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心惭愧的总参谋长来前线视察,听取了前线将领的意见,几天后,当小毛奇听说中国军事观摩团到了柏林后,便立即赶了回去。

 第405章 张宗昌

    1905年,沙俄内乱频仍,东北战败,尼古拉二世与忠义军谈判,最后,双方共同组建中东铁路经营公司,经营权五十年,俄方占百分之六十五,之后,无心战事的俄军,火速退到黑龙江以北。

    跟着俄军一起撤退的,就有花膀子队的头目、张宗昌。

    张宗昌去沙俄境内,主要目的是淘金。

    他威望很高,不仅跟他混的中国人服气他,俄国不少人也信赖他,张宗昌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从老毛子军官、商人那里听说沙俄远东金矿很多,便带着不少人,跟着俄军撤退,然后组团去淘金了。

    沙俄远东地广人稀,根本没有人管,张宗昌带着一百多人枪,都骑着马匹,一路向北,最后来到了科雷马河与阿纳德尔河附近,开始了淘金生涯。

    那里是后世的马加丹州,是世界上矿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砂金资源占全俄罗斯的11。其中,金矿资源占15,银矿资源约占50。

    张宗昌就这样,带着人扎了下来,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大河边,开始淘金。七八年过去了,张宗昌等人流动着,在西伯利亚地区到处寻找露天金矿,都积累起不小的身家。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张宗昌想家了,1913年,他带着想回国、回老家得瑟一下的二十多人,越过黑龙江,坐着火车南下。

    但是,在沈阳,他们一伙人被中国情报部门发现,有人认出了张宗昌。

    毕竟是花膀子队的头目,忠义军早期的情报人员和他们没少打交道,于是,一伙人被逮捕,张宗昌被判刑五年,投入监狱。

    他娘的,多少年过去了?还找后账?老子没有对不起朱大宝,再说,花膀子队成立的时候,老毛子与忠义军已经停战了。

    张宗昌当然不服气,可是没敢说什么,在东北那么多年,忠义军都是什么人,他太清楚了。在沙俄境内淘金,不时能看到当年刘老疤率队越境屠杀的累累白骨。

    是瘸狼审问的他,主要是问当年朱大宝的事情,张宗昌如实说了。

    他听说过瘸狼这个人,有点怕他。张宗昌很庆幸当年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朱大宝的事,不然就不是蹲监狱了。

    哎,有什么办法?和忠义军没道理讲的。

    这天,张宗昌刚刚吃完午饭,正蹲在狱室角落打盹,被看守叫出来,他被几个人带走,送到一间澡堂,带头那人让他洗干净了,又给他拿来一套干净衣衫。

    然后,第二情报部部长耿云生少将,把他带到林重面前。

    林重看看这个后世闻名的狗肉将军,问道,“你熟悉西伯利亚吗?”

    张宗昌绝没想到,居然能见到林重,呼吸都急促起来了,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熟悉,大总统,非常熟悉。”他连忙道。

    林重示意他坐,道,“你给我们讲讲情况。”

    “具体……哪方面呢?”张宗昌小心翼翼问道。

    “人口、民族、矛盾、军队等等,任何你知道的,都可以说说。”

    张宗昌是非常精明的人,林重这么说,他就明白了,他最擅长与人打交道,老毛子的情况,确实知道很多。

    “……这几年,老毛子的远东地区,人口多了些,他们政府有个大官,叫什么斯托雷平的,

    制定了个改革方案,推行土地改革,向远东移民,然后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还修路,沙俄政府给移民建医院、学校……沙俄境内的矿产资源真的很多,各种金矿银矿,像铜矿什么的都没人碰……

    老毛子军队战斗力还那个德行,主要是他们的军官不拿当兵的当人看,底下士兵有时候都吃不饱饭,哪还有什么士气和战斗力啊……”

    林重和耿云生听张宗昌叨咕了一个多小时,他把自己知道的都讲了出来,才住口。

    林重点点头,沉吟半晌,问道,“朱大宝的遗体找不到了?”

    张宗昌的汗一下子就下来了,颤抖声音道,“……当时为了避嫌,我……我没敢往上凑,后来想找也找不到了。”

    这问题他都被问过无数次了,现在林重又问了。

    林重看看他,道,“你没有对不起忠义军,判刑是因为你对不起中国百姓,现在给你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中国军队未来将攻击沙俄,收复失土,你熟悉沙俄情况,俄语也好,到耿将军手下听命吧。”

    “是,总统,耿将军,我老张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在东北时候没加入忠义军,现在我很愿意为国家服务!”张宗昌激动地起立说道,这是真话。

    朱大宝死了,但无数人记挂着他,小宝被抚养成人,忠义军对自己人仁义,他当年要是加入忠义军,现在早高官得做了,问题是谁能想到这帮土匪这么出息啊,推翻朝廷坐江山了。

    林重又吩咐耿云生,将张宗昌的钱财还给他,就让他们出去了。

    张宗昌说的情况,林重掌握一部分,沙俄大臣会议主席斯托雷平主持的改革方案,确实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带来了些许活力。

    为协调各部门行动,解决移民问题,1909年,沙俄还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远东移民委员会,其职能就是全面领导阿穆尔铁路沿线地区移民事宜。

    激励工业贸易活动,联通阿穆尔铁路地区轮船交通、土路和专用道路,以及解决各机关之间的意见分歧。

    彼得堡还向远东派了不少官员,给移民分配土地和生产资料,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拨款建立农场等等。这几年,西伯利亚地区多了几百万人。

    沙俄政府还企图利用远东地区丰富的石油、煤炭、各种有色金属、森林等资源,发展重工业……

    中国各地军队依然没有集结,但蔡锷、段祺瑞、王世珍、郝大炮、张作霖,以及小五和曹锟等人,正在北方、西南和南方各地,督促部队训练,会同情报部门做着各种计划,和战争准备工作。

    军工厂继续生产战车、枪炮、弹药等战备,王四的装甲部队不断演练战术。

    上周,林重任命马二为中国预备役部队司令员,紧抓预备役训练和组织,确保一旦需要,马上能拉出部队来。

    海军方面,除了积极训练备战,福州、青岛、旅顺、金州、天津等船厂,昼夜不停地造船。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日本人真是挺厉害,中国从日本抢的那些高级专家、工程师,对中国科技进步、军工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406章 无限制潜艇战

    9月25日黎明,德国海军的12艘飞艇,还有4艘陆军飞艇,正以40节的速度,在北海空气稀薄的高空,如同鬼魅一般地飞行。

    齐柏林飞艇装备了大马力航空发动机,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它们是德国的战争宠儿,德国人狂热地崇拜这些巨大的机器。

    相比飞艇,此时的飞机就是一个丑陋的新生儿,只能搭载一到两个人。而高傲地雄踞天空的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的物品。

    自从战争爆发,德国飞艇已经出击数次,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以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的士气。

    英国对这些打不到、够不着的东西,恨之入骨,飞机根本飞不到那么高。

    德国每艘飞艇由四台迈巴赫汽油发动机推动着,庞大的身躯驶出云层,向西北挺进,这16艘飞艇,由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施特拉塞上校率领,一共携带了32吨炸弹,清晨从库克斯港出发。

    这次,它们不是去轰炸伦敦,而是配合海军发动一次大规模战斗。

    因为不知道战争何时爆发,所以德国一直在准备战争,虽然大力发展海军,但德国知道,英国海军更加强大。

    所以,威廉二世对德国海军有一个保守计划,就是不愿意让实力较弱、缺少胜算的海军承担风险,在他看来,在德国陆军打垮法国之后,一支实力完整的公海舰队,将成为对英谈判的重大筹码。

    但是,1910年的中日战争中,中国仅仅凭借从德国购买的十艘潜艇,就击败了日本海军,彻彻底底让德国皇帝看到了击败大英帝国海军的希望。

    以弱胜强,潜艇正是不对称战争的利器和法宝!于是,德国大力建造潜艇。但各国都看到了潜艇的威力,于是,纷纷建造。

    在曾经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各国拥有潜艇共263艘,其中,英国77艘,法国64艘,美国48艘,俄国26艘,德国24艘,奥匈6艘。

    但这一世,一战开始时候,英国有123艘潜艇,德国有117艘潜艇,法国有99艘潜艇,各国潜艇数量均大幅增加,唯一的不同是,德国潜艇有呼吸管,潜航时间更长。

    战争爆发后,8月28日,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哈里奇分舰队,在北海黑尔戈兰湾,爆发第一次海战。

    和历史不同的是,这次德国没有出动驱逐舰纵队和轻巡洋舰,而是派出了十艘潜艇,对战英军。

    战斗中,德国上边用飞艇轰炸,吸引英军注意力,水下用潜艇偷袭,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探险者”号轻巡洋舰,和“阿布基尔”号重巡洋舰,然后德国潜艇迅速撤离战场,自己没有任何损失。

    这次战斗让德国海军信心大涨。

    中国军事观摩团到达德国后,给德方提出一个击败英国的战略: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封锁英国,德国高层经过激烈讨论后,多数认为实施对英封锁,是击败英国的极好办法,同意施行。

    这次德国海军出击,一方面是五十艘潜艇出北海,到大西洋破交,另一方面是放出诱饵,设圈套伏击,如果条件具备,就对英国海军实施空中、水面和水下的立体攻击。

    18、19世纪,处于巅峰时期的英国皇家海军惯于先下手为强,常常一开战便对敌对国港口展开近程封锁,阻绝其航运,禁闭其舰队。

    然而烧煤、烧油的蒸汽军舰在续航力上远远不如风帆战舰,这就要求花钱建造更多的军舰,进行轮换才能确保封锁线上始终保有足够数量的舰艇。

    而不断改良的水雷、鱼雷和潜艇,也使得敌人军港周围的水域变得危机四伏。于是在1913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在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传统的近程封锁政策。

    开始计划对多年以来的头号假想敌、德国采取远程封锁。

    北海的地理形势构成了远程封锁的基石。南北走向的不列颠岛将北海与大西洋基本隔断,只留下南北两个出口,地形大大降低了封锁难度。

    开战后,皇家海军在北海水域展开三支封锁舰队:1、集中了几乎全部无畏、超无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大舰队负责镇守北方出口;

    2、用水雷、前无畏舰、驱逐舰和潜艇,封锁狭窄的南方出口——英吉利海峡;

    3、由轻巡和驱逐舰组成的哈里奇分舰队巡逻于北海南部,策应南北方向两支舰队的封锁活动。

    新政策封闭了德国通往远海的大门,将其压缩在北海中。封锁线虽然较以往有所后撤,却并不意味着德国就能在北海闲庭信步。

    英国大舰队以平均每周两次的频率,在北海北部进行攻势性扫荡,迫使德国公海舰队的每次远航,都要冒着与优势对手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