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长随-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因为他看清了雍元帝推行摊丁入亩的目的!

    有人说雍元帝推行摊丁入亩是为了解决国库问题,但忠信王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个差点身登大宝者,忠信王清楚,雍元帝不论是平定四夷,还是摊丁入亩,都是为了开一代圣世,以万古流芳。

    他自认为他要是登基他也会这么做,毕竟当了皇上权力、美女已经应有尽有,有志向的皇帝不去为万古流芳去做什么!

 第四三五章 同感

    所以忠信王认为“名”是雍元帝做这些的目的!

    因此他把对雍元帝的对抗放在了打击雍元帝的名上,雍元帝想留芳千古,他偏偏要让雍元帝背负一个千古骂名。

    因此从那天庭议之后,忠信王就暗中传言泰宁帝遗旨被篡改,雍元帝登基不正,同时攻击雍元帝行事不正,一心为银,乃抄家皇帝。

    以上谣言忠信王认为很能够伤到雍元帝的名声,但是这个效果之大却不是忠信王所预料到的!

    因为百官对雍元帝的严厉早就有所不满,现在又推行摊丁入亩,把手直接伸进了他们的腰包,现在有人开了头,这些人自是纷纷应之,一时之间竟达到京师街头巷尾都谈论的地步!

    ……

    十月三日晚,御书房里烛火通明,仙鹤嘴里檀香袅袅,雍元帝的脸色却阴沉的可怕,夏秉忠半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裘世安在一旁也是战战兢兢。

    “混账!”

    突然之间雍元帝猛然站了起来,挥袖猛然一扫龙案,案子上的折子“哗啦啦”的掉了下来。

    坚持裘世安与夏秉忠的身子明显的剧烈的抖动了一下,即使坐在右侧的赵虎臣身子也轻微的动了一下。

    雍元帝之所以发怒,是因为刚才夏秉忠禀告了上面的谣言,他不得不怒,因为这些谣言从根上伤了他!

    这些谣言来自何处,他几乎本能的就想到了忠信王,他甚至现在就想派夏秉忠直接去捉拿忠信王……

    但是多年的经历所培养的残留的理智告诉他,他不应该这么做,他没有确凿的证据,这让他无法面对后宫几位老太太,也无法面对宗人府。

    而且现在正当推行摊丁入亩之时,忠信王隐为朝中士子代表,这样大动干戈,是利是弊,他要考虑清楚。

    他顾虑的是如果他真的抓了忠信王的话,如果朝中大臣或天下士子声援忠信王的话,那么这摊丁入亩之事最少是不得不暂停,甚至有不了了之的可能。

    因此在抓忠信王这件事上他必须有理!即使是制造理,也得有理,因此不能莽撞!

    而更令雍元帝惊怒的是这些谣言传播的居然这么快!他很清楚这是为什么,这是官员、士绅对他发力了,原因肯定是因为摊丁入亩!

    ……

    雍元帝扫落奏折之后,身子习惯性的在龙案后来回兜起了圈子,如此过了一阵子之后,雍元帝才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猛的停下了身子,转头对赵虎臣说道:“赵先生,你以为如何?”

    对于赵虎臣而言,在夏秉忠禀告雍元帝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对策了,而他既老谋深算,又是这些谣言局外之人,能把这些问题看清,因此闻言直接说道:“回皇上,谣言者暗也,不敢亮之于明,说明彼实力不足,故而大实不足为惧,但众口铄金、积损毁骨,也不可放任自流,故老臣认为可牢军以保实力,暗中策对造谣者。”

    赵虎臣的话从大局,以及力量对比的方面分析,分析的很合理、很清晰,这让雍元帝跳出来谣言这个圈子,因怒浮躁的心冷静了下来,也跟着赵虎臣的思路,从大局的角度去看这场谣言,然后对赵虎臣的话深以为然,只要军权在握,有兵在手,能出什么大乱子!

    “赵先生所言极是!看来这几个人的兵权还得再削减?”雍元帝说着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他说的削减就是削减四王的兵权,但这刚刚削减过,雍元帝有些担心这样做会把他们几个逼急了……

    赵虎臣很了解雍元帝的心思,看雍元帝蹙眉,微微一思索,说道:“皇上,削减之事可以慢慢来,现在只要让他们指挥不灵便就可以了。”

    “哦,怎么让他们指挥不灵便?”

    “老臣以为可以把他们手下的将领换一换。”赵虎臣说道。

    这一招其实极为高明,他恰到好处的表达了雍元帝只是对四王担心,却无罢黜的心意,也就是个烟雾弹。但四王要与新将领磨合、知心、到最后的水里来水里去、火里来火里去,那就不知道得多长时间了,这就起了很好的防范作用,也牢固了兵权。

    “妙哉!”微微一思索之后,雍元帝不仅赞了句。

    而他话音刚落,秦无器的声音轻悠悠的在殿外响起:“皇上,李桂李大人的折子到了。”

    因为对“摊丁入亩”的关注,雍元帝已经吩咐凡事李桂的折子,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

    “拿过来。”雍元帝闻言回了句。

    然后对着赵虎臣叹道:“唉,他那里不知怎么样?居然有官员如此退缩,朕真是没想到,不过他那个法子倒是个好法子。”

    关于水静因摊丁入亩辞官之事雍元帝已经知道了。其实看完李桂的上一封密奏后,他心里还是有很多感慨的,不仅感慨李桂提到的官员退仕审查制度,更是感慨推行摊丁入亩的难度。

    而现在因摊丁入亩,他也遭到了谣言的中伤,面对摊丁入亩都是如此艰难,这让他对李桂起了同名相怜之感。

    ……

    裘世安闻言,急忙“是”了一声,然后踩着小碎步,来到御书房的门口,把李桂的折子匆秦无器手里拿了过来,然后递给了雍元帝。

    因为关切摊丁入亩之事,雍元帝立刻打开了书信,而当看到李桂所写的第一段,县丞候方跑路之事,雍元帝也没想到会有人如此不顾一切远离摊丁入亩之事心,饶是他是一代帝王,但因为关切,他也忍不住轻轻“啊”了一声。

    而随着他这一声“啊”,裘世安、夏秉忠、赵虎臣他们三个神色都是一紧……

    而在这时雍元帝已经看到了李桂对以后事态发展的分析……

    对于李桂的分析,金陵士绅反对摊丁入亩的必然性,反对的方式瞒报与漏报,以及这样造成的恶果——土地核查将迟迟不能完成,摊丁入亩甚至有可能被拖废,雍元帝是深以为然的!

    特别是必然反对着一项,他都受到反对了!金陵式绅会不反对李桂!

    这不可能!

 第四三六章 认知

    随后雍元帝就看到了李桂的处置方法,先搞出虚数,再搞出实数,然后将虚报者一网打尽。

    对于这种方法雍元帝的第一感觉是李桂有些坏坏的……

    但随后微微一思索就知道这个方法其实很是高明!这个方法摆脱了枝角,是从整体上处理问题。

    而且这个方法可操作的空间其实非常大,可松可紧,“紧”当然就是把这些瞒报、漏报者全部处置;“松”就是严惩几个瞒报、漏报者,然后让他们限期改正。

    总而言之,这样一来就抓住令所有瞒报、漏报者的小辫子,是松是拉只在一念之间。

    而这也完美的解决了枝角的问题,要是对所有瞒报、漏报者都一一丈量、核查,想想这么大的疆土,雍元帝也是崩溃的!

    因此打心眼里雍元帝赞成李桂的这个方法。心里却更加奇怪李桂有什么方法能得到实数,于是继续看下去……

    而在雍元帝审阅李桂奏折的时候,赵虎臣、夏秉忠、裘世安都暗中观察着雍元帝,赵虎臣是想知道李桂的进展情况,而裘世安与夏秉忠则是害怕李桂再送来什么不好的消息,那他们的日子可能就有些不好过了……

    而后他们的心情随着暗中瞧到的雍元帝的表情变动着,雍元帝初看李桂的信时眉头一皱,他们的心跟着“咯噔”了一下子,雍元帝看李桂的分析,表情舒缓时,他们的表情也跟着舒缓,但是到后来雍元帝的表情却让他们疑惑了——因为后来雍元帝的表情是有些沉思,又有些似笑非笑。

    雍元帝之所以沉思是因为李桂的方法,鼓动平民起来告发,他知道这个方法可行,因为他清楚摊丁入亩这个政策是对平民利好的,他也知道只要一利用平民,那瞒报漏报是一定不可能的了。

    但是他也有些顾虑,他顾虑的并不是平民的觉醒、甚至壮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帝王常挂在嘴边,但能看的起平民、重视平民的、深知平民力量的帝王却没几个!

    拘于时代的限制,雍元帝其实对平民的认识也不是很高。

    而他之所以忧虑,是因为这样做就真的让平民与式绅对立起来,这个问题是严重的……

    而他似笑非笑的原因则是李桂所写的宣传方法,居然让和尚、道士、戏子上阵……

    虽然清楚这是士子、生员不可用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是这样的异想天开还是让雍元帝感到好笑。

    而看完之后,对于是否利用平民,雍元帝有些踌躇,举棋不定之下,兜了两个圈子,雍元帝将李桂的密折递给了赵虎臣……

    赵虎臣一看之下,脸上的表情几乎是雍元帝的翻版……而看完之后,赵虎臣也沉思了起来——对于是否利用平民他心里也打不定注意。

    而雍元帝毕竟性子急躁,只是过了片刻,便向赵虎臣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赵虎臣闻言,老眼微微一缩,谨慎的说道:“回皇上的话,老臣以为现在凡事都因皇上推行摊丁入亩之事而起,而此策为天下士绅不喜,陛下登基时日又短,根基尚没牢固,故推行此策,恐需动兵;而李桂此策与皇上自己懂兵却要好些,如此借力行事,既可让皇上有了回环的余地,也可向天下士绅显示皇上在人心中的地位,令他们不可动弹。”

    说到这里赵虎臣停了下来,其实他还有些话没说,第一是如果不推行此策,这些事也就没有了;第二点是不论你是亲自操刀,还是借刀杀人,只要你推行摊丁入亩,那你的名声在式绅间都好不了——这些人可不是那些村夫愚妇,不好糊弄。

    雍元帝也明白赵虎臣的意思,如果不同意李桂这个法子,最终为了推行摊丁入亩,还是要他亲自操刀!

    再次沉思了一下,雍元帝“唉”了一声叹道:“赵先生所言极是,也确实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了!这事弄得,出家人也不得安宁鸭!”

    说道这里,他自己倒是先无奈的笑了。

    而赵虎臣也笑道:“和尚道士在民间向来有亲和力,李大人这个法子倒是巧妙,哦,是不是需要给李大人个道号让他方便施行此事?”

    ……

    雍元帝与赵虎臣议事到时候,李桂也来到了薛宝钗的宅子——因为摊丁入亩之事,李桂已经好几天没过来了。

    进入屋子之后,因为薛宝钗的身子已经不便,香菱和莺儿帮着李桂换了便服,倒了水。

    “事情怎么样了?可还顺利?”李桂擦脸之际,薛宝钗问道。

    还是那就话,在这个时代内外有别,内宅女子一般并不过问外事,但薛宝钗却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内宅女子,在薛家她是一直处理外事的。也因此对于薛宝钗的问话,李桂非但没有感觉奇怪,反而感觉找到了倾吐的对象——有时他也想把这些事情给探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