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铁血中华-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曾再三表示,如果比利时能够友好地借道,德国会保证比利时不遭到损失。但比利时态度强硬,要想借道?没门!
德军攻陷列日要塞后,随即向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挺进。虽然这是一场绵羊与狮子的博斗,但比利时人认准了要与德国侵略者战斗。
因此对德军部队发起冷枪袭击,零打碎敲地干掉德军步兵,并且搞一些破坏活动,比如炸断桥梁、毁坏铁路等等。
“施利芬计划”中早已严格定下了向法国进军的时间表:开战十九日后占领布鲁塞尔,二十二日进入法国境内,开战三十九日后,占领巴黎。
但比利时人不但在烈日要塞坚决抵抗,还不断地阻碍德军行军,小毛奇闻听前线报告后,令德军对比利时人采取恐怖的报复。
8月18日,攻陷比利时的昂当镇后,德军先头部队指挥官艾米赫将军下令,对镇子开始了一场洗劫。随即,德军把镇子居民驱赶到教堂前的大广场上,然后枪杀了这些居民。
艾米赫的用意,就是要制造这种恐怖效果,以达到警告比利时人的目的。
德国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经把恐怖视为缩短战争的正当手段,他认为要以最严厉的措施,迫使他们的敌人讲和,否则,战乱将无穷无尽。
8月19日,德军在比利时不少城镇贴出了布告,在布告中宣称:昂当镇的居民以极其阴险的方式,袭击了德国的部队,现在,这个小镇已经化为灰烬。
德军用这种方式告诉比利时人,让他们明白,若是再坚持与德军捣乱,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在等待他们。
从这以后,德军每经过比利时的一个地方,就先把那个地方的许多人抓来做人质,如果受到比利时人的狙击,那么就枪毙这些人质作为报复。
比利时人原想以狙击给德军造成恐怖,他们把那些狙击手称为自由射手。
这些狙击手给德国士兵造成了很大的恐慌,但德军指挥官艾米赫对此说:“越是恐怖,就越需要恐怖。”他要以大的恐怖对付比利时人对德军造成的小恐怖。
小毛奇给各地前线将领的电报中说:“我们在比利时的进军肯定是残忍的,但我们是在为士兵们的生命而战,谁挡路,谁就必须自食其果!”
卢万,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以它的大学和图书馆闻名于世,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东约30公里的地方,是德军从列日到布鲁塞尔的必经之路。
德军刚进卢万城时还是非常文明的,他们买东西时也和当地居民一样排队。可是当一名德国士兵被狙击手打了一枪后,情形就变了。
8月21日夜,有卢万的平民发起了对德军的枪击,于是德国人的大举报复开始了。德军杀了卢万所有居民,又用一把大火烧掉这个城市。
8月22日,大火后的卢万除了遍地的灰烬,什么都不存在了。
德国人火烧卢万,给自己招来了一片指责之声,对此,德国的宣传部门声明说,这都是由于比利时人对德国军队展开的袭击所导致的。
几天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表示,比利时的这场灾难,完全是因为比利时人的野蛮造成的,并为此感到痛心。
在德国战车面前,比利时人的抵抗其实是微不足到的,如果不是从民族精神这一点上去寻找支持的话,从实际意义来说,对比利时的确没什么好处,只不过是在为英法做嫁衣。
当德国浩浩荡荡的大军穿过布鲁塞尔后,也就没有人再注意比利时这个地方了。
23日,德国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克卢克上将,率军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率军退守安特卫普,此刻他终于深切地认识到:他那缺粮少弹的部队,根本不可能抵御数倍于己的德国钢铁雄狮。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阿尔伯特派出一个师去纳慕尔要塞,余下的部队则随他一同留守安特卫普,这两座城市都拥有环形堡垒防线。
占领布鲁塞尔后,克卢克上将派一个团去封锁安特卫普,以保证没有一点比利时的火力能够袭击到自己的右翼,而他自己的第一集团军大部,及布罗中将的第二集团军则继续向西进发。
英国对德国宣战后的第三天、1914年8月7日,英国陆军元帅约翰·弗伦奇率领的英国远征军第一分队,抵达法国东北部。
而后续125万大军,则是在8月16日才全部渡过英吉利海峡。英国远征军集结在法国东北部的莱卡托,并于8月21日向比利时转移。
远征军的第一场战斗,发生在8月22日,是英德双方侦察骑兵之间的一场小型遭遇战。
25日,亚历山大·冯·克卢克将军率领德国第一集团军,在比利时的蒙斯附近,与英国远征军迎头撞上,彼此仅仅做了一个小时的准备,中午,激战就爆发了。
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第一次战车的交锋。
自从中国发明了履带式钢铁战车、又不断利用战车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后,世界主要国家均投入了对战车的研究和生产。
德国作为中国的友好盟国,不但非常重视战车的研发生产,也从中国军队那里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使用战车。
从1910年开始,坐落在沈阳的中国装甲兵军事学院的课堂上,不断出现德国军人的身影。毕竟,自从战车出现,只有中国军队使用过它,并获得大胜。
中国人倾囊相授战车战术,德国唯一不知道的就是,中国战车在与敌人战车遭遇时,使用的是破甲弹。
德国的军工实力强悍得很,在一战开始的时候,已经拥有了三千辆战车,用在西线战场两千一百辆。德国第一集团军就有五百辆战车。
当然,英军也是有战车的,英国陆军元帅约翰·弗伦奇率领的英国远征军一共十五万,此时在蒙斯战场十一万人,共有战车三百五十辆。
德国两个集团军分左右两路行军,彼此距离百里,第一集团军二十四万人,此时在蒙斯战场九万,战车五百辆都在前线。
双方算得上仓促遭遇,没有时间挖掘堑壕,简单构筑火炮阵地,队形摆开后,战斗就爆发了。
第397章 蒙斯战役(二)
两军的七百多门火炮,疯狂地向对方倾泻着炮弹,天崩地裂一样的爆炸火光中,英军战车在前,步兵在后,向德军发动攻击。
德军的五百辆战车,则在左右两翼,向英军发动进攻。
彼此的炮群在对方前沿阵地反复的轰击,一团团桔黄色的火光,此起彼伏的炸开,钢铁碎片尖啸着肆意的飞散,将战车掀翻、将士兵的残肢断臂掀上天空。
巨大的烟尘、浓烈的硝烟,还有翻卷的烈焰,阵地当即变成血火炼狱,英军与德军士兵忍受着内心的恐惧,向对方发动冲锋。
双方的伤亡都是巨大的,因为彼此的炮击都是空前的猛烈,密集发射的炮弹炸开,腾起一个个烟柱,四散飞射的金属破片,如同狂暴的冲击波横扫而过,带起一片片血雾,战场当即变成了血腥的地狱。
这是硬碰硬的战争,没有取巧的余地,考验的是指挥官的调度、士兵的勇气和武器的质量、使用。
英军对于钢铁战车的定义是,移动的炮台和机枪阵地,英军战车的目的是消灭敌人步兵和炮兵。
中国人告诉去进修的德国人,战车是用来突袭敌人、撕开对手防御的尖端武器,是要长驱直入、对敌人士兵实施分割包围的最佳利器。
战车首要的作用是要让敌人陷入混乱!是的,混乱!不是消灭多少步兵,是让他们陷入混乱!这才是战车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的战车理论,德军将领有的接受,有的持保留意见。
亚历山大·冯·克卢克,1846年5月20日生于明斯特,早年作为低级军官参加过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时他再次参战,经过战火的历练后,他在德国陆军中军衔稳步晋升。
1906年晋升步兵上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卢克已经68岁了,尽管年龄较大,但因精力过人,小毛奇让他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
克卢克上将在1912年短暂访华,与中国总统林重见过面,两人曾探讨过战车的使用,当林重跟他分享了大纵深作战理论后,虽然年纪颇大,但克卢克并不保守,对于战车的突破和追击使用非常赞赏。
这次战前,克卢克告诉他的战车指挥官卢卡上校,“冲!你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冲锋!冲进英军步兵队列中,来回绞杀,不停地绞杀!让英国佬乱起来!”
战斗发生的前三十分钟,双方的死伤都很多,短兵相接后,战斗愈发激烈,双方的战车出现后,德军的火炮对着英军战车发射,英军的火炮也对着德军战车炮击。
双方实力相当,英军人数多一些,德军战车多一些,彼此的火炮数目基本一样。
将近二十万的部队,发生遭遇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德军急于南下进攻巴黎,因为比利时的阻挠,第一集团军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英军急于北上解救比利时,就这样,两支大军发生了遭遇战。
英军的战车不时被德军火炮打残,德军的战车也不断被英军火炮打成废铁,但两军对战车的定义不同,战车使用目的不同,在战场上,慢慢体现出来了不同的效果。
英军战车为了消灭更多德国步兵,不时转向,以便于炮击德军的密集人群。而德军的战车冒着炮火,就是一个劲地向英军步兵队列冲锋,为了保证速度,战车并不开炮。
开战四十分钟后,德军战车冲进了英军步兵队形中,此时,五百辆战车只剩下不到三百辆了。
冲进去后,德军战车依然不开炮,在机枪扫射的同时,迅速突击!突击!再突击!他们与英军步兵搅合在一起,英军火炮此时已经没法对他们发射了。
德国战车在英军队伍中肆无忌惮地突击,将任何试图组织的防御抵抗全部碾碎、冲散、瘫痪。以巨大的动量,贯穿英军整个防线,英军的队形,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一会儿,横冲直撞的德国战车,以十辆一个小队的规模,将英军步兵切割成一块块,英军步兵对这些铁家伙没一点办法,又没有战壕可以躲避,不长时间就陷入混乱。
英国陆军元帅约翰·弗伦奇见此,大为震惊,知道事情不妙,当即给炮兵下令,继续炮击德国战车,但炮击给英军步兵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此时,英军的战车也冲进了德军步兵中,德军步兵则根据指示,不断向左右两侧移动,避开英军战车,同时向前攻击,将英军战车交给后边己方的火炮对付。
双方的炮击持续不断,战车重机枪喷吐出一道道的火流,在彼此士兵中趟出一条条血路,呼啸的弹片,火热的机枪,坚硬的钢铁履带,将战场变成了一个吞噬人命的停尸场。
激战两个小时后,两军的伤亡越来越大。
彼此的战车不断被炸毁、掀翻,但英军战车本来就少,遭遇德军火炮不停地打击,越来越少。
德军步兵冲进了英军人群中,他们依托战车,负责将英军步兵彻底消灭,迅速的将战术突破变成战役突破,将战术的胜利变成战役的胜利。
一块一块英军的抵抗被摧毁,英国人的伤亡越来越大。见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德军,战败不可避免,约翰·弗伦奇元帅无奈地下令继续炮击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