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报纸介绍了美国《排华法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后,令不明此事真相的中国人愤慨不已。

    最近,全国多地出现示威游行,有的地方发起了抵制美货的爱国行动,不少国会议员倡议推出《排美法案》反制。

    因为国力强大而民族自尊心爆棚的中国人,均表示支持,希望《排美法案》迅速推出。

    ‘让美国佬滚回美国去!’成了不少报纸的标题,和中国人的口头语,一时间,中美关系骤然紧张。

    华人是在1848…1855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的,一直持续到随后一些大的劳工密集的工程,例如跨大陆铁路的修建。

    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在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贫困的华南地区,去美找寻着他们的活路。随着淘金竞争加剧,美国人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

    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侵害。

    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随着当时美国经济的一度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比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华人劳工。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反华人组织,是‘白人至上组织’,它在美国全国大约有60个分部。

    1881年,加州宣布,将当年3月6日作为假日,用以大规模游行来支持《排华法案》的制定。

    《排华法案》最终于1882年通过。法案通过后,美国,尤其是加州的报刊,开始抹黑和指责华人导致了白人失业等很多问题。

    警察也以各种机会逮捕华人,许多华人仅仅因为他们的种族,而遭到残酷殴打,美国开始出现很多华人移民的处理站,许多华人移民被遣返回国。

    从此,美国人对华人的厌恶极为广泛,只有一些资本家和企业家,由于经济因素抵制《排华法案》,但作用不大。

    清政府曾对美国迫害华侨提出抗议,但美国政府不予置理。

    处于列强压迫之下的清政府,明知美国排华后果严重,也不敢采取报复措施,反而步步退让,于1884年与美国签定新的条约,承诺10年内禁止华工赴美。

    这一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承认美国《排华法案》的合法性,使美国政府更加感到中国软弱可欺,排华益发肆无忌惮。

    1904年4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议案,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下令放宽教师、学生、商人和旅游者的入境限制,但华人仍严禁如旧。

    1914年,中国外长唐绍仪访美,美方曾表示废除《排华法案》,但因为一些政客的阻挠,今年年初,废除《排华法案》的议案,在美国国会没有获得通过。

    由此,中美关系变的紧张起来,终于民意倒逼,到了中国要推出《排美法案》的程度。

 第413章 出兵

    美国大使馆和在华经商的美国人,见中国人来真的了,纷纷向国内发电报,希望国内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后,立即废除《排华法案》。

    此时的中国,可不是以前了,如果《排美法案》颁布施行,将给在华美企和美国人带来严重伤害。

    但美国部分政客就是阻挠,还扬言派舰队惩罚‘可恶的黄皮猴子’。

    6月16日,中国保护工农妇儿协会收到举报,说美国梅隆财团投资的平峰矿山,存在美国经理歧视华人的情况,协会派员进入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当即向河南当地司法局和法院通报了此事。

    当地法院马上发出拘票,拘留了当事美国人斯波朗迪,案件公开审理,然后,法院宣判,将斯波朗迪逐出中国。

    在这个当口,此事得到了极大关注,这是一个严重的信号。美国驻华大使康格紧急去中国外交部通融,但外长唐绍仪不见他。

    此事在美国见报后,惹起美国民众极为不满,不少反对党议员大肆叫嚣,纷纷向总统施压,必须派舰队去威慑中国。

    美国舰队没有过来,中国舰队却驶去了北海道,1916年6月19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去年刚刚组建的北海舰队,一共两百多艘战舰,护卫着三百多艘运兵船,浩浩荡荡出现在北海道西南洋面。

    北海道的美军大为惊慌,赶紧做出战斗部署,同时急报上级。

    但是他们误会了,中国海军不是奔着他们来的,中国舰队消灭了沙俄远东海军残存的几条破船后,攻占了海参威。

    然后北上,相继拿下北千岛群岛、库页岛,进入鄂霍茨克海,登陆占领沙俄远东的堪察加半岛。

    楚科奇半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角,被认为是世界的最东北端,被称之为“地球东极”。半岛北边就是北冰洋了,东边隔着白令海,就是美国阿拉斯加州。

    中国舰队继续北上,进入白令海,陆军登陆沙俄最东端的楚科奇半岛、弗兰格尔岛、拉特马诺夫岛及其它岛屿。

    然后,中国庞大的舰队横在了白令海峡,和鄂霍茨克海,防御美军。

    1916年6月18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沙俄首都圣彼得堡掀起暴动,6月19日,中国对俄出兵。

    中国海军三大舰队集体出动,护卫第一集团军的第一军、第二军从海路北上,攻占沙俄东部靠海领土,第三军越过黑龙江,攻击俄远东部队。

    第二集团军的四、八、十五,三个军十二万人,乘坐四千辆军用大卡车,分为左中右三条线路,从蒙古北上,攻占西伯利亚广大区域。

    在第二集团军行动之前,中国装甲兵部队的一千辆战车、五百辆大卡车已经进入沙俄境内,轻而易举突破俄远东,和西伯利亚部队的防御。

    在西北,十一军军长张作霖,率领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师,进入沙俄境内。中国空军的五个中队,两百架“飞行者三号”飞机,为三个战区的陆军做侦察指引。

    一战打了两年,沙俄战死了将近五百万人,土地荒芜,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灰色牲口”们连饱腹都成问题,战斗力已经远远不及日俄战争时候,混乱的纪律、低落的士气,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停的给德国人送经验,刷人头。

    面对强大的中国军队,沙俄远东的三十个师常备军,几无还手之力,中国军队摧枯拉朽一般,占领了沙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1916年6月1日,一列火车咣当咣当驶进彼得堡火车站,从哈尔滨出发的漫长的旅途结束了,商人张宗昌从火车上跳下来,长长出了口气。

    斯大林已经带着不少人在等了,他们来到后边的货车车厢,雇佣车站工人,将一个个标记为陶瓷的木箱抬出来。

    张宗昌熟练地和车站工作人员打招呼,一点小钱不经意地递过去,然后一起扯着闷热的天气。

    木箱装车后,张宗昌带着几个人,与斯大林等人一起,离开了车站。中国军情局第二情报部部长耿云生,就在张宗昌的跟班人群中。

    气势雄伟的冬宫,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有金黄色浮雕的白色廊柱,拱圆顶的窗户显得很高大,楼顶是造型各异的人物雕像。

    耿云生他们经过的时候,涅瓦河畔冬宫广场上面,无数人正在激动地吼叫着,耿云生听他们一直重复着一句话,问道,“他们喊的什么?”

    “面包,面包……可是听他们中气十足,倒不像缺粮食的样子。”张宗昌笑道。

    黑压压的人群前面,有警戒线和拒马,后边是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军队,他们不断用木棍拦阻着试图冲过警戒线的人群。

    “怎么不缺?这是人民用命在吼叫!其实肚子空空如也,”斯大林感慨道,“大战爆发后,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应征入伍的上千万人,主要来自农村。

    劳动力减少,耕地荒芜,市场上的粮食、肉、糖和其他农产品日见短缺,今年夏天,彼得格勒粮食价格比战前高了三倍。

    官员和商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广大人民处在饥饿线上,怨声载道,从今年开始,因饥饿引起的农民暴动达到处都在发生。”

    张宗昌翻译后,耿云生点点头,道,“所以,是时候了。”

    是时候了,两个月前,林重决定今年年中发动对俄战争。一战快打了两年,德国已经动员了1100万人上战场,奥匈帝国动员了650万人,奥斯曼帝国动员了160万人。

    英国(包括殖民地)动员了740万人,法国(包括殖民地)动员了750万人,俄国动员了1200万人,意大利动员了350万人,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都动员了近百万人。

    在东线,俄国与奥匈帝国愚蠢的将领们,经常下达充满矛盾的指令,导致数十万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阵亡,一批阵亡后,再投入下一批,有些新兵甚至连枪怎么使用都不知道。

    东线战场的来回拉锯,进驻部队对当地居民财产反复征缴,使得数目庞大的平民百姓,卷入到了运动战之中。民众的财产被剥夺一空,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

    用作战地区的资源来提供部队的军粮,其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便是饥荒。死于暴力、饥饿和疾病的人,日渐增多。

    西线英法德的将领们,毫无顾忌地投入军事力量,指挥军队进行肆无忌惮、人员伤亡惨重的战争。

    1916年初的凡尔登战役,德军聚集了1300门大炮,对着法军的一块狭长的阵地发动了地狱烈火般的猛烈炮击,还施放毒气弹。

    那一战就发射了几千万颗炮弹,使得德法两国伤亡六十多万人,但对于战事推进毫无帮助。

    欧战各国高层智穷技尽,束手无策,不能结束战争,也无法赢得战争,只好不断通过发动这样导致巨大伤亡的战斗,来延续一种无意义的惯性。

    这样的军事灾难,在欧洲大地上不断重演,伤亡是巨大的、触目惊心的,几乎欧洲每个家庭都在失去父亲、儿子和丈夫。

    到处都是毫无生气的混泞荒原,到处都是巨大的弹坑和树柱,农田和森林被毁灭殆尽,数不尽的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

    人们痛苦的已经麻木,死亡成了最平常的现象,物质财产的损失简直无法估量。

    德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用潜艇鱼雷攻击协约国的商船队,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仅仅这一项,每月就有上百万吨货物落入大西洋。

    而另一边,因为战争造成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物质匮乏,使得社会下层民众首当其冲,深受其害。抗议示威和反饥饿游行,几乎每天都在各国发生。

    和欧洲人相比,中国人简直就是活在天堂中。

 第414章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出现新的革命高潮,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罢工斗争不断发生,规模很大。

    1912年参加罢工的有72万5千人,1913年有88万7千人。这种群众性的革命罢工斗争,直接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革命运动的发展才暂时被中断。

    但沙俄不断战败,尼古拉二世用战争转移矛盾的想法又落空了,饥荒和通货膨胀促使俄国革命战火重燃。

    从1915年5月开始,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工人罢工,要求降低物价、提高工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