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场白说完,林重对朱尔典道,“爵士,英国政府还要打下去吗?”

    “不知总统有何高见?”

    林重叹息道,“德国的毛奇将军一直蛊惑我,对英国扩大战争规模,他们愿意出动海军助战,但我考虑到中国依然是贫弱的国家,没有答应。”

    朱尔典未得授权,不敢随便表态,点点头,不说话。

    “中国是亚洲国家,不想也不会参与欧洲大陆的争端,如果英国放弃与中国为敌,我们也可以做朋友的,中国正在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实力,我们也欢迎英国资本进来投资。”

    “总统高瞻远瞩,立场分明,我一定将您的善意转达给我国政府,我想,大英帝国是愿意和中国成为朋友的,”

    战胜的一方这样表态,愿意与英国做朋友,这至少有助于谈判解决战俘问题,朱尔典当即送上高帽和善意。

    接着,蔡锷表示英军战俘都得到了很好的对待,朱尔典表示谢意,友好交谈持续了二十分钟,朱尔典告辞,匆匆离去。

    《北京条约》中,英国割让给中国一个邦,又赔偿了白银三亿两,又免掉庚子赔款,朱尔典本以为这次定然更加苛刻,但是看样子,林重不会狮子大开口。

    他赶紧回报国内,英国内阁也不愿意在远东陷入战争泥沼,当即授权朱尔典与中国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印度问题。

 第366章 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

    8月4日,《马关条约》日方全权办理大臣伊藤博文、全权办理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长伊东巳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陆奥广吉、楢原陈政等人离开东京时候,中国军队攻陷了平壤。

    驻大韩总督载仁亲王一边求救,一边率军向南撤退。哪里还有军队啊?伊藤博文看着那张特意搬上船的桌子,烦闷地想道。他69岁了,没想到古稀之年居然要遭此羞辱。

    袁世凯拄着一根木杖,驻足院中,看着西天的斜阳,暗暗叹息,自己也如这斜阳,即将落幕了。

    一个政治人物失去权柄后,会飞速地衰老,老袁也是如此,这几年,他鬓角白发愈多,身体也有些罗锅了。

    “外公。”三岁的林中华奶声奶气地叫着,向老袁跑了过来。

    “诶,孩子,跑慢点,别摔着!”袁世凯蹲子,虽然不满女婿,对这个外孙他还是非常喜欢的。

    袁世凯坐在院中石凳上,逗着外孙子玩,给林中华讲故事,看着三岁的外孙,他想到了些微冒头的朝阳,真好啊。

    一会儿,袁璇祯出来,跟父亲说会话,便要告辞,老袁问道,“大总统最近很忙吗?”语气有些调侃。

    袁璇祯微笑道,“最近很忙,很晚才回家,爹爹我们走了……中华,跟外公再见。”

    “外公再见。”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林重的政治副官郑士良来到袁府,“大处长有何公干?”老袁笑道。

    “袁公,总统邀请袁公参加对日谈判,一会儿谈判小组要开会,请您参加。”郑士良道。

    “请我也参加?”袁世凯的眼睛眯了眯,语气带着些激动。

    “是的。”

    老袁嘴上不说,对女婿是佩服的,尤其是在军事上,这土匪敢开战,也能打赢,这个不佩服不行。

    那个刘老疤多么讨厌,但就能把大山岩的二十多万大军全歼,郝大炮和王世珍就能把英军打的大败,霸道啊!英军、日军的战斗力,老袁是清楚的。

    最近,让老袁满意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林重邀请参加《马关条约》谈判的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等人,参加对日谈判,这件事很有人情味,不怎么像土匪的作风。

    李经方来京后,老袁亲自去拜访,与他一起谈起了中堂当年的风采,李鸿章是袁世凯的伯乐,他永远感恩的。

    “为什么请老夫参加啊?老夫也没有参与《马关条约》的谈判?”袁世凯定定神,问道。

    “总统说,袁公督朝鲜的十二年,有效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与国有功,况且,也参与了甲午战争。”郑士良恭敬道。

    听到这句话,袁世凯满意极了,他点点头,道,“看来我非去不可了,好。”

    坐进汽车,袁世凯想起往事,思绪回到了在朝鲜的燃情岁月,那里是他事业的起点,朝鲜人尊称他为“袁司马”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后来被朝鲜人称为“太上皇”,也才三十出头。

    袁世凯?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寥寥数字,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雄心。

    19岁时,因为淮军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订兄弟之好”??,所以袁世凯投奔吴长庆,加入了军队。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当时,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之后,23岁的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练兵的先河。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这件事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因此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

    后来几番起伏,因为李鸿章的力挺,清廷授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和日俄等国的窥伺。

    由此,袁世凯不可避免地在干涉朝鲜内政,甚至不止一次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他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

    但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随后日军迅速出动朝鲜,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在前线负责后勤。

    邀请自己参加对日谈判,这很好,还记着自己的功劳,林重这活土匪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袁世凯走进会议室时候,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等人已经在座了。

    这几天,诸人心情激荡而兴奋,当年的屈辱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底,中国大胜日本,他们比普通中国人更加高兴。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已经离开了外交部门,居然还有坐在谈判桌前、洗刷耻辱的机会,这件事让众人对总统充满了感激之心。

    见袁世凯进来,大家起立招呼,一会儿,林重、徐世昌、蔡锷和唐绍仪进来了。

    寒暄毕,大家落座,有职员分发材料,袁世凯看到那些条款,眼睛都瞪圆了,朝鲜、琉球、台湾拿回来不用说,印尼的事情不用提,因为日本也是抢的荷兰人。

    条款里,日本除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外,所有的近海岛屿都归中国,赔偿白银十亿两,日本以后不能发展海军,现有海军舰船都交给中国。

    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等人也惊诧不已,这比他们上次开会研究的条款苛刻多了。

    唐绍仪笑道,“总统拟定的,大家议议吧。”

    “允许日本还价吗?这不会是最终的条款吧?”袁世凯笑问道。

    林重摇摇头,“这就是最终条款,日本只能遵守,不能还价。”

    “总统,这样的条款,日方不可能接受啊。”李经方道。

    “他们会接受的,也必须接受,两年前,我们让美国造的排水量18万吨的三艘战列舰,已经在回国途中,如果日本不同意,大和民族将遭受灭顶之灾!”

    听完林重的话,众人惊讶的同时,也感觉到振奋,18万吨!我们也有这样的大舰了!

    “德国汉堡造船厂给我们造的十艘战列舰、巡洋舰,未来两年将陆续交付,而日本海军不剩多少舰船了,陆军全部丧失,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需要我们的保护。”蔡锷道。

    向美国德国购买军舰的事情,当时严格保密,昨天,内阁才跟国会汇报,老袁知道,这18万吨的三艘战列舰,每艘耗资上千万美金。

 第367章 卑词乞怜

    “既然如此,还议什么啊?”袁世凯问道。

    “第一,大家看看还能不能加点什么,第二,我的原则是一定要嚣张跋扈,让日本人感受到无比的屈辱。”林重道。

    伍廷芳笑道,“这条件本身就是屈辱啊。”

    大家听了均笑。

    “对了,日方不是刺杀了李中堂嘛,到时候安排个人,给伊藤博文来上一枪。”林重对郑士良道。

    这想法……可真够……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李鸿章遭遇的刺杀,并不是日本政府安排的。

    郑士良点头,林重又道,“位置要和李中堂的一样,眼角是吧,别搞错了。”

    “总统,在行驶的车上,打眼角可容易死人啊。”郑士良道。

    “找个枪法准的!”

    “总统,这就不必了吧,万一把伊藤打死了,那成什么话呀?”袁世凯道。

    其他人也赞同,连李经方都不同意这样搞,林重对郑士良道,“去找三孬!他不是吹牛皮枪法比我好嘛,这一枪必须打!”

    然后林重敲着桌子,对众人道,“我们要痛打落水狗!你们不够狠呢?到时候能不能做到嚣张跋扈啊?”

    大家互相看看,均苦笑摇头,还要怎么狠呢?这条款如果实现,就是对大和民族最狠辣的报复了。

    老袁看着林重,无话可说,他这女婿有时候很天才,比如打仗,比如算计他。

    有时候很任性,比如打伊藤博文这一枪,从政治上、国际影响上,完全没必要,林重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就坚持要打,可能这就是土匪和正常人的区别吧。

    哎,任性也需要资本的,以前的大清倒是想任性,任性得起来吗?

    会议最后,林重让唐绍仪负责跟英国人谈判,然后对李经方道,“伯行兄为对日谈判正使,”又看看袁世凯和伍廷芳,道,“袁公和文爵任副使,大家为谈判组成员,届时,就由诸位在合约上签字。”

    1910年8月6日,桂太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内田康哉、伊东巳代治、井上胜之助、中田敬义、陆奥广吉、楢原陈政九人走进中国外交部第一会议室时候,中国谈判代表团已经在座了。

    众人正抽烟喝茶,谈笑风生,李经方见到伊藤博文,笑呵呵招呼,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见到十五年前的旧人,脸色不由地变了几变。

    除了李鸿章不在,人还是那些人,但已经天翻地覆,彼此地位、心态都发生了颠倒性变化。

    “喝茶,诸位。”坐下后,伍廷芳微笑道。

    “谢谢。”伊藤博文勉强说道。

    “伊藤阁下。。。身体如何?听说昨天刚刚赶到,要不要歇息一天?”罗丰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