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铁血中华-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接见郡县议会代表,表示允许召集成立人民代表会议,但圣彼得堡苏维埃,仍然诉求大规模的罢工、抗税与提领银行存款。
激进的社会革命党不断呼吁武装起义,以终结沙皇统治。
1905年4月5日,在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海军少校彼得·施密特公开演说,要求当局释放政治犯,民众响应他的号召,在监狱前示威,但受到机关枪开火驱散。
4月12日,巡洋舰奥恰科夫号兵变,舰队其他船只陆续加入,施密特受邀出任叛军指挥官,叛军人数最后达8200人。
4月15日,施密特登上奥恰科夫号,并发送电报给尼古拉二世,要求立即召开宪法会议。沙俄军队约10000人,向叛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投降,三小时后仍未获回应。
沙俄军队遂向叛军的军舰与军营开火攻击,一个半小时后,叛军被沙俄军队击败,施密特、他的儿子与其他生还者被捕。
与此同时,沙俄附属国芬兰、波兰、爱沙尼亚等掀起独立运动……尼古拉二世看到恶劣的国内形势,感觉自己就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掀翻。
他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能吸引所有人的大胜,能消弭一切国内矛盾斗争的大胜!
第179章 有物为证的战争威胁
4月20日天明,奉天城外,一眼望去,整个战场上密布着日军的尸体,场面惊骇,怵目惊心,令人不敢再多看一眼。留在浑南镇的外国记者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上午,日本陆军第六军和海军的失败消息也传到浑南镇。
日本的救援行动失败、奉天陆军突围失败,一切都证明,日本政府和军方已经拿忠义军没有任何办法。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震惊了世界!
日俄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没想到俄国大败后,忠义军却插手进来,将日军打的大败,全世界都不得不好好审视一下忠义军的实力了。
4月20日下午,得知前线大败的消息,日本百姓义愤填膺,东京民众迅速聚集在日比谷公园,要求惩办首相桂太郎、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等高官,甚至有激进者喊出天皇下台的口号。
整个日俄战争,日本动员了将近百万人,伤亡达20多万人,军费开支18亿日元,是日本年财政收入的8倍!为了这场战争,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人民生活困苦。
咬牙坚忍只为胜利,得知前线大败后,愤怒失望的民众聚集到一起,和平示威瞬间升级成暴力打砸抢。整个东京,部分内阁高官的府邸、政府的官方新闻出版社、东京三百多处政府机构都被捣毁。
暴动中受伤者达千余人,而且局势之恶化,大有进一步升级为推翻当前内阁统治的架势。政府急忙拜托军部调兵入城,再下达戒严令,军警配合封锁东京,防止暴动波及其他城市,最终平定了此次暴动。
明治天皇在大本营与军方商议后,召开了御前会议,基于当前形势、国力、兵力等等原因,战争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政府组成了谈判小组,准备与忠义军接触,用谈判方式解决剩下的问题。
孙中山接到的那封电报,就是日军大本营发给他,请他出面调解日军与忠义军纷争的电报。
4月22日,作为谈判先遣代表,青木宣纯又来到浑南镇,面见林重。
他来的时候,俄军的盖奥尔基上校已经来到浑南镇,专为贺喜忠义军大胜。盖奥尔基上校给林重敬礼后,抓着他的手搓摩不放,高兴的像一天娶好几个媳妇。
“林司令,恭喜贵军大胜啊!作为友军,听到你们大胜的消息,我们不胜欣喜,李涅维奇总司令当即给全军放假,发伏特加庆祝!”
林重抽出手,请他坐,严肃道,“盖奥尔基先生,是时候我们开诚布公,好好谈一谈了。”
见林重语气严正,盖奥尔基也收起虚伪的笑容,林重道,“盖奥尔基先生,你们此时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我一清二楚,在你们行动前,我要向你们发出严正警告。
你们看到我们的战车了吧?林氏钢铁战车有速度,火力威猛强劲,但是我要告诉你,那只是我们的第一代产品,第二代钢铁战车已经生产出来,威力更大。
目前我军拥有的战车八百辆,部队接近百万,如果俄军胆敢向我们开战,你们将遭到全面的、毁灭性的打击,我严正警告俄方,如果你们敢开第一枪,我当即就释放所有日军,命令所有部队攻击你们。
我们会扒掉你们所有的铁轨,炸毁你们所有的列车,我会成立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到俄国境内,专门执行‘大规模杀伤性’计划。
你们国内的暴动越来越激烈,我们也会加入其中,输送武器,支持你们国内的各部分势力反抗政府,直到推翻尼古拉二世为止。”
林重说到这里,盖奥尔基想要发言,被林重用手势止住,他继续道,“我军能研发出半自动步枪,能研发出钢铁战车,你知道吗?我军还有一种秘密武器,是你们绝不知道的。”
然后,林重拎过枪盒,又道,“还记得几年前我们交战时,你们的高级将领总是被远距离击毙吗?看看这把枪。”说完,他打开枪盒,组装长风狙击枪,递给盖奥尔基。
盖奥尔基看着这把夺人眼球的大枪,太震惊了,不用试枪,仅仅是30倍的白光瞄准镜、精密的锻造技术和优化设计,就把他镇住了。
至于微光像增强仪、激光测距/弹道解算计算机等设置,他根本看不懂,但因为看不懂,更觉得厉害。
“射程十里地,比火炮还远,晚上能看的清清楚楚。”林重给他解释,同时也夸大了威力。
盖奥尔基知道林重刚才说的一番话是恐吓威胁,忠义军没有那么多兵,那个战车也没有那么多,但忠义军武器的先进,是不能否认的。
半自动步枪技术是忠义军的,战车和这把枪,世上绝无仅有,也是忠义军的,他们还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兵工厂,随时能生产武器。
这些日子,黑龙江境内的铁路附近,也能看到忠义军在活动。相比两年前,忠义军难对付多了。
“现在这种枪,我们已经生产了五千支,如果你们胆敢和我们开战,你们的军官一露头,全部会被杀死,士兵自然就乱了。就凭这种枪,刺杀你们的总司令和沙皇,也不是做不到吧?”
林重接过枪,放到一旁,继续恐吓,“所以,如果开战俄国必败,你们要考虑清楚,只要你们敢对忠义军开第一枪,战争就会不死不休,我们决不接受中途停战!”
先进武器摆在这里,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至少林重的威胁有物为证,而且,忠义军的残暴,盖奥尔基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盖奥尔基跑过来,开开心心地恭喜完人家,收获了一大堆严厉警告,他摊摊手,委屈道,“林司令,我一路过来很辛苦,我高高兴兴过来贺喜,你不能对客人这么无礼吧?”
林重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道,“中午我请你吃饭,我们好好喝两杯,如果俄军不进攻我们,我们还是朋友嘛。”
这时候,外边卫兵来报,青木宣纯来了。
“饭就下次再吃,林司令接待客人吧。”盖奥尔基需要立即回去四平街,汇报林重的态度和最新情况,俄军已经制定了攻击计划,就等着海军到来呢。
【作者题外话】:今天早吧,下午还有,顺便求个票,多多拜谢诸位仁兄!
第180章 荒谬的逻辑
与林重第一次见面时,日俄战争还没有爆发,日军上下壮志满怀,那时候的青木宣纯儒雅有风度,对自己和帝国的未来极具信心。
此时的青木君,形容枯槁,虽然面容平静,但一身的疲惫,如果说林重第一次见到的青木宣纯,有朝阳的上升势头,此时的他,更容易让人想起落日余晖。
“林司令,日方准备用谈判解决余下的一切问题,不知你意如何?”青木开口道。
“第六军和海军的战俘,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今天早上,我已经让人给奉天城送去了三日的粮食。”林重道。
青木宣纯此来,已经做了艰难的思想准备,他会从俄军的威胁,和清廷的立场来论证,只有和谈才最符合忠义军的利益,为此想了好几番话术,预备用来说服林重。
青木当然要说服林重善待俘虏,要给他们和奉天城日军粮食,没想到林重第一句就这么说,他惊愕地看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个他以为的粗鲁蛮横之人,突然间变的讲道理,让青木非常不适应。
“谢谢,多谢林司令。”半晌,青木才说道,“如果司令有意谈判,我国政府会派人过来。”
“青木君,可以谈判,现在有个问题,奉天城日军,以及第六军和海军战俘的粮食问题,需要你们解决,我们确实粮食不多。”
“没问题,”青木想了半天,他居然几句话就完成了任务,“那么,林司令,我就去筹备粮食了。”
林重起身,对青木道,“青木君去奉天城里告诉他们一声,别再突围了,也可以去看看战俘的情况。”
青木再次道谢,出了院子,他想,张弛有度,这样的林重岂不是更难对付吗?转念一想,日本想对付他,总要五年七年后,先过了眼下这关吧。
忠义军的一系列胜利,让天下为之震动,去通化参观的美国观摩团团长拜尔德少将,和德国观摩团团长鲍勃少将,对忠义军根据地的发展非常惊讶。
二人回到浑南镇后,恭喜了林重的胜利,德国军方对忠义军的强大太满意了,鲍勃少将热情邀请林重有时间访问德国,拜尔德少将表示,他回国后,会动员美国人来东北投资。
鲍勃带走了五名工程师,他对林氏战车震惊又喜欢,德国陆军势必要马上生产的,拜尔德少将也知道了战车的秘密,拖拉机和内燃机、柴油都是从美国运来的。
其他各国政府,也就是震惊一下,左右事不关己,但清廷可就是利益攸关方了,现在相当于奉天和吉林大部都处在忠义军控制下,东北是满族龙兴之地,该如何向忠义军讨要呢?
忠义军击败日本援军,挫败日军突围后,载洵第一时间给朝廷去电报,要求朝廷出兵,与忠义军一起驱逐沙俄。
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向慈禧汇报了此事,老迈的慈禧让军机处先商议办法。
其实日俄开战之前,载洵和铁良这些少壮好战派,就曾经提议,派兵协助日本对抗俄国。
东北是满族的发兴之地,沙俄霸占东北的野心昭然若揭,既然日本人出兵打俄国了,这正是天赐良机嘛。朝廷已经组建、训练了北洋六镇,还负有精兵之名,为什么不拉去东北,显示一下朝廷的力量呢?
铁良曾为荣禄幕僚,久负知兵之名,他曾去日本考察军事,对日本的军事实力有切身体会,坚信日本可以打赢这场战争。
载洵更不用说,留学法国军校,本身就是皇族,年纪正轻锐气正盛,并不怕洋人。
而且,清政府参与战争,才好在事后名正言顺拿回东北,还可以借机将北洋新军的军权真正抓过来,抓到满人手中,而不是仅仅只有铁良的第一镇。
但载洵、铁良等人的提议被否决,很多大臣认为实力不济,根本没有力量去参与日俄间的争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