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铁血中华-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定门入城部队总指挥为十一旅长小五,西直门入城部队总指挥为五旅长姜虎子。
指挥车引导着装甲车队一条线似的列队前进,他们后边是两千步兵,然后又是十辆钢铁战车,然后是步兵,骑兵,又是钢铁战车……
京城居民听说忠义军入城不会扰民,还给发银子,当然非常高兴,今天都出来看热闹,行军路线的两旁,有四旅的官兵在维持秩序。
老百姓第一次见到这种轰隆隆的钢铁战车,感觉煞是威武,忠义军步兵、骑兵英姿飒爽,整齐行军,浩浩荡荡,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汹涌而来。
忠义军新兵的第一课就是队列训练,所以整齐行军已经形成习惯了,此时,他们以胜利之师的身份,推翻了一个朝廷,当然激情满怀,个个挺胸抬头,目视前方,非常骄傲而自信。
军容严整、神色坚毅,一望而知是精锐强悍、训练有素的部队,部队行军本来就有观赏性,何况还有战车这个新生事物,再看看忠义军整肃盛壮的军容,简直让围观民众心驰神摇。
部队齐刷刷开进,到处都是民众热烈的欢呼。别的都没有问题,但行军路线有东郊民巷,这个就有问题了。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把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还在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
过去列强所占地面不到整个东交民巷地区的二十分之一,地方行政管理权仍归中国所有。
可是根据《辛丑条约》,列强一口吞下了整个东交民巷地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和设立衙署,行政管理权完全归使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他们任意改变中国原有街名,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大街、长安街改名意大利街、台基厂头条胡同改名赫德路……列强还迫使清廷给予驻兵特权,一时间,东交民巷变成了列强兵营。
今天,忠义军开进了北京城,入城仪式设计的路线就有东郊民巷,今早,贺刚派人来通知,忠义军入城部队将通过东郊民巷。
各国使馆当即惊慌且愤怒,以大哥自居的英国公使萨道义极为愤慨,当众叫嚣,“如果他们敢进来,就是对文明世界的严重挑衅!”
使馆区的两千多各国部队被调动起来,做好了战斗准备。
十一点,忠义军的战车开了过来,面对紧紧关闭的铁门,小五下令,“撞!”
此时,京城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都围了过来,看着这难得的、骄傲而提气的一幕,战车撞开了铁门,开了进去,后边的部队跟进,碉堡上的洋人士兵没敢开枪,惊惶地看着。
整个部队进去了,但四旅部队严禁民众跟进去,拦住了他们,告诉他们看明天的报纸。
《京报》、《京师日报》、《时务报》和《制言》杂志,三家报社一家杂志社的六名记者,坐在战车上,跟了进去。
邵飘萍,新闻摄影家,原名镜清,字飘萍,浙江金华人,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一年前,在京创立《京报》。
这个后来的革命先驱,此时很年轻,他激动地坐在中国人的战车上,进来了列强的地盘,兴奋地举着相机拍摄。
刘觉民,河南巩县人,早年习医并饱读经史诗书,为人正直仗义。几年前,刘觉民受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变法维新人物影响后,逐步萌发济世救国之志,在京创立《制言》杂志。
他曾经给忠义军募集过军饷,还曾经到袁府,请求袁世凯帮忙,将募集到的银两送去东北,袁璇祯回京后,主动上门拜访过他,将林重的一封感谢书信交给他。
此时,不仅是他和邵飘萍,其他的记者们都非常兴奋,大家拿着相机不断拍摄,既拍摄了忠义军行军的风采,也拍摄了洋兵脸上惊惶的表情。
到英国公使馆前,小五下令队伍停住,他命令十辆战车,调转炮口,将火炮对准了英国公使馆。
邵飘萍和刘觉民等人当即紧张起来,以为要爆发战斗。
第217章 真提气啊!
自从忠义军部队进来,各国部队就高度警惕,虽然没敢拦阻,但枪也都上膛了,此时,四百多名英军高度紧张,都举起了枪。
“入你娘的!紧张个屁!老子就是吓唬吓唬你们这帮孙子!”小五点着一根烟袋锅,立在一辆战车上,神情睥睨地看着英国使馆和那些士兵,抽着烟。
忠义军士兵神情玩味地看着英国人,双方就这么对峙着,直到小五慢悠悠抽完一袋烟,才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英国公使萨道义在玻璃窗后边,气的浑身颤抖,虽然没有死人,但这是对大英帝国最最严重的挑衅!是绝不能容忍的暴行!恶行!!
但是他却不敢命令部队开枪,因为对面是一群蛮横的土匪,做事冲动、行为不经大脑的粗汉。
忠义军战车撞倒了另一面的铁门,驶出了使馆区。邵飘萍和刘觉民等人的手心,都紧张地冒了汗。
前门箭楼临时设了检阅台,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式部队的,有林重和诸位忠义军高级军官,有瘸狼、袁璇祯、蒋百里,还有袁世凯、徐世昌、杨士琦、唐绍仪等人。
林重也叫了载洵,但载洵不可能来,他躲在家里,黯然地看着天空发呆。
不算城楼上那次,这是林重与袁世凯第一次正式见面,林重给他敬礼,他回礼,林重笑道,“袁公,谢谢您将女儿嫁给了我,谢谢您生了个好女儿。”
以这个话题开头,气氛轻松了不少,袁世凯笑道,“小林,你可要对璇祯好啊。”
林重笑道,“放心吧,袁公,在家里,只有你女儿欺负我。”
旁边众人都大笑。
聊了几句轻松的话后,袁世凯担忧道,“部队经过使馆区,不会起冲突啊?”
林重道,“借洋人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开枪,如果英国人真的开枪了,那就有好戏看喽,忠义军会让萨道义知道死字怎么写!”
“林司令对洋人一贯强硬,但英国人可不是俄国人日本人呢。”徐世昌道。
林重哈哈大笑,道,“诸位,几年前我跟我的部下说,朝廷就是给屁,现在我要跟诸位说,洋人就是个屁。
以后政府要对洋人强硬起来,都是中国人的软弱把他们惯的。此时的中国,需要强硬,因为我们软弱的太久了,所以才被人欺负。”
袁世凯看着林重的眼神,那眼神是无畏的,自信的。
林重有资格这样,而自己无论对洋人还是忠义军,都没法做到这样的自信,他的部下还被忠义军围着呢,可是今天不适合谈这个话题。
入城仪式结束了,忠义军回到军营,但傍晚,北京城又热闹起来,因为《京报》、《京师日报》、《时务报》都出了号外。
三家报纸高度赞扬忠义军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多幅配图将使馆街对峙的场面展现出来,图片上忠义军战士的自信,和洋人士兵脸上的惊惶,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
尤其是小五自得抽烟的图片,引起强烈反响,那眼神中对英国人的不屑与傲慢,一览无余。
真提气啊!
第218章 拜会岳家(一)
1900年之前,京城各公使馆是没有军队的,但因为义和团乱,八国联军进京。《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洋人在使馆有了驻军。
京师的外国人更多了,势力大涨。
满清朝廷实在怯懦之至,所以,洋人的言行愈发嚣张起来,欺负中国人是常有的事,但普通百姓能怎么样?忍着呗。
所以东郊民巷那里,百姓避而远之,都不敢靠近。
今天,忠义军进城,第一个举动就是替中国百姓出气,《辛丑条约》明文规定,中国军队不可以进入东郊民巷,但忠义军的战车军队,就那么开进去了。
撞破了大门,火炮炮口对准英国使馆足有一刻钟!虽然没有开火,但这行为已经是狠狠地扇了大英帝国几个耳光!
忠义军的行为这么嚣张,洋人中最有权势的英国公使萨道义,既没敢露头,也没敢发声,最后,忠义军撞破另一道大门,扬长而去。
1905年10月25日傍晚,《京报》、《京师日报》、《时务报》三家报纸的号外出来了,瞬间卖空!
很多人买不到报纸,报纸便在民众间传着看。
那些激扬的文字、悦目的图片,看着让人格外的欢喜,忠义军仅用这一个行为,就收买了京城百姓的心。
朝廷跪在洋人面前做乞怜的走狗,自然不可能帮助受欺负的百姓做主,现在,帮助他们做主的人来了,老百姓欢腾的都要蹦起来。
有条件的人家炒几个菜,烫几壶烧酒,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甚者有人家放几挂鞭炮,即使是穷困人家,也尽可能弄点过年的吃喝。
这时代的中国百姓啊,一辈子也没有几天扬眉吐气的日子啊!
徐世昌回家的时候,看到街头欢腾的一幕幕,突然感觉眼角有点湿润,满京师的高官、俊杰、人才,没有一个人能像林重一样,让中国人这么高兴。
没有一个人,具有林重这样的能力,能让洋人低头,他想起哪会林重说的话:洋人就是个屁!
哎,也许不怕洋人,洋人真的就不可怕,忠义军不就是靠着杀洋人起家的吗?他们杀了多少洋人,没人知道,但不容置疑的是,忠义军靠着这个起来了。
洋人也没把他们怎么样啊?今天打了英国人或者说所有洋人的脸,但又能如何?各国还能因为这个派兵过来吗?不可能啊。
干翻了日俄,推翻了朝廷,让偌大的北洋毫无还手之力,徐世昌本来觉得,一旦离开战场,进入权力斗争的官场,忠义军将必然失败,现在看不一定啊,林重颇有手腕。
忠义军顶着土匪的名号,虽然具有土匪的蛮横,却有土匪没有的头脑,现在林重又成了袁项城的女婿,未来中国政局的演变,还真看不清呢。
想到林重,此时他一定已经是袁府的座上宾了吧。
让徐世昌猜着了,入城式结束后,林重去看了部队,又收到蔡锷的电报,前线那里一切平静,他已经赶来京师了。
于是,林重让人去买礼物,今天要正式去岳家拜会了。
自从林重遇刺,刘老疤就把他的安保提高到了最高级别,这次因为兵力的原因,警卫团没有过来,但京城卫戍司令贺刚派了一个营的兵力,护卫林重安全。
这也是临行前,刘老疤特意吩咐几个旅长的。
日暮时分,林重带着部下来到袁府,袁克定、袁克文在门前迎接。
彼此见礼后,林重上下打量袁克文,笑道,“看长相气度,就知道二哥是风流才子。”
后世影片《霸王别姬》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角色,就是葛优饰演的没落贵族、戏痴袁世卿。
他在法庭上为程蝶衣义愤填膺、据理力争,被冠以反动之名,但依然迈着四方戏步,傲然走向死亡。
这个袁世卿的原型,就是袁府二公子袁克文。
他是袁世凯口中宁愿当名士,也不愿继承江山的蠢货,是文人墨客口中的民国苏东坡,又是数千女子心中的柳永。
他才高八斗,因与父兄的微妙关系,人们又称他为民国的曹子建,袁克文靠情义二字走天下,有诗文传世,艺术成就很高。
这位民国最风流的才子,据说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