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铁血中华-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从日俄战争中杀中国人的场景,敏感地意识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是非得靠文学才能医治的顽疾。
他是伟大的,心里装着国家民族,因着对晚清朝廷的失望,他到日本留学;因着对中国留学生的失望,他又远赴仙台。
他因看见而失望,因失望而逃避,但终于不能摆脱屈辱,终于不能忘却使命,最终,他完成了从逃避到直面迎接的转折,走上了“弃医从文”,改造国民性的道路。
但这一世,他根本没机会看到“日俄战争教育片”,因为日本在战争末期,被忠义军偷袭,惨败于东北,又是赔款又是下跪,日本残兵才得以离开奉天。
日本人将此视为耻辱,怎能公开宣传这些事呢?
1905年4月的一天,周树人从外国报纸上看到了忠义军包围日军的消息,更细致看了过程,他非常开心,买了酒肉回宿舍,喝的大醉。
这一世,1906年一月,清室已经退位,中华国已经成立,周树人努力学习医术,然后在1907年回国,在家乡绍兴开了医馆,成了一名医生。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世上没有鲁迅了,因为中国强大了,因为中国强大了,中国少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多了一位医生。现在,这位医生要赴日做官,因为中国要管理日本民众,周树人的人生道路变化,折射着中国强国之路崛起的过程。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作者题外话】:点击《805481+太平天国1850》,直达新书,欢迎书友们围观。
第380章 抢东西;他们最在行了
公元1914年,春天来到了北京城,柳绿桃红,春水和天光争蓝,燕子和黄莺齐来。参议院工商委员会主任张謇,与法纪委员会主任袁世凯,正在袁府后院书房内喝茶。
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前天刚刚结束,昨天,林重总统宴请张謇,两人谈了南方民营企业现状,后天,张謇要回南方,今天是应邀来袁府吃晚饭的。
张謇,字季直,1853年生于江苏省海门长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江苏五才子”之一。
中国历史上状元很多,下海经商又成功的唯此一个。
当年张謇考中状元,进入翰林院,但只能投身他的老师翁同龢的清流阵营中去,自然是不得权势,备受打击。
于是,状元郎另辟蹊径,下海经商。
张謇的转型并非是盲目的,从商前,他先调查了中国海关的进口数据,发现棉纱是大项,于是就选择了从创办纱厂入手。
概念可能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理念和智慧却是不会变的。
牛逼人物就是了得,用数字说话,向世人展现了他的实力。而且,张謇最让人佩服的,不仅经商成功了,而且一直秉承实业救国的理念,建设他心目中的富强国家。
1911年,中国工商联合会成立,张謇任第一任会长。
“项城,我已经年至花甲,能看到中国这么强大,真是死都值了!”张謇感慨道,其实从身边,从城乡的兴旺,都能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参加经济工作会议,看到那些直观的数字,才会知道此时的中国发展速度是多么的快。
“去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1100万吨,位列世界第六,煤产量两亿吨,仅次于美国、沙俄、英国和德国,铁路总里程18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七,国民收入……”
张謇兴奋地叨咕着,被袁世凯打断,老袁笑道,“行了,季直兄,我都知道了,报纸上不是都报道了嘛?对林重大唱赞歌。”
张謇看看老朋友,笑道,“怎么?项城的心里还过不去呢?要我说,女婿这样出息,你该高兴才对啊。”
老袁哈哈大笑,“过去了,真的过去了,我必须承认,林重比我强百倍,人家不仅会打仗,还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就凭这个,我服气。”
但老袁收敛笑容,又淡淡道,“海军是极其烧钱的,几年时间,我们海军主力战舰的吨位,已经达到65万吨,仅仅排在英、德、美、法之后。但我们国家自己却没花多少钱,那么,钱从何来?”
张謇听他这么说,不吱声了,老袁叹道,“都是压榨日本和印尼而来,听说驻两国的总督府,对两国百姓压榨之苦、程度之深,已经到了我们自己的商人都看不下的程度了。
但林重严令徐锡麟和陶成章,以及驻军,必须完成定额任务,不然就如何如何……我们应该庆幸那土匪是中国人,如果他是外国人,来压榨中国,那我们可遭殃了。
他以前总是谴责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夺,轮到他了倒好,他一年抢的,比别人十年抢的都多,是啊,要说抢东西,他们最在行了,人家是什么出身呢?”
说到最后,老袁嘴角露出讥笑,语气调侃。
张謇摇头微笑,袁项城对他的总统女婿,心里那道坎是过不去了,听他讽刺忠义军的土匪出身,张謇道,“听说忠义军纪念馆每天很是火爆,参观都要排队,我还真想去看看。”
说起这个,老袁更气,他那个混蛋二儿子,被人家一顿暴打后,执意要给忠义军立传,去年年初,真的出版了一本书:《忠义军》,对土匪大唱赞歌。
书卖的很好,今年年初,忠义军纪念馆开馆,全国各地来京旅游出差的人,都会去看,无非是土匪抢东西,有什么好纪念的?袁克文那个混蛋东西还当了名誉馆长。
“那你要走走后门了,据说要排半天的队呢。”老袁道。
“项城肯定没去看过吧?要不我们现在去看看如何?”张謇突然道,外边夜幕降临,想来参观的人都离开了。
袁世凯哼了一声,“有什么好看的。”
“项城,我们同去,难道你就不感兴趣?”张謇起身拉他,他明了袁世凯的心思,不好意思去,不愿意捧场,但心里一定非常好奇的。
袁世凯果然没有拒绝,二人从书房出来,老袁对管家袁林没好气道,“给那个混蛋东西打电话,就说我要去那个破纪念馆看看。”
自从《忠义军》出版,袁克文就被袁世凯用棒子赶出了家门。
纪念馆自然闭馆了,但老袁和张謇要去参观,肯定任何时候都可以的,袁克文亲自开车来接。
忠义军纪念馆在祈年大街和真北路交汇处,建筑很高大雄伟,大门左右各有一幅对联: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盖这纪念馆花了多少钱?用国家财政的钱,纪念一股军阀势力,这合适吗?”下车后就看到这副联,老袁当即没好气对袁克文道。
袁克文赔小心道,“这个我不知道。”
张謇心里好笑,先走上台阶,工作人员打开门,三人进了展厅,里边灯开着,好像有人。
是朱小宝,他今年二十岁,陆军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三十师,这次放假回家探亲,今天特意来参观的。
他立在朱大宝的画像前,看着爹爹的相貌。去年,张宗昌被情报部门逮捕,瘸狼亲自审问后,大概将当时发生的情况还原了。
张宗昌与俄军关系不错,俄语也很好,又和忠义军打过仗,1905年,老毛子撤退,他就跟着去了俄国,去年下半年刚回国,就被瘸狼的人抓住了。
瘸狼审问后,张宗昌被判刑五年,投入监狱。朱小宝刚去监狱看了张宗昌,问了当年的情况,然后来到纪念馆。
朱大宝父子的事迹,在谍报战纪念展厅里,旁边的文字介绍,说他们父子是孤胆入虎穴的民族英雄!挽救忠义军、挽救中国革命的大功臣!
这里揭示了当年忠义军情报部的对俄很多事迹,获得三十多个有价值情报的详细经过,牺牲的四十五人的画像,都在这里展示。
朱小宝用手摸着爹爹的画像,泪流满面,他徘徊良久,一个一个展厅地看。
第381章 你们很了不起!
张謇和老袁进来,入目就看到巨大的忠义军军旗,左右八个大字: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第一个展厅的第一篇文字介绍,介绍了沙俄入侵东北,和忠义军成立的历史背景,第一幅画像是忠义军总统刘永和。
他骑在马上,遥望远处的战场,眼神坚定表情坚毅,似乎在对旁边的传令兵下达命令。
第二幅画像是刘秉和,然后依次是杨玉麟、王和达、李贵春、王三等人。每个人旁边都有文字介绍。
然后是“珲春战役”、“攻陷通化”、“海龙战役”、“三进新宾堡”、“激战永陵”等二十多场与俄军的战斗经过。
第四展厅到第十展厅,介绍了“山谷激战”、“劫杀列车”、“长沟战斗”、“凹山保卫战”、“击杀哥萨克骑兵”、“列车袭击”等上百次与俄军的大小战斗经过,以及跟日军的战斗,有画像有照片。
张謇仔细观瞧文字、画像与照片,袁世凯开始时候还有些不屑,看着看着也郑重起来,当年的沙俄多么的强大,而清廷是多么的软弱。
忠义军与俄军大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些文字图画表明,那些人是在多么艰苦的情况下,力量多么薄弱的情况下保家卫国的。
战斗只记述到入关,然后说推翻了清室,没有讲击败北洋军的事情。
他们在第五展厅参观时候,朱小宝从里边出来,看到三人没说话,点点头出去了。
十一展厅是谍报战纪念展厅,朱大宝小宝父子的事迹,已经进了小学课本,更具体的事情经过,张謇在这里看到了。
文字介绍里,讲述了朱大宝怎样打入敌营,怎样旁敲侧击、询问情报,怎样不惜自己性命引开敌人,然后壮烈牺牲,朱小宝和李月怎样顶风冒雪、跋涉千里送情报的详细经过。
实物展厅里,忠义军使用过的俄式枪炮、住过的密营建筑如实复原,还有历次战役战斗的详细地图标示,之后就是牺牲烈士的名字,写满了三个展厅的墙壁。
张謇和袁世凯看了三个小时,体力都有点支撑不住了,袁克文道,“爹爹,张伯伯,回去吧,想看明天再来。”
“都看完了。”袁世凯低沉道。他被这些文字图片影响,突然觉得不是林重抢了自己的总统位置,而是自己抢了林重一年多的总统职位。
跟忠义军的功绩比起来,好像自己也没什么功绩,袁世凯想到这里,感觉消沉又有点释然。
出来后,张謇叹息,然后感慨道,“功同日月、鲜血铸就的英雄史诗!真了不起!”
袁世凯没有说话,点头赞同。
回到家后,老袁拿起电话,给林重拨了过去,“我去看了纪念馆,鹏毅,你们很了不起!”
鹏毅,这个字,老袁好久没叫了,经常是调侃一般地称呼大总统。
林重放下电话,郝大炮听他说谢谢,问道,“司令,谁啊?”
蔡锷笑道,“你别什么都打听。”
郝大炮摸摸脑袋,不好意思笑了,林重笑道,“是袁公,他去看了咱们的纪念馆,说咱们很了不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