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盖世双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他沈门主这种一流门派的掌门级高手认可的年轻人,称一声“少年英雄”,自是绰绰有余。

    但冯顺风可不管这些,他本就是要找茬,那无理也要搅三分啊……

    “哈!好!好一个判断。”冯顺风假笑一声,紧接着其眼神就朝着大堂内的一个小和尚投了过去,“这位淳空小师父……虽从未涉足江湖,但他是少林寺寂尘大师的高徒,你请了,也就罢了……”他顿了顿,又看向了一个身穿浅色长衫的少年,“这位‘苍山飞鹤’的传人,柳逸空少侠,你去请了……我想大家也都不会有什么意见。”他又停顿了一下,然后神情就变了,“但是……我听说,你还请了个叫孙亦谐的,乃是杭州一商贾人家的少爷,这是怎么回事?”他那阴阳怪气的口气又来了,“莫非……这少年英雄会的名额,是可以买卖的吗?”

    冯顺风这话可毒,他明明没有任何证据,只因为孙亦谐的家世背景,就在话里话外暗示沈幽然是收了孙家的好处才将孙亦谐邀入少年英雄会的。

    当然了,书中暗表,沈幽然的确是有阴谋、也的确是惦记孙家的东西,但他肯定不会为了钱啊。

    然而,人言可畏……况且孙亦谐和黄东来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被外界视为是沈幽然的“关系户”,所以冯顺风这话一说出来,大堂里不少本就妒恨或怀疑他俩的人也都开始议论纷纷。

    “冯二当家,你这话就……”沈幽然刚想反驳对方几句。

    不料,就在此时……

    “哈哈哈哈……”

    只听得,一阵朗声大笑自门外传来。

    那笑者,声如春雷,气惊四座,几步之间,其身形已如一阵穿堂之风,掠至堂内,立于冯氏兄弟的面前。

    堂内众人定睛一看,此人四十上下,一身道士打扮,背背长剑,手挎浮沉,其举手投足之间,自显正气不凡。

    有不少见过他的人立刻就把他认出来了,不禁轻声惊呼其名——“银道”白如鸿。

    “好一个‘商贾家的少爷’。”白如鸿甫一站定,就用一种蔑视的目光看向了冯顺风,“贫道自江南行游至此,一路上所见所闻,只知有一个杭州孙亦谐,和一个蜀中黄东来……此二人,走马寨灭山贼,长江口慑江匪,庐州府断奇案,龙王洞杀六盗……吃人店挑了箸尖红,智仙阁胜了小德祖……”他一口气说完这一串,转头扫视了大堂一圈,“贫道倒是问问各位,在座的各位‘少年英雄’中,有多少在行侠仗义这件事上,自认比这两位‘少爷’强的呢?”

    在场的那些位男女少侠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多半都还要脸呢。

    被白如鸿这么一说,很多刚才还在小声排遣孙黄二人的人都自觉惭愧地低下了头,或至少也侧目噤声、不再言语。

    “白前辈……”而那冯顺风听罢此言后,便有些尴尬了,“这些事……真的是他们做的吗?您会不会是从哪里错听来的?”

    他对白如鸿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因为江湖上全都知道,“金丐银道铜儒铁僧”那四位,皆是无门无派、随性而为、嫉恶如仇、喜怒无常;说白了……就是武功奇高、且没人能管,只要他觉得占理,一言不合就跟你动手,一动手说不定就废你武功。

    所以,就算姓冯的敢得罪沈幽然,他也不敢在白如鸿面前造次。

    “废话!”白如鸿对冯顺风就不那么客气了,“那你刚才说沈门主收了孙家的好处,又是你从哪里听来的?还是说你有意血口喷人?”

    “不不不……我可没那意思……”冯顺风当时就怂了。

    事到如今,自不会再有人质疑孙亦谐的参会资格或者沈幽然黑幕的事情了。

    站在远处冷眼观瞧的沈幽然也觉得,事情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得给姓冯的一个台阶下,要不然真的打起来,反而误了他的大事。

    “白前辈,莫要动怒。”一息过后,沈幽然快步上前,来到了白如鸿和冯氏兄弟的身旁,拱手施礼道,“我想……冯二当家的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担心英雄会的名额处置失当,故有此一问。我那亦谐和东来两位贤弟,也的确都是初出江湖,冯二当家不了解他们的事迹,也是情有可原。”

    “哼。”白如鸿闻言,朝沈幽然施了一礼,再用斜眼瞧着冯顺风道,“还是沈长门明事理、识大体啊……罢了,那贫道也看在你的面儿上,少说两句呗。”

    “晚辈谢过白前辈。”沈幽然马上堆笑,并给手下打了个手势,让他们给白如鸿也端上茶。

    又过片刻,沈幽然回到了主座那儿,终于,把那杯敬所有人的茶,与大家一起喝下去了。

    这回,就连漕帮的那些人,也都不好意思不给这面子了……

    而这“一口茶”下去,沈幽然的大计,便已定了“三成”,那剩下的“七成”呢……且听后文分解。

 第四十二章 笔下六人

    日上三竿,孙亦谐和黄东来总算是起床了。

    两人不慌不忙地穿衣洗漱,去了趟茅厕,然后又悠哉地走出了正义门,一起到街上吃了顿“早中饭”。

    吃完后,两人才遛弯似的折返回来,来到了举行“文试”的书堂。

    这整个过程中,他俩也不管是不是有人看见,反正他们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仿佛丝毫没把什么“少年英雄会”放在眼里……

    正义门里的弟子们是熟悉他俩的,知道这两个货一贯如此,但那些今天来参会的外人看到此景,心里就难免犯嘀咕了,他们是着实分不清孙黄二人到底是心态太好,还是目中无人……

    巳时过半,少年英雄会的文试部分终于要开始了。

    正义门庭深院阔,要在门中整理出一间可容纳百余人的书堂亦不在话下;而实际上这次来参会的年轻人还不足百人,倒是各门派来参观或坐镇的长辈人数更多。

    当然了,那些来参观的人是不能进书堂的,就跟家长们不能跟着孩子一起进考场一样;所以在少侠们“考试”的时候呢,这些人都被了另一处会客的地方暂歇,过会儿沈门主还要请他们吃顿饭。

    与其他早早就入座的少侠们不同,孙亦谐和黄东来几乎是踩着点进的书堂,而且两人进屋的时候还在剔着牙呢。

    “嘿!孙哥,黄哥,这边,我这儿还有座儿!”此刻,也只有雷不忌这个缺心眼儿的还好意思高声跟他们打招呼。

    可能也正因为这家伙缺心眼儿,他周围的几个位置都空着,没人愿意和他坐一起。

    而孙亦谐和黄东来自是不介意的,两人闲庭信步的就走到雷不忌旁边的两个空位坐下了。

    这么一来……原本还不算太惹眼的雷不忌,一下子也成了众人眼中的“异类”,而且比起孙黄二人来,雷不忌这个完全不知来历的小子,就更让人起疑了。

    “嗯哼。”见人都到齐了,一位坐在堂上的、长相打扮都跟教书先生似的老者便清了清嗓子,开口言道,“莫要再喧哗了……”他说着,朝身旁正义门的人手使了个眼色,“你们把试题发下去吧。”

    那些弟子们得令,便过去将堆放在讲桌上的几十个纸卷分成了几份儿捧起,有序地发到了每一张已坐了人的桌案上。

    “纸墨笔砚现已备好,各位可随意取用。”在发卷子的同时,那位老先生又慢悠悠地言道,“题已写在纸上,你们直接在下面作答便是,答题时间为半个时辰,有提前做完的也可以先交,不过交完就得出去。”

    他说这话时的语气神态都很轻松,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透着一股子机警;事实上,自那些少侠们走进这间屋时起,他便目光如炬地审视着他们每一个人。

    而一些坐在下面的人,也认得这位老先生,知道他便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铁面书生”乔承庶。

    这位乔老的武功也并不很高,勉强算个“二流高手”吧,但他素以为人正直公平闻名,且文采非凡;年轻时,乔承庶也曾考上过贡生,但后来因种种原因又脱离了仕途,转而来江湖中行走。之前有好几届少年英雄会的“文试”考官也都是由乔老担当,所以这次沈幽然也请了他。

    乔承庶算是少数既通江湖事故、又怀满腹经纶之人,他出的题,自然也是揆情审势、因人而制的。

    说得再直白些——他也知道你们这帮江湖儿女大部分文化水平有限,不会出那种考秀才的题目来为难你们,而会给出适合你们的问题来。

    比如今年,他出的题目就是:二十年后君何在,几度江湖几殊途。

    这题,没有固定答案,算是个畅想未来的开放题,主要让你们这些小孩儿思考一下,当自己有朝一日青春不再,那时的江湖会是怎样,自己又终会去向何方。

    答题的人呢,既可以根据自己对江湖的了解,推断一下未来武林的形势,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文采,长篇大论、慷慨陈词,总之,怎么答都行……

    反正这“文试”本就不存在“不及格”这种说法,只是会根据你们答题的情况来排一下先后名次,为你们第二天的“比武”做铺垫:今天文试成绩好的人呢,就会排在比武晋级表比较上游的位置,可以少打几场,且即使一出场就输了,也可以获得一个还不错的最终排名;而文试差的人呢,就得从晋级表底层开始往上打,这对体力和武力的要求就很高了,当然只要你武功足够强,理论上还是可以拿到好名次乃至夺魁的。

    孙亦谐和黄东来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个规则,或者说因为他们知道了“就算今天他俩交白卷,明天也能照常参加比武拼一枪”这件事,所以态度才这么有恃无恐。

    再退一步讲……就算他俩这次到最后真的名次垫底,他们也不是很在乎。

    因为他们这次出来本就只是想到江湖上长长见识,并没有人给他们定下必须夺得多高的名次之类的目标。

    此前黄东来的父亲虽在书信里提了一句,但也只是让他别给家里丢脸而已,而这点……黄东来在来洛阳的路上通过行侠仗义就已经做到了;至于孙亦谐,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他能活着回家,他父亲就很满意了。

    因此,这两人答题时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黄东来先是写了一下自己的理想,他认为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类似“江湖百晓生”一样的人物,即专业解说;而为了证明自己很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又根据自己对当今武林大势的了解,写了六个名字上去,他们分别是:洛阳正义门门主沈幽然,朝廷“风云水月”四大高手之一的月有缺,毓秀山庄少庄主孟启,漕帮帮主狄不倦,金陵剑王府的“败龙剑”独孤永,以及昆仑派的“三目绝音”悟冥子。

    黄东来预测,武林的下一个二十年,会是这六个人的天下;因为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这个年龄档里,将武功、声望、宗门背景、势力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这六人显然是当今武林中最有前途的六个人物。

    此时的黄东来并不知道,他今天看好的这六位,由被他写下名字的这天算起,没有一个活过五年的……而且有好几个的死和他有直接关系。

    当然那是后话了……

    另一方面,孙亦谐的答案,就更简单了,毕竟他会写的字不多,所以他总共就写了个八个字——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这直接就是一句《沧海一声笑》里的歌词丢给乔老,而他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