刘放大手一挥,“进攻!”

    说来也怪,这些人还真有体力,在刘放的一声大喝下,无数人向北城墙扑去,竟没有人提出异议,譬如城墙上防守力量怎样,譬如主要的攻城目标位置,再譬如是不是分波次攻城,甚至于连攻城最基本的云梯都没准备。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态度比结果重要

    这个夜里,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多少人失踪,反正天亮时,刘放手下已经只有不到六千人了,当然,还有正在渡河往这赶的人。

    刘放当时坚决认为,至少有一万以上的士兵,在他的英勇感召下,与鞑子浴血奋战牺牲了。

    可打扫战场后,北门周边发现的汉人尸体,绝对不超过二千具。

    最后汇报到吴争那,刘放要为牺牲将士请功的时候,吴争先是微笑,而后哈哈大笑不止。

    吴争身边的所有人都笑了,只有刘放没笑,他当时,愣住了。

    不过吴争没有亏待刘放,当即论刘放及衡阳卫为光复凤阳城首功,待战争结束,再据功论赏。

    ……。

    其实,对这场夜战,北伐军内部争议很大。

    衡阳卫的功劳有两处,一是当夜进攻,所产生的声响,惊醒了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敌军开始撤退的池二憨、李过,由此使得池二憨、李过临时组织起人马攻城,结果城内清军最后一支近千人的步兵,被截在城内,而衡阳卫正是在城中心首先挡住这支由东向西撤退清兵的立功者。

    二是由于衡阳卫的“违常例”进攻,使得阿济格原本可以从容转移走的运粮队,被截留了一部分,而这截下的运粮队,运得不仅仅是粮,还有清军在城内及凤阳府搜刮来的贵重之物。

    而且数量不少,不算器皿、珠宝等,仅金银合计就不下二十万两。

    所有争议主要纠结于衡阳卫当晚的“伤亡”数字,以及衡阳卫攻城对整场战斗中起的作用大小,简单地说,就是该不该论首功。

    很明显,刘放下令进攻时?城中清军主力应该已经开始撤了?这从池二憨、李过率军先后突破东、南二门,入城后遭遇的零星抵抗?就能证明。

    特别是北门城墙上?敌守军绝对不会超过六百人。

    但正是这六百人,给了当夜“攻城”的刘放部?极大地打击,造成了近二千人的伤亡。

    也就是说?衡阳卫当时就算是站着不动?任由清军杀,以这区区六百人之数,恐怕也难以在这短短不足半个时辰中,轻易杀掉近万人?且还得毁尸灭迹。

    而凤阳城?在近三个月的鏖战后,城墙本身就千疮百孔,守军密集戒备时,确实没有多少空隙可钻。

    可一旦守军主力撤退,那么?其实何处不能入城呢?

    那么衡阳卫冲入城中(直到战后,也没人说得清衡阳卫究竟攻入城没有?或者怎么攻入城亦或者以何种渠道攻入城)后,应该在城内没有遭遇敌军正面抵抗。

    有异议者?几乎都是以此来质疑,当时衡阳卫在近城墙?遭遇城墙上六百守军的拼命抵抗后?已经发生局部溃败?只是因夜幕所掩难以发现,根本不可能如刘放所说,浴血奋战全部牺牲。

    简单地说,就是这支乌合之众一哄而散,然后城墙坍塌之处较多,溃散者四处逃窜,没入寻常百姓家或者逃回原籍地了,这些人本就是凤阳府籍,这才有了找不到尸体的情况出现。

    而挡住最后一支清军的数千衡阳卫,才是真正的衡阳卫,也就是刘放之前在旧县带出来的那支队伍,其中还有池二憨“赠送”给刘放的十几名老兵。

    不少将领向吴争进言,这种谎报、多报军功的前例不能开。

    可刘放坚决不同意这种分析,他执拗地认定他的军队是不可能溃败的,而且衡阳卫首先攻入城中并拦截住了最后一支清军,这是事实不容抹杀。

    最后吴争力排众议,为凤阳城之战盖棺定论,评定衡阳卫为首功,并以大将军之名,通告天下。

    给予衡阳卫正式编制,进入北伐军序列,并对“在册”将士进行奖赏,然而,最后接受奖赏的除了那支在城中拦截清兵的军队和北门周边伤亡的家眷,再无人前来认领奖赏,受领者竟不足万人之数,相较于刘放率军渡河时二万多人的规模,竟不足半数。

    宋安当时私下问过吴争,如此明显地“案情”,少爷为何故作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