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你们没完了是不是?打败他们容易,中国要是乱起来就难以收拾局面,你们知道中国多大吗?

    要是战争不能在一年内结束呢?要是打个几年呢?此时的中国还有多少元气?一旦战火纷飞,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得利的还是那些看热闹的洋人!”

    林重呵斥自己部下,但那句‘打败他们容易’,让北洋众人受到莫名地伤害。

    等林重说完,袁世凯道,“林司令,打败我们很容易吗?别这么骄狂!就是你们那些战车,也受不住我们的重炮,真要打起来,也是两败俱伤。”

 第229章 划时代武器的威慑

    林重看看老袁,看看其他人,对自己的警卫道,“把我的大枪拿过来。”

    用长风大狙恐吓过俄国人,这回再恐吓一下北洋吧,谁让它是划时代的武器呢。

    枪盒拿过来,林重组装,然后对众人道,“现在外边黢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你们挨个试试,用这把枪的夜视镜看看外边。”

    然后把枪递给袁世凯,推开了会议室的窗子。

    长风狙击枪的外形,在这个时代是相当震撼的,老袁惊讶地接过来,按照林重指导,通过夜视镜看向外边。

    大狙的瞄准镜,安装了微光像增强器,使得微光夜视质量大大提高,老袁看完后,惊骇地像见了鬼一样,他再看,本来黢黑一片的黑夜,但他看到了人,那些显然是忠义军的暗哨。

    离开这把枪,他就什么都看不到,可是透过这把枪,就看到了绿色的身影。

    他见了鬼一样地把枪递给徐世昌,然后北洋众人一个个看了,均极为震惊!

    当然震惊,这样的武器,如果参与夜战,那么另一方怎么办呢?只能被动挨打呀。

    “忠义军兵工厂生产的半自动步枪,已经陆续装备部队了,二代战车正在生产,但三代战车已经在设计了。

    这把枪叫狙击枪,射程超过五里地,夜视非常清晰,我们已经在生产,如果我们用这种狙击枪,狙杀你们所有的军官,那么接下来,仗还用打吗?

    之所以不动手,就是不想中国人自己再打仗了,你们还真以为有多大优势嘛?什么重炮?连开炮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们想试试,明天这个时候,就能接到段祺瑞和王世珍的死讯。”

    林重这番话说完,北洋众人鸦雀无声,蔡锷道,“北洋军还是训练有素的,本来和忠义军能打的旗鼓相当,但忠义军的武器太厉害了,这仗就没法继续了。”

    袁世凯久久不语,多年打造的部队,多年的心血啊,一直以为阵地里边的三镇和六镇他们是谈判的筹码呢,现在看……

    仗没法打了,对峙也进行不下去了,忠义军对北洋有压倒性的优势,唯一欣慰的一点是,不是自己的部队不如人,是武器不如人。

    枭雄无法争雄了,老袁脸上当即露出落寞之色。

    “司令对中国人一直非常仁厚,希望我们一起合力,针对外敌,所以一直不提倡内战,我们尽快进行部队整编吧,把全国局势尽快稳定下来。

    然后发展民生,我们已经落后洋人太多,不能再内耗了,迅速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发展陆海军,尽早把洋人赶走,把租界都收回来。”蔡锷看着北洋众人,坦诚道。

    “以后只有中国国防军,没有忠义军北洋军,以及新军南军之分,我也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等解决了外敌,就按照宪法要求,还兵权给总统。”林重道。

    谈判没有武力做后盾,就像作曲没有乐器一样,这是腓特烈大帝的名言。

    还有什么可说的,袁世凯便道,“就按照你们的办法整编吧,希望你们能善待北洋军将士,他们勇敢坚韧顽强,都是好样的。”

    老袁和北洋的这些俊杰,都不是一般人,眼前这些人的治国理政能力,实话说,根本不是梁宇达等人能比的。

    陈天华、陶成章与徐锡麟都是革命家,历史根本没有给他们治理政事的机会,当然,就目前看,他们干的还是不错的。

    但北洋的人才,也是林重和袁世凯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这些人里边,徐世昌、唐绍仪、段祺瑞、冯国璋、王世珍、梁士诒、杨士琦、朱启钤、阮忠枢等人,都是青史留名,评价颇高的。

    当然,当面对一件划时代的武器,当超越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后,此时的他们,也就是普通人一样了。

    其实长风狙击枪,以现在的工业条件,根本生产不出来,当然,要是在枪上绑个单筒望远镜,也可以做个简易的狙击枪,也有效果的。

    “袁公,诸位,国防军是国家的,不是我林重一个人的,有什么感伤的?”林重安慰道。

    既然整编这个最大的坎过去了,一方承认弱势,不再争锋,接下来的合作就好谈了。

    林重让人把袁璇祯请过来,一起参与讨论当前主要工作。

    翌日,临时政府在全城贴出告示,明日上午所有人不要出门,部队将依据街巷里坊,入户给每人分派光复银三两。

    同时,国防军的整军工作也开始进行了。

    清廷的庆亲王奕劻死了,死的没有什么波澜,昨晚,回到家后和奕劻一样愤怒的人很多,但鉴于命比钱重要的道理,大家都忍了,决定等天明,去找皇帝申诉。

    只有舍命不舍财的奕劻,冲了出去,他担任外务部大臣的时候,对洋人唯唯诺诺,但当钱财受损时候,却迸发出无比的勇气,可见人都是为自己珍视的东西拼命。

    各个王公贵族都汇集到光绪那里,虽然他已经不是皇帝,但还能找谁呢?他们到的时候,光绪将林重派人送来的信函,传给大家看,那上面讲述了奕劻的死因,仅此而已。

    林重在太和殿时候说过,让众人过自力更生的生活,现在,每家给留一万两,只能过简朴日子了。

    至于其他的想法,林重已经提前警告过,只要有兴兵内乱的举动,他就杀满人,杀尽天下的满人。

    再说,任何行动都绕不开光绪,而光绪看样子对夺回天下,已经完全死心。

    诸如溥伟等人,还骂骂咧咧的,但也就是过过嘴瘾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林重对光绪还是照顾的,府邸不小,给了他二十万两白银,皇宫内愿意服侍皇帝的太监,拨过来十几个。也不限制他的自由。

    老佛爷和光绪住在一起,她已经瘫痪了,拉尿都在床上。

    也是昨天晚上,李莲英死了,双腿被打折的大总管,被人勒死了。失去权势的他,敌人不要太多。

    皇城里的太监们,之后的几天,被陆续安置到丰台的几个农场里,干活吃饭。

    宫女则有家的发钱回家,没家的,或者不愿意回家的,可以暂时住在宫里,如果他们愿意,政府可以解决她们的婚配问题。

 第230章 不知道该向谁抗议

    接到皇帝退位电报的时候,正在广东督战、围剿兴中会武装的陆军部侍郎荫昌,当即就懵了。

    荫昌是满洲正白旗人,早年毕业于同文馆。后留学德国,习陆军,归国后历任洋武备堂总办、出使德国大臣、江北提督。

    他南下督办剿匪时候,还是兵部侍郎,到广东半个月后,朝廷改兵部为陆军部,他担任陆军部侍郎。

    荫昌调集两广新军和部分湖南新军,围剿位于两广交界的孙中山。

    此时的南方新军,规模不算大,因为朝廷编了北洋六镇后,决议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国编出三十六个镇。

    但只编到载洵的第七镇,朝廷就OVER了,所以,此时南方新军,基本都是定武军、毅军等旧军改新军,加以训练,还没有曾经历史上南方新军那么厉害。

    但对付孙中山的兴中会也够了,兴中会里边尽是政治家、革命理想家,军事能力一般。

    不过,两广交界都是大山,学会了游击战的兴中会,虽然打不过荫昌的新军,但跑跑停停的,一直生存着。

    孙中山意志顽强,革命热情澎湃不息,在艰难时候,不断给同志们鼓劲,又听回来的胡汉民、宋教仁说,明年忠义军就准备起兵反清。

    就这样,兴中会与荫昌来回拉锯地打打跑跑,一直到1905年10月底时候,兴中会依然控制着封开、梧州等四个县城。

    10月底,双方正在封开东南的雨云山,菜鸟互啄,兴中会方面略微占下风,已经准备撤退了,结果朝廷军队流水一般撤走了。

    皇帝退位,袁世凯任临时执政,正在召集筹备政府,刚成立的国防军总司令林重,令所有部队回驻地驻扎,未经命令,不得调动。

    这种情况下,荫昌无意作战,他必须得弄清楚情况啊。

    他给袁世凯去电报询问,袁世凯只说太后病重,皇帝出来执政,在北洋军与忠义军对峙期间,陛下突然决定退位。

    话语有些含糊,荫昌与两广总督谭钟麟聊起,这位总督大人是个糊涂虫,没主意的,荫昌又与湖广总督赵尔巽、四川总督赵尔丰、两江总督端方等人互通电报。

    最后大家也没什么主意,到底陛下和太后是被逼迫的?还是主动自愿的?然后他们看见了报纸,上面清清晰晰印着圣旨的照片。

    要么陛下和老佛爷是主动的,那没什么说的,自己听命就是了。

    要么是逼宫,但现在圣旨的照片也看到了,陛下和老佛爷都在京城,自己即使联络几个满族大员起兵清君侧,来道圣旨怎么办?

    还有,北洋军和忠义军是中国最强的两支军队,他们合到一起,谁打得过他们啊?荫昌反复衡量后,决定回去看看。

    于是,安顿好部队,荫昌便北上回京了。

    几天后,一位来投兴中会的革命志士,拿着清帝退位的报纸,兴冲冲来到了广西梧州,孙中山等人得知清帝退位,欣喜若狂。

    经过商议后,孙中山决定去北京参加政府筹备会议,虽然没人邀请他,但他认为应该为新中华尽一份力。

    于是,孙中山携胡汉民、廖仲恺、宋教仁等十多人北上,大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下陈其美、黄兴等人,管理根据地的军政事务。

    1905年11月5日,一艘从日本驶来的船只在天津靠岸,32岁的梁启超轻便地跃上码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七年后,他终于回到了中国。

    梁启超身体虽然轻便,头脑可有点迷惑。

    1898年12月,他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斥后保皇”,为改良活动摇旗呐喊,竭力宣扬“光绪圣德”。

    1902年2月,梁启超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主张,与以前不同的是,迫于形势,他已放弃“保皇”口号,而代之以“新民”之说。

    到今年,梁启超的思想又有变化,坚持“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但他的皇帝却下了退位诏书,中国要施行共和了,在日本看到报纸的梁启超,匆匆乘船赶回中国。

    而在前一天,保皇党干将康有为已经抵达京师。

    此时,曾经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斥责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的章太炎,也到了京师。

    1905年11月上旬,持各种思想的中国先锋人物、士绅名流,以及各地督抚大员纷纷到京。京师变的纷繁热闹起来。

    忠义军入城的时候,对大英帝国的挑衅无礼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