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密集的炮弹向对方飞去,战斗太激烈了。又几分钟后,“奥尔登堡”号再次中弹,舰上起火,左侧轮机已经完蛋,舰长穆勒上校双腿负伤,但仍坚持留在舰桥上指挥。

    三点十五分,“不倦”号右舷被“冯德坦恩”号用11英寸火炮命中三次,失火退出战斗。

    在撤离过程中,“不倦”号的前炮塔附近又被击中两次,短时间内发生大爆炸,其上的1026名官兵大部分被炸死。

    开战一个小时,整个战场的形势是,中间是潜艇作战区域,外圈是双方水面舰艇主力,它们一边调整位置,一边炮击。

    而英军舰艇的上方,德军齐柏林飞艇从高高的天空投掷炸弹,但准确率低的感人,不过,这东西虽然暂时没造成什么损害,却总是让英军心惊胆战,毕竟头顶悬着雷呢。

    最先分出胜负的是潜艇,潜艇对潜艇,彼此的驱逐舰无法提供支援,英军潜艇少,吃了大亏,31对50,变成28对47,25对45,22对43,21对42,开战一小时后,德军潜艇数量变成了英军潜艇的二倍。

    接着,数量对比愈来愈不利,当英军只剩下10艘潜艇时候,德军还有32艘,变成了三倍还多,于是,英军潜艇撤退,德军追击时候,分出潜艇去攻击英军水面舰艇。

    随着德军潜艇加入攻击,整体上,英德实力渐渐平衡,到下午四点半,德军整体实力开始慢慢占优。

    四点五十,英军第三战列巡洋舰分舰队旗舰“无敌”号,被德军“德弗林格尔”号和“塞德利茨”号齐射命中,发生一场可怕的爆炸。

    在它后面的“虎”号不得不转向,躲避爆炸后形成的烟雾和碎片。“新西兰”号报告落水官兵正在水中挣扎,但是很快,他们就被漩涡吸入水下,1275名官兵只有9人获救。

    不过,英军士气依然旺盛,第一战列舰中队的“马尔伯勒”号、“复仇”号、“大力神”号,15英寸巨炮显示了巨大威力,打得又狠又准。

    几分钟后,德军“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连连中弹,后者两座主炮塔先后报废,前者的锅炉被打穿,溢出的蒸汽混合着浓烟弥漫在舰上,不时因为火焰和爆炸而扩散。

    “莱茵兰”号从射击阿贾克斯”号,转向射击“无畏”号,并形成跨射。

    轰!一连串的6寸炮弹落在了“无畏”号的甲板上,重达几百公斤的炮弹,轻松的将“无畏”号的三个烟囱彻底毁掉,伴随着落弹点的前移,前部的驾驶舱也被削平,只留下一团扭曲的金属。

    “塞德里茨”号在混战中被一枚鱼雷命中,造成1339英尺的大破口,但是它依旧保持在队列中勇敢作战。

    一团团明亮的黄色火球,伴随着雷鸣一般的巨响,向对方飞去,在这片海域上,每一分钟有超过一吨的炮弹呼啸着从空中飞过,战争之神就是用鲜血和火焰浇筑而成的。

    战斗中,德国一艘潜艇,被英军装甲巡洋舰“爱丁堡公爵”号撞上,装甲巡洋舰的舰首,严严实实地插进了潜艇的后舱中。

    这一撞,竟使双方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出,德国潜艇官兵钻出来,与“爱丁堡公爵”号的官兵,用步枪、手枪在甲板上厮杀起来。

    10分钟过后,一个巨浪打来,两舰终于被分开了。但该潜艇已经无法下潜,就在水面上用甲板炮接着厮杀。

    战斗中,“巴勒姆”号上层建筑中弹,“马来亚”号一侧副炮被毁,“厌战”号舵机失灵被打成重伤,但这些新锐战舰防护能力不错,挽救了它们的生命,并未有一艘被击沉。

    五点半,提尔皮茨元帅发现他的舰队,必须面对杰里科上将的T字横头,于是下令原地转向——人类海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整体向后180度转向,令人惊叹地完成了。

    提尔皮茨的舰队后队变前队,脱离了杰里科上将的火力网。在转向后退过程中,胡德少将座舰“无敌”号,被“海王星”号击中,发生弹药库爆炸,胡德和舰上1011名官兵牺牲,仅6人生还。

    这时候,天空上的齐柏林飞艇终于建功了,一枚炸弹落到杰里科上将的旗舰“铁公爵”号上,“铁公爵”号无线电被摧毁,只能用灯光信号与“皇家橡树”号联系,由后者代为转发,勉强实行间接指挥。

    此时,德国潜艇已经击沉了八艘英军战舰,却只有一艘被英军战列舰“百夫长”号击沉,英军已经越来越吃力,战斗变的艰难起来。

    但杰里科上将坚信,负责巡视德军后方的哈里奇分舰队即将赶来,便下令向左转过两个罗经点(约225度),拼命截住德军的前进路线。

    六点,哈里奇分舰队的两艘轻巡、31艘驱逐舰终于赶来了战场,不仅如此,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部队的几十架水上飞机,也赶了过来,向德军舰艇投放空投鱼雷。

    提尔皮茨元帅见此,一边令机枪扫射飞机,令潜艇断后,德军主力开始退出战场。

    这期间,德国公海舰队后卫,与英国第四驱逐舰队第12分队发生遭遇战,四艘皇家海军驱逐舰沉没,德国老式铁甲舰“波美拉尼亚”号被击沉。

    之后,英军的“巴勒姆”号、“马来亚”号在追击时候,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命中,杰里科上将见此,也令英军后退,但依然守着北海的出口。

    夜幕降临,西帕岛东南海域上,到处都是着火的军舰和残骸,倾覆的舰艇甲板上,无数的尸体在渐渐滑向海里,上百里海域范围,简直就是一个冒烟的地狱。

    杰里科上将率受伤舰艇转向,前往斯卡帕湾。提尔皮茨元帅率队回到赫尔戈兰湾,西帕岛海战结束。

    此役,德国公海舰队参战官兵45000人,战死5126人,战沉2艘战列巡洋舰,2艘前无畏舰,8艘轻巡洋舰,10艘鱼雷艇,水面舰艇损失124600吨,还有26艘潜艇被击沉。

    英国大洋舰队参战官兵总人数在60000名左右,8097人战死,510人受伤,战沉7艘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19艘驱逐舰,水面舰艇损失约283;300吨。

    31艘潜艇,只有5艘回到了基地。

    德军获得战术上的大胜利,但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宣称给对方造成了惊人的损失。

    这一战,让英国人意识到了对手的凶悍,尤其看到了德国舰船的结实厚重,对德国人来说,以相对小的代价,给对方造成了更大的损失,给彼此的实力均衡开了个好头。

 第409章 把中国拽进战争?

    海战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英德两国不同的设计哲学。英国建造的舰只强调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牺牲的是装甲防护力。

    德国军舰则在降低航速和武备的基础上,强调更好的防护力。德国在技术上的熟练显然胜过英国人。

    他们装有定时信管的穿甲弹穿过英国船壳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英国炮弹往往碰上装甲即炸。英国方面使用的火药也存在着问题,其更易燃易爆。

    皇家海军在运送弹药时不关闭弹药舱门,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失误。在至关重要的防火系统方面,德海军更是优越得多。

    海战中炮弹在德国炮塔里爆炸,不会引起进一步的损害,防护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势下窜到弹药库。

    而皇家海军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至少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炸裂,是由于炮弹在炮塔里爆炸时,引起了下至火药甲板的一系列炸药的爆炸。没有一艘德国船因这类缺陷而丧失。

    同样,双方运送发射药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区别,德国人对发射药用金属容器封闭运送,而英国人则仅仅用蚕丝口袋包裹。

    德国船的上甲板在长射程的炮战中提供了较好的防护,鱼雷在它们加固了的舷侧爆炸,造成的损伤也较小。

    而且,德国在信号技术、测距和夜战设备方面,也都超过英国主力舰队。英国海军设计师集中注意力于速度和大口径大炮,而忽视了其它必要的改进,在这次战斗中皇家海军的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

    大英帝国海军世界第一,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两百年了,世所公认,但战斗结束后,英军指挥官杰利科上将在递交给海军部的报告中,承认德国军舰更加优秀。

    他承认英国战术失败,只能勉强说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因为英国海军把德国公海舰队依然堵在了北海内。

    德国人不这么看,威廉二世极为高兴,他认为德国大胜,德国公海舰队不出去,是因为没想出去。德国需要出去的是潜艇、破交的潜艇。

    在西帕岛海战之前,德国海军是认为英国海军更强大的,但这次海战,让德国海军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他们发现,德意志海军的战斗力是强于英军的,目前唯一弱势的是舰船数量少于对手而已。

    进入9月份以来,同盟国与协约国的陆战,更加激烈了。

    在马恩河会战激烈厮杀的时候,9月8日,奥匈军队第二次侵入塞尔维亚,再次遭到惨败,自从战争爆发,强大的奥匈帝国军队,无论是面对沙俄还是塞尔维亚,居然接连败北。德国简直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协约国。

    9月9日―14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率领德军,在马祖里湖再次击败俄军。

    9月11日,俄军把奥匈军队赶回喀尔巴阡山防线,然后包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

    在奥匈帝国的眼中,普热梅希尔要塞,堪与列日要塞相提并论。普热梅希尔位于后世波兰境内,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土。

    普热梅希尔在奥匈帝国时期,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边境城市,它不但扼守着经巴尔喀阡山通往匈牙利的大门,而且还是连接普热梅希尔、克拉科夫和利沃夫等地的铁路枢纽。

    也正因为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每当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时候,这里也会成为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地方。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从1854年开始,奥匈帝国开始在普热梅希尔修建军事要塞,以便作为同俄罗斯交战的前哨阵地。

    在奥匈帝国苦心经营之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普热梅希尔要塞已经成为了由多个堡垒组成的堡垒群,完全可以抵御俄罗斯军队可能发起的进攻。

    普热梅希尔要塞共拥有33个大型堡垒和4个炮兵阵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过,墙壁厚度高达35米。

    俄军标准的762毫米师属火炮对此根本无能为力。在堡垒内部,无线电、电话、电梯和排气扇等设施十分完备。

    开战以后,奥匈帝国对于普热梅希尔要塞的防御设施还是感到不放心,又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要塞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和扩建,包括架设了长达几百公里的钢丝网。

    俄军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成功击败了奥匈帝国军队,然后长驱直入奥匈帝国边境150公里,多座奥匈帝国城镇和要塞被攻占,然后包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

    进攻要塞的是沙俄第三集团军,以及第八集团军的一部分,指挥官分别是拉得科·德米特里耶夫中将,和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上将,一共25万人。

    要塞指挥官赫尔曼·库斯马内克·冯·布尔诺斯登中将,麾下有15万人。

    进攻普热梅希尔要塞的俄军,完全忘记了旅顺战役的经验教训,蜂拥而上的俄军士兵,无遮无挡的出现在奥匈军队现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