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次摩洛哥危机中,英国力挺法国。

    法国企图从德国手里收复普法战争中丢掉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此积极准备“复仇”战争,两国又在北非争夺摩洛哥,更有着尖锐的矛盾。

    德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

    1906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

    两国又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和尼日尔、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之后,两国越走越近。

    1911年4月,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反对殖民统治的人民起义,法国以恢复“秩序”和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

    德国不容法国独占摩洛哥。7月1日,德国炮舰豹号驶进摩洛哥的阿加的尔港,随后巡洋舰柏林号,也出现在摩洛哥海面,德法战争迫在眉睫。

    英国再次支持法国,声称在摩洛哥问题上英国不惜与德国一战。在英国的压力下,德国不得不同意与法国谈判。

    11月,双方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为摩洛哥的保护国,法国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割给德国作为“补偿”。

    从1911年起,德国每年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大幅军事预算,这逼得英法两国越来越亲密,两国高层能一起访华,就是德国逼迫的结果。

    丘吉尔与塞泽尔访华的目的是,将中国拉进协约国阵营中,最低要求是中国在未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那样英法在远东的殖民地能保持安稳,使得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尽量促使中俄两国和平解决两国领土问题,使得沙俄能全力西顾,进攻德国。

    中国总统已经向两国大使提出了条件:第一,与沙俄领土问题,第二,租界问题。

    6月26日,丘吉尔与塞泽尔抵达北京后,中国内阁总理徐世昌为二人举行了仪仗队检阅仪式,又安排了盛大的晚宴。

    翌日,两人与徐世昌、唐绍仪举行会谈,双方各自阐述了意见,中方表示,无意介入欧洲战争,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中国最大可能是保持中立。

    “中国最大的对外出口单项,依次是大豆、生丝、茶叶,去年我国外贸总额5587万英镑。主要供应德、法、英、美等国,德国进口总量又占中国出口总量的一半。所以,我国不会轻易加入协约国阵营。”

    徐世昌说完,丘吉尔道,“如果因为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使中国经济受到损失,英法两国愿意补偿。”

    “阁下,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不平等条约及租界问题,以及与俄国领土问题。”唐绍仪道。

    塞泽尔马上道,“这些问题都可以谈判解决,明天的会议,我们可以叫上俄国公使雷萨尔参加。”

    英法发现中国没有用战争解决问题的倾向,都松了口气。事实上,他们对维持租界已经没有多大意愿了。

    此时的租界名存实亡,不但中国军队说进就进,各国连法外治权都实质上失去了,如果中国此时强制收回租界,而不是通过谈判的方式,各国只能干瞪眼,谁也没有实力派军队过来。

    当晚,丘吉尔与塞泽尔,在英国使馆约见了俄国公使雷萨尔,跟他通报了今日的会谈结果,三人秘密磋商,研究对策,然后丘吉尔让雷萨尔与彼得堡方面沟通。

    “中国已经变的文明,这很好,千万不要再让他们回到过去的野蛮状态,你们确实占了中国不少领土,未来,沙俄如果不想两面作战,就必须与中国洽谈领土问题。”丘吉尔警告雷萨尔道。

    28日的会议,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法国驻华大使马世理,与俄国公使雷萨尔都参加了。

    让沙俄吐出领土,难比登天,但今日凌晨,丘吉尔与塞泽尔联名给尼古拉二世去电报,逼迫沙俄改变态度,尼古拉二世终于松口了,表示领土问题可以谈判。

    上午的会议,英法为了保障自己殖民地的安全,为了达成中俄和平协议解决领土争端,以便于沙俄的军队能集中到欧洲去,丘吉尔与塞泽尔站在中方一边,不断向俄国公使雷萨尔施压。

    雷萨尔则不断给沙皇去电报。

    下午的会议进行两个小时后,萨拉热窝的枪声传了过来,会议中断。

    28日下午一直到29日凌晨,协约国两个高层丘吉尔、塞泽尔,与国内以及俄国的电报沟通就没有停过。

    丘吉尔、塞泽尔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在德国已经准备好战争的情况下,斐迪南大公遇刺,恐怕会导致连锁事件发生,那么,沙俄就变的极其重要而关键。

    如果欧洲发生大战,俄国要是不能在德国的东线重兵参与,简直不可想象。

    所以,对于尼古拉二世的担心,他们均给与安抚,并保证如果中国进攻沙俄,英法必然会组织兵力,从殖民地北上进攻中国,两国远东舰队会合力进攻中国海军。

    北京时间29日上午,双眼布满红丝的丘吉尔、塞泽尔、雷萨尔,在上百名记者见证下,与中国外长唐绍仪签订协议。

    英国将上海、汉口、天津、镇江、广州、厦门等六处租界归还给中国,并与中国解决了威海卫遗留问题。

    法国将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和湛江租界还给中国,并将广州湾军事基地归还中国。

    沙俄将天津租界、汉口租界归还给中国。

    中国承诺在将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以及组建谈判团队,赴彼得堡谈判解决与俄国领土争端。

    四人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午,中国总统林重举行宴会,招待丘吉尔、塞泽尔,以及英法俄三国使节。

    “我已经收到了发生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导致战争的爆发,如果战争不幸真的爆发了,”

    林重看着丘吉尔、塞泽尔俄国公使雷萨尔等人笑道,“几位先生,如果有需要,记得来找中国买军火,我们的产能还是不错的,但自己又用不了。”

    大家一起笑着附和,丘吉尔微笑道,“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中国要大发横财了,不知道我现在能否在中国的兵工厂中入个股份?”

    哈哈哈,大家一起大笑,林重又对雷萨尔道,“雷萨尔先生,你们与日本发生战争时候,忠义军给你们供应的军火,从来都是非常准时,而且保质保量的,是吧?”

    雷萨尔笑道,“是的,这个我可以作证,如果丘吉尔阁下真的想入股,我想他需要花费大价钱了。”

    酒会的气氛非常愉悦,林重当场就点将外交部欧美司司长顾维钧,让他准备赴俄谈判领土纠纷。

    顾维钧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回国后,在外交部任职。

    酒会结束,下午,丘吉尔、塞泽尔就火急火燎离开了中国。

 第39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诞生于英国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镇、布伦海姆宫。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1893年8月,丘吉尔进入军校骑兵专业学习。

    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

    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

    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洛伦索…马贵斯的英国领事馆。

    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从此踏入政坛。

    1908年,阿斯奎斯首相上台,丘吉尔被任命为商务大臣,正式进入内阁。

    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1911年1月,他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导致著名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发生。

    1911年10月25日,丘吉尔与麦肯纳交换职务,转任海军大臣。

    1912年1月,丘吉尔在海军部正式建立了作战参谋部。

    丘吉尔是林重穿越以后,见到的世界上最知名的政治家了,四十岁的丘吉尔,见事精准处事果断,第一次见面就给林重留下了深刻印象。

    ……

    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后,奥匈的军国主义者大肆叫嚷,“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彻底摧毁奥匈称霸巴尔干的障碍!”

    维也纳一家报纸写道,“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紧张局势的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我们是强盛的奥匈帝国!”

    事件发生的次日,奥匈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上将,和外交大臣贝希多尔德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

    但他们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请求德皇威廉二世帮忙。与奥匈帝国一样,德国渴求战争,认为1914年进行战争有利。

    1914年有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速战。一是6月初,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

    二是4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毛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6月1日,小毛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战争愈快愈好。”

    德国深知,如果战争再拖几年,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

    德国外交大臣亚哥夫认为,俄国基本未做好战争准备,但是再过几年,尼古拉二世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德国,到那时,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

    德国人预感到俄国的力量日益增强,而现时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将日趋衰落,因此希望在实力对比有利的情况下发动战争。

    6月28日下午,威廉二世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斐迪南遇刺身亡,立即停止游览活动,他活像一个押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道:“1914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7月5日,奥匈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

    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

    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要发动侵略战争,恳求威廉二世表态,支持他的战争行动。

    威廉二世收下奥匈大使的信件,当场表示,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1914年7月5日、6日,威廉二世接连召集高级将领和政府大臣,在波茨坦宫举行会议。他把可能发生战争的信息告诉自己的部下。

    将军们回答皇帝说,一切战争准备已经就绪。总参谋部的军需部长利尔少将报告皇帝说:“在这次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动员计划已在1914年3月31日完成。军队都已做好准备。”

    于是,德国作出了发动战争的决策。

    奥匈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上将,谒见奥皇,转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