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书生不能惹-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那太监带着警告的语气吩咐了几句话语之后,便匆匆离开了。

    随着他的出去,殿中开始出现了细微的窃窃私语,这窃窃私语随着时间的流逝便慢慢的大了起来,大抵都是在言论等下会得到什么官职之类的话语,话语之间不禁神色奕奕。

    某一个角落,李安逸、张子枫、何敞以及唐柳风则是凑在了一起,亦是谈笑风生,但言论的不是与官职相关的事情,多为一些琐事。

    其中,这四人的神色以唐柳风最为油光满面,他这一次回灵州不仅是衣锦还乡,而且终于是得偿所愿,让那大户人家同意把女儿嫁给他,婚期就在明年。

    而他的死对头张铭远也在另一边正与朋友闲聊着,神色看不出来什么。

    再稍微远一些的角落,则是许久未见的周明。

    此刻,他正与周围的人有说有笑着,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之前的不快,但只要仔细一观察他便会发现他的目光时不时往李安逸他们那边的方向撇去。

    如此,时间便又过去了半个时辰,在众人开始等待得不耐烦的时候,那大太监终于是再次出现在了殿中。

    看到他的刹那,整个宫殿的窃窃私语便一下子消失不见了,众人的内心也顿时为之一震,神色不免激动了起来。

    终于要开始了!

 第二百四十章 众臣的反对

    由一甲进士领头,排好三列之后,在那太监的带领了,无数的新科进士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终于再次踏入了金銮殿之中。

    除了内容不一样之外,其实,与之前的传胪唱名在流程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皆是集体恭恭敬敬朝齐皇拜了个大礼,然后由一位太监宣读着某些官家的话语,接着便是真正的封官。

    这封官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与以往的授予新科进士官职是相差无二的,都是先从最底下的三甲进士开始,然后是二甲进士,最后是一甲进士。

    一甲进士与二甲进士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二甲进士要是想进入翰林院,还得经过一层层的选拔,而一甲进士却是不用选拔,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院。

    其中,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为从六品,榜眼、探花皆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为正七品。

    至于,三甲进士,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是与翰林院无关了。

    在这一批新科进士齐齐对齐皇拜谢之后,这封官仪式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到这里便算是结束了。

    不止是这一批新科进士这般认为,就连金銮殿之上的众朝臣也是般认为的,然而在这时,本应该退下去的那太监却是又掏出了一道圣旨来。

    看到这圣旨,众朝臣皆是不由怔住了,然后不由自主的微微皱起眉头来。

    下意识的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之上的陛下的神色,从陛下的神色看不出什么来,然后便是环顾四周,发现除了位列文官最前列的太师周弘扬、太傅刘进品、太保吴谨言之外多多少少都是带着些许的困惑。

    这圣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在这之前怎么一点风声都未曾听过。

    且不论众朝臣怎么想,有着什么样的心思,对那太监并无任何影响,随着手上的圣旨全部展开了,他便神色庄严的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念状元郎李安逸于齐国有诸多的功劳,故此,今册封状元郎李安逸为永安伯,享受伯爵之位,食邑三百户,另赏赐一座府邸,位于京城……”

    后面便是吧啦吧啦的一些话语,直到钦旨二字落下,那太监的声音才戛然而止。

    此时,金銮殿之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静,真的安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无论是朝臣还是新科进士皆是一脸的不可思议,猛然下意识的看向那站在新科进士第一列第一个位置上的那道身影。

    那道身影看起来一点都不显得很是惊讶,或者说喜悦若狂,呈现出一副淡淡然的样子,似乎方才那宣读的圣旨与他无关一般。

    且不论如何,当看到这里之时,每一位朝臣心中其实或多或少都是有些赞赏于他的,如此之事也能如此波澜不惊,此后,此子必能有一番作为的……

    其实,李安逸心中并没有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波澜不惊。

    没错,他是能多多少少预料到会有这一幕的,毕竟齐皇在之前与林雪儿几人说过要赐予一座府邸的,知晓这齐皇有很大的可能会在今日兑现,结果确实就如同他所想的一般。

    但是,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所谓伯爵之位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不过,他现在并没有在意这永安伯什么永安伯的,只是对这食邑三百户颇为在意,不知道这是多还是少,能为他带来多少的银子。

    现在家里面并没有收入,而且现在住的这座府邸比在淮安府住的府邸还要大,下人更是有好些个,故此,每天府内的开销是很大的,与在淮安府之时相比,那可真可谓天差地别。

    眼看林雪儿从淮安府带来的银子与日俱减,这样下去总会有一天会没的,为此,他前几天甚至是想过要不要重操旧业,也在京城中开一家雪逸轩。

    在李安逸思绪着食邑三百户能为他带来多少银子,是否能与每天府内的开销持平的时候,众朝臣纷纷从不可思议中回过了神来,然后纷纷出列,提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神色异常的激动。

    除齐国成立之伊始封较多的爵位之外,齐国这建国的一百多年以来封的爵位可谓是局指可数,从当今陛下继位以来,只有区区三人得以封爵之中便可窥视一二。

    其中,这三人都是有大功大伟的,比如大将军李景隆之所以被封为定远侯,那是因为他有灭瑜国的功劳。

    而现在这李安逸有什么大功大伟,凭什么封为永安伯,还有,这圣旨上面说的李安逸有诸多功劳却没有任何的指明的是什么功劳,这也太敷衍了。

    这种种原因也难怪使得众朝臣竭力的反对,一个接着一个,一副苦口婆地劝诫,无非都是言陛下万万不可,这样会怎样又会怎样之类的话语。

    其实,不是齐皇不想在这圣旨上面列出李安逸的种种功劳,而是因为不能。

    是的,不能!

    自从李安逸在夸官路上被刺杀之后,齐皇便渐渐的领悟到了一个道理,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可能会受到来自敌国的生命威胁。

    比如,倘若让鞑靼人知晓,齐国骑兵的战斗力在突然之间提升得如此之快,使得他们面对齐国骑兵不再具备有那种压倒性的优势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李安逸马鞍的缘故,保不证这群野蛮人会因此痛恨李安逸,进而派出刺客来刺杀李安逸以泄心头之恨。

    故此,为了保护李安逸,为了以防万一,在思绪利弊之后,齐皇便决定索性不把李安逸的这诸多功劳给公之于众,并且把知晓李安逸诸多功劳的当朝三公给招来养身殿,与他们说明了这一切。

    至于眼下群臣激烈反对的这一幕,齐皇早就有预料,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是目光在隐蔽的位置微微撇向那站在文官最前列的太师周弘扬。

    太师周弘扬自然是知晓齐皇的意思,正待出列之时,却是见那站在武官最前列的大将军李景隆率先出列了,顿时使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两件大功

    无论是位列文官位置的官员,还是位列武官位置的官员皆是一脸的愕然与浓浓的困惑不解。

    平时,除非是涉及到文武之争亦或者战事之外,朝堂之上的武官是很少发言的,其中,以大将军李景隆为最,他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在朝堂之上能不发言便不发言,仿佛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就如同一个透明人一般。

    现在的他为何却是一脸的反常,猝然出列,与往日的行径有很大的区别。

    要是说这事情涉及到他,亦或者说这事情于齐国有很重大影响的话,他出列发言倒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件事情明显是不会涉及到他的,而且封爵这一事真要说的话,其实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反正不会影响到多少实质上的东西,按照大将军李景隆往日表现出来的性格断然是不会理会这种事情的。

    今日的大将军李景隆看起来着实是有些奇怪,从今早罕见的迟来上朝到现在的猝然出列都透露出与平时的不同寻常。

    不过,话说回来,且不论这大将军李景隆今日透露出来的种种奇怪,他这一出列倒也算是好事,毕竟他算得上是处在武官最高的位置上,说话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如此一来,能让陛下收回那突如其来显得很是荒唐的封爵一事又提高了很大的几率。

    陛下在这一件事情上确实实在是太荒唐了,竟然不与他们商量,直接赐予一个新进士一个伯爵之位,甚至是不惜下圣旨,摆明了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这样的事情他们简直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要是这一件事真的就这样确定下来,那可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世人必定会言论陛下,说陛下功非不分,赏罚不明,而到那时候,他们也逃不过被言论的命运,言论他们任由陛下一意孤行,不纠正陛下的错误,显然不是个好臣子。

    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那大将军李景隆才会猝然出列的吧?

    而此时的齐皇早没了之前的神态自若,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来,就如同朝堂之上众臣一样,他想到今日的朝堂之上的任何一人会提出反对的意见,但从来未曾想到过这李景隆会在这时猝然出列。

    大将军李景隆位高权重,为齐国立下过无数的汗马功劳,所说的话哪怕他是齐皇也是要掂量掂量一下的,起码不能不理会,随意的应付过去。

    且不管此时朝堂之上众臣与齐皇心中所想的是什么,大将军李景隆一出列之后,便先是对齐皇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然后才开口道:“陛下,臣附议,亦是认为状元郎李安逸确实能够担当得起这永安伯这个爵位。”

    啥?说得啥跟啥?为什么是臣附议?不应该是臣反对的吗?

    此话一出,顿时,不仅是群臣还是已经准备好说辞的齐皇皆是错愕万分,这怎么与他们心中所想的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了,这样的情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齐皇在回过神来之后,便露出了笑容来,而群臣这一边就不开心,就不赞同了,这不,这就马上有人从文官的位置上出列了,而且这还是一位真正的大官,正是那兵部的尚书大人马尚!

    他先是对了齐皇行了一个礼,然后才看向大将军李景隆:“李将军,你这一说法本官倒是不是很赞成。李将军你也应该很清楚知道在我们大齐要想封爵非大功是不可能的,就比如李将军你之所以能封为定远侯那是因为李将军你为齐国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甚至还有灭一国的功劳,而这李安逸的才识固然很好,从其能三元及第便可看到出来,本官也甚是欣赏此子,并不否认此子以后有可能给我们大齐能带来大功大伟。”

    “但,我们现在就事论事,此子现在于我们大齐是没有没有大功大伟,李将军你如何说得此子能担当得起永安伯这个爵位?”

    大将军李景隆并没有因此有任何不喜的样子,反而是微微的一笑:“马大人,你说得很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