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铁血中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彼此见礼寒暄,得知他刚从满洲回来,还见过林重,袁世凯笑道,“青木君,我们刚刚还谈起忠义军那帮土匪呢,快跟我们说说。”
青木笑道,“不仅诸位,相信国际社会都对他感兴趣,林重这回是彻底扬名天下了。”
“扬的也是恶名,国际媒体已经给他取了个绰号,屠夫!”徐世昌进士出身,是那种中国传统文人,对武夫这种滥杀无辜的举措,非常不以为然。
北洋三杰之首的王世珍道,“恶名也是名啊,能从十几万俄军中脱身,想想也十分艰难。”
“真的杀了二十几万老毛子百姓?”段祺瑞指指报纸,问道。
青木道,“这个无法确认,沙俄为了卖惨,数字有夸张也正常,不过,原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尤其黑龙江北岸人烟稠密,现在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倒是真的。”
别说二十几万,就是一下子屠杀几万老百姓也是骇人之举啊,段祺瑞心里却很赞成忠义军的举措,中国人在洋人面前就是卑微的太久了,总是抬不起头,忠义军的举动恰好可以振奋一下国人胆魄,让大家知道洋人没什么了不起,此时的中国,不缺仁义君子,恰恰缺胆大妄为之人。
第103章 欢迎美国来投资
“俄国人就那么算了?”冯国璋不信。
“不算又能怎样?据说俄军高层气急败坏,但还是屈从现实了,现在日俄气氛紧张,老毛子不敢惹忠义军了。”青木道。
“嗜杀之辈,不是真正的军人。”唐绍仪摇摇头,道。
袁世凯叹息一声,道,“可是,却得民心啊,虽然有人骂街,更多百姓却替忠义军叫好。”
“到底是土匪,正经军人即使战死,也想不出这招来,不过,忠义军摆出的架势就是,你要么来打死我,打不死我我就和你死磕到底,这是一种典型的无赖精神,敢玩命,所以,俄国人不敢招惹他了。”王世珍笑道。
“都说东北胡子厉害凶残,还真名不虚传,那个林重是什么样的人?”冯国璋摸摸下巴,问道。
青木宣纯道,“之前我也只是不断耳闻,几天前才真的见过一面,人很强势,很强硬……我跟大家说一件事,我们之前给过林重不少帮助,但仅仅因为一点小误会,林重毫不犹豫杀了我们七个人,包括一名少佐,和他打交道,我都有点发怵。”
同时得罪日俄,也不知道那匪首怎么想的?诸人聊着忠义军和东北局势,晚饭后,其他人散去,只有青木与坂西利八郎留下,在袁世凯书房,青木说,“袁公,日俄开战已无法避免,战争上日本独立作战,而暗地里,无论如何不能不借助阁下的协助。”
袁世凯道,“当然,北洋将大力支援日方。”
青木道,“日军已经组建东亚义勇军,但请阁下帮忙,利用您的影响力,加以协助。”然后解释了义勇军的构成。
袁世凯想了想,道,“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可以为你找些门路。”
三人聊了很多,几天后,袁世凯从部下挑选精干士官数十人,以逃脱为名,把他们送到青木手中,供其驱策,这里边就包括吴佩孚,此时他是北洋军中一个班长。
另一方面,袁世凯答应,每天从清廷特派到东北和蒙古那里的谍报员处,收集情报,整理后交给坂西利八郎少佐,坂西将其译为日文转送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青木大喜过望。
这天,送走青木宣纯,袁世凯收到佣人在十一小姐房间发现的一封留书,袁璇祯通过她的德语老师介绍,跟着德国驻华武官弗兰克一行人去了东北,给忠义军送百姓捐助的银两。
1903年6月底,十几家媒体记者来到柳河,采访林重关于屠杀沙俄百姓的问题,林重坦言道,“诸位都看到了忠义军杀俄国百姓,那么诸位有没有看过俄军屠杀中国百姓的情景?俄国百姓被杀了,俄军便请你们到现场拍照、宣传。
可是中国百姓妇孺被杀了,就默默无闻只能暗自承受,凭什么他们能杀我们?凭什么我们不能杀他们?毫无疑问沙俄才是强盗,几十万大军侵占别国国土,他们居然还有脸说自己是受害者?前几个月忠义军转战各地,看到了俄军给我们造成的太多杀戮。”
说到这里,他指着旁边的女子连队,对记者们说道,“她们都是一个村庄的女人,那个村子里其他所有人都被俄军杀害了,中国有句古话: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我之前也强调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忠义军管上次的行动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忠义军只是想保卫家园,保卫父老乡亲,是俄国人逼人太甚,以后,但凡有外敌入侵,都可能遭到忠义军类似的打击!勿谓言之不预!”
说完,林重让记者们采访女子连队,这一采访不要紧,连队的女子们想起亲人被残杀的场景,说着说着都大声嚎哭起来,外国记者听的都要落泪了。
林重留记者们在柳河采访,让他们走访军营,采访士兵和百姓。
私下里会见《纽约时报》的记者埃德加,和《纽约先驱报》的记者珍妮时,林重坦诚道,“忠义军只是想以战止战,现在日俄关系非常紧张,随时都可能打起来,我们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壮大自己。
我们将扩大控制区域,发展经济,通化的煤铁资源丰富,适合开矿,建设钢铁厂,发电厂,以后,在忠义军控制区域,我们还要建设药厂、面粉厂、纺织厂、粮食加工厂,甚至开发油田等等,当然,如果日俄战争爆发,可能建设一座兵工厂是赚钱最快的。
我可以跟两位明确表态,忠义军欢迎并拥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希望美国政府和企业到东北来投资兴业,希望两位跟美国驻华公使,以及美国民众转达我们的心声。”
最后这段话,林重语速放缓,着意强调。
满清的落后,埃德加和珍妮当然看得到,也就南方因为洋务运动的原因,经济略微发达些,他们没想到林重居然还想着发展经济,都很好奇。
埃德加问道,“林司令,比如有美国企业来东北这里投资了,但你们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我的意思是,如果日俄任何一方获胜,恐怕都容不下忠义军吧?”
林重笑道,“自从跟两位结识以来,你们看过忠义军打败仗吗?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两位,不管日俄谁胜,忠义军才是收拾残局的人,再说,作为新兴大国,恐怕世人还不能全面评估美国的实力,在我看来,论工业实力,美国才是第一强国,美国一旦将势力伸入东北,之后,日俄谁敢把你们赶出去?”
听到这里,埃德加和珍妮彼此对视一下,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喜。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增长很快,1899年出口额比1895年增长了将近两倍,美国实业界更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看作一个“潜在的市场”。代表纺织业利益的《商报》1898年1月写道,中国为美国商业提供的可能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潜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场”。
但是,之前,美国忙于准备和进行对西班牙的战争,无力在华占据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已难以在中国插足了。
第104章 德国客人
1899年12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但是遭到了列强的反对,比如美国就曾想介入中国东北,遭到了沙俄的严词拒绝,如果通过忠义军将势力伸展进来,美国在东北有投资有利益,造成既定事实,那么,不管日俄,都不容易将美国从东北清除出去。
要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啊。我已经投资了矿山,已经投进了设备,来软的谈判,谈不成。来硬的,美国可不是好欺负的国家,事实上,美国仅仅需要一张门票,只要进来后,凭美国的实力,一定能扎下根来,说句难听的,就是眼前说话的林重不在了,美国的利益都会扎在这片土地上。
两位记者都是熟悉国际形势的明眼人,当即就明了林重的意思了。埃德加起身,与林重热烈握手,道,“林司令,我们马上回到北京,将您的意见汇报给康格公使,也会将您的意思发表在我们各自的报纸上。”
“是的,林司令,您不仅军事指挥才能优秀,也是一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珍妮直接抛过了一顶高帽。
“两位,谢谢,任何一位美国公民,只要来到东北,都会得到忠义军热情的接待,请转达我对康格公使的问候。”
记者们在采访时候发现,忠义军士兵一点都不凶神恶煞,放下枪,他们就和黑土地上的农夫一样朴实,加上一系列采访下来,他们不少人改观了对忠义军的看法,是啊,要说弱者,这个国家才是弱者,沙皇俄国才是侵略者。
这群记者们前脚刚走,德国《柏林晨邮报》的记者阿尔瓦,带着德国驻华武官弗兰克一行人来到了柳河,德国驻华公使穆默接到了德国副参谋长小毛奇的电报,让他立即派人去接洽忠义军,商量合作事宜,于是,弗兰克才来到了柳河。
德国《柏林晨邮报》的记者阿尔瓦则是引荐人,一行十余人,其中那位漂亮女孩就是袁璇祯,来给忠义军送百姓捐助银两的,他们一路过来,还遇到几个来投奔忠义军的热血青年,就一起来了。
俄国虽然明言不许外国人进入东北,但其实此时,与日军大军对垒,任何一个国家他都不敢得罪了,仅是说说而已罢了。
德国和美国是林重最为看重的伙伴,见德国驻华武官来到了忠义军,林重实在太高兴了,介绍完之后,对几个来投奔忠义军的年轻人,林重表示热烈欢迎,当即让陈天华安排他们休息,然后给他们安排事务。
阿尔瓦不知道袁璇祯的身份,弗兰克得到嘱咐没有说,袁璇祯只说自己是受多家报纸所托,来给忠义军送百姓捐助的银两,林重表示感谢,“袁小姐,实在多谢了,我们是自己人,您跟着李月连长去,先安歇一下,我先招待德国客人们,随后我们再聊。”
袁璇祯微笑点头,跟着李月走了,阿尔瓦引荐之后,也离开了会客室,室内只剩林重与弗兰克了。
后世中国与巴基斯坦为何成为最好的朋友,因为有印度这个共同的敌人,日本和印度为何走得近,因为有中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此时法国俄国为何会联盟?因为有德国这个强大的对手,弗兰克为何来忠义军?因为他们也有共同的敌人,沙俄。
当小毛奇在报纸上看到忠义军的坚韧、狠辣,在十几万俄军围剿下居然活了下来,他非常赞叹,对于忠义军屠戮俄国百姓之举,他一方面感觉异想天开,又非常佩服而赞赏,当即就让驻华使馆联络忠义军。
德国与俄国在欧洲为敌,如果在遥远的东方,有一股势力能将俄国的后方搅的大乱,那太值得德国去联络和扶持了。对于林重来说,德国则是天然的、全天候的朋友,自己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终于派人来了,所以非常高兴。
弗兰克赞叹道,“林司令,贵军战斗力太强了,非常让人钦佩。”
“自普法战争后,德国陆军已是欧洲第一,而欧洲第一就是世界第一,忠义军非常仰慕而钦佩。”林重道。
两人都明了对方的意思,聊了一会忠义军与俄军的战斗,彼此从学术研究的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