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神豪的万界之旅-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在下不再赘述先贤之言,只谈论在下近年治政所得,其中或有谬误,还请各位直言无隐!”

    梁子正躬身一礼,略带风霜的脸庞,满是沉着镇定。

    他方才所言,确实引起了王学斌的兴趣。

    梁子正是正统儒家学派的学子,三年前参加论证大会,登台论道,挥斥方遒,一副敢为天下先的做派。

    可惜,当年出了个王观澜,以一人之力,压得其他人颜色尽失。

    梁子正也是王学斌的背景板之一,原本扬名的意图直接中道崩殂。

    庆幸的是他没有像李园那样沦为笑柄,将将保全了脸面。

    三年前,梁子正受龙阳君招揽,出仕魏国。

    不仅是他,法家学子申不令也在其列。

    这两个难兄难弟,刚出了王观澜的虎口,又进了魏国这个火坑。

    魏王与信陵君的矛盾,直接影响了魏国朝局的运转。

    二人都是心存抱负之辈,因而过得十分艰难。

    三年时间,二人历经坎坷,将他们原本天真的个性打磨的老成圆滑。

    二人都发迹于论政大会,虽然学派见解不同,但求同存异之下,也成了天然的盟友。

    二人相互扶持,不仅渡过了一场场风波,更从对方身上学来不少不同学说的理念,学问也广博了许多。

    如今的梁子正,再也不是那个迷信儒家学问能解决一切的西河梁子正了。

    “在下才薄学浅,治政也不过三年而已,所言或有不足,还望诸位见谅!”

    说道这里,梁子正不自觉的瞥了王学斌一眼。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莫过于此了!

    “方今天下,动荡不安,诸国纷扰,民不聊生,依在下看来,其咎在于无道!”

    “君失其威,其君不君,臣失其忠,其臣不臣,人失其义,其友不友,国失其道,故国不国!”

    “天下有道,万物自化,天下无道,百弊横生!”

    梁子正在台上滔滔不绝的叙述这自己的观点,台下众人都在仔细的倾听。

    他的观点,已经无法单独用某家学说去界定了,这是他三年来经验教训的积累,是从他的经历中提炼的智慧。

    他的言辞很直白,没有丝毫佶屈聱牙之处,想到哪里,说道哪里,也没什么体系。

    但就是这样不成体系的论述,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种种弊病,已成沉疴,若欲大治,必以教化为要,以严法为绳,以重典为戒,三方齐下,儒法并举,或有成效!”

    听着梁子正那没什么自信的回答,王学斌的心中却震撼非常。

    在这个时代,儒家和法家可以说是一对冤家。

    儒家以仁爱为核心,法家以制度为核心。

    要谈仁爱,那必须是人治,要谈制度,那一定是法制,两种理念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王学斌着实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就有人能想到将儒家和法家结合起来,治政理国。

    尽管他的思路还不明晰,但只要有了先河,很快就会有人影从,将这个学说完善发扬。

    或许,用不了十年,天下就会兴起一股新的理念,中央集权制也有了诞生的土壤!

    “彩!”

    梁子正刚刚说完,大家还在沉思,王学斌便迫不及待的大声喝彩。

    他的声音顿时惊醒了其他正在思考的士子,也纷纷喝起彩来!

    “尊驾所言,甚合在下之意!”

    王学斌一脸兴奋的站起身来,拱手一礼。

    梁子正见此,连忙恭敬回礼,谦卑的回道:

    “不敢,不敢,当年若不是先生提点,梁某也不会有此感悟,不敢当先生之礼!”

    当年论政大会时,有士子请教治政之道,当时王学斌有意敷衍,便大而化之的提点了两句太宗论述。

    说的是实事求是之道。

    此言听到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化用的人却不多。

    因为法家士子申不令很是信服王观澜,总将他的论述奉为经典研习。

    梁子正耳濡目染之下,也学得了几分真谛,不拘泥学说之别就是其一。

    所谓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梁子正为了抓到老鼠,可是实验了不少学说。

    但结果很不理想,试验完的他最终发现,好像哪个学说都不太行!

    他最近正思索着儒法并举之道,今日论政,便在此提了出来,目的还真的就是抛砖引玉,想要集众人之智,解决他的困惑。

    “尊驾能够化用,是尊驾的能力,与王某无由,在下只是有个问题,想要向尊驾请教一番!”

    王学斌表情十分客气,但一旁的善柔却已经听出了不同,郎君这是又准备挖坑了,只是不知道这回他埋得是谁!

    “不敢,先生直言便是,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梁子正见王学斌客气,自己也不敢拿大,正了正衣冠,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王学斌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尊驾所言,王某也有同感,常常思索解决之道,儒法并举在下也有过考虑。

    但天下七国,各国法令不一,若魏国之法,妨害到赵国之利,该当何如?”

    “这此节在下倒是未曾考虑过,让先生见笑了!”

    这个问题梁子正确实没有考虑过。

    别说一国之地,就连一县之地他都没有理顺,要不然怎么会把问题搬到这里来?

    他只是感觉这是一个方向而已,摸着石头过河,谁知道未来会如何。

    刚刚听到观澜先生赞同自己的观点时,他还挺高兴。

    毕竟观澜先生之才天下皆知,连他都认可,那证明自己没走错路,大方向应该是对的。

    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你高兴的太早了,方向是对,但路上有个大坑,王学斌一记平A,就将他干到了坑底。

    梁子正也没辙,只能在坑底眼巴巴的等着,看看在场有没有高士,能够帮他把坑添上,把他从坑里捞出来。

    好巧不巧,大殿之中确实有人能帮他将坑填平,更巧的是,此人不懂言论的轻重之道,一场滔天巨浪,就那么简简单单的被他掀起。

    只听殿中一位略显轻浮的人,随意的答道:

    “嗨,天下一统不就得了!”

    声音不大,但振聋发聩,一时间,殿内变得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此人身上,包括嘴角挂着一丝笑意的王学斌。

    “敢问尊驾是?”

    龙阳君皱着眉头,神情凝重的看着此人,抬手一礼,严肃问到。

    那人却不知自己所言有多严重,挠了挠后脑勺,不明所以的说道:

    “我?我叫项少龙!怎怎么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兴尽而归

    西河行馆内殿,气氛十分的压抑,除了王学斌外,在场所有人都严肃的注视着项少龙,神情或慎重,或愤怒。

    “天下一统?“

    王学斌站起身来,大步走到项少龙面前,不顾龙阳君难看的脸色,执手一礼,扬声说道:

    “尊驾之言,确令王某耳目一新,想来尊驾对儒法并举之事有些独到见解?不知尊驾可否登台为我等宣教一番?”

    殿内众人,齐齐看向了三人,谁都没有出声。

    “这个我这只是根据刚才那位大哥的问题提出一个思路而已,要让我上台去讲,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还是你们来吧!”

    看着大家的表情,项少龙也察觉到了不对,言辞谨慎了不少,没敢上台。

    王学斌见此微微一笑,没有强求,转而扭头看向龙阳,笑着问道:

    “不知君上对这位赵国将军的高论,有何见解?”

    龙阳闻言,勉强一笑,摇头说道:

    “先生说笑了,龙阳才疏学浅,哪里提得出什么见解,倒是先生,才学广博,智计更是天下一流,可否针对此事,为我等宣教一番?”

    “唉~君上谬赞了!”

    王学斌听到龙阳的话,连忙摆了摆手,佯装谦虚的说道:

    “王某长于言辩,拙于躬行!

    偶尔饶舌尚有余力,谈起这治国之道,还是要看满堂锦绣才是!”

    王学斌笑吟吟的看着龙阳,饶有意味的说道:

    “韩国邹夫子,燕国韩兄,都是才高学广之辈,君上还是向他们请教一番吧,或许能有些收获!”

    殿内的气氛,陷入僵持。

    “元师,内殿的那群人为何脸色如此难看?不就天下一统么?我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他们为何如此避之不及?”

    外殿的一个角落里,一位身材健壮,满脸胡须的大汉,看着内殿众人的表现,实在摸不到头脑。

    一旁端坐的老头,正仔细观望着殿内发生的事,听见大汉的问题,摇头笑了笑。

    “呵呵,这个问题,是你师父挖下的坑,他们不是无法回答,是不能回答!”

    “欸?”

    易容成大汉的赵政闻言一愣,原本疑惑的表情变得若有所思。

    一旁的元宗见此,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天下一统,短短四个字而已!

    结束乱世的唯一方法!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动荡,五百多年的时间里,难道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么?

    当然不是,意识到的人多了去了!

    战国七雄主,谁会不知道只有天下一统,才能结束真正的乱世?

    大家都知道,只是做不到罢了!

    统一?怎么统一?谁来统一?

    统一的话,天下七国归一,谁归于谁?

    秦统一六国,对于秦来说是统一,对于山东六国来说,他们是被统一!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

    马上就要举行六国会盟了,赵国的一位军方将领提出,只有统一才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必要前提,你会怎么想?

    这就好比英法美澳准备联合打压中国,但这个时候,老美川普突然喊了一句:“一颗红心跟党走!艾乐乌拆那!”

    你要是英法奥,你麻爪不?

    万一六国联军开到函谷关关下了,突然赵国将领来到营帐,笑嘻嘻的给他们来一句:“秦王拖我给您带个话”

    你说他们是打还是不打?

    难不成真就收点回扣,打道回府?

    开玩笑呢!

    山东六国关系本就错综复杂,没有丝毫信任可言,只因为秦国威胁在前,才能够勉强结成联盟。

    联盟本就因利而结,若是利益足够,背叛出卖联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现在好了,结盟还没开始,赵国将领已经显露了野心。

    什么?你说赵国将领这是无心之言?

    好,就当他是无心之言,可你敢相信么?万一不是怎么办?

    人都是崇尚阴谋论的,猜疑链一旦种下,就会立刻长出一片黑暗森林,为了自己的安全,谁敢轻信他人?

    想想赵魏联姻,再想想三晋合一,原本正常的邦交,立马变了味道!

    赵国是不是准备把他们当炮灰,准备坐收渔利?

    魏韩两国是不是知道此事,他们有没有参与其中?

    龙阳君促成此次会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会盟还没开始,大家的心里就已经被埋下了猜疑的种子。

    若是伐秦顺利还好,若是稍有不顺,或者齐楚燕三国稍有损失,六国会盟绝对会土崩瓦解,自相攻伐。

    想到这里,赵政看向师父的眼神中充满敬佩。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元师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